<p class="ql-block">在定州宋街發(fā)現(xiàn)有晏陽初先生舊居,決定前往參觀,其舊居即是晏陽初先生在原定縣做平民教育實驗時的住所。</p> <p class="ql-block">該舊居分為南房北房各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整個庭院古樸、簡潔、端莊且大氣。</p> <p class="ql-block">晏陽初先生1890年出生在四川巴中市,畢業(yè)于美國耶魯大學。他在大學畢業(yè)后就自愿前往一戰(zhàn)戰(zhàn)場,為當時在法國做苦力的華工們代寫家信,當時在法國的華工有20多萬人,其中90%的人目不識丁,深受外國人的歧視。于是他就開始在華工中間舉辦華工識字班,很多華工學習了三個月就可以讀書看報了。在這過程中,晏陽初深切感受到華工不識字的痛苦,也發(fā)現(xiàn)了華工的潛力。于是他認識到,人世間最寶貴的不是金礦、銀礦,而是“腦礦”,世界上最大的“腦礦”在中國。而要開發(fā)“腦礦”,必須要靠教育。自此,晏陽初決心要回國為中國最貧苦的百姓服務,不為文人學士效力。</p> <p class="ql-block">晏陽初先生是在1926年舉家來到定州的,他放棄了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帶著孩子和家人來到了距離北京200公里的定縣,實行他的平民教育實驗。</p> <p class="ql-block">未進展室,便聞朗讀之聲。進得展室,見有一位女士正站立在展室一隅,大聲念讀展板文字內容,原以為是講解員在練習功課呢。</p> <p class="ql-block">出于好奇,上前詢問。得知是黃驊老鄉(xiāng),真是喜出望外。她說自已在定州做生意,稍暇來此參觀。因關心平民教育話題,對晏陽初先生肅然起敬,故對展示內容朗而誦之為快。</p> <p class="ql-block">在與這位“大眼睛”(其微信昵稱)老鄉(xiāng)攀談過程中,發(fā)現(xiàn)她對教育與文化的理解頗為深透,內心稱贊家鄉(xiāng)人的文化素養(yǎng)竟如此之佳也!</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們一起繼續(xù)參觀展覽。</p> <p class="ql-block">晏陽初先生在定縣的貢獻是非常多的,他提出了“除文盲,做新民”的根本宗旨,并且編寫了《平民千字課》在全縣推廣,這使得在1980年做統(tǒng)計時,定縣是全國唯一一個無文盲縣。另外他還在定縣推廣種牛痘,也就是我們胳膊上小時候打的預防針,那么在1934年全國天花流行,各地有大量人員死亡,有的村寨成了無人村。而整個定縣只有兩人發(fā)病。1936年,定縣天花零發(fā)病率,這在當時是全國唯一。</p> <p class="ql-block">晏陽初先生在定州一共生活了十年,從1926年到1936年,因為戰(zhàn)亂,1936年定縣平教會不得不暫時解散,但就是這短短的十年時間,晏陽初以及同仁們總結出了影響頗深的定縣經驗,并把定縣經驗帶給了更多貧苦的國家和地區(qū),像古巴,菲律賓,非洲等等,并在菲律賓成立了國際鄉(xiāng)村改造學院,至今仍在運行</p> <p class="ql-block">定縣實驗實際上就是晏陽初等總結出的中國農村的愚窮弱私四大問題,并用四大方案來解決:用文藝教育救愚,培養(yǎng)知識力;用生計教育救窮,培養(yǎng)生產力;用衛(wèi)生教育救弱,培養(yǎng)強健力;用公民教育救私,培養(yǎng)團結力。</p> <p class="ql-block">晏陽初的平民教育和鄉(xiāng)村建設理論,在我國今天大力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以及精準扶貧的實踐中仍有很大借鑒意義。</p> <p class="ql-block">晏陽初先生在1990年去世于美國紐約,享年整整100歲。</p><p class="ql-block">晏陽初先生曾在1985年回到過舊居,當時他以95歲的高齡從紐約飛回祖國,特意來到舊居,看到他五十年前曾經生活的地方還保存完好,激動的表示,定縣就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參觀結束,“大眼晴”老鄉(xiāng)說她還要再仔細看一下,并一直把我們送到大門口。對啦,她在定州已生活九年,顯然把自己當做定州人了……</p><p class="ql-block">后來,她給我發(fā)來信息,稱其在定州博物館正參觀《又見東坡》展覽呢。</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9日19:39</p><p class="ql-block">《東坡足跡》親歷記</p><p class="ql-block">《走進定州》第十篇</p><p class="ql-block">文旅研學劉金彪記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