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家中保存著幾本厚厚的相冊,收藏了從30年代到近年來的照片,這些照片跨越近一個世紀,記錄了家族中四代人的成長和青春,翻看那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記憶的碎片將他們拼接在一起,就像看一部懷舊的老電影,鏡頭一點點拉近、又推遠... ...</p><p class="ql-block"> 我還在襁褓里的時候,爺爺就去世了,我是在一張黑白老照片中認識爺爺?shù)模菑堈掌臄z于上個世紀60年代,是一張全家福,那時50多歲的爺爺,留著山羊胡子,頭發(fā)胡子全都花白了。爺爺年少時家境殷實,又勤奮好學,曾經(jīng)就讀于哈爾濱鐵道警察學院,他在校成績優(yōu)秀,畢業(yè)后在興安嶺車站做乘警,由于家庭的原因,爺爺放棄工作回到老家,此次決定改寫了爺爺一生的命運,成為他人生最大的憾事。</p><p class="ql-block"> 后來爺爺在老家做過會計、書記,他還經(jīng)常為不識字的人代寫家書,是那個年代少有的文化人。他還潛心學習中藥醫(yī)理,跟隨中藥世家傳人熬制膏藥,他制作的膏藥對治療風濕、各種癤子和腫瘤有較好的療效,曾一度遠近聞名。文革時期,爺爺因家庭成份不好,被打成反革命,送進扎蘭屯監(jiān)獄。</p><p class="ql-block"> 奶奶是大戶人家的小姐,和爺爺算是門當戶對,沒出嫁前,奶奶有隨身的丫環(huán),照片中她和爺爺并肩而坐,她一頭烏頭,和爺爺花白的須發(fā)形成鮮明對比。奶奶沒上過學,但爺爺教她學過簡單的漢字,1984年奶奶來到林區(qū),和我們共同生活了十幾年,直到1996年去世,享年83歲。</p> <p class="ql-block"> 姥姥和姥爺伉儷情深,他們一生育有二子五女,我還沒出生姥爺就去世了,我是在一張姥爺和他同事的合影中見到他的。姥爺從小家境貧寒,但他吃苦耐勞又愛鉆研,成年后在一家企業(yè)做技術(shù)工人,從小吃不飽穿不暖的他,理解貧苦人生活的艱辛和不易,雖然自己家的日子過的捉襟見肘,但他依然拿出錢物接濟窮人,幫助農(nóng)民修理農(nóng)機器械,卻從不收取修理費用,他也因此深受農(nóng)民的尊敬愛戴,大家都稱他“李師傅”。姥爺58歲因病去世,當時正是農(nóng)忙時節(jié),十里八村的農(nóng)民都來為他送行,說來讓人難以置信,就在姥爺去逝3周年的當天,平反出獄只有一年的爺爺因患食道癌溘然長逝,年僅62歲。</p> <p class="ql-block"> 爺爺和姥爺同為“李”姓,兩位老人從關(guān)里來到內(nèi)蒙,先后在博克圖、興安嶺、扎蘭屯居住過,但在這之前他們并不相識,是搬到成吉思汗以后才認識的。爺爺博聞廣識又文采出眾,姥爺宅心仁厚,有一手好技術(shù),兩位老人傾慕對方的人品和才華,成為一見如故的好友,并親自訂下父親和母親的婚事,結(jié)為兒女親家。在父親和母親訂婚時拍的一張合影上,有手寫的“青年伴侶”“1964、5、4留影”的字樣,那時父親25歲,母親20歲,照片中父親濃眉大眼,英俊瀟灑;母親容貌端莊,婉約清秀,這張照片也是父母年輕時留下的唯一一張合影,是他們一起有過美好青春的最好見證,那張照片也因此變的彌足珍貴。</p><p class="ql-block"> 相冊中還保留著一張姥姥年輕時期的黑白染色照片,這張照片是相冊中拍攝時間最早的一張,時間大概能追溯到上個世紀30年代,是一張異常珍貴的老照片,姥姥身穿棉布旗袍,一頭學生短發(fā),樸素的衣著,折射出那個時代百姓人家的生活本色。</p> <p class="ql-block"> 記得八九十年代,沒有手機,沒有電話,遠在老家的幾個姨媽每次來信都會在信封里夾上幾張家人當年的照片,寄給遠離家鄉(xiāng)的母親,照片中有母親弟妹的結(jié)婚照,也有她侄兒的滿月照;有80年代的黑白照,還有90年代的彩照。遠離家鄉(xiāng),家人永遠是心中最難割舍的牽絆,當年母親收到信中夾帶的照片,看見家人安好,也讓遠離家鄉(xiāng)的她寬慰很多。</p> <p class="ql-block"> 我四姨和老姨是八九十年代的時尚達人,相冊里她倆的照片比較多,照片上她們衣著時尚,容貌俏麗。多年來她們一直走在時尚的前沿。老姨能歌善舞,80年代參加過扎蘭屯市舉辦的青年歌手大賽,她還做過拉丁舞蹈老師,相冊中保存著她教孩子們學拉丁舞的照片,那時候她身材苗條,氣質(zhì)出眾,如今已經(jīng)60多歲的她,依然保持著較好的身材。</p><p class="ql-block"> 四姨心慈面善,她不僅孝順父母公婆,在生活條件并不富足的八九十年代,四姨常常出錢出物接濟生活條件不如她的窮親戚?!抖Y記》中說:“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人心慈,則貌美。因此照片中的四姨也比同齡人顯得格外年輕秀美。</p> <p class="ql-block"> 近幾年,我們這一輩人的孩子相繼成年結(jié)婚,在孩子們大喜的日子里,天南地北的親人每次相聚都要拍上一張合影,翻看那些合影,感受父輩們慢慢老去,看晚輩成長進步,感受生命就這樣一代代生生不息,血脈相傳。父母也愛翻看那些老照片,不是因為那個時代好,而是因為那個時候他們年輕,每次翻看,他們都會唏噓感慨,在照片里感受歲月更迭、人世變幻。</p> <p class="ql-block"> 在這幾本相冊中,我的照片最多,時間最早的是我童年和少年時期的黑白照,還有我學生時代和同學的合影,參加同事同學婚禮的合影和我的結(jié)婚照;之后是我參加工作以后的照片,這些照片包括我在工作崗位上參加單位舉辦的演講賽、知識競賽、文藝匯演的照片,還有我做主持人、出席各類表彰會的留影。最后一部分是我和孩子去外地游玩定格的美好瞬間。當年拍的那些照片沒有美顏濾鏡,比起現(xiàn)在的照片要遜色許多,但那卻是最真實的自己,那些照片記錄了我青春歲月里精彩的瞬間、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我的高光時刻,還有那些逝去的美好時光,而如今那些美好,仿佛指尖上的流沙,再也無法觸及。</p> <p class="ql-block"> 相冊中還保留了我小時候的鄰居、同學和好朋友的照片,照片中那一張張懵懂青澀又青春靚麗的臉龐,讓人忍不住感嘆,年輕真好!白落梅說:“歲月是賊,總是不經(jīng)意偷去許多美好的容顏,真實的情感,以及幸福的生活”。如今我和這其中的大部分人早已漸行漸遠,但那些曾經(jīng)惺惺相惜的朋友,那些在青春的歲月里陪伴過我和幫助過我的人,雖然不再聯(lián)系,但他們已經(jīng)成為我生命里的一部分,無需提起,卻一直珍藏在心里。照片中那些留不住的青春歲月,抓不住的真情往事,它真實存在,卻又無法觸摸,看似走遠,其實也未曾走遠。年少時“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煩惱早已成為笑談,但無論是曾經(jīng)想忘記的,還是想記住得,都已物是人非,往事早已成為故事。</p> <p class="ql-block"> 相冊中還有一大部分女兒的照片,記錄了她從出生到結(jié)婚的美好瞬間,定格了許多的美好,記錄了長輩們對她的無限憧憬和祝福。女兒孩童時期的照片幾乎都是我親自拍攝的,照片中孩子的一顰一笑,對于我來說都是最珍貴、最溫暖的回憶,而那些記憶也只有一個母親能夠去感受和體會。女兒上大學前后,拍過兩套寫真集,其中一套漢服寫真拍的最好,照片中女兒端莊而不失婀娜,含蓄又不失自然,那一顰一笑,含羞帶怯;舉手投足,自然嬌俏,完美演繹了漢服的文化與魅力。</p> <p class="ql-block"> 翻看那些整理成冊的一幀幀照片,細數(shù)一段段經(jīng)年往事,仿佛打開歲月的時光機,那些熟悉的面孔,隔著悠長的歲月,依然讓我感到親切和溫暖。那些逝去的青春,定格的美好瞬間,是幾輩人曾經(jīng)有過美好青春的最好見證,更折射出一個時代和歷史的變遷,而那些照片背后的故事,已經(jīng)成為我一生中最溫暖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作者:李春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