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屏山大峽谷,旅游大巴載著我們,載著歡樂和遺憾,駛向了鶴峰縣走馬鎮(zhèn)。</p> <p class="ql-block"> 下午3點半,汽車在三里荒服務區(qū)駐停休息。一看地名,就知道過去這是個“窮鄉(xiāng)僻壤”。</p><p class="ql-block"> 三里荒山高、坡陡、峰險、林密,道路崎嶇難行,是地質災害頻發(fā)路段。清代詩人、劇作家顧彩應容美土司田舜年之邀,于康熙四十三年三月初三赴鶴峰時路過三里荒。他在《容美記游》中這樣描繪了三里荒:“由東鄉(xiāng)坪上陟至頂,泥滑不可駐足,雪大如球,草木俱垂冰筋,寒砭入骨?!?lt;/p><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這里完成了省道341南鶴線的升級改造。在三里荒設置了服務區(qū),專修了觀景臺,供過往車輛和游人,停車休息,觀景拍照。</p> <p class="ql-block"> 放眼望去,群山連綿,峻嶺逶迤,植被茂密,景色迷人。平展寬闊的道路,如玉帶飄舞,似銀鏈纏繞,曲折蜿蜒于莽莽崇山峻嶺之中。如果<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雨后初晴,峽谷山川會被云海所籠罩,常常出現(xiàn)云海奇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現(xiàn)在這里</span>已是當地觀云海、賞落日的網紅打卡之地。如果是自駕出游,這里就是一個必觀的小眾景點 -- 鶴峰三里荒,美景勝霓裳。</p> <p class="ql-block"> 我們途徑這里,遇到了難得的好天氣,卻失去了一個觀看云海美景的機會,正可謂“得之東隅,失之桑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font-size:15px;">三里荒云海的網絡圖片</b></p> <p class="ql-block"> 下午五點,來到了坐落在風景如畫的鶴峰縣走馬鎮(zhèn)陽河村燕子山下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鑫農苑大酒店。這是一個具有土家建筑、土苗風情和濃郁茶文化特色的酒店。</span></p> <p class="ql-block"> 酒店的大堂寬敞明亮,休息客座別具一格,挺有特色。</p><p class="ql-block"> 在大堂,碰到了幾位退伍軍人,他們把戰(zhàn)友聚會專門選在了這里,說在這的感覺特別棒。</p> <p class="ql-block"> 客房很大,設施齊全,整潔干凈,令人心生愛意。</p> <p class="ql-block"> 古香古色的長廊,透著古樸的文化氣息,展示著土家建筑的特色。徜徉其中,給人一種訪古探幽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酒店背靠燕子山,前眺廣袤無垠的茶園,被綠植花草所環(huán)抱?;覊η嗤撸窳寒嫍?,古亭空靈,別致典雅。</p> <p class="ql-block"> 令人稱道的是,這里空氣極其新鮮,使人神清氣爽。</p> <p class="ql-block"> 晚飯過后,走出酒店。一片片的茶園賞心悅目,一壟壟的茶樹青翠欲滴,一陣陣微風帶來淡淡的茶香。</p> <p class="ql-block"> 酒店里有專門的品茶室,各種地產茶葉免費品嘗。當然可以買,不過不強制。這次旅游沒有購物項目。</p><p class="ql-block">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lt;/p> <p class="ql-block"> 酒店門楣上的電子屏幕,滾動播放著歡迎我們下榻的字幕。</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農歷的十五,圓圓的月亮升起來了。南國深山之夜,注定是一個美好、快樂、舒心的夜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4日早飯后乘車來到著名的木耳山茶園。</p><p class="ql-block"> 有著“世界茶谷”美稱的木耳山茶園,位于鶴峰縣走馬鎮(zhèn),總面積超過1萬畝,是全國連片規(guī)模最大的生態(tài)有機茶葉生產基地,2015年入選“中國三十座最美茶園”。</p> <p class="ql-block"> 過去這里就是荒山,明洪武二年,麻寮土司王唐涌歸附朝廷,在此地設麻寮千戶所。麻寮所的士兵常到野茶樹林狩獵、采茶,發(fā)現(xiàn)了枯木上長滿木耳,這就成了他們采集野生菜肴的寶地。久而久之,就把這個地方叫作了“木耳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90年,鑫農集團創(chuàng)始人周吉然,帶領300多名村民開荒,經過幾年艱苦奮斗,改建起6000畝的大茶園。1996年,來自湖南的第一批移民30戶125人在這里安家,開始負責茶園的管理和生產。</p><p class="ql-block"> 30多年過去了,現(xiàn)在的木耳山,茶園變成了公園,茶區(qū)變成了景區(qū),茶山變成了金山。</p> <p class="ql-block"> “最是茶香能致遠”。史料記載,十六世紀時,這里的茶葉就已銷往俄羅斯。起于福建武夷山,經八省區(qū),過蒙古國,抵達俄羅斯的全長1.3萬公里的古茶道在鶴峰縣有300多公里。</p><p class="ql-block"> 曾經的鶴峰茶,翻山越嶺,一路騾鈴相伴。如今,湖北省最大的出口茶葉生產企業(yè),鶴峰縣凱榮公司,今年一季度出口歐盟、北非和中亞等地茶葉就達到了3085噸,出口額1500萬美元。</p><p class="ql-block"> 在我們游覽茶園之時,遇見了兩位來自非洲的黑人朋友。經向導游了解,他們就是來此考察商談購買茶葉的。</p> <p class="ql-block"> 鶴峰縣地處武陵山脈腹地,位于北緯30°,高海拔、低緯度,日照短、無污染,是茶葉生長的黃金地帶。獨特的自然生態(tài),造就了“雨洗青山四季青,陰晴云霧漫山川”的環(huán)境,是我國最優(yōu)良的茶葉適生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自明朝起,茶葉就是歷代土司向皇帝的必貢品,“貢茶之鄉(xiāng)”因此而得名?!睹魇贰な池洝げ璺ā酚涊d:明初,太祖令茶芽以進。洪武四年即1371年12月,容美土司田光寶帶人赴朝進貢,峒茶作為主要貢品,被列為宮廷上乘貢品,稱為“容美貢茗”。這里民間一直有著“白鶴井的水,容美司的茶”這個說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來到木耳山,讓我們對茶園有了全新的認知。</p><p class="ql-block"> 茶園是由無數個渾圓的山丘組成,宛如一座座綠色的“蒙古包”,一座挨著一座,與遠處的大山連接在一起,鑲嵌在群山之中,形成了綠色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一壟壟的茶樹,好像偌大的五線譜,隨著山勢蜿蜒伸展到蔚藍的天際。微風拂過,好似彈奏著一曲曲美妙動人的交響樂章。</p> <p class="ql-block"> 木耳山屬丘陵地帶,海拔1000米左右,氣候濕潤,雨水充沛,陽光充足,空氣優(yōu)良,四面群山環(huán)抱。木耳山在丘陵之中獨立高處,海拔高、云霧多、露水重、蟲害少,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孕育出鶴峰茶的優(yōu)良品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逶迤的群山,懷抱著萬畝茶園,茶山連著茶山,此起彼伏。綠波萬頃,綠浪重重,翠綠流光,如詩如畫。好一幅美艷的綠色畫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進茶園,滿目皆綠,綠得讓人心曠神怡。穿行于茶園,如同在綠色的海洋中暢游。那明媚的綠,養(yǎng)眼的綠,一層層,一疊疊,從山下鋪向山上,再從山上鋪向山下,鋪成一幅巨大的綠色畫卷。真的是“人在茶山中,茶山在畫中”。</p> <p class="ql-block"> 走馬鎮(zhèn)是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地方。南宋時期,金國大元帥金兀術在此設置兵營,操軍跑馬,故名走馬坪。</p> <p class="ql-block"> 走馬鎮(zhèn)是一片紅色的沃土。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是湘鄂邊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賀龍元帥領導的紅四軍就誕生在這里,威震一方,在中國革命的里程碑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p><p class="ql-block"> 走馬鎮(zhèn)古城村老街,是紅二軍團總指揮部舊址。1929年4月至1933年2月,中共湘鄂西前委、紅四軍軍部、紅三軍軍部、紅二軍團前委、紅二軍團指揮部、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均駐扎在這里。賀龍在這里親自指揮了著名的走馬坪收編。</p><p class="ql-block"> 走馬鎮(zhèn)梅坪村,曾是紅四軍整編、訓練之地?,F(xiàn)在還保留有軍部辦公室,當年部隊領導王炳南、文南甫的住房。</p> <p class="ql-block"> 鶴峰縣是賀龍元帥的“第二故鄉(xiāng)”,是以賀龍為首的湘鄂邊蘇區(qū)的中心地、大本營。1929年初,賀龍率領紅軍主力解放了鶴峰縣城,在鶴峰創(chuàng)建了湘鄂西第一個縣蘇維埃政府,賀龍11次進出鶴峰縣城,帶領鶴峰人民開展革命斗爭。</p><p class="ql-block"> 開國中將廖漢生當年就是跟隨賀龍在鶴峰洞長灣一帶打游擊。解放后擔任了國防部副部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p><p class="ql-block"> 當時僅有6萬余人的鶴峰縣就有2.5萬人參加革命,3000多名鶴峰籍革命烈士用鮮血染紅了這片土地,為新中國解放做出了巨大貢獻。</p><p class="ql-block"> 忠魂誕此地,光輝耀乾坤。</p> <p class="ql-block"> 一片片青翠的茶山獻給了我們欣賞享受的美景。美景的背后,卻是茶人的辛勞、辛苦,甚至是心酸。</p><p class="ql-block"> 茶葉種植不易、采摘不易、炮制和銷售也不容易。昨晚曾與一位60上下的長者聊過天,他的孩子都已獨立,自己有十畝茶田,每年可以摘四次,每次可采摘一千多斤鮮茶葉,(五斤鮮茶可制一斤茶葉)每斤售價1.8元,一年才收入8000元。誰知杯中茶,葉葉皆辛苦啊。</p> <p class="ql-block"> 出游的第一天,恰逢領隊小魚兒的生日,酒店給她準備了長壽面和生日蛋糕。小魚專心于帶著大家游玩,把蛋糕忘在了腦后。在今天的汽車上,旅友們?yōu)樾◆~唱起了生日歌。</p><p class="ql-block"> 歡快的生日歌,為辛勞的領隊小魚兒送上了美好的祝福。歌聲洋溢著<span style="font-size:18px;">旅途中的浪漫和生活中的美好,蕩漾著旅途中的快樂和世間的友愛。</span></p> <p class="ql-block"> 走馬鎮(zhèn)距恩施市200多公里,旅游大巴車走了大約四個小時。一路上,峻峰高嶺皆翠綠,“水光山色與人親”。這廣袤的天地間,就是個巨大的風景區(qū),一路上的景致景色,也是賞心悅目的好美景。</p> <p class="ql-block"> 回到恩施市還不到5點,再一次住進了火車站附近的如家酒店。晚飯后,乘旅游大巴去了土家女兒城。 </p><p class="ql-block"><b> 土家女兒城 </b>其實就是一條風情商業(yè)街。聚集了300家小商品,500間風情客棧,30家特色餐飲,40家美味小吃,8000平景觀草坪,10000平綜合運動中心以及室內情景劇場 -- 女兒城大劇院,同時還擁有湖北省內最大的水上樂園。聽導游張幺妹說,這里還定期舉辦,恩施土家最負盛名的特色民俗相親活動—女兒會。</p><p class="ql-block"> 導游小張給了大家一個小時的游覽觀光時間,宣布超過時間的旅友自行打車返回酒店。其實,走進女兒城,看了迎親的婚轎,唱了甩手歌,飄逸和小魚兒還喝了摔碗酒,沒到一個小時,大家就全部返回了停車場的旅游大巴車上。</p> <p class="ql-block"> 25日是我們在恩施州旅游的最后一天,可能是考慮到連續(xù)幾天的觀光游覽,大家比較疲勞了,今天的活動安排的比較寬松。早晨可以睡到自然醒,早上的份飯從6點到8點,隨到隨吃。</p><p class="ql-block"> 上午10點從恩施火車站出發(fā),悠哉游哉一個小時,車行48公里,就到了位于恩施市太陽河鄉(xiāng)的梭布埡石林景區(qū)。 </p><p class="ql-block"> 下車的位置,正是景區(qū)入口處的鐵甲寨廣場。環(huán)視四周,到處矗立著鐵甲勇士般的巖石,威風凜凜,威武雄壯,很有氣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梭布埡石林是我國已經開發(fā)的石林中的第二大石林,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總面積21平方公里。整個石林的外形,象一只巨大的葫蘆。周圍翠屏環(huán)繞,群峰競秀,狹縫秘境,化石古跡隨處可見,稱得上是一座遠古地質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梭布埡曾連續(xù)4次登上央視專題欄目。</p> <p class="ql-block"> 梭布是土家語三個的意思,埡是指兩山之間狹窄的地方,也叫埡口。梭布埡即三個埡口。</p><p class="ql-block"> 已經開放的是蓮花寨、磨子溝、九龍匯、青龍臺四個景區(qū),由于青龍臺景區(qū)距這里稍遠一些,今天的行程就安排了前三個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b>中華震旦角石 </b>導游張幺妹指著巖石上的一個小小的化石告訴我們,它的學名叫中華震旦角石,產生于震旦季,是梭不亞石林里密布著的一種我國特有的生物化石,它是海洋中一種兇猛的肉食動物,外形呈圓錐形,表面有結,形如寶塔,是遠古深海中的頂級獵食者,通常生活在一百到二百米的深海中,目前已經發(fā)現(xiàn)最大的化石長度超過兩米。</p><p class="ql-block"> 梭布埡石林形成于4.6億年前的奧陶紀時期,所以也被稱為世界第一奧陶紀石林。奧陶紀,是地質年代的名稱,是古生代的第二個紀,就是在這一紀,出現(xiàn)了原始的脊椎動物。這一紀也是歷史上海侵最廣泛的時期之一。</p><p class="ql-block"> 4.6億年前這里的海底,上升,下降,再上升……最終成為山峰 -- 成了恩施梭布埡石林。巖石中的三葉蟲、草履蟲、海螺,就是梭布埡石林曾經是海底的有力證據。</p> <p class="ql-block"> “溶紋”和“戴冠”景觀,是梭布埡石林的亮點。梭布埡石林的與眾不同,就在于石壁上有一層一層奇特的溶紋,就像一層一層的海浪。戴冠的意思是石林和翠綠的植被共生,石頭如同戴著帽子,不像多數石林那樣光禿禿的,梭布埡是中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唯一的“戴冠石林”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最先走進的是蓮花寨景區(qū)。這個景區(qū)石林密集,如果自天空俯視,整個景區(qū)以石蓮為花,綠樹為泉,猶如朵朵白蓮生于碧泉。置身其中,石蓮更是處處可見,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 <b>涼風洞 </b>這是個天然洞穴,可謂是天然冰箱,涼風襲人。</p> <p class="ql-block"> <b>蓮花閣 </b>四面山石環(huán)繞,宛若一體,僅有一個小口,容一人通過。進去后開闊明亮,構成天然樓閣的樣子。相傳是蓮花公主的閨閣。</p> <p class="ql-block"> <b>頂天立地</b> 底下一塊小石頭,支撐著千斤巨石,屹立萬年不倒,被稱作千斤頂。</p> <p class="ql-block"> 蓮花寨的石頭,大都有著像蓮花一樣的花紋。這也是溶紋,很像一層一層的海浪。</p> <p class="ql-block"> 坐井觀天</p> <p class="ql-block"> <b>千佛巖 靈蛇聽禪</b> 蛇盤于千佛巖的下面紋絲不動,與上面的石佛雙雙入定。佛的最高境界,就是佛沉浸在說教中,聽者大徹大悟。</p> <p class="ql-block"> 拇指山</p> <p class="ql-block"> <b>一線天</b>也叫<b>犀牛溝</b> 這是一條長400多米的狹窄石縫,石縫半腰上有一個凸出的石角,形似犀牛的角,因此也叫犀牛溝。</p><p class="ql-block"> 石縫中溝壑縱橫,有“地下迷宮”之稱。石縫里面冬暖夏涼,奇花爭艷,異草流芳。夾縫絕壁上還生長有30多種珍奇花木,其中有中醫(yī)四大名藥的第一種 -- 七葉一枝花。</p> <p class="ql-block"> <b>雄鷹展翅</b> 鏡頭拍攝下的天空,猶如一只碩大的雄鷹,心懷天下,展翅欲飛。</p> <p class="ql-block"> 走出一線天,就結束了蓮花寨的游覽。隔著一條馬路,就是磨子溝景區(qū),不需要坐景交車。</p><p class="ql-block"> 磨子溝景區(qū)以溶洞和天然石縫為主,集飛流、懸樹、吊石、奇巖、異峰、峽谷于一體,可以說這里的一峰一石、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自然雕琢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 <b>篝火石</b> 這是一塊象形石,形似一團熊熊燃燒著的篝火。</p> <p class="ql-block"> 山海經</p> <p class="ql-block"> <b>儺婆石</b> 儺婆是土家族的祖先之一,傳說此石為儺婆死后所化。遠觀,像似一婆婆佝僂著前行。近看,婆婆慈祥面孔盡顯,從頭巾到五官,甚至額頭上的皺紋都清晰可辨。這座儺婆石是喀斯特巖溶所形成的特殊景觀,巖石嶙峋,時有蝴蝶,喜鵲,白鶴繞石而飛,令人感嘆不已。</p> <p class="ql-block"> <b>美女蛇回眸 </b> 這是一塊象形石,如一條美女蛇立在了路邊,嬌俏多姿,回頭觀望。</p> <p class="ql-block"> <b>喜酒壇</b> 也是一塊象形石,如同一個被打破了半邊的土家美酒壇子。</p> <p class="ql-block"> <b>神龜馱經 </b>象形石。一只不大的神龜,背負著巨大的、厚厚的、四四方方的經書,徐徐前行。</p> <p class="ql-block"> <b>綠野仙蹤</b> 這一段崎嶇蜿蜒的小路,石林和樹林相間,而且從樹林到石林,全都布滿了綠色的青苔,還有不知名的藤蔓纏繞著,人行其間,仿佛置身于“愛麗絲”的仙境。</p> <p class="ql-block"> 出磨子溝,乘坐景交車2、3分鐘就到了九龍匯。九龍匯是四個景區(qū)中最小的一個景區(qū)。不過雖然景點很小,但卻驚喜很大。其壯觀的石峰和獨特的“溶紋”峭壁令人震撼。這里巖石的表面,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紋理和圖案,完全是大自然的藝術品。</p><p class="ql-block"> 其標志性景點是 -- 九龍聚首,也叫九龍瀑布。好似九條巨龍在此聚首修煉,等候上天召喚,共同飛升。九龍匯聚而藏風聚氣,周圍草木茂盛,百鳥和鳴,形成了一方風水寶地。夏天有小瀑布從天而降,冬天掛滿冰凌的時候更為壯觀。</p> <p class="ql-block"> <b>豬聯(lián)璧合 </b>前方那一壁巖石的中部,探出了一只活龍活現(xiàn)的豬頭。長長的鼻子,小小的眼睛,身體與巖壁連在一起,活脫脫一個豬頭石??。</p> <p class="ql-block"> <b>龍章鳳篆</b> 一塊平整的巨石,好像一枚巨大的印章,上面刻有密密麻麻的篆字。石壁如紙,以水為墨,大自然發(fā)力,繪字于其上。遠看是繁體,近看像篆書,整塊巖石字跡遒勁,龍飛鳳舞,渾然天成。</p> <p class="ql-block"> <b>丹鳳朝陽</b> 象形石,形似一只高昂著頭顱的鳳凰,位于九龍瀑布附近。人們常常認為龍鳳組合是最佳相配,所以龍鳳呈祥、龍飛鳳舞、龍翔鳳翥…這一類的詞都是美好的祝愿。遺憾的是,這里的鳳和龍,癡鳳有意,蟠龍無情,兩者雖近在咫尺,卻只能老死不相往來。</p> <p class="ql-block"> <b>九龍瀑布 </b>這是一片半圓形內凹的絕壁懸崖,掛著一彎秀氣的瀑布,下面形成了水潭,崖壁呈現(xiàn)出九條石龍,很是高大雄渾。</p><p class="ql-block"> 九龍瀑布曾經水流激蕩,從層層疊疊的石紋就能聯(lián)想到它曾經的宏偉壯觀。地質變遷等原因,現(xiàn)在瀑布的水流不是很大,但不失其壯觀的雄偉和恢宏的氣勢。</p> <p class="ql-block"> 金老師是個攝影愛好者,也是位攝影大師。金老師抓拍搶拍的功夫真沒得說,作品的立意、構圖、用光更是勝人一籌。一路上為我們拍攝了不少的精美照片和精品視頻。很喜歡他操作無人機,為大家拍出的尋常照相不可能拍出的宏大場面和壯觀場景。</p><p class="ql-block"> 慶幸有金老師的一路同行,感謝金老師為我們的友愛付出!</p> <p class="ql-block"> 下午3時,旅游大巴將我們送到了恩施火車站。6點31分,我們乘上了開往北京的D50次列車,登上了回家的返程路。</p><p class="ql-block"> 愉悅的心情一直興奮不已,久久不想休息??催^的景點,游覽過的美景,不斷從眼前掠過。幾天的辛苦很值,可謂不虛此行。</p><p class="ql-block"> 突然想起,恩施的土豆非常好吃。初到恩施,第一次早上的自助餐時,看到了極普通,極不起眼的烤土豆,開始就沒有吃。后來是健生提醒說,可以嘗嘗那個土豆。不吃不知道,一吃不得了,真的是非常好吃。面面的,糯糯的,味甘甜,有淡淡的香氣。</p><p class="ql-block"> 經過了解得知,恩施是我國的“硒都”,95%的土壤含硒,成就了恩施土豆每百克7.5~15微克的高硒含量。硒這種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解毒、增強免疫力、抗癌和調節(jié)生理功能等多種功能,對人是有好處的。</p><p class="ql-block"> 恩施森林覆蓋率達66%,年均空氣質量優(yōu)良天數在350天以上,是“天然氧吧”,“鄂西林海”。綠色、天然、無污染的環(huán)境,使得恩施土豆綠色有機。土豆好吃,靠的就是這些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2017年,恩施土豆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b>土豆遍布全球,富硒恩施獨有</b>。</p><p class="ql-block"> 細細想來,我們不只是吃了含硒的土豆,我們還喝了含硒的水,呼吸了含硒的空氣,那這次旅游,就是一趟沐浴硒的旅游哇。??</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