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p><p class="ql-block">又名歙<span style="font-size: 18px;">(shè)縣</span>古城,古稱新安郡。位于安徽黃山市歙縣徽城鎮(zhèn),總占地面積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nèi),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是徽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這里的建筑風格以徽派建筑為主,白墻黛瓦,雕梁畫棟,別有一番韻味?;罩莨懦遣粌H有精美的建筑藝術,還有豐富的文化底蘊。</p><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是中國三大地方學派之一的"徽學"發(fā)祥地,被譽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保存完好的中國四古城之一。國家5A級景區(qū)。</span></p><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分內(nèi)城、外廓,有東西南北4個門。此外還保留著甕城、城門、古街、古巷等。</p><p class="ql-block">(中國四大古城:安徽徽州古城、四川閬中古城、山西平遙古城、云南麗江古城。)</p><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內(nèi)的歷史與文化位居全國四大古城之首,它代表的不止是安徽的地方歷史與文化,而且還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濃縮。</p> <p class="ql-block">歙縣——沒有屋頂?shù)幕瘴幕蟮厮囆g館。</p><p class="ql-block">城內(nèi)景區(qū)包含徽園、漁梁壩、許國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紀念館、新安碑園、太白樓等七處。覆蓋了新安理學、徽派樸學、新安醫(yī)學、新安畫派、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劇、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徽州文化。</p><p class="ql-block">郭沫若曾說:“全國文物之最在安徽,安徽文物之最在徽州?;罩菔俏奈镏?。”</p><p class="ql-block">被譽為“中國徽文化之鄉(xiāng)”的歙縣,素有“天然博物館”、“文物之海”等美稱。</p> <p class="ql-block">徽文化?大地藝術季的徽州楹聯(lián)展</p> <p class="ql-block">在徽州古城墻上展示著各種書體的贊美徽州的楹聯(lián)。</p> <p class="ql-block">拍個視頻,等有時間了,回去仔細研究研究徽州的楹聯(lián)和書法藝術。</p> <p class="ql-block">四柱石質牌坊,匾額“氶流宣化”。</p><p class="ql-block">"承流宣化"是漢語成語,意思是承接良好的歷史傳統(tǒng),宣揚傳布君王的恩澤以教化百姓。</p> <p class="ql-block">飛檐翹角</p> <p class="ql-block">牌坊另一面,“東南鄒魯”。</p><p class="ql-block">東南鄒魯是古徽州的代稱。</p><p class="ql-block">鄒魯,指春秋時的鄒國和魯國,孟子生于鄒,孔子生于魯,鄒魯是文教興盛之地的代稱。</p><p class="ql-block">古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如今這六個縣已四分五裂,婺源屬于江西省上饒市,績溪縣已劃入安徽省宣城市),孕育的徽州文化,堪稱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鐘靈毓秀,底蘊深厚,自古以來人才輩出。古徽州地處東南,文教昌盛,名人輩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宰相”等。</span></p><p class="ql-block">徽州以其儒學和程朱理學的興盛而聞名,徽州的讀書人和文化風氣中都充滿了儒學的風姿與風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來徽州,真是研學游的絕佳去處。</p> <p class="ql-block">徽州府城樓</p><p class="ql-block">徽州府,本名為歙州,早在北宋宣和三年即公元1121年,宋徽宗將歙州改為徽州。不過,徽州一詞最早源自湖南湘西,表示美好的人居地的意思,所以趙佶就用“徽”字,名號“宋徽宗”即可看得出趙佶對徽州的美好向往。</p> <p class="ql-block">回看,城樓上書有“譙樓”兩個大字。</p> <p class="ql-block">街道兩側各色彩燈</p> <p class="ql-block">徽州府衙</p><p class="ql-block">徽州府衙是古城的又一重要景點,位于古城中心,始建于唐代,是中國現(xiàn)存最完整的古代府級官署之一。府衙建筑風格典雅宏偉,布局嚴謹,氣勢磅礴,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官署的建筑藝術和歷史文化價值。</p> <p class="ql-block">陽和門</p> <p class="ql-block">許國石坊</p><p class="ql-block">這就是被譽為東方凱旋門的"許國石坊"。它位于陽和門東側,俗稱"八角牌樓",立于明萬歷年間(1584年)。許國石坊是許氏衣錦還鄉(xiāng)時所立,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明代石牌坊之一。</p><p class="ql-block">一般情況下,我們見到的牌坊都是四角的居多,四柱沖天式角指的是柱角四根柱子四個角。而現(xiàn)在聳立的這一座莊重肅穆、巍峨壯麗、雕刻典雅的牌坊,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有八個角的口字形牌坊。<span style="font-size: 18px;">牌坊用巨型青石砌成,雕刻精美,構圖巧妙,被譽為“中國石雕藝術的寶庫”。</span></p> <p class="ql-block">許國石坊是“恩榮”級。我們家鄉(xiāng)的寧遠古城祖氏牌坊是“敕建”級。</p><p class="ql-block">(小資料:中國的牌坊一共分為四個等級,看牌坊的等級就要看它龍鳳榜上面的兩個字。</p><p class="ql-block">第一級的牌坊叫做御制。御制就是皇帝同意你建牌坊,建牌坊的錢,由國庫里撥出。</p><p class="ql-block">第二個等級的牌坊叫做恩榮。就是皇帝同意你建牌坊,建牌坊的錢,由地方鄉(xiāng)鎮(zhèn)撥出。</p><p class="ql-block">第三個等級的牌坊叫做圣旨?;实弁饽憬ㄅ品?,建牌坊的錢,由你個人來拿。</p><p class="ql-block">第四個等級的牌坊叫做敕建。手把文書,口稱敕,就是皇帝連圣旨都沒有下,只是口頭答應,當然建牌坊的錢,也是由你個人來拿。)</p> <p class="ql-block">一個口字形的牌坊,東西兩面坐四柱三樓沖天,柱式宏偉壯觀,古樸豪放。</p><p class="ql-block">在牌坊上的題字都是出自于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的手筆。上面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許國,這是許國的官職和榮譽。</p> <p class="ql-block">石坊柱礎外臺基上的12只獅子穩(wěn)定石柱的同時還增添了牌坊的威嚴。</p> <p class="ql-block">許國石坊的象征意義</p><p class="ql-block">先學后臣指的是許國是科班出身,先讀書后做官上臺元老指的是許國是嘉靖、隆慶、萬歷三朝元老。在牌坊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內(nèi)外側都雕有精美的圖案,南面雕的是巨龍騰飛,象征皇帝面南而王,表達的是許國對朝廷的忠誠。在內(nèi)側雕著雙豹喜豹子和喜鵲,邊上是兩只豹,中間是兩只喜鵲,其中一只喜鵲立于另一只背上,喜上加喜。</p> <p class="ql-block">西面雕的是威鳳、祥麟鳳和麟乃文峰鼎盛的太平盛世才會有的,指的是許國是位難得的大賢之才,他的內(nèi)側雕著龍庭舞鷹(武英)是暗示著許國身居武英殿大學士的地位。北面外側雕的是瑞鶴祥云,內(nèi)側雕的是快樂(鹿圖。都是象征許國的品格高尚脫俗,即當時的社會吉祥安樂、國泰民安的意思,這600多年前的石刻藝術簡直是精美絕倫。</p> <p class="ql-block">陶行知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一層大廳門匾額是國母宋慶齡題寫的“萬世師表”。</p><p class="ql-block">楹聯(lián):</p><p class="ql-block">上聯(lián):不帶半根草去,</p><p class="ql-block">下聯(lián):捧著一顆心來。</p><p class="ql-block">(被宋慶齡稱為“萬世師表”的教育家陶行知是歙縣人)</p> <p class="ql-block">一尊漢白玉材質的陶行知坐式<span style="font-size: 18px;">塑像</span></p><p class="ql-block">端坐在大廳中央。</p><p class="ql-block">座像后背墻上“偉大的人民教育家”。</p> <p class="ql-block">柱聯(lián)</p><p class="ql-block">千學萬學學做真人,</p><p class="ql-block">千教萬教教人求真。</p> <p class="ql-block">走進徽州古城內(nèi)的陶行知紀念館,已經(jīng)有很多初中同學在參觀館藏文物資料、聆聽陶行知先生愛國事跡、感悟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教育思想。我也由衷地為這樣一位歙縣的名人而驕傲。</p> <p class="ql-block">《古廟敲鐘錄》陶行知</p> <p class="ql-block">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p><p class="ql-block">位于安徽黃山市歙縣徽州古城內(nèi),是一座以徽文化、徽州歷史為主題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其前身歙縣博物館于1958年2月籌建,1961年并入縣文化館,1978年4月恢復建制?;罩輾v史博物館于2021年9月12日正式開館。</p><p class="ql-block">博物館總投資1.29億元人民幣,占地15畝,總建筑面積超過1.16萬平方米,分為地上兩層、地下一層,內(nèi)設藏品庫區(qū)、陳列展區(qū)、技術管理區(qū)、文物研究區(qū)和觀眾服務設施等。該館展陳面積達4200平方米,館藏文物豐富,收藏有書畫、瓷器、硯臺、徽墨、徽州三雕、金玉器、古籍善本、青銅、竹雕等各類文物30000多件,其中館藏珍貴文物數(shù)為1698件(套),其中一級文物62件(套),二級文物197件(套),三級文物1439件(套)。分為“天下徽州”“遙憶徽州”“尋根徽州”“秋興徽州”“夢里徽州”五大板塊。</p><p class="ql-block">博物館不僅展示了徽州歷史文化的厚重和淵源,還通過應用VR、多媒體投影等技術,為公眾提供沉浸式體驗,助力徽文化的傳播和普及。此外,博物館還具備征集、典藏、陳列、研究和宣教等功能,為社會大眾提供了寓教于樂、文博鑒賞、研學修學、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的舞臺。</p><p class="ql-block">門票方面,歙縣徽州歷史博物館對公眾免費開放。</p><p class="ql-block">博物館的建筑風格非常具有徽州特色,仿佛置身于一座古老的徽州民居中。</p> <p class="ql-block">序廳銅板浮雕</p><p class="ql-block">進入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巨大的銅質的《徽州地圖》壁畫,展示了徽州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沿革。</p> <p class="ql-block">沿著這條“新安江”,就正式邁入徽州歷史博物館,四周有徽州一府六邑的城垣圖,標識得清楚。(拍攝得水平太差,愧對讀者?。?lt;/p> <p class="ql-block">走入博物館內(nèi),首先看到的便是一堵名人墻。</p><p class="ql-block">那些出自徽州,曾在中國、甚至世界歷史上留下身影的杰出人物至今讓人敬仰尊重。名人墻中,有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國經(jīng)濟學家王茂蔭,有新安畫派杰出代表漸江、黃賓虹,還有珠算發(fā)明家程大位、學者胡適、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鐵路工程師詹天佑、紅頂商人胡雪巖……</p> <p class="ql-block">天下徽州</p><p class="ql-block">(徽州歷史文化陳列)</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徽州歷史源遠流長,秦始皇元年(前221)設黟、歙二縣,隸鄣郡;西漢元狩二年(前121)更彰郡為丹陽郡,東漢建安十三年(208)析丹陽郡置新都郡;晉太康元年(280)更新都郡為新安郡;隋開皇九年(589)更新安郡為歙州;唐大歷四年(769)歙州領六縣,奠定了一府六縣的建制基礎;北宋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為徽州,轄歙、休寧、婺源、祁門、黟、績溪六縣,一府六縣的格局延續(xù)了宋元明清。</p><p class="ql-block">徽州是"程朱闕里",徽州是"文獻之邦";徽州崇尚教育,"十戶之村,不廢誦讀";徽州商幫"賈而好儒",在明清商賈文化中獨樹一幟。</p><p class="ql-block">博大精深的"徽文化"植根于徽州本土,伸展于中華大地,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p> <p class="ql-block">擁有一府六縣的古徽州民風純凈,尚儒重商,近800年的歷史中創(chuàng)下了獨特的文化。這份文化如此瑰麗,讓明代文人湯顯祖說出那句“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徽州是中國歷史上的經(jīng)濟文化重鎮(zhèn)。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因江南省過大,為維持中央統(tǒng)治,順治帝將江南省拆分為江南右與江南左。1667年,“江南右”取江寧府、蘇州府首字,改稱為江蘇省;“江南左”取安慶府、徽州府首字,改稱為安徽省。</p> <p class="ql-block">初登第</p> <p class="ql-block">得意回</p> <p class="ql-block">徽州建筑</p> <p class="ql-block">徽州木雕、石雕、磚雕合稱“徽州三雕”,“無宅不雕花”的徽州古建,到處可見徽州匠人的三雕藝術。</p> <p class="ql-block">麒麟仙鶴紋撐拱</p> <p class="ql-block">歷代名人雕塑墻</p> <p class="ql-block">徽商,即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稱“徽幫”,是徽州(府)籍商人的總稱 ,為中國三大商派之一。</p><p class="ql-block">徽商來自徽州,包括歙、休寧、婺源、祁門、黟、績溪六縣,即古代的新安郡。六縣之中,歙縣和休寧縣的商人特別著名?;丈淘谒未_始活躍,全盛期則在明代后期到清代初期。</p><p class="ql-block">歷史上,徽州商人締造的各類老字號可謂燦若星辰,數(shù)不勝數(shù)。杭州胡慶余堂和張小泉、漢口葉開泰與汪玉霞、北京王致和、安慶胡玉美、臨清汪濟美、徽州吳魯衡,還有那遍布京城和江南的胡開文墨業(yè),以及各色茶莊、徽菜館等等。</p><p class="ql-block">這一塊塊至今猶存熠熠生輝的金字招牌,既反映出徽州商人別具一格的經(jīng)營文化,也給后人留下了一筆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福蔭萬世</p><p class="ql-block">左昭右穆功德不朽,</p><p class="ql-block">春露秋霜俎豆永馨。</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沙盤和光影資料展示了徽州古城曾有的規(guī)模和輝煌。</p> <p class="ql-block">徽州文化</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代著名人物:</p><p class="ql-block">朱熹、程頤、程顥。</p> <p class="ql-block">董其昌墨寶</p> <p class="ql-block">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按照國家一級博物館行業(yè)標準,歷時三年匠心打造出一座具有徽州特色、徽州風格、徽州氣派的博物館。為社會大眾提供了寓教于樂、研學修學、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的舞臺,也成為歙縣徽州古城的新地標和旅游新名片。</p><p class="ql-block">我們有幸參觀了這座博物館,深深感受到了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歷史的厚重感。</p><p class="ql-block">徽州,清寂無比,精彩無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蜻蜓點水式旅游,對徽州古城的認知是淺顯的、不全面的。希望來徽州古城深度游的朋友矯正、補充我的美篇內(nèi)容,更好地介紹徽州古城,讓更多人了解和愛上徽州古城。</p><p class="ql-block">江南游,難忘徽州!</p> <p class="ql-block">本美篇音樂來自網(wǎng)絡,感謝原創(chuà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