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14日午飯后,我們乘坐的巴士駛進了蒙自市區(qū)。干凈的街道,漂亮的市容,給人以親近感。</p><p class="ql-block"> 蒙自是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首府,向南140公里就是越南,是我國“南大門”的門戶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顯要。</p><p class="ql-block"> 紅河州山川富饒,自然資源相當豐富。我國最大的銀礦在蒙自;個舊號稱“錫都”,它稱第二,誰人敢稱第一?還有建水的錳、鈦,這些有色金屬可都是重要的戰(zhàn)略物資,都是紅河人民的“底氣”!</p> <p class="ql-block"> 蒙自老城區(qū)中心有個南湖,不大,步行繞一圈也就半個多小時。但它是蒙自歷史事件的見證人,主要的歷史建筑都匯聚在南湖周圍;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都在南湖畔發(fā)生。</p> <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的瀛洲亭,曾是古代文人聚會吟詩作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興建于民國時代的鐘樓,滿滿的歐式風格,東西方文化在這里相互兼容,和諧共生。</p> <p class="ql-block"> 清光緒十一年(1885),中法戰(zhàn)爭結束,法國逼迫清政府先后簽訂了《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續(xù)議界務專條》等條約,向法國打開了國門,同意法國在云南開設商埠,海關和領事府就選擇在了當時口岸交通十分便利的蒙自。</p> <p class="ql-block"> 法國領事府,坐落于環(huán)湖南路。清光緒十三年動工,于次年落成。清光緒十五年,法國駐蒙自領事府正式開館。民國二十一年(1932),領事府移往昆明,在蒙自存在了43年。領事府目前沒有整治修復,不具備接待游客的條件。</p> <p class="ql-block"> 海關稅務司署,同樣選擇在風光秀麗的南湖畔。清光緒十三年(1887)動工,光緒十五年竣工。民國二十七年(1938)夏至民國二十八年春,曾辟為西南聯(lián)合大學文學、法學院的教室?,F(xiàn)在,作為“蒙自海關舊址歷史陳列室”供游客參觀游覽。</p> <p class="ql-block"> 蒙自法國監(jiān)獄,為紅瓦黃墻磚木結構的平房,建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F(xiàn)在閑置,未做整修,不接待游客。</p> <p class="ql-block"> 法國花園,瀕臨南湖的一座充滿異國建筑風格的兩層獨棟小樓,曾被用作“法國滇越鐵路總局”、“意大利駐蒙領事館”、“旅蒙境外人的酒吧”等。</p> <p class="ql-block"> 哥臚士洋行,位于環(huán)湖北路。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由希臘商人哥臚士出資興建。民國二十九年(1940),哥臚士洋行歇業(yè),房屋由地方政府無條件接收,先后用作民國政府中央銀行蒙自支行、縣衛(wèi)生院址。</p> <p class="ql-block"> 蒙自海關舊址(含蒙自海關稅務司署、法國領事府、法國監(jiān)獄、法國花園、哥臚士洋行等5處建筑)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見證了近代云南發(fā)展的曲折歷程,同時也體現(xiàn)了中西文化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 由于戰(zhàn)火日益逼近,由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合并組成的“國立臨時長沙大學”決定,學校繼續(xù)西遷至昆明,在昆明開展教學活動。同時考慮到昆明的校舍不敷使用,將文學和法商學兩個學院暫先安頓在蒙自上課。1938年2月中旬,所有師生兵分三路:</p><p class="ql-block"> 女同學和體弱的男同學,由粵漢鐵路到廣州,經香港、越南入滇(鐵路);</p><p class="ql-block"> 一部分同學,沿湘桂公路到桂林、經柳州、南寧、越南入滇(公路);</p><p class="ql-block"> 還有200多名男同學則組織“慰問湘黔桂旅行團”,步行1600多公里,最終化了68天到達昆明。</p> <p class="ql-block"> 1938年4月,教育部電令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改名為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下設文、理、工、法商、師范5個院,26個系,兩個專修科,一個選修班。校本部所在地為現(xiàn)在的云南師范大學。</p><p class="ql-block"> 4月底,西南聯(lián)大蒙自分校籌備完畢,師生也陸續(xù)到校。</p><p class="ql-block"> 5月4日,西南聯(lián)大正式開始上課。8月,蒙自分校結束課程。9月,文、法商兩院遷往昆明。蒙自分校實際上只存在了5個月左右的時間。</p> <p class="ql-block"> 西南聯(lián)大要在蒙自開設分校的消息給蒙自帶來不小的震動。蒙自縣長帶領鄉(xiāng)紳把這些流亡師生安頓在風景秀麗的南湖之濱,住進了最好的房子。當時空置的海關稅務司署大院,改成了學校的教室;諸如聞一多先生這樣的單身教師住進了哥臚士洋行的一幢小樓里;帶家眷的教師和女生則安排在南湖北邊的城里。蒙自歡迎聯(lián)大的師生。</p> <p class="ql-block"> 聯(lián)大的師生們在緊張的教學活動之余,還積極在蒙自城內辦起了夜校,主動擔負起傳播現(xiàn)代文明的責任。</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蒙自海關舊址等一些建筑開設為“西南聯(lián)大蒙自分校紀念館”,使游客們漫步其間,通過這些古老的建筑追尋當年西南聯(lián)大蒙自分校的歷史記憶,讓西南聯(lián)大“剛毅堅卓”的校訓永遠傳承;讓熱愛教育事業(yè)、弘揚中華文化的美德深入人心!</p> <p class="ql-block"> 當天的旅游結束得比較早,安頓好酒店住宿,我和阿堯看還有時間,就打了一輛車,又來到了南湖邊上的“玉皇閣”,這也是蒙自城內的一處全國重點文物(國八)。</p> <p class="ql-block"> 玉皇閣,始建于明萬歷六年(1578),坐南朝北,三重檐歇山頂,由玉皇閣及東西兩閣組成。玉皇閣,本屬道觀,但蒙自玉皇閣,據(jù)說,它的底層供奉釋迦牟尼佛,中層敬奉阿彌陀佛,頂層虔奉玉皇大帝,在閣前的平臺上擺著一個三層六角亭鐵鼎,上鑄儒家名言“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梢姡勺杂窕书w是儒釋道三教合一,體現(xiàn)了蒙自文化的多元性。</p> <p class="ql-block"> 觀音閣(東閣),二重檐歇山頂方形樓閣,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p> <p class="ql-block"> 觀音閣內供奉觀音菩薩像(閣門關閉,通過花窗格用手機拍攝)。</p> <p class="ql-block"> 地藏閣(西閣),二重檐歇山頂方形樓閣,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p> <p class="ql-block"> 地藏閣內供奉地藏王菩薩像(閣門關閉,通過花窗格用手機拍攝)。</p> <p class="ql-block"> 時間尚早,我和阿堯又去了一個叫“望云博物館”的大院,它又曾經是西南聯(lián)大蒙自分校的舊址。</p> <p class="ql-block"> 這座大院建造于民國五年(1916),占地面積2800多平方米。它的主人叫周伯齋,是清末云南八大號“順成號”的創(chuàng)始人;是第一條私營鐵路“個碧石鐵路”的股東;更是云南第一家銀行“福滇銀行”的創(chuàng)始人,故名“周家宅院”。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國七)。</p> <p class="ql-block"> 民國二十七年(1938),當聽說西南聯(lián)大要來蒙自辦學,痛快地將自家的東樓(頤樓)借讓給學校用作女生宿舍。女學生們住在頤樓,因樓高風大,又因憂國思鄉(xiāng),常徹夜聽風,難以入眠,而把頤樓幽默地稱為“聽風樓”。</p> <p class="ql-block"> 周伯齋同時又是一個文物古玩愛好者。據(jù)說,他家藏有匾額1000多塊。內容涉及登科及第、升遷晉級、忠孝禮儀、婚喪嫁娶、壽誕生子、建房喬遷、銘志立身等,字體涵蓋真、草、隸、篆、行等,材質有花梨、鐵梨、楠木、櫸木、榆木、樟木、杉木,石、銅等。</p> <p class="ql-block">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孫女永平公主的墓志銘。</p> <p class="ql-block"> 清代名臣林則徐行書四條屏。</p> <p class="ql-block"> 15日上午是游覽“碧色寨鐵路文化公園”。一大早,我們的大巴到達碧色寨,景區(qū)居然還沒開始營業(yè)(九點開門)。</p> <p class="ql-block"> 碧色寨離蒙自市區(qū)11公里,百多年前,只是一個僅有十幾戶人家的小村寨。</p> <p class="ql-block"> 1910年,由法國人建造的滇越鐵路建成通車。滇越鐵路北起中國昆明,經河口,南至越南海防,全長859公里。其中,昆明至河口段465公里。線路軌距1000毫米,簡稱“米軌”鐵路。全線有車站34個,碧色寨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附:世界各國鐵路軌距</p><p class="ql-block"> 西班牙、葡萄牙、印度、巴基斯坦、阿根廷、智利,軌距1676毫米(5呎5吋半);</p><p class="ql-block"> 俄羅斯及前蘇聯(lián)國家、芬蘭,軌距1520毫米(5呎);</p><p class="ql-block"> 美、歐洲大部、中國采用標準軌,軌距1435毫米(4呎1/2吋);</p><p class="ql-block"> 日本、印尼、中國臺灣、加納、剛果、坦桑尼亞、贊比亞,軌距1067毫米(3呎6吋);</p><p class="ql-block"> 東盟國家,軌距1000毫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打從滇越鐵路的通車,碧色寨便成了蒙自的門戶,從國外進口的棉布、煤油、五金機械、糧食,甚至軍火等通過碧色寨源源不斷流向云貴川。而原來從蒙自出關的貨物靠馬幫馱,再蠻耗子水運,七八天才能到河口,現(xiàn)在一天就夠了。眼見這等好事,當?shù)氐睦ど虃冏蛔×恕?lt;/p> <p class="ql-block"> 經過云南總督蔡鍔將軍的批準,2013年,個(舊)-碧(色寨)-石(屏)鐵路開始動工興建。全部由民間融資,考慮到主權因素,高原地形和運輸效應,決定采用600毫米軌距(俗稱“寸軌”),不與滇越鐵路接軌,不讓法國人染指。</p> <p class="ql-block"> 個碧石鐵路在碧色寨車站與滇越鐵路“并站”,運輸?shù)呢浳镌诒躺瘬Q裝。繁忙的業(yè)務量,使得碧色寨成為滇越鐵路線上唯一的特等大站。</p><p class="ql-block"> 圖為兩條鐵路線的列車同時駛離碧色寨站的珍貴照片(取自網(wǎng)絡)。左側為個碧石鐵路,軌距明顯比較窄。</p> <p class="ql-block"> 清宣統(tǒng)元年(1909),碧色寨建站;民國七年(1918),核定為特等站。1992年,碧色寨站客運停運;2010年,碧色寨站撤銷,完成歷史使命,恰好一百年。</p><p class="ql-block"> 2013年,國務院公布“碧色寨車站”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七)。現(xiàn)在,正在建設“碧色寨滇越鐵路歷史文化公園”。</p><p class="ql-block"> 因為電影《芳華》的拍攝,碧色寨走紅網(wǎng)絡,游客絡繹不絕,其中包括了我。</p> <p class="ql-block"> 車站內,靜臥了百年的鋼軌。外側兩根鋼軌,顯示的是“米軌”;左側一根和中間一根鋼軌,顯示的是軌距為600毫米的“寸軌”。</p> <p class="ql-block"> 個碧石“寸軌鐵路”的機車實物模型。當時,共引進“寸軌鐵路”機車34臺,現(xiàn)僅留存3臺,分別由國家鐵路博物館、上海鐵路博物館和云南省鐵路博物館收藏。這臺模型車參照第21號機車仿制,21號車,為美國鮑爾溫機車廠生產制造。</p> <p class="ql-block"> 只有在博物館里才能見到的“插銷式”車鉤。</p> <p class="ql-block"> 百年前的自來水水塔。</p> <p class="ql-block"> 百年前的消防栓。</p> <p class="ql-block"> 這只鐘叫“三面鐘”(仿制品),鐘的母面,設在車站站房內,供車站工作人員使用;站臺上設有凸出的兩個子鐘面,為南來北往的旅客指示時間。此鐘的原物,由法國19世紀鐘表機械師保羅?加尼什制造,現(xiàn)作為國家二級文物,由云南省鐵路博物館收藏。</p> <p class="ql-block"> 個碧石鐵路碧色寨警察分局舊址。</p> <p class="ql-block"> 法式建筑風格的碧色寨海關分關員工食堂舊址。</p> <p class="ql-block"> 百年的紅土網(wǎng)球場。據(jù)說,場上的紅土,是專程從意大利運來的。</p> <p class="ql-block">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法國人走了,但帶不走滇越鐵路,帶不走碧色寨。還有那百年前的“大清郵政”依然堅守在崗位。這些不可移動的文物,是昨日的歷史,更是今天的風景,我們有責任守護好它。</p> <p class="ql-block"> 當我們準備離開的時候,一輛列車開進站來。我趕緊用手機對好畫面,把它記錄下來。碧色寨,你是具有生命的重點文物;是充滿生機的文化遺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