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在陜北(一六五)-淺說《蘭花花》(42)</p><p class="ql-block">(接上篇)</p><p class="ql-block">上篇內容主要說“簾”,即由《珍珠倒卷簾》說到珠簾和布簾。幾位老師賞讀后提供了十分寶貴的信息和資料,因此要在這里作一個簡要的補充。</p><p class="ql-block">龐沄老師說:“我唱的《十柱香》也有倒卷回門?!边@是他在《陜北酸曲采風》一文中談及的。</p><p class="ql-block">我們先來看一下網上流行的《十柱香》:(見下圖)</p><p class="ql-block">“《十柱香》的歌詞有多個版本,以下為其中一個版本的歌詞:</p><p class="ql-block">一柱香上與了玉皇大帝,龍鳳呈祥富貴滿堂。</p><p class="ql-block">二柱香上與了二老爹娘,一對鴛鴦鬧洞房。</p><p class="ql-block">三柱香上與了三大菩薩,麒麟送子降吉祥。</p><p class="ql-block">四柱香上與了四海龍王,永結的丹桂黃花兒飄香。</p><p class="ql-block">五柱香上與了五方五帝,五福堂前樂逍遙。</p><p class="ql-block">六柱香上與了南斗六郎,吉慶的喜事降生凡間。</p><p class="ql-block">七柱香上與了北斗七星,一年四季風調雨順。</p><p class="ql-block">八柱香上與了八大天王,賜一副百壽圖福壽安康。</p><p class="ql-block">九柱香上與了九天玄女,有圣母賜蟠桃喜慶宴前。</p><p class="ql-block">十柱香上與了十殿閻君,敬父母如敬天孝子賢孫。</p><p class="ql-block">(本篇圖片均摘自網絡,致謝。)</p> <p class="ql-block">《十柱香》在網上被標注為民間小調,集中了道教文化中的重量級神仙。比方說九天玄女,即九天玄女娘娘,簡稱娘娘。陜北多有娘娘廟,是眾生求子的地方。再比如說北斗七星,人們依據其運行軌跡的變化來對應四季的變化,對農業(yè)生產有著重要的指導性。所以受苦人通過看星星來種莊稼。而四海龍王的作用更是明確,概因陜北十年九旱,是用來求雨的。陜北道教文化的中心是佳縣白云山,道教以道情這種群眾喜聞樂見的說唱藝術來宣揚教義,道情主要流行的地區(qū)是延川的上鄰清澗,這首《十柱香》從內容看是典型的道情。只是網上標明是民間小調,傳唱于全國各地,因此我這里只是一家之言,還請大家指正。</p> <p class="ql-block">但這幾個版本都缺少結尾的“倒卷”,龐沄老師采風的這一首一是提供了流行于延川地區(qū)的不同的版本,二是有“倒卷”,即“十殿閻君,九天玄女,八大金剛,北斗七星,南斗六郎,五方五帝,四海龍王,三神土地,擔山二郎,上天的玉皇么伊呀呼嘿?!?lt;/p><p class="ql-block">這無疑是通過親自的采風提供了一個“倒卷”的實例。把前面唱過的內容從后往前再復唱一遍。這樣一種“反復”的修辭手法在民歌中經常使用,也十分重要。起到強調和加深印象的作用。而這么重要的內容確實是需要反復強調的。</p> <p class="ql-block">龐沄老師能寫能畫,能歌善舞。尤其熱衷于陜北的酸曲和秧歌。在打則坪村老傘頭的傳授下,一學就會,一點就通。這酸曲兒唱得有滋有味,秧歌扭得有板有眼。而這首《十柱香》的內容又頗為重要,應該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范疇,將其保留下來,實在是功莫大焉。</p><p class="ql-block">由此也可知各村都有一些民俗上的能人,只是平常的日子里并沒有將這些絕活拿出來展示。只是在私人間交流,或在喜慶的日子里偶爾地顯山露水,因此很少為人所知,其實他們肚里的貨還多著呢。</p> <p class="ql-block">再是杜牧的這句“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需要再解釋一下。</p><p class="ql-block">爾格有一部電視劇,《春風十里不如你》,用的是馮唐的一句短詩:“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里,不如你?!边@顯然是用了唐代杜牧這句的典。從而也使得“春風十里揚州路”更多地為人所知。下一句“卷上珠簾總不如”是一句典型的倒裝句,即“總不如卷上珠簾”。這樣一下就通了。畫面形成了鮮明的比較,一是透過珠簾看到的外面揚州路上美女如云,成群結隊,絡繹不絕的繁華景象。但總不如珠簾內的這一位最為杜牧所心儀。屋外對屋內,群芳對鐘情者。隔著一層若隱若現,若虛若實,美不勝收,風雅至極的珠簾,也就不知是夢是醒了。而這也正是陜北民歌《蘭花花》最擅長的對比襯托手法,“五谷子那個田苗子,數上高梁高,一十三省的女兒呀,數上那個蘭花花好?!边@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贊美的決竅,先鋪陳上一大堆的美人,然后說都不如你好,真的就能把你說得暈了過去。</p> <p class="ql-block">下面接著說《張生戲鶯鶯》這首陜北民歌。</p><p class="ql-block">故事情節(jié)的填加也十分有趣。比如說加上了“狗咬上”三個字后,一下就變得熱鬧了許多。使人看到深更半夜時,張生悄悄地跳過粉墻,雖然動靜不大,卻還是引起了各家院落群犬齊吠。不由使人想起插隊初到陜北時,一大早從關莊公社出發(fā),天黑了才走到張家河村。起伏的山巒下幾眼窯洞中閃爍著微弱的燈光。那燈是煤油燈,為了省油,燈捻捻得細細的。村里的狗都叫了起來,使月光下寂靜的小村莊一下便生動了起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