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白尾海雕(英文名:White-tailed Eagle,學名:Haliaeetus albicilla),是鷹形目鷹科海雕屬的鳥類。是鷹科海雕是大型猛禽,體長 74-92 厘米,體重2800~4600克。體羽多為暗褐色,后頸和胸部的羽毛為披針形,較長,頭部、頸部的羽色較淡,為沙褐色或淡黃褐色,嘴、腳黃色。它的尾羽也呈楔形,但均為純白色,與其他海雕不同,并因此得名。虹膜黃色,嘴和蠟?zāi)辄S色,腳和趾為黃色,爪黑色。在中國,所有的猛禽都至少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而白尾海雕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p> <p class="ql-block"><b>外形特征</b></p><p class="ql-block">體大(85厘米)的褐色海雕。特征為頭及胸淺褐,嘴黃而尾白。翼下近黑的飛羽與深栗色的翼下成對比。嘴大,尾短呈楔形。飛行似鷲。與玉帶海雕的區(qū)別在尾全白。幼鳥胸具矛尖狀羽但不成翎頜如玉帶海雕。體羽褐色,不同年齡具不規(guī)則銹色或白色點斑。</p><p class="ql-block">虹膜黃色;嘴及蠟?zāi)S色;腳黃色。</p><p class="ql-block">叫聲:響亮的吠聲,似小狗或黑啄木鳥叫聲。</p> <p class="ql-block"><b>生活習性</b></p><p class="ql-block">顯得懶散,蹲立不動達幾個小時。飛行時振翅甚緩慢。高空翱翔時兩翼彎曲略向上,棲息地及習性主要棲息于沿海、河口、江河附近的廣大沼澤地區(qū)以及某些島嶼。繁殖期喜歡在有高大樹林的水域或森林地區(qū)的開闊湖泊及河流地帶活動。非繁殖季節(jié),有時可離水很遠,活動于草原或海拔1000m以上的高山上。白天活動,主要以魚類為食,也捕食各種鳥類以及中小型哺乳動物,有時也吃腐肉和動物尸體。在冬季食物缺乏時,偶爾也攻擊家禽和家畜。白尾海雕的食物很多,有魚類、鳥類和腐肉,有時牠們亦會捕獵一些小型的哺乳動物。很多鳥類只吃腐肉維生,有時去搶水獺和其他鳥類的食物,而白尾海雕亦是一個很強的獵手。</p> <p class="ql-block"><b>生長繁殖</b></p><p class="ql-block">繁殖期為4~6月。通常營巢于湖邊、河岸或附近的高大樹上,比較固定,一般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一個巢可使用很多年,在歐洲甚至有使用長達26年和30年的,但每年都需要進行維修和增加新的巢材,因此通常初建的巢直徑不過1米左右,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巢的結(jié)構(gòu)也越來越龐大,直徑達2米以上。巢多置于樹木頂端枝汊上或粗大的側(cè)枝上,距離地面的高度為15~25米。偶爾也有營巢于懸崖巖石上的。</p><p class="ql-block">巢的形狀為盤狀,主要由樹枝構(gòu)成,里面放有細小的枝葉和羽毛,每窩產(chǎn)卵通常為2枚,偶爾為少至1枚和多至3枚的。卵的顏色為白色,光滑無斑,偶爾帶有少許不清晰的赭色斑。第一枚卵產(chǎn)出后即開始孵卵,由親鳥輪換進行,但以雌鳥為主。孵化期為35~45天。雛鳥為晚成性,由親鳥共同喂養(yǎng)大約70天,即可飛翔和離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