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二章 是什么蒙蔽了愛?</p><p class="ql-block"> 道德評判、進行比較、回避責(zé)任、強人所難等,這些語言和表達方式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暴力的根源在于人們忽略彼此的感受與需要。而將沖突歸咎于對方。</p><p class="ql-block"> 分類和評判提倡的是暴力。比較也是一種評判,我們可以用負責(zé)任的語言代替回避責(zé)任的語言。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動負有責(zé)任,可是人們廣泛使用“不得不”這一短語。例如:“不管你是否喜歡,有些事我不得不做?!边@種表達方式淡化了個人責(zé)任,“你讓我”是人們常用的另一個短句。</p><p class="ql-block">“你讓我傷透了心?!? 此時,這種表達方式忽略了我們的情感內(nèi)在的根源。</p><p class="ql-block">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把“不得不”改為“我選擇…。因為…”比如說:“我不得不評級,因為這是學(xué)區(qū)政策?!钡鋵嵤强梢愿某桑骸拔疫x擇評級。因為我想保住工作。”一旦我們意識不到我們就是自己的主人,我們就成了危險人物。</p><p class="ql-block"> 我們無法強迫他人按我們的期待生活,認為某人應(yīng)當(dāng)受到懲罰,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我們大多數(shù)人使用的語言傾向于評判、比較、命令和指責(zé)。而不是鼓勵我們傾聽彼此的感受和需要。</p><p class="ql-block"> 小 結(jié)</p><p class="ql-block"> 人天生熱愛生命,樂于互助??墒钱惢臏贤ǚ绞绞刮覀冸y以體會到心中的愛。道德評價是其中的一種,它將不符合我們價值觀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者邪惡的。進行比較也是一種評判,他會蒙蔽對人對己的愛意。異化的溝通方式還淡化了我們對思想、情感和行為的責(zé)任意識。此外,強人所難也會造成心靈的隔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章 區(qū)分觀察和評論</p><p class="ql-block"> 非暴力溝通并不要求我們保持完全的客觀而不作任何評論。他只是強調(diào)區(qū)分觀察和評論的重要性,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人們將傾向于聽到批評,甚至?xí)a(chǎn)生逆反心理。</p><p class="ql-block">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慧的最高形式。</p><p class="ql-block"> 區(qū)分觀察和評論</p><p class="ql-block">1.評論:你太大方了。</p><p class="ql-block">觀察之后的表達:當(dāng)我看到你把吃午飯的錢都給了別人,我認為你太大方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評論:如果你飲食不均衡,你的健康就會出問題(這是把預(yù)測當(dāng)成事實)。</p><p class="ql-block">觀察:如果你飲食不均衡,我就會擔(dān)心你的健康會出問題。</p><p class="ql-block">3.評論:米奇花錢大手大腳,(缺乏依據(jù)的評判)。</p><p class="ql-block">觀察:米奇上周買書花了一千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評論:歐文是個差勁的前鋒(評價他人能力時,把評論當(dāng)作事實)。</p><p class="ql-block">觀察:在過去的5場比賽中,歐文沒有進一個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意:“每次”“曾”等詞語在以下句中表達的是觀察的結(jié)果。</p><p class="ql-block">*我看到安迪打了幾次電話,每次都至少打半個小時點。</p><p class="ql-block">*我不記得你曾寫信給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總是”、“從不”等詞語。在以下句中表達的是評論。</p><p class="ql-block">*你總是很忙。</p><p class="ql-block">*在需要她的時候,他從不出現(xià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經(jīng)?!焙汀昂苌佟边@樣的詞語很可能會混淆觀察和評論。</p><p class="ql-block">1.評論:你很少配合我。</p><p class="ql-block"> 觀察:我最近組織了三次活動,每次你都說你不愿意參加。</p><p class="ql-block">2.評論:他經(jīng)常過來。</p><p class="ql-block"> 觀察:他每周至少過來三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哥哥昨天無緣無故對我發(fā)脾氣。</p><p class="ql-block">我認為“無緣無故”是評論,說哥哥發(fā)脾氣了也是評論。他也可能是感到害怕、悲傷或別的。</p><p class="ql-block">觀察結(jié)果:“哥哥告訴我她生氣了。”或是“哥哥用拳頭砸了一下桌子?!?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姑姑和我說話時愛發(fā)牢騷。</p><p class="ql-block">我認為“愛發(fā)牢騷”是評論。</p><p class="ql-block">觀察結(jié)果:本周姑姑給我打了三次電話,每次都說別人不尊重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亨利很霸道。</p><p class="ql-block">我認為“很霸道”是評論。</p><p class="ql-block">觀察結(jié)果:亨利在她姐姐換電視節(jié)目頻道時,撞了他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我們的表達言過其實,別人就可能產(chǎn)生逆反心理,而不愿做出友善的回應(yīng)。</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章 體會和表達感受</p><p class="ql-block">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是感受。心理學(xué)家羅洛.梅認為“成熟的人十分敏銳,就像聽交響樂的不同樂章,不論是熱情奔放,還是柔和舒緩。他都能體察到細微的起伏。</p><p class="ql-block"> 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很容易忽略彼此間的感受,從而造成被壓抑的心靈。其實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不僅可以促進親情,還可以改善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非暴力溝通中,我們要注意區(qū)分感受和想法。</p><p class="ql-block"> A.我覺得我吉他彈得不好,這是一個想法,沒有表達感受。</p><p class="ql-block"> B.感受:如果認為自己吉他彈得不好,我可能會失落、郁悶或厭煩。</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我們說“我覺得”,我們常常并不是在表達感受,而是在表達想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要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p><p class="ql-block">(1 )下列詞語可用來表達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時的感受:興奮 喜悅 精力充沛 平靜 自在 舒適 放松等等。</p><p class="ql-block">(2)下列詞語可用來表達我們的需要沒有到滿足時的感受:害怕 擔(dān)心 焦慮 心神不寧 尷尬 慚愧 遺憾等等。</p><p class="ql-block"> 小 結(jié)</p><p class="ql-block">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是感受。通過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我們可以更清楚的表達感受,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在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于解決沖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p><p class="ql-block"> 別人的行為可能會刺激我們,但并不是我們感受的根源,非暴力溝通強調(diào),感受的根源在于我們自身。我們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dǎo)致了我們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我們聽到不中聽的話的時候有四種選擇:1.責(zé)備自己 2.指責(zé)他人 3.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p><p class="ql-block"> 通過了解我們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們不再指責(zé)他人而承認我們的感受源自我們自身。</p><p class="ql-block"> 請注意以下表達失望的方式有何不同</p><p class="ql-block">例1:甲:你昨晚沒來,令我很失望。</p><p class="ql-block"> 乙:昨晚你沒來,我很失望,因為我想和你說一些煩心事。</p><p class="ql-block"> 在上面的例句中,甲認為她的感受是由他人引起的。而乙認為,她感到失望是因為他的愿望沒有得到滿足。</p><p class="ql-block"> 例2. 甲:他們?nèi)∠撕贤?,讓我很不高興。</p><p class="ql-block"> 乙:他們?nèi)∠撕贤液懿桓吲d,因為我對自己說這是極不負責(zé)任的行為。</p><p class="ql-block"> 在這個例子中,甲認為他人的行為使他不高興。而乙認識到,她的觀點使她不愉快。</p><p class="ql-block"> 在非暴力溝通中,我們還鼓勵乙進一步了解她的愿望,她的哪些需要、期待或價值取向沒有得到滿足?我們把愿望說得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做出積極的回應(yīng)。</p><p class="ql-block">例如,乙可以這樣表達他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他們?nèi)∠撕贤?,我很不高興,因為我想重新聘用我們在去年解聘的員工?!?lt;/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們想利用他人的內(nèi)疚,我們通常采用的辦法是把自己的不愉快的感受歸咎于對方。很多家長會跟孩子說,“你成績不好,讓爸爸媽媽的心傷透了!”言下之意是,他們的快樂果不快樂是孩子的行為造成??吹礁改傅耐纯啵⒆涌赡軙械絻?nèi)疚,并因此調(diào)整行為來迎合他們。遺憾的是,這種調(diào)整只是為了避免內(nèi)疚,而非出自對學(xué)習(xí)的熱愛。 我們可以通過“我(感到)……因為我……。這種表達方式來認識感受與自身的關(guān)系。</p><p class="ql-block"> 1)看到公司海報出現(xiàn)拼寫錯誤,我很不高興,因為我重視公司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2)你沒把飯吃完,媽媽感到失望,因為媽媽希望你能健康成長。</p><p class="ql-block"> 3)老板說話不算話,我很生氣。因為我想有個長假去看弟弟。</p><p class="ql-block"> 批評往往暗含著期待。對他人的批評實際上間接表達了我們尚未滿足的需要。如果一個人說“你從不理解我”,實際上他是渴望得到理解。</p><p class="ql-block"> 如果太太說“這個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歡工作,不喜歡我,那反映了她看中親密關(guān)系。</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們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別人可能也不會。實際上,如果直接說出需要,獲得積極回應(yīng)的可能性就會增加。</p><p class="ql-block"> 小 結(jié)</p><p class="ql-block"> 他人的言行也許和我們有關(guān),但并不是我們感受的起因。感受的根源在于我們自身的需要。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聽到不中聽的話時。我們可以有四個選擇:</p><p class="ql-block">1)責(zé)備自己 : 2)指責(zé)他人;3)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p><p class="ql-block"> 對他人的指責(zé)、批評、評論以及分析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yīng)常常是申辯或者反擊。反之,如果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其他人就較有可能做出積極的回應(yīng)。</p><p class="ql-block"> 社會文化并不鼓勵我們揭示個人需要,對婦女來說,尤其如此。因為她們的形象常常和無私奉獻聯(lián)系在一起———這是社會對女性的期待。</p><p class="ql-block"> 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個人成長一般會經(jīng)歷三個階段:(1)“情感的奴隸”——我們認為自己有義務(wù)使他人快樂;(2)“面目可憎”時期——此時我們拒絕考慮他人的感受和需要;(3)“生活的主人”——我們意識到,雖然我們對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動負有完全的責(zé)任,但無法為他人負責(zé)。與此同時,我們還認識到,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練習(xí)三 需要和感受的關(guān)系。在以下例句中,發(fā)言者是否對自己的感受負責(zé)。</p><p class="ql-block">1).你將公司機密文件放在了辦公室,太令我失望了。</p><p class="ql-block"> 對我來說,這句話意味著他人的行為導(dǎo)致了發(fā)言者的感受。以下例句體現(xiàn)了發(fā)言者對自己的感受負責(zé)。</p><p class="ql-block"> 你將機密公司機密文件放在了辦公室,我很失望。因為我希望重要的文件能夠得到妥善保管。</p><p class="ql-block">2).你來得這么晚,讓我很郁悶。</p><p class="ql-block"> 這句話意味著他人的行為導(dǎo)致了發(fā)言者的感受。以下例句體現(xiàn)了,發(fā)言者對自己感受負責(zé)。</p><p class="ql-block"> 你來晚了,我很郁悶。因為我希望我們能坐到前排去。</p><p class="ql-block">3)我很傷心。因為你沒有做你答應(yīng)我的事。 </p><p class="ql-block"> 以下例句體現(xiàn)了發(fā)言者對自己感受負責(zé)。</p><p class="ql-block"> 你沒有做答應(yīng)我的事,我很失望。因為我希望我可以信任你。</p><p class="ql-block">4).朋友叫我外號,讓我很難過。</p><p class="ql-block"> 以下例句體現(xiàn)了發(fā)言者對自己感受負責(zé)。</p><p class="ql-block"> 朋友叫我外號,我會感到難過。因為我想得到欣賞。</p><p class="ql-block">5)你得獎了,我很高興。</p><p class="ql-block"> 以下例句體現(xiàn)了發(fā)言者對自己的感受負責(zé)。</p><p class="ql-block"> 你得獎了,我很高興。因為我希望你得到公司的賞識。</p><p class="ql-block">6)你嗓門那么大,嚇?biāo)廊肆恕?lt;/p><p class="ql-block"> 以下例句體現(xiàn)在發(fā)言者的自己感受的負責(zé)。</p><p class="ql-block"> 你大聲說話時,我有些煩。我需要安靜的環(huán)境來學(xué)習(x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