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弄 花 香 滿 衣</p><p class="ql-block">一一記老年大學的文史學習之感 </p><p class="ql-block"> 四年前的一個招生季,一簪華發(fā)的我走進了老年大學的校門,在學校開設的幾十門課程里,我欣然選擇了文學和歷史兩門課程。</p><p class="ql-block"> “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宍。”這二言式的先民歌謠,讓我第一次尋到了中華文化的濫觴。當文字還沒出現(xiàn)時的遠古先民們,就是在我們腳下這塊土地上歡樂于斯,歌哭于斯,沉思于斯,慨嘆于斯。以古樸的風貌記錄著中華文明的發(fā)軔之初。甲骨卜辭、銅器銘文、《詩經(jīng)》、《史記》、《漢書》……一個偉大的華夏民族為我們后人留下了一座三千年文化、五千年文明的豐富寶藏。</p><p class="ql-block"> 四年的文史學習,我尤如進入了一個花開滿園、芳菲無限、蜂飛蝶舞的文化花園,徜徉其間,可真是“弄花香滿衣”。 四年的文史學習,我尤如展開了一軸五彩斑斕、穿越時空的歷史長卷,秦皇一統(tǒng)、西域開辟、三國爭雄、大唐盛世……神游其間,盡享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明月可鑒,又真是〝掬水月在手”了然于胸。四年的文史學習,與傳統(tǒng)文化、歷史承載相遇、相識、相親,先后領略了許多層出不窮的驚喜與感動。</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節(jié)至今不能忘卻的文學欣賞課。當講課老師深情地介紹完小詩《灶頭》之后,課堂呈現(xiàn)出一片寂靜,窗外飄進的那片樹葉,落地的聲音似乎都能聽見!老師講述的聲音有些哽咽,教室里的同學個個眼里都噙滿淚花,小詩以最簡單的語言,訴說著最偉大的母愛,強烈的共鳴深深地撞擊每個人的心底?!爱嬢督套印薄ⅰ懊夏溉w”、“岳母刺字”、〝封壇退鲊”,史上中國四大賢母的教兒事跡,老師又一次提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如母親一樣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優(yōu)秀的華夏兒女。</p><p class="ql-block"> 孟子講,讀前賢之書,要能夠“尚友古人”,也就是通過前賢的文字進入他們的精神世界。在課堂上,我們學習了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幾天前,我們便把這篇文章帶到了滁州瑯琊山上的醉翁亭前、釀泉旁。</p><p class="ql-block"> 第二課堂,是我們老年大學課堂教學的另外一種打開方式。行走在自然山水間、藍天白云下,愉悅身心并強化教學成果,這樣的活動,深受老年同學的歡迎。</p><p class="ql-block"> 公元1045年,慶歷新政失敗,歐陽修曾設想過各種各樣的可能,卻怎么也沒料到,會以這樣的不堪方式被政敵擊倒,而且是帶著不光彩的罪名被趕出朝堂,來到滁州這個偏僻的小地方。是樸實靜謐的鄉(xiāng)野撫慰了他滿腹委屈和憤懣的心靈,山壑林泉沖淡了他內(nèi)心的愁悶,不加雕琢的原生風光,使他以一種高曠豁達的眼光重新審視生命和生活,他要以百姓之樂為樂,以一己之力造福一方百姓。</p><p class="ql-block"> “環(huán)滁皆山也”,歐陽知州筆下的醉翁亭,始建1047年,布局嚴謹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詩情畫意。醉翁是表象,醒心才是實質(zhì)!站在醉翁亭前的高階前,我們齊誦《醉翁亭記》,波波聲浪似乎也融進了歐陽修的開懷大笑……</p><p class="ql-block"> 歷史是過去的現(xiàn)實,現(xiàn)實是活著的歷史。從歐陽修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代為官者對百姓的熱愛與尊重,看到了對改革弊政的堅定與執(zhí)著,更是看到了一代文宗的垂名青史。</p><p class="ql-block"> 老年大學的文史學習,使我深深感覺到自己的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生活中變得愈加自信和快樂。這不,在走進全國自學考試的考場時,我昂首與那些青春少年并肩,從容而堅定。成雪白發(fā)不足嘆,攀登學涯步伐健。臺燈下,祖孫倆共同伏案讀書的身影,更是格外溫馨和諧。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