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書店起名“金玉書店”,音像店叫“金玉音像”,牌匾是有我的老師書法家于克亮題寫的。取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金玉二字。我問于老師,是不是太俗了?于老師說不俗,大俗才是大雅。</p><p class="ql-block"> 開業(yè)的時候,一切平安無事,然而當有人看到,這個狹小的空間里擠滿買書和看書人的時候,各路“神仙”就到了,最先到的是稅務局的讓辦稅務登記證,到了稅務局辦證,又要你辦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到了工商局辦證,又要求先有文化許可證,到文化局辦文化許可證,又讓你到公安局備案,到了公安局備案又讓你辦消防合格證。</p><p class="ql-block"> 對我這個一直在學校里上班的書呆子,跑了幾天,一樣都沒辦下來,頭大到不知所錯的境地,每個單位都是冷頭冷臉,惜字如金。于是硬著頭皮又去了到了消防隊,巧好,碰到了我的學生高同學,高同學問我張老師你有啥事?我就把這些事兒告訴了高同學。高同學說,你一直在學校,辦這些證件,半年也辦不下來,你把資料給我吧,我給你辦去。</p><p class="ql-block"> 果然,高同學騎著他的摩托車,第二天就把所有的證件辦好給我送過來了。這件事讓我第一次感覺到自己在社會上的無能和無奈。</p><p class="ql-block"> 高同學又告訴我,我的學生中誰在公安局,誰在文化局,誰在工商局,誰在稅務局,原來他們都有聯系,讓我遇到事情找這些學生,或者直接找他。一句話,讓我感激涕零。</p><p class="ql-block"> 后來的時間,正是這些學生,才讓我不至于焦頭爛額,老師的面子在學生面前,還是有點作用的,至少我的學生不會難為我。</p><p class="ql-block"> 原來的書店的地方實在太小了,自己的資金也能周轉開了。于是,通過我的學生在商場外圍又租了一個更大的地方,經營的圖書也由兒童圖書,增加了教輔書,各種名著和流行書籍。再后來,又在新興市場租了更大一點的房子,把圖書和音像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原來買了一輛摩托車,后來為了進貨方便,買了一輛二手的皮卡車,我不會開車,就雇了司機。也買了當時所謂的“大哥大”。家里女兒也顧不上照顧,就雇了一個做飯收拾家的保姆。</p><p class="ql-block"> 出去進貨,到大城市,不知吃什么?就到麥當勞和肯德基簡簡單單的吃一口。每次到店里吃飯,看到店里總是人山人海,需要排隊吃飯,那時我已經有了電腦,上網一查,才知道是西式快餐連鎖店,消費并不低,但利潤卻很高。于是,回來和妻子商議,在烏海也開一家,那時烏海還沒有西式快餐店,妻子同意讓我出去考察。</p><p class="ql-block"> 考察才知道到,麥當勞和肯德基門檻很高,不會在烏海開連鎖店的,因為人口不夠,消費能力也不行。而且加盟費用非常高,自己又沒有那么多錢。</p><p class="ql-block"> 于是選擇了一個中等品牌的西式快餐店,自己也沒有做餐飲的經驗。在妻子的鼓勵下,用盡了自己這幾年掙得所有錢,大概資金五十多萬元。當時的想法就是,反正原來也是窮光蛋,最多賠完了,以后再掙。</p><p class="ql-block"> 說干就干,租店面,裝修,進設備,進物料,租冷庫。自己親自參加了學習管理和餐品的制作。兩個月的的時間,準備一切就緒,開業(yè)大吉。</p><p class="ql-block"> 西式快餐店在烏海是新事物,在裝修時就開始做廣告,引起的很大的轟動。開業(yè)試營業(yè)時,出乎我的想象,店里的顧客人山人海,生意火爆的一塌糊涂。因為產品制作全部用電,高峰期斷電跳閘是常事,電力容量不夠,成了經營的主要的問題。沒辦法,又找學生增加電力容量,總算解決了這個問題。</p><p class="ql-block"> 西式快餐的主要客群是兒童和年輕人,許多人不了解如何吃,父母領著孩子到店里,有的要筷子的,有的要刀叉的,不知道先洗手后直接拿手吃,也不知道餐具也都是一次性的。西式快餐是不送餐的,需要自取,可是烏海不送餐不行,于是就由服務員送餐。價格當時也感覺貴,還有就是成人吃不慣漢堡和炸雞,甚至喝不慣現調可樂,吃不慣漢堡里沙拉醬。往往是孩子吃著漢堡,大人坐著看孩子吃,所以就上了中餐。后來又感覺中西結合不方便,就取消了中餐,上了日式快餐,意大利面和披薩。三個月基本收回了所有投資,生意也漸漸平穩(wěn)下來。</p><p class="ql-block"> 為了引導市民吃西式快餐,不停的搞活動,于是印了二十多萬五元的代金券,周轉使用,初步估計至少發(fā)出了六十萬的代金券。</p><p class="ql-block"> 你的生意好,并且也培養(yǎng)了一批吃漢堡的顧客,這時有人就在旁邊開了一家同樣的西式快餐店“德克士”。我的位置沒有人家好,裝修也沒有人好,所以分流了部分顧客。但對于我的店,因為利潤高,只是盈利少了一點。我曾想過換一個店面,重新裝修和更換設備,初步預算了起碼需要一百萬元的投入。我就想,“德克士”雖有影響,但沒有多大影響,除非肯德基和麥當勞進入烏海,我在餐飲上就做到如此了。</p><p class="ql-block"> 另外,餐飲業(yè)實在使人太勞累了。當時自己的抑郁癥也漸漸嚴重起來,自己在餐飲業(yè)上不想繼續(xù)發(fā)展了。</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學生的建議下,是否當時蓬勃上升的煤炭業(yè)上,自己可以最后一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