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19日—4月2日,三姐妹歷時15天從大阪—奈良—京都—鐮倉—富士山—東京,自由行游圓滿順利,可這一行卻得之不易,起興至成行前后已過一年。整十年前,三姐妹隨旅行團(tuán)去過日本幾日,但已是記憶稀疏,因為此行,認(rèn)真看了潔塵的《一入再入之紅》和《深過最深之水》,早早梳理成了心中想要的游走攻略。隨之,是一次又一次的推延,在去年底的成行日已是兩人退出,余一人與他人繼續(xù),卻仍在入境日本后的第二日因故而返,此為天意,再促三姐妹今年春天遂愿同行。最初計劃因?qū)惩饴眯行膽涯吧?、?jǐn)慎之怯意,規(guī)劃由旅行社幫助定制行程,可最終結(jié)果是幾位退休嬢嬢獨立操盤、自由無礙地漫游了日本半個月,實在為自己驕傲也甚覺寬慰,亦如“破繭”之行,能看到我們依然存有年輕的心性和健康的體魄,我們還在向未觸及過的領(lǐng)域和世界學(xué)習(xí)、探索和體驗著,我們的心智、能力仍在被充盈地不斷成長中。此篇僅依時間順序,以日記記錄點滴,只為再一個十年,更老的我們能記得!</p> <p class="ql-block">3月23日,天氣陰寒落雨,坐在京都國立博物館的咖啡館食用可口早餐后,在博物館內(nèi)觀展避雨兩不誤,并購得喜歡的浮世繪小屏風(fēng)一款。</p><p class="ql-block">步行幾十米便是三十三間堂,是京都的重要佛教古跡和國寶,也是日本古建筑和最長的殿堂之一,供奉了1000尊觀音群像和一尊高約3.3米的木造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坐像,有風(fēng)神、雷聲及二十八部眾立像。長度約120米的本堂里千尊金色千手觀音立像緊密排列在“中尊”觀音兩側(cè),各有其名,面貌在似與不似間,有著一樣慈悲莊重之像。</p><p class="ql-block"> 乘公交前往清水寺,重走記憶中尚比較深刻和清晰的寺廟,整十年的再次,也是有了些物是人非、流光縱逝之感;沿著印記深深的二年坂三年坂風(fēng)情街下行,購曾經(jīng)買過的日本小扇和手絹,也算是對時間的一種紀(jì)念吧。極度的辛苦和疲憊,在擁堵中坐上路過的出租車。</p> <p class="ql-block">3月24日,在酒店對面的二條站東口坐JR奈良線去伏見稻荷神社及宇治,前者是覺得必往,后者則選擇有反復(fù),考慮京都可去探究之所多不可顧全,但終究抵不過對紫式部對《源氏物語》對光源氏的那份念想,雖是2023一年份都沒看完的書,但終究有份認(rèn)知和牽掛在那里。</p><p class="ql-block">伏見稻荷神社已有1400年的歷史,是祭奉農(nóng)業(yè)和商業(yè)神明的,是稻荷總社本宮,也是京都地區(qū)香火最盛最古老的神社之一。神社最壯觀的是主殿后面的朱紅色“千本鳥居”,各方捐贈的鳥居成百上千構(gòu)成了一條通往稻荷山山頂?shù)幕鸺t的通道,而火紅的通道中是摩肩接踵的人流,緩慢地往山上奔涌。</p><p class="ql-block">后行宇治,出車站便是橫跨宇治川的宇治橋,日本現(xiàn)存歷史最悠久的橋梁之一,日本三大古橋。這樣的天應(yīng)該就是宇治該有的天色吧,鉛灰色的厚重云層,細(xì)雨斜風(fēng),陰郁蒼茫,與灰褐色的古橋氣韻相契。尋到了橋邊的紫部式坐像,面色飽滿秀美沉靜,似《源氏物語》中的任何一位驚為天人般的女子,融入在這陰郁蒼茫的天地間。走在宇治的街巷之中,飽和度很低的房樓屋宇,有一種天然的寧靜祥和之氣圍繞?!对词衔镎Z》博物館并沒有給到我太多驚喜,倒也激發(fā)了些我盡快在此書中游觀其所以的興致。宇治尤以抹茶著名,午餐專程前往450年的老店伊藤久右衛(wèi)門抹茶餐,無奈打卡排隊的甚眾,遂果斷放棄。</p><p class="ql-block">宇治平等院,日本平安時代庭園代表,最簡單直白的著名是日本現(xiàn)金流通的10日元銀幣和10000日元紙鈔中都印制有平等院的標(biāo)志性建筑和文物圖案;平等院的鳳凰堂臨水而筑,左右對稱,中規(guī)中矩卻端莊秀麗,紅色廊柱白色墻裙和灰色翹檐屋頂,倒影在清冽的圓弧造型的綠色池水之中;平等院供奉了阿彌陀如來和52尊“云中供奉菩薩像”。</p><p class="ql-block">回到京都,夜游了八坂神社、邸園、花見小路,尋找往日印象。</p> <p class="ql-block">3月25日,從酒店步行7、8分鐘便到了二條城,有石墻和護(hù)城河環(huán)繞,建于江戶時代1603年,是幕府將軍在京都的行轅,也是江戶幕府的權(quán)利象征,德川家族的榮辱興衰的見證;二條城的建筑散發(fā)著濃厚的盛唐文化氣息,裝修裝飾精細(xì)、奢華,廊柱門楣屋檐尚都鑲嵌有純金箔片,是那個時代最豪華的裝修,強(qiáng)于了皇居。內(nèi)飾各隔間的紙門屏風(fēng)上多彩繪猛虎、豹、獅、松、云、鶴等,多出自狩野一門的手筆;二條城的庭園規(guī)模大規(guī)制工整,湖石、小島、清亮綠水、翠松、櫻梅園……梅花尚有掛枝,櫻花漸開幾株,這里是京都首屈一指的賞櫻之地。 </p><p class="ql-block">三島的《金閣寺》算是追到金閣寺(又稱鹿苑寺)尋跡的最大的原因吧,1950年金閣寺僧徒林養(yǎng)賢火燒金閣寺,三島借此事講述了僧徒無限沉迷于金閣之美,幻想與金閣同歸于盡的壯美場面,一個“美”與“毀滅”的故事。小說描述“金閣像一艘橫渡時間之海的魅力的船,穿越了無窮夜,漂流到現(xiàn)在”。沒有陽光照射的金閣寺,通體貼滿金箔的殿宇,與幽綠的“時間之海”鏡湖相映襯,湖中石島,島上樹松,仍猶如一方優(yōu)雅、悅目、心生靜謐的彼岸之地。</p><p class="ql-block">在馬路上反復(fù)問詢來回尋站多時才找到去龍安寺的公交汽車,離金閣寺路程不遠(yuǎn),時間卻已是接近快閉園的時間。石庭是龍安寺最大的看點,長方形的規(guī)整地面,布滿白砂,用掃帚勾畫出來的“帚痕”砂紋上佇立著大小不一相態(tài)各異的10多個石頭,石身褐色有青蘚覆于其上,整個石庭是素淡雅致的。石庭建于1450年,是日本庭園枯山水的最高杰作,迄今查證不到造庭師。寺廟回廊的兩層臺階坐滿了人,不斷輪換著,其中歐美人還多,都安靜地坐著與庭園對視,不管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不管是否寧靜、平靜、沉靜、幽靜,在行程中有了這么一個空間一段時間安放下自己仍覺十分寶貴。我們是今日龍安寺最后的行游者,細(xì)雨飄灑,寺廟庭院中樹木草叢扶蘇,浸綠油之色,飽滿充盈。</p> <p class="ql-block">3月26日,在京都的最后一天,也是奢侈的一天,不是買了多少奢侈物吃了多少頂級美食,而是在京都這么一個深厚歷史底蘊的城市,往深處走會有無數(shù)的景象會撞擊你充盈你,在這樣的地方我們卻選擇了逛商業(yè)街,一群天然的純女人。四條河原町是京都最熱鬧繁華的商業(yè)區(qū),逛過大丸百貨、和京都最大優(yōu)衣庫,路過錦市場,在幾條搭有弧形天棚的地方有一搭沒一搭的閑逛。給寶寶買了條夏日小工裝,給自己買了好便宜卻好看的耳環(huán),晚上竟是回到在東京5晚卻有3晚在此用餐的三條城上海菜料理屋吃飯,一位能干的東北女子開的小飯店。一早出門尋浮世繪博物館導(dǎo)航結(jié)束卻不知所往;有目標(biāo)的尋三宅一生卻進(jìn)入小巷茫然未能如愿。</p><p class="ql-block">這日,關(guān)西之旅告一段落。如過二月天,陰寒且雨細(xì)綿,見過開著的櫻花三三兩兩、零零星星;倒是愜意又辛苦地成了穿梭于城市、各類公共交通、小街大道間的citywalker,自由自行自洽,在每個喧雜處尋得安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