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龍泉古寺,位于太原市西南23公里風峪溝北的太山上。這里是一處自然天成、三面環(huán)山、南面帶水的風水寶地。古寺始建于唐景云元年(公元710年),金末元初毀于戰(zhàn)火,明、清均有修繕;繁盛時期共分為上、中、下三寺;目前僅留存下寺的部分建筑,多為明清時期所建。整個寺廟依山而建,因觀音堂內精美的懸塑而聲名遠播。除此以外,寺院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盛放著佛舍利的金棺。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為了鞏固其帝位,她曾大力推崇佛教。在晉陽城西風峪溝內太山建造了龍泉寺,并迎取佛祖舍利,配置石槨、木槨以及精美的鎏金銅棺、銀棺、金棺等五重棺槨,造塔供養(yǎng)。金棺出土于2008年,當時太山龍泉寺挖消防蓄水池時,發(fā)現了一座神秘地宮。發(fā)掘表明,這里原為一座佛塔的基址,塔身早已不知所終,只殘留下長方形的塔基,而神秘的六角形地宮就出現在塔基之中,六角形地宮,流行于宋代,在唐代是非常罕見的。如今,金棺已經打開,23粒佛舍利子,從兩層編織精美的麻質錦囊內取出,歷經千年的金棺和舍利,放射出大唐盛世文明的光彩。山西博物院“瑞相重光——太原龍泉寺唐代地宮出土五重寶函特展”進入“文博圈”全國十個考古大展。目前,這些寶物在山西博物院四層南過廳展出。參觀時我用手機拍攝了一些圖片,與大家一起欣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