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芬芳四月天 ,正是讀書時。4月23日是第29個“世界讀書日。銀達中心小學的學子們也不甘落后,以讀書月為依托,營造良好的書香校園氛圍。激發(fā)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與演講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進一步活躍校園文化生活,為學生創(chuàng)設才藝展示的平臺。舉辦“講中華故事,做儒雅少年”為主題講故事比賽活動。</p> <p class="ql-block"> 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電子屏幕如影隨形,人們沉溺于虛擬的聊天、短視頻和游戲世界,卻往往忽視了書籍的黃金屋。殊不知,翻開一頁書,便是開啟智慧之門。它能看成敗,鑒得失,知進退,懂廉恥,辨是非。</p><p class="ql-block"> 人生沒有白讀的書,那些被你觸碰過的文字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那些讓人感悟的故事都是靈魂在升華,那些經(jīng)典著作都是成就更有修養(yǎng)和德行的指路明燈。</p> <p class="ql-block"> 三(1)班張夢涵 所講的《程門立雪》的故事告訴我們,在求學路上,只有虛心才會不斷獲得進步,只有禮貌才會得到他人的肯定。沒有多少人會對粗俗無禮、驕傲自滿者積極主動地伸出援助之手。</p><p class="ql-block"> 一(1)班陳昕妤的《沒有牙齒的大老虎》讓孩子了解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及衛(wèi)生習慣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二年級王涵所講的《孟母三遷》這個典故給我們以很深的啟迪。首先,孟母斷機告訴我們要有決斷性,一旦認為是錯的就當機立斷改正錯誤,同時只有好好學習,持之以恒,才能成才。</p><p class="ql-block"> 三(2)班劉思文的《端午的由來》讓孩子們又一次了解了傳統(tǒng)節(jié)日,明確了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兩千多年來,端午節(jié)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qū)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jié)。端午節(jié)又名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據(jù)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三(2)班曹雪媛的《孔融讓梨》的故事正體現(xiàn)出了我們中華人民謙讓的美好品質(zhì),中國是禮儀之國,禮儀之邦,希望我們銀達中小學的同學都能成為有禮貌的好少年!</p><p class="ql-block"> 一年級(2)班的孫懿軒小朋友講了《天下第一松》,讓孩子們了解了鳳凰松,也就是“天下第一松”。據(jù)說,一位美國攝影家在鳳凰松下整整盤桓了七七四十九天,用掉了整整一百五十卷膠片,從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時間,取不同的光景,把鳳凰松上下左右拍了個玲瓏剔透,拍了個形神俱在,拍了個五色斑斕。據(jù)專家考證,鳳凰松已長了1400多歲。1400多年來,鳳凰松櫛鳳沐雨,在九華山中, 在天臺腳下,在游客身邊,始終金雞獨立般把它的“鳳凰展翅”存于自然,始終頂天立地般把它的的雄姿大勢獻給人類。這棵松樹樹高7.2米,主莖徑直3.2米,形如鳳凰,勢似展翅,這就是鳳凰松。這就是被國畫大師李可染先生稱之為“天下第一松”的鳳凰松。這就是終日被游人包圍著、被供奉著、被傳頌著、被景仰著、被禮贊著的鳳凰松。 </p><p class="ql-block"> 二年級郭玉萱小朋友的 《龜兔賽跑》的故事告訴我們不可輕易小視他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要踏踏實實地做事情,不要半途而廢,才會取得成功。 </p><p class="ql-block"> 一年級(1)班鄭偉杰小朋友的《老鼠嫁女》這個故事,讓孩子們知道:在做決定的時候,不能只關(guān)心自己最想要的,卻忽視了其他的問題,最終會導致失敗。</p><p class="ql-block"> 三年級(1)班的田雅榮所講的《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告訴了我們只要有恒心,再難的事情也能做成功!所以,要向這位偉大的詩人學習,每天認認真真地學習,不偷懶,不放棄,保持恒心。相信,再難的事也能成功。</p><p class="ql-block"> 一年級(2)班的費思媛小朋友所講的《小公雞和小鴨子》的故事希望我們的同學朋友之間應該友好相處、互幫互助。</p><p class="ql-block"> 學習不斷,進步才能不止步。故事講完了,為了提高演講技巧,我們一同觀看了優(yōu)秀講故事視頻《草船借箭》,讓孩子們有比較有提升,找到差距,提升自己!</p> <p class="ql-block"> 春光美如斯,正是讀書時。讓書籍走進我們的生活,一起“閱”見美好。在翰墨書香中用文字丈量世界,追尋詩與遠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