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時間真的是個措不及防的東西,轉(zhuǎn)眼間就進入了2024年的春天。一生中,你會遇見很多事也會遇見很多人,能遇見就是緣分,也可能這次的遇見就再沒有下一次了,我把這些往事記錄下來,分享給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 如果您喜歡,請點贊,留言給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民兵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的不脫離生產(chǎn)的群眾武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助手和后備力量,是實行全民皆兵的重要組織形式。民兵的基本任務(wù)有三(1)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帶頭完成生產(chǎn)和各項任務(wù);(2)擔負戰(zhàn)備勤務(wù),保衛(wèi)邊疆,維護社會治安;(3)隨時準備參軍參戰(zhàn)、抵抗侵略,保衛(wèi)祖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家很重視民兵工作建設(shè),那時候城里有民兵,農(nóng)村也有民兵,機關(guān)有民兵,工廠里也有民兵。從我記事起,我就知道香日德農(nóng)場的干部,工人大部分都是場里的基干民兵。農(nóng)場附近的幾個鄉(xiāng)鎮(zhèn)也都有民兵,不管工作在怎么忙每年都會安排民兵進行隊列,槍械,布雷,射擊,投彈訓(xùn)練。農(nóng)場附近比較有名的民兵是巴隆牧民騎兵連,每年冬季春節(jié)前都會進行野營拉練訓(xùn)練,他們從巴隆騎馬出發(fā),途經(jīng)香日德農(nóng)場小夏灘,六大隊,農(nóng)場場部,農(nóng)科所,進水口,橫跨香日德河進入香日德鎮(zhèn),在香日德鎮(zhèn)過夜休整后,再經(jīng)香日德大橋,沿109國道往西回到巴隆。每次騎兵連來到農(nóng)場場部后,騎兵連的領(lǐng)導(dǎo)基本上都會拜訪一下農(nóng)場的領(lǐng)導(dǎo),其他民兵都會在場部十字路口等待,他們把馬拴在路邊的樹上,三五成群的走進商店,場部突然間來了百十號騎著馬,</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身穿厚厚的羊皮襖,</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背上背著有三角支架的步槍,手拿馬刀,腰間纏滿了黃燦燦的子彈民兵,場部十字路口頓時熱鬧起來,他們不分男女一下子擁擠在商店的食品柜臺,從懷里掏出厚厚的人民幣,一個勁兒的買買買,他們最喜歡的是瓶裝酒,香煙,磚茶,掛面,各種奶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這些騎兵大部分是都蘭縣巴隆鄉(xiāng)的蒙古族牧民,平時就喜歡飲酒,他們把購買的東西放進一個用帆布制作的馬搭子里面走出商店后有男有女三五個人一伙就開始喝酒了,他們喝酒的方式很簡單,幾個人找個地方圍坐在一起,打開一瓶酒,對著瓶口猛灌上幾口,咬上一口自己制作的干肉,看他們的樣子,別提有多滿足了。酒瓶互相傳遞著,一圈下來一瓶酒也就差不多了,我那個時候也就十一,二歲,每次遇見巴隆民兵野營訓(xùn)練,我和小伙伴就會在他們旁邊圍觀,有時候這些民兵會從他們的馬搭子里拿出奶糖送給我們吃。等他們出發(fā)的時候,很多人走起路來都開始搖晃了,他們的酒量很大,騎術(shù)也很高,就是騎在馬背上,還在喝酒,別看他們在馬背上左晃一下,右搖一下,前撲一下,后仰一下,就是這種情況他們也很少從馬上摔下來。有時候在夏季我們也能看見巴隆民兵長長的馬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我是香日德農(nóng)場1978年的基干民兵,在農(nóng)場青年隊的時候受過隊列,槍械,反坦克地雷的布置,投擲手榴彈,射擊等正規(guī)訓(xùn)練,農(nóng)場名氣最大的民兵是場部偵保科管轄的場民兵小分隊,小分隊好像是在1975成立的,小分隊成員都是場青年隊零時抽過來的,他們住在場部老招待所靠北邊的幾個房間里,小分隊第一批隊員基本上都是巴倉農(nóng)場分到香日德農(nóng)場的小青年,小分隊剛成立的那段時間里經(jīng)常被組織起來進行訓(xùn)練,我們也經(jīng)常在旁邊觀看,第一批小分隊里面我只認識王建海,他是巴倉農(nóng)場1974年分配到香日德農(nóng)場最先來到香日德農(nóng)場報到的十幾個人之一。也是巴倉農(nóng)場分到香日德農(nóng)場年齡最小的幾個人之一,小分隊剛成立的那些日子我們還經(jīng)常去找王建海玩,后來,因為小分隊的一些人有點能不夠,我們就不在去小分隊了,再到后來我們還特別煩那些能不夠的隊員。小分隊的直接管理人員是一名偵??菩談⒌母墒拢蠹矣H切的稱呼這名劉干事為劉大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小分隊負責場部附近的治安,夜間巡邏,看押一些嫌疑人,每當電影院放電影的時候還負責把守電影院的大門并維護電影院的秩序。也就是從民兵小分隊開始把守大禮堂大門以后,場部附近的學(xué)生開始反感那幾名認真負責的小分隊成員,他們把守大門太嚴,不到時間就是不讓進大禮堂,等到放行的時候,大禮堂早就沒有座位了,民兵小分隊在大禮堂把守大門期間,沒少得罪人。小分隊大多數(shù)成員都是年輕人,遇事不夠冷靜,該管的他們管,不該管的有些隊員也去管。那些年的放映的電影不是新聞簡報就是樣版戲,很多人來大禮堂根本就不是為了看電影,只是來禮堂交友聊天,眾多小孩子也是來禮堂嬉戲打鬧來了。所以有些小分隊的隊員就認真的過了頭,不是把這個人弄出大禮堂就是把那個人罵一頓。為看電影的事,他們沒少和學(xué)生發(fā)生沖突,這些事一一的被學(xué)生們都記在了心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當農(nóng)場的小朋友開玩小彈弓的時候,個別小分隊隊員就要吃苦了,學(xué)生只要聽說晚上放電影,早早的就用紙疊一些子彈,裝進衣服的口袋里,專等那幾個愛管閑事的小分隊隊員在大禮堂巡邏時,趁他們不注意用小彈弓使勁的向他們臉上打去,雖然小彈弓是橡皮筋做的,子彈也是用紙做的,但打在臉上也是夠疼的。香日德農(nóng)場干過小分隊的你,被小彈弓打過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上世紀七十年代,老一輩農(nóng)場民警的警服不是全員配發(fā)(全國各地的農(nóng)場的情況都差不多),大部分民警都只能身穿便服上班,衣服經(jīng)過風(fēng)吹日曬,又因他們常年工作在田間地頭,老民警們的皮膚被曬得爆皮黢黑,有些老干部</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晚上下班回家</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走在街上,因為,</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衣服脫色沒了形狀。皮膚又黑,</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經(jīng)常被小分隊的人當成留場就業(yè)人員進行盤問,脾氣好的老干部可能會解釋幾句,遇到脾氣不好老干部,小分隊的人可就慘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農(nóng)業(yè)學(xué)大寨,工業(yè)大慶的年代,香日德農(nóng)場每到夏天都會有很多單位來農(nóng)場參觀學(xué)習(xí),當時農(nóng)場的娛樂活動,除了組織一些藍球友誼賽以外,其他,也什么娛樂活動了,所以,農(nóng)場電影隊在此期間根據(jù)場領(lǐng)導(dǎo)的指示,盡可能的多放些電影。每當放電影的時候,小分隊就開始忙起來了,原先,大禮堂放電影的時候,進出都是開正門,一般情況下有兩名小分隊人員負責把守正門,人少的時候大門還好把守,遇到放映好一點的電影,進出的人一多,大禮堂的門就不好把守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記得,有一次,大禮堂放映新拍的電影''偵察兵",大家在"大眾電影"上早就知道了"偵察兵"是王心剛、于洋、楊雅琴、于藍、關(guān)長珠等人主演的,都來了興趣,吃過晚飯大家早早的來到大禮堂門前等侯,想早一點進禮堂占個好位置。沒想到這天晚上來看電影的太多,小分隊一看這種情況只好全員上崗,大門安排了四名小分隊隊員把守,盡管當時安排連續(xù)放映兩場,學(xué)生等其他一些人被安排在第二場觀看,無奈,想看第一場電影的人太多,禮堂大門剛剛被打開不到五分鐘,大門防線就被沖破了??,頓時哭喊聲,叫罵聲響成一片,為了防止踩踏事件,緩解正門的壓力,秘書科馬上讓管理人員打開了禮堂東西兩側(cè)的兩個小門。我們看完第一場又接著看了第二場,那些年,看電影真的沒個夠。你大門把的嚴不讓進,我們就走窗戶,這個門不讓進,我們就從另外一個門進,這邊的窗戶進不去,我們就換另外一個窗戶,有時候為了看電影,我們會提前兩個小時從窗戶或者門縫鉆進禮堂,藏在大禮堂后臺管理燈光的那個離舞臺兩米多高的臺子上,藏在后臺管理燈光的那個地方的好處是,整個大禮堂都在我們的視線之中。等到正門開門進人以后,我們就從藏匿的地方出來占個好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香日德農(nóng)場民兵小分隊,是一個臨時性的單位,存在的時間也就兩年左右,隊員有進有出,隊員年齡大的比我大十歲左右,年齡小的隊員比我也就大了二,三歲,最早的隊員是巴倉農(nóng)場分來的青年,后來是德令哈農(nóng)場分到香日德農(nóng)場的青年。以前,不知道民兵小分隊那些隊員為什么工作時那么認真,可是,到了后來我們慢慢的知道了,其實原因很簡單,他們就是想在小分隊好好的表現(xiàn)一下,等分配的時候能分個好一點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分隊的事情雖然過去了快50年了,有些事已經(jīng)開始慢慢的模糊起來,但是小分隊的有些人我還記得。如孔德俊,楊立業(yè),馬躍武,張愛國,王建海,吳本輝,吳大慶,分到車隊的賈師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圖片選自網(wǎng)絡(luò)和本文沒有直接關(guān)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音樂選自網(wǎng)絡(luò)(百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 香巴佬(西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 二O二四年四月二十五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