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道”乃天地萬物之本源,宇宙之本體。南朝宗炳在其《山水畫序》中說:“圣人含道暎物,賢者澄懷味像。……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薄I剿耙孕蚊牡馈?,說明山水畫中是以具象的山水這個“形”來反映理性“道”。</p><p class="ql-block"> 中國畫的畫道體現(xiàn)著中國畫的本質(zhì)規(guī)律特色,就如中國山水畫之濃淡、之虛實、之繁簡、之遠近等,皆映射出萬物演化之規(guī)律。莊子《知北游》中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道就在山水之間,道家的“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矛盾對立統(tǒng)一觀,萬物交感運動觀等,都滲透到了中國畫的表現(xiàn)技巧中。</p><p class="ql-block"> 繪畫過程講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中國繪畫被看成是表現(xiàn)“道”的一種最有效的形式,它能在有限的空間里“跡化出”“道”所闡釋的哲理。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水“幾于道”,觀水就是觀道,畫水就是表現(xiàn)道。</p><p class="ql-block"> 中國山水畫正式興于晉宋時期,興起原因有諸多。但其根源應該是道學。離開了道學去研究山水畫的起源,有很多問題不好解釋。魏晉玄學的興起,促使文人士大夫喜歡山水,寄情山水,在山水中去尋找其精神寄托,因為他們已經(jīng)認識到了山水的審美價值,他們迷戀山水,領略山水的玄趣,是他們求道的依據(jù),山水畫是他們找到了他們追求和道相結(jié)合的契合點,最適合的媒介成了他們的精神寄托,山水畫的形象成了他們表達玄理最適合的方式。推動著中國畫的向前發(fā)展。</p><p class="ql-block"> 所謂“畫道”就是將“道”的形而上與“藝”的形而下結(jié)合起來,使中國畫自然成為了“道藝合一”的載道之體,使中國畫成為修心體道、盡性養(yǎng)命的心印方式。墨韻出而山境生,思蘊嵌而心象成,在宏觀達境與微觀妙趣間,山水畫取中庸之意,尋兩者之平衡點,觀照本心、遇見本我。</p><p class="ql-block">(山水畫作品均為今年新作。作者:唐鳳鳴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教授。)</p> <p class="ql-block">郴州市老年大學國畫高研班山水畫寫生課剪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