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李莊古鎮(zhèn),李莊古鎮(zhèn)位于四川宜賓市區(qū)長江下游南岸。李莊古為漁村,始建于南朝梁代,漢代曾在這里設驛站,為明、清水運商貿(mào)之地?,F(xiàn)存明、清古鎮(zhèn)的格局和風貌,石板街道兩旁多為清代建筑。</p><p class="ql-block"> 李莊古鎮(zhèn)是一個充滿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古老小鎮(zhèn)。</p> <p class="ql-block">萬里長江第一古鎮(zhèn)</p> <p class="ql-block">古鎮(zhèn)街道梁思成與林徽因雕像</p> <p class="ql-block">李莊古鎮(zhèn)三白:李莊白酒、李莊白糕、李莊白肉。</p> <p class="ql-block">李莊白酒:口感醇厚、滑喉舒坦,回味余香。</p> <p class="ql-block">李莊白糕:入口化渣、綿軟爽口、香甜悠長。</p> <p class="ql-block">李莊白肉:是一道具有濃郁歷史文化底蘊的傳統(tǒng)美食,清香爽口,肥而不膩。</p> <p class="ql-block">白肉已成為李莊的一張名片,素有“到李莊不吃白肉,等于沒到李莊”之說。</p> <p class="ql-block">李莊月里別院民宿</p> <p class="ql-block">宜賓燃面:起源于清代,因其油重無水,點火即燃,故名燃面。獲“四川名小吃”金獎、“中華名小吃”稱號。</p> <p class="ql-block"><b>月亮田景區(qū):</b>月亮田,這個富有詩意的名字源于這個地方有兩塊形似月牙的農(nóng)田得名,“兩館一址一池一街34院”的建筑排布一步一景,整個景區(qū)以李莊文化抗戰(zhàn)博物館為核心,周圍配套營造人文街、月映河池、田園景觀、梁林舊居、中國營造學社舊址等景點。</p> <p class="ql-block">月亮田夜景</p> <p class="ql-block"> 李莊古鎮(zhèn)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古鎮(zhèn)”,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p> <p class="ql-block"><b>文化脊梁,中國李莊</b></p> <p class="ql-block"> 抗戰(zhàn)時期李莊以“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十六字電文盛邀,迎來同濟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等文化、教育、科研和學術機構共1.2萬余人遷入當時僅3千人的李莊。李莊與重慶、成都、昆明并稱為“四大抗戰(zhàn)文化中心”,被譽為“中國文化的折射點,民族精神的涵養(yǎng)地”。</p> <p class="ql-block">同濟紀念廣場</p> <p class="ql-block"><b>李莊慧光寺:同濟大學校本部駐地。</b>李莊現(xiàn)存最大的清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b> 李莊祖師殿 :同濟大學醫(yī)學院舊址:</b>李莊時期,同濟大學醫(yī)學院培養(yǎng)出的杰出人才,成為新中國成立后開辟醫(yī)學發(fā)展新領域的領軍人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國肝膽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肝膽外科之父”的吳孟超院士曾在李莊同濟大學醫(yī)學院就讀。</p> <p class="ql-block"><b>李莊東岳廟:同濟大學工學院舊址</b></p> <p class="ql-block">投筆從戎,抗戰(zhàn)救國。</p> <p class="ql-block"><b>李莊張家祠:中央博物院舊址:</b>國寶西遷—守住中華民族的根與魂。1940年底,中央博物院籌備人員及3000箱文物遷往李莊。可以看出李莊民眾在國難當頭的情況下,表現(xiàn)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誠信、友善品質(zhì)。</p> <p class="ql-block">中央博物院西遷路線</p> <p class="ql-block">立本求真,家國天下?!盎仡櫪钋f歲月,歌頌學人風范,感恩李莊人民”。</p> <p class="ql-block"><b>中國營造學社舊址:</b>中國營造學社舊址位于李莊古鎮(zhèn)月亮田之中,是始建于民國時期懸山穿斗式結構的四合院建筑??箲?zhàn)時期遷于此地辦公。兩個相連的小院匯集了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劉志平、羅志文等一代宗師,為中國古建筑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p><p class="ql-block">梁思成在此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完備而系統(tǒng)的經(jīng)典—《中國建筑史》,《中國建筑史》是梁思成研究中國建筑的扛鼎之作,也是中國現(xiàn)代建筑的開山之作。</p><p class="ql-block">中國營造學社它存在于國家最危亡的時期,它將中國建筑的光輝閃耀于國際。</p> <p class="ql-block">一代宗師:殫精竭慮謀報國</p><p class="ql-block">梁思成:(1901—1972年)中國著名建筑史專家、建筑師,城市規(guī)劃師和教育家,以嚴謹、勤奮的學風著稱。</p><p class="ql-block">林徽因:(1904—1055年)中國著名建筑學專家,文學家、詩人,與梁思成一同從事中國古代建筑研究和建筑教育事業(yè)。</p> <p class="ql-block">一代宗師:古建浸潤一生摯友</p><p class="ql-block">莫宗江:(1916—1999年),清華大學建筑系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主要設計者之一。</p><p class="ql-block">陳明達:(1914—1997年),一位在中國建筑史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的杰出學者。</p><p class="ql-block">二人從小學同學、工作搭檔到晚年知己,二人盡管性格迥異,學術風格不同,但一生交往密切,情深義篤。</p> <p class="ql-block">一代宗師:于平實處見精奇</p><p class="ql-block">劉致平(1909—1995年),著名古建學家,一生治學嚴謹、執(zhí)著、性格清剛耿直,不慕榮利,一心從事古建研究,以強烈的民族責任感著書立說。</p> <p class="ql-block">一代宗師:一生致力文化遺產(chǎn)保護事業(yè)</p><p class="ql-block">羅哲文(1924—2012年),它不屈不撓、孜孜不倦地從事文物保護工作70余載,對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chǎn)保護等做出了積極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林徽因舊居</p> <p class="ql-block">在這排黛瓦板墻的建筑中,居住著中國建筑史學界有名的前輩,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陳明達、羅哲文等。</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林徽因臥室:梁思成,林徽因在李莊五年半時光里的起居之所。</p> <p class="ql-block">梁再冰、梁從誡臥室</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劉敦楨辦公室</p><p class="ql-block">《中國建筑史》《圖像中國建筑史》兩部對中國建筑學影響至深的著作誕生于此。</p> <p class="ql-block">當聽說北京城墻拆留之爭,當看到山西古建筑之精美,自然會想到梁思成、林徽因,讓人肅然起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