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陜西歷史博物館,中國第一座大型現(xiàn)代化國家級博物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qū)小寨東路91號,大雁塔西北側(cè)。170余萬件(組)藏品,其中,一級文物762件(組),國寶級文物18件(組),其中2件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居中國博物館前列,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一流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建筑的外觀著意突出了盛唐風采,獲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chuàng)作獎。長安自古帝王都,歷史上先后有周、秦、漢、隋、唐等十三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豐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陜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陜西歷史博物館前身為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六月成立的“陜西省歷史博物館”,1955年6月改稱陜西省博物館。1983年,根據(jù)周恩來總理生前指示,開始在現(xiàn)址籌建新館,1986年夏破土動工,199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開放,并定名現(xiàn)名。館區(qū)占地 6.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56萬平方米,文物庫區(qū)面積8千平方米,展廳面積1.1萬平方米。館藏文物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數(shù)量多、種類全,品位高、價值廣。。200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009年被確定為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2016年被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筑學會評選入“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chǎn)”。2017年12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2023年12月29日,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試開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