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要去山里看油菜花的,又是耽誤了,隔一周我覺得油菜花不會敗,沒想到都結(jié)莢了,幾乎看不到花兒了。<div><br></div> 今天天氣好,戶外清新明麗,今年降水不少,麥子長勢一般,不算高。<div><br></div> 芍藥花,含苞待放。<div><br></div> 山里不缺花兒,除了山上的野花,栽植的也不少。這是蜀葵,種一次,年年長出新苗。<div><br></div> 一個平方也不到,這應(yīng)該還不是最小的菜地。<div><br></div> 這種巨大的青石條,采石加工運輸都很費勁,現(xiàn)在幾乎成了廢物。<div><br></div> 村里楸樹不少, 都太高了,不好拍。<div><br></div> 地無三尺平,村里到處都是臺階,現(xiàn)在越來越少了,這種地方都用水泥抹平了,這家沒人住,所以沒人管,還保持原貌。<div><br></div> 村里遇到的第一個人。<div><br></div> 肩挑人扛的年代,有臺階足夠了,后來有了獨輪車,路中間的坡道就是專為獨輪車設(shè)計的。<div><br></div> 這里有個人在收購小麥,他告訴我沿著這條路爬上去,有人推麥子下來,讓我去看看。<div><br></div> 不用他說我也會來這里,這是村里原貌保持最好的地方,我曾來過好幾次。<div><br></div> 現(xiàn)代化交通工具,巷子口蓄勢待發(fā)。<div><br></div> 坡道。<div><br></div> 轉(zhuǎn)個彎還是坡道。<div><br></div> 現(xiàn)在很難找到這么完好的石鋪坡道了。<div><br></div> 坡道盡頭有個小男孩,并不怕生,告訴我他看到了一只黑色松鼠。現(xiàn)在生態(tài)好了,松鼠很常見。<div>山村里很少見到年輕人,兒童更是少見,幾句話以后我就知道他不是這村的,身后是他姥姥家。</div><div><br></div> 麥子就是從這家推出來的,我想在這等一等,等他們出來。<div><br></div> 聽到孩子跟人說話,他媽媽走出來,邀請我家里看一看。<div><br></div> 這是她家主房,應(yīng)該是六七十年代蓋的。<div>山里的人很友善,問我喝不喝水。可能推了幾趟都累了,大家在休息。</div><div><br></div> 小男孩的媽媽看上去三十多歲,精明干練的樣子,看得出來她并不務(wù)農(nóng),今天應(yīng)該是休班回娘家。<div><br></div> 聽說我要拍照,她淡淡地推辭了一下。以我的經(jīng)驗,老年男性一般都不拒絕,老年女性多數(shù)不讓拍。這個少婦還年輕,我也不好意思近拍,只是遠遠拍了幾張。<div><br></div> 這一段連續(xù)的坡道,大約一百米長,中間要拐兩道彎。<div>住在這種地方,出入太不方便了,特別是搬運糧食等重物。</div><div><br></div> 聽少婦的媽媽說,以前的時候村里領(lǐng)導也住高處,那時候曾有修路的打算,現(xiàn)在干部搬走了,路不可能再修了。<div><br></div> 坡道沿途只有兩家,其余庭院都沒有人居住。<div><br></div> 這個人,我搞不清他是少婦的老公還是弟弟,看上去也挺年輕的,后來想想覺得她們是兩口子,今天一起回娘家。如果是主人的兒子,大抵是很少回家的。<div><br></div> 到村中主街上,卸下麥子,回去再一趟。<div><br></div> 這種小推車,平路還行,推著上坡特別費勁,這樣拉著走稍微省力些。<div><br></div> 路旁堆積了十幾袋,她們說家里還有不少。這村是山村,土地并不多,能適合種麥子的地更不多,能結(jié)余這么多麥子,挺不容易的。<div><br></div> 村里繼續(xù)走走,遇到一個村民,應(yīng)該是干部,囑咐我上山不要帶火種。見我拍照,又囑咐不要拍臟亂差的地方,說怕影響村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