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托普卡普老皇宮,是奧斯曼帝國時期的重要宮殿,自15世紀建立至19世紀</p> <p class="ql-block">恰逢皇家衛(wèi)隊騎馬巡邏</p> <p class="ql-block">托普卡普皇宮是伊斯坦布爾最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與圣索菲亞大教堂、藍色清真寺,并稱為伊斯坦布爾的三大古跡</p> <p class="ql-block">老皇宮以前的路</p> <p class="ql-block">她是我們上海-土耳其-希臘的美女領隊</p> <p class="ql-block">托普卡帕皇宮圖書館</p> <p class="ql-block">托普卡帕皇宮的建筑風格體現了拜占庭、伊斯蘭和奧斯曼文化的精華,宮殿內部裝飾華麗,有精美的壁畫和瓷磚。這些特點使托普卡帕皇宮不僅是一座宮殿,更是一座文化的瑰寶</p> <p class="ql-block">博斯普魯斯海峽又稱伊斯坦布爾海峽,它北連黑海,南通馬爾馬拉海和愛琴海,把土耳其分隔成亞洲和歐洲兩部分</p> <p class="ql-block">宮殿由四個主要庭院和其他附屬建筑組成,包括后宮、辦公室、朝臣的房間以及蘇丹家人的私人住宅</p> <p class="ql-block">托普卡帕皇宮還藏有大量的珍貴文物,包括來自中國的青花瓷、奧斯曼帝國的珠寶、書法原稿和壁畫等。這些藏品反映了宮殿的奢華和奧斯曼帝國的文化成就</p> <p class="ql-block">庭院周圍環(huán)繞著豪華的大理石房間和樹木蔥郁的庭院,是蘇丹及其家庭成員的居住區(qū),也是處理國家事務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托普卡帕宮翻譯過來就是“大炮之門”, 昔日碉堡內曾放置大炮,故以此命名</p> <p class="ql-block">帝王之門</p> <p class="ql-block">我們此次旅行的導游-華夏(中國名字)。人很隨和、又有親和力,看(圖4)他帥呆了、酷斃了吧</p> <p class="ql-block">賽馬廣場留影合照</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亞教堂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最初為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修建中東鐵路時修建的一座隨軍教堂</p> <p class="ql-block">同年,俄國茶商伊·費·赤斯嘉科夫出資,以隨軍教堂為基礎,重新修建了一座全木結構教堂。1911年,木墻外部砌了一層磚墻,形成了磚木結構式教堂</p> <p class="ql-block">1923年9月27日,圣·索菲亞教堂第二次重建,歷時9年,于1932年11月25日落成,成為遠東地區(qū)最大的東正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亞教堂是俄國建筑師科亞西科夫設計,富麗堂皇,典雅超俗,宏偉壯觀,通高53.25米,建筑面積721平方米,可容納2000人。正門頂部為鐘樓,7座銅鑄制的樂鐘恰好是7個音符,要由訓練有素的敲鐘人手腳并用才能敲打出抑揚頓挫的鐘聲</p> <p class="ql-block">教堂建筑平面呈希臘十字方式布置,既受拜占庭建筑風格影響,主穹頂、鐘樓又有俄羅斯傳統的“帳篷頂”、“洋蔥頭”造型</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底層是清真寺,伊斯蘭教徒在禱告,他們在尋找著幸福,尋找著真理。</p><p class="ql-block">愿他們在生活的起起落落中使靈命增長</p> <p class="ql-block">由于上幅畫作時代過久,畫作的下半部分已損壞,所以根據上面畫作又重新臨慕修復一幅色彩也更豐富了</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必看”之一(地下水宮),不少人認為這里是最為迷人和浪漫的地方(Yerebatansarnici)。從樓梯走下去的一瞬間,那種幽靜而恍若隔世的心情油然而生。一個個時代久遠的大石柱、清澈見底的池水、伴隨著室內播放的背景音樂,讓人一下子有了學習歷史和文化的興趣,探究這座存在了1500年的地下宮殿</p> <p class="ql-block">在地下水宮中修建了一條游客棧道,在黑暗中引領著人們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沿路你會發(fā)現,儲水池的柱子并不相同,形式各樣、圖案各異, 原來,水宮的建造者從拜占庭帝國的一座座古寺廟中將整個柱子取來,頂起了這項建筑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據說當年修建這個水宮目的很簡單, 就是為了安全供水。這個奇特的供水方式解決了當時城市周圍出現的用水問題, 如果來犯者通過飲用水下毒攻擊君士坦丁堡這樣的顧慮。整個城市內修建了高高的水槽墻,并用這個地下水宮蓄水</p> <p class="ql-block">很難想象這樣一座建于公元六世紀拜占庭時期的古建筑,僅僅由336根石柱就支撐了它巨大的圓頂,干年巋然不動</p> <p class="ql-block">地下水宮是公元542年,朱斯提尼安大帝動用七千名奴隸在教堂廢墟上建成的,一方面為的是保證宮廷用水供給,一方面是防止敵人圍困,有備無患</p> <p class="ql-block">此柱表面以整排淚眼形狀的浮雝作為裝飾。</p><p class="ql-block">眼淚之柱”,傳說會帶給人們好運,只要將拇指伸入洞中畫一個圓圈,就能實現愿望。石柱下的水池中,更被人們當作許愿池,堆滿了硬幣</p> <p class="ql-block">傳說地下宮殿一個倒放一個側放的美杜莎,可以鎮(zhèn)魔,但那后世的穿鑿附會之說,其實是建造時,美杜莎頭像上的巨柱不夠長,所以必須在柱底下再墊一個支撐物,而美杜莎頭像的放法是隨意而非故意。</p><p class="ql-block">遺憾的是我們當時被震撼到了,沒有聽清講解,也就沒有注意2件美杜莎頭部雕像柱基……</p> <p class="ql-block">為了彌補沒有看見實景的不足,從網上下載圖片聊表一下遺憾</p> <p class="ql-block">參觀景點結束,在游覽街區(qū)途中遇到反對以色列屠殺巴勒斯平民的游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