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鄭州黃河文化公園。黃河被譽(yù)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以黃河文化為核心,形成了中華文明。</p><p class="ql-block">幾千年來,黃河母親哺育了我們?nèi)A夏子孫!</p> <p class="ql-block">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還。</p> <p class="ql-block">大禹雕塑。</p> <p class="ql-block">炎黃廣場上的炎帝、黃帝雕塑。</p> <p class="ql-block">白馬寺。位于洛陽市瀍河回族區(qū)白馬寺鎮(zhèn)310國道邊,是中國佛教的發(fā)源地,始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乃中國、越南、朝鮮、日本及歐美國家的“釋源”和“祖庭”。白馬寺典藏文物主要有2顆釋迦牟尼佛舍利、中華古佛、元代十八羅漢夾纻像等。白馬寺每年一度的“馬寺鐘聲”活動(dòng),是人類祈福、辭舊迎新的特殊象征,并吸引了不少國外游客參加,入選“洛陽八大景”之中。</p> <p class="ql-block">白馬寺內(nèi)的泰國殿。</p> <p class="ql-block">白馬寺內(nèi)的印度殿。</p> <p class="ql-block">洛陽神州牡丹園。位于白馬寺對(duì)面,占地面積600畝,盛唐建筑風(fēng)格,山水園林景觀,集中收集國內(nèi)外名優(yōu)牡丹品種1021個(gè),40余萬株。園內(nèi)分為五大景區(qū):牡丹文化區(qū)、高科技四季牡丹展示區(qū)、牡丹休閑區(qū)、牡丹觀賞區(qū)、商品牡丹綜合區(qū)。</p> <p class="ql-block">牡丹園內(nèi)最珍貴的品種——黑牡丹。</p> <p class="ql-block">黑牡丹</p> <p class="ql-block">賞完牡丹,已是夕陽西下。</p> <p class="ql-block">龍?zhí)洞髰{谷。位于洛陽市新安縣,峽谷全長12千米,距洛陽市中心70公里。谷內(nèi)關(guān)峽相望、潭瀑聯(lián)珠、壁立萬仞、峽秀谷幽,經(jīng)過十二億年的地質(zhì)沉積和260萬年的水流切割旋蝕所形成的高峽甕谷、山崩地裂奇觀,堪稱世界一絕,人間少有。</p> <p class="ql-block">乘船游覽龍?zhí)洞髰{谷內(nèi)的天池。</p> <p class="ql-block">游走峽谷步行道,欣賞沿途好風(fēng)光。</p> <p class="ql-block">天碑,堪稱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水往高處流,怪事一樁!</p> <p class="ql-block">石船</p> <p class="ql-block">雄起</p> <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石刻藝術(shù)寶庫,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píng)為“中國石刻藝術(shù)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p><p class="ql-block">龍門由大禹治水中所開鑿,魚躍龍門的傳說亦發(fā)生于此。其石窟則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盛于唐,終于清末。歷經(jīng)10多個(gè)朝代陸續(xù)營造長達(dá)1400余年,是世界上營造時(shí)間最長的石窟之一?,F(xiàn)存洞窟像龕2345個(gè),造像11萬余尊,建造時(shí)采用了大量彩繪,今大多已褪色。</p><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造像多為皇家貴族所建,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主要有按照武則天的形象塑造的盧舍那大佛、孝文帝為馮太后鑿古陽洞、蘭陵王孫于萬佛洞造像、李泰為長孫皇后造賓陽南洞、韋貴妃鑿敬善寺、高力士為唐玄宗造無量壽佛等。又經(jīng)歷天竺、新羅、吐火羅、康國等外國人開窟造像,發(fā)現(xiàn)有歐洲紋樣、古希臘石柱等,堪稱全世界國際化水平最高的石窟。</p> <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在洛河兩邊依山崖而建。</p> <p class="ql-block">“比耶”佛?,F(xiàn)今社會(huì)上流行的“比耶”手勢(shì),據(jù)說源頭就是千余年前的它!</p> <p class="ql-block">盧舍那大佛</p> <p class="ql-block">應(yīng)天門。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紫微城的正南門,俗稱五鳳樓。始建于隋大業(yè)元年(605年),原名則天門,神龍?jiān)辏?05年)避武則天諱改稱應(yīng)天門。</p><p class="ql-block">應(yīng)天門是朝廷舉行登基、改元、大赦、宴會(huì)等外朝大典的場所,唐高宗曾在此詔釋百濟(jì)國王扶余義慈、武則天曾在此登基稱帝,功能類似北京午門。亦是接見日本遣隋使、遣唐使等萬國來朝之所,1985年全日本文化團(tuán)體聯(lián)合會(huì)等在應(yīng)天門遺址建立“日本國遣隋使遣唐使訪都之地”紀(jì)念碑亭,是國家和皇權(quán)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應(yīng)天門是一座由門樓、朵樓和東西闕樓及其間的廊廡為一體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東西長達(dá)137米,兩側(cè)闕高36.4米,有今天十三層樓高。門有兩重觀,上題“紫微觀”;建有崇樓五座,似五只鳳凰,故稱“五鳳樓”;城樓下開有三個(gè)門道,中為御道,左入右出;門前置有象征皇家威儀的雙向三出闕,東西兩邊共計(jì)十二闕,是古代城門建制的最高等級(jí)、天子享用的最高禮制。</p> <p class="ql-block">明堂。是紫微城的大朝正殿,又稱“萬象神宮”、“通天宮”,是唐、武周神都洛陽的地標(biāo)性建筑,高達(dá)98米,占地12000平方米,是世界歷史上體量最大的木質(zhì)建筑,亦為中國建筑的巔峰之作。</p><p class="ql-block">明堂,即“明政教之堂”,是古代帝王用于布政、祭祀的重要禮制建筑。唐、武周明堂始建于垂拱三年(687年),次年底建成,號(hào)“萬象神宮”,允許百姓入內(nèi)參觀。695年被毀,次年重建號(hào)“通天宮”。</p><p class="ql-block">明堂共三層,底層方形象征四季。中層十二邊形,象征十二時(shí)辰,上為圓蓋,九龍捧之。上層二十四邊形,象征二十四節(jié)氣。頂層置金鳳(后改作火珠,被譽(yù)為“國寶”),中有巨木十圍(周長15米),上下通貫。</p> <p class="ql-block">明堂內(nèi)武則天的御座。</p> <p class="ql-block">天堂。是武則天的禮佛堂,寓意“至高無上之堂”,位于隋唐洛陽城·宮城——紫微城的核心區(qū)內(nèi),又稱“通天塔”、“通天浮屠”等。</p><p class="ql-block">天堂分五級(jí),至三級(jí)則俯視明堂,具體記載高達(dá)312.09米,是世界古代史上的最高建筑。695年明堂、天堂一同被焚毀,武則天重建明堂、天堂。</p><p class="ql-block">天堂遺址地下夯土層直徑有70米之多,在遺址上復(fù)建的新“天堂”高88.88米,并非歷史上天堂的原樣復(fù)原,而是座保護(hù)展示性建筑,于2014年4月開放參觀。</p><p class="ql-block">天堂前,唐裝小姐姐激情演繹。</p> <p class="ql-block">天堂內(nèi)飾。畫面恰似穿越到了盛唐!</p> <p class="ql-block">洛邑古城。位于洛陽市老城區(qū),現(xiàn)為國家AAA級(jí)景區(qū)。景區(qū)包含文峰塔、河南府文廟、妥靈宮、四眼井、金元古城墻遺址等多個(gè)歷史時(shí)期保護(hù)建筑,并以唐、宋、元、明、清、民國各時(shí)期建筑風(fēng)格為建設(shè)主基調(diào),以歷史文化為基礎(chǔ)結(jié)合旅游、餐飲、住宿、娛樂等綜合業(yè)態(tài),綜合建設(shè)成為集文化、旅游、商業(yè)、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歷史文化古城。</p> <p class="ql-block">文峰塔</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天下無雙圣境,世界第一仙山”,原名景室山,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陽的欒川縣縣城東南三千米處。八百里伏牛山脈的主峰,玉皇頂海拔2217米。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人文歷史,是道教中歷史最長的山脈。</p><p class="ql-block">春秋時(shí)期,被公認(rèn)為道教始祖的老子李耳到此歸隱修煉,使之成為“道源”(道教起源地)和“祖庭”(祖師之庭)。北魏始于其上建老君廟以紀(jì)念。唐貞觀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派尉遲敬德重修景室山鐵頂老君廟,并賜名為“老君山”。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明神宗詔諭老君山為“天下名山”,并發(fā)帑金建殿,成為是歷史上唯一被皇封為“天下名山”的中國山脈。老君山景觀區(qū)6處、有景點(diǎn)179個(gè),太清宮、十方院、靈官殿、淋醋殿、牧羊圈、救苦殿、傳經(jīng)樓、觀音殿、三清殿、老君廟等廟宇16處。馬鬃嶺南側(cè)有三千余畝石林景觀對(duì)游人開放,被地質(zhì)學(xué)者稱為“北國石林”。</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景區(qū)內(nèi)的“十里畫屏”景色。</p> <p class="ql-block">老子在山頂修煉。</p> <p class="ql-block">迎客松前來一張。</p> <p class="ql-block">南天門</p> <p class="ql-block">老君廟</p> <p class="ql-block">金頂</p> <p class="ql-block">金光閃閃,熠熠生輝。</p> <p class="ql-block">中天門及老子騎青牛雕塑。</p> <p class="ql-block">雞冠洞景區(qū)。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縣城西三公里,秦嶺余脈伏牛山支脈雞冠山的半山腰上,海拔1021米。</p><p class="ql-block">雞冠洞是一處大型的石灰?guī)r溶洞,喀斯特巖溶地貌,雞冠洞長達(dá)5600米,供觀賞長度1800余米,觀賞面積2.3萬平方米。此類洞穴在北方少見,被譽(yù)為“北國第一洞府”。</p><p class="ql-block">雞冠洞共分八大景區(qū),依次命名為玉柱潭、溢彩殿、疊幃宮、洞天河、聚仙宮、瑤池宮、藏秀閣、石林坊。</p> <p class="ql-block">鄭州市二七廣場。結(jié)束旅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