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正當(dāng)洛陽牡丹盛開之際,我們一群歌友自發(fā)組織于4月10日至13日前往洛陽賞花、登老君山、觀龍門石窟。其樂融融。這里將以美篇的形式記錄我們旅行當(dāng)中的美好瞬間。分別是《牡丹篇》、《老君山篇》、《白馬寺和龍門石窟篇》。</p><p class="ql-block"> 本篇側(cè)重為白馬寺和龍門石窟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一、龍門石窟</span></p> <p class="ql-block"> 入場之前先合個(gè)影</p> <p class="ql-block">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郊伊河兩岸,據(jù)說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石刻藝術(shù)寶庫,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shù)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F(xiàn)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龍門石窟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盛于唐,終于清末。歷經(jīng)10多個(gè)朝代陸續(xù)營造長達(dá)1400余年,是世界上營造時(shí)間最長的石窟之一?,F(xiàn)存洞窟像龕2345個(gè),造像11萬余尊。</p> <p class="ql-block"> 龍門石窟造像多為皇家貴族所建,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主要有按照武則天的形象塑造的盧舍那大佛、孝文帝為馮太后鑿古陽洞、蘭陵王孫于萬佛洞造像、李泰為長孫皇后造賓陽南洞、韋貴妃鑿敬善寺、高力士為唐玄宗造無量壽佛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二、白馬寺</span></p> <p class="ql-block"> 洛陽白馬寺,位于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qū)白馬寺鎮(zhèn)310國道邊,據(jù)說是中國佛教的發(fā)源地,始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乃中國、越南、朝鮮、日本及歐美國家的“釋源”和“祖庭”。</p> <p class="ql-block">中國第一古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三、應(yīng)天門</span></p> <p class="ql-block"> 應(yīng)天門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紫微城的正南門,俗稱五鳳樓。始建于隋大業(yè)元年(605年),原名則天門,神龍?jiān)辏?05年)避武則天諱改稱應(yīng)天門。</p><p class="ql-block"> 應(yīng)天門是朝廷舉行登基、改元、大赦、宴會(huì)等外朝大典的場所,唐高宗曾在此詔釋百濟(jì)國王扶余義慈、武則天曾在此登基稱帝,功能類似北京午門。亦是接見日本遣隋使、遣唐使等萬國來朝之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應(yīng)天門是一座由門樓、朵樓和東西闕樓及其間的廊廡為一體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東西長達(dá)137米,兩側(cè)闕高36.4米,有今天十三層樓高。門有兩重觀,上</p> <p class="ql-block"> 應(yīng)天門是一座由門樓、朵樓和東西闕樓及其間的廊廡為一體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東西長達(dá)137米,兩側(cè)闕高36.4米,有今天十三層樓高。門有兩重觀,上題“紫微觀”;建有崇樓五座,似五只鳳凰,故稱“五鳳樓”;城樓下開有三個(gè)門道,中為御道,左入右出;門前置有象征皇家威儀的雙向三出闕,東西兩邊共計(jì)十二闕,是古代城門建制的最高等級、天子享用的最高禮制。</p> <p class="ql-block"> 老城水席園晚餐之后,酒足飯飽,一行人馬直奔應(yīng)天門,領(lǐng)略應(yīng)天門的燈火輝煌。</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前的應(yīng)天門是新修建的仿真城門。而城門樓的位置就是坐落在應(yīng)天門遺址上方。從城門步入地下,可以看到千年應(yīng)天門遺址,三道門洞通道清晰可見。仿佛是一次千年穿越。十分的壯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攝 影:姬長青 巨建新 曲志榕 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攝 像:王炳如 姚微 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編輯制作:王炳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024年4月15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