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大賽國內、國外分別設置主題。國內主題涉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元素”“山水文化”“科技浪潮”“詩詞文化”,國外主題“中華文明的和平性”“傳統(tǒng)節(jié)日”“對世界的認識”。<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泰國賽區(qū)</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比賽流程</h3> <p class="ql-block"> 據主辦方統(tǒng)計:本屆大賽吸引了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80多萬名學生參加,評委會共收到復審稿件35萬多份。最終評出特等獎20名、一等獎1500名、二等獎6000名、三等獎9000名。 </p> <p class="ql-block"> 2021年清邁教聯(lián)高級中學首次參加了此項大賽,至今已是第四次參加了,本校向泰國承辦方提交了31份參賽作品,五位同學榜上有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特等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羅家仙 《泰北的華夏心聲》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指導教師:黃少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泰北的華夏心聲</p><p class="ql-block">親愛的中國朋友:</p><p class="ql-block">你好!</p><p class="ql-block"> 首先請接收我來自海外的誠摯問候。愿你平安健康、順心如意。</p><p class="ql-block"> 這個世界真是奇妙,在千萬里之遙的地方,我們能夠通過一張平平無奇的信封與彼此聯(lián)系,這封信就像一個小小的橋梁,將距離遙遠的你我連接在一起。今天,我想與你分享一些關于中華文明的多樣性的想法,以及我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借此加深我們的文化交流和友誼。</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生活在泰北的一個華人村。這里的人民生活簡單而寧靜,我們的日常生活充滿著濃厚的泰國文化,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始終保留著對祖籍國——中國的深厚情感。或許你也和我一樣,生活在一個融合了不同文化的地方,也在生活的環(huán)境里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多樣性,也同樣經歷著文化交流帶來的樂趣和收獲。作為一個華裔孩子,我深刻體會到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擁有豐富的歷史和多元的文化,這些文化在泰國與泰國文化包容共存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在不同的文明間互相學習,互相啟發(fā),形成共同的文化認同。</p><p class="ql-block"> 如今,世界各國文化的緊密相連。我們泰北華人村的華校也不甘落后,近年祖籍國向我們輸送大量的外派老師,這些外派老師在這里教授中文,傳遞中華文化,使我們的村莊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他們不僅為我們帶來高質量的語言教育,更是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活靈活現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外派老師們還組織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書法、繪畫、武術等等,讓我們更加深入了解中國文化,構建起一座文明交流的橋梁。中國文化在泰北山村里的延續(xù)和碰撞,讓中泰兩國的文化緊密相連,正如同一座花園中百花爭艷,每一朵花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在我們的小村莊里,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和泰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同樣受到重視,大家會在節(jié)日之際全家團聚,共同慶祝,感受著彼此文化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文明交流對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至關重要。在學校里,我學到了很多關于世界各地的歷史、地理和文學的知識,這些知識不僅讓我看到外面的世界,拓寬自己的視野,也增強了我對文明多樣性的認識。</p><p class="ql-block"> 正如我所生活的小山村,我們尊重泰國傳統(tǒng)文化,同時也傳承和弘揚著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這就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文明交流并非一味地融合,我們要學會“取其精華,取其糟粕”式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傳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p><p class="ql-block"> 其實我也深知,在文化的交流過程中并非一帆風順。有時,不同的文明間會產生誤解和隔閡。我想起了我們村子里的一些變化。中國和泰國在飲食習慣上有較大的差異,中國人講究美食的色香味俱全,而泰國人更注重食物的辣度和甜度,所以村里很多食飲店都會提前問顧客:“加不加辣?”“糖多還是糖少?”在時間觀念上也有所不同,泰文學校發(fā)通知常是“哉焉焉”(不緊不慢),而中文學校會比要求時間通知提前到。泰文學校里的舞龍舞獅隊非常優(yōu)秀,會在中國最盛大的節(jié)日春節(jié)之際走街串巷、家家戶戶拜年問候。這樣的文化互動融合,我深信文明交流超越語言、超過國界、使我們更加團結。</p><p class="ql-block"> 另外,作為一名泰北華人村的孩子,我們不僅要學習泰語,還要努力學習中文,通過語言的交流促進文化的交流。漢語和泰語的雙語學習是我們的寶貴資源,它們是我們傳承文化、弘揚友誼的重要工具。無論我們身處世界的哪個角落,我們能夠通過語言更好地促進中泰文化的交流,建立更深的文化橋梁。</p><p class="ql-block">最后,我想告訴你,盡管我們相隔千里,生活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qū),但我們所面對的世界是相通的,無論身在何處,我們都能通過文明的交流建立友誼,共同推動中華文明的繁榮和做促進中泰友誼長存的使者。愿我們能夠在這個文明多樣的花園中,共同成長、共同分享。愿中泰友誼長存,中華文明永繁榮!</p><p class="ql-block"> 期待你的回信,希望我們能夠通過文字,跨越時空,分享更多的見聞和感受。</p><p class="ql-block"> 祝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你的朋友:羅家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3年11月19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等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徐林茂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綻放文化之花》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指導教師:郭雪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綻放文化之花</p><p class="ql-block"> 泰北,一個泰國北部的小村落,盡管遠離繁華都市的喧囂,卻因為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和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這些節(jié)日活動不僅弘揚了中華文化,更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土壤上,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和魅力。</p><p class="ql-block">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是泰北華人村熱鬧非凡的日子。這一天,村里的人們會身著傳統(tǒng)服飾,手持花燈,舉行盛大的元宵節(jié)慶典?;舻闹谱骶殻螒B(tài)各異,有的形象地描繪了十二生肖,有的則展示了古代的神話故事。這些花燈在晚上被點亮,仿佛星星點點在夜空中跳躍,給人以極大的視覺享受。</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四月初八的潑水節(jié)也是泰北華人村的一大盛事。這個節(jié)日源自中國的傣族,但在泰北華人村中得到了全新的演繹。人們會在這一天互相潑水祝福,以表達對彼此的美好祝愿。這個活動不僅讓村民們感受到濃厚的中華文化氛圍,也讓來此的游客們體驗到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的舉辦,不僅弘揚了中華文化,也促進了泰北華人村與外界的文化交流。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此感受到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而當地村民也通過這些活動接觸到了更多的外來文化。這種文化交流不僅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誼,也使得中華文化在異國他鄉(xiāng)得以更好的傳播和發(fā)揚。</p><p class="ql-block"> 在泰北華人村中,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已經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它們不僅為當地村民提供了豐富的文化生活,也為外來游客提供了難忘的文化體驗。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不僅展示了中華文化的魅力,也以其包容性和開放性,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理解。</p><p class="ql-block"> 然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全球化的推進,泰北華人村的傳統(tǒng)文化也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如何在保持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同時,適應時代的變化和發(fā)展,是當地華人社區(qū)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為此,華人村社區(qū)已經開展了一系列的創(chuàng)新活動。</p><p class="ql-block"> 例如,他們引入了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表演,如京劇、川劇等,將這些傳統(tǒng)藝術與現代的舞臺效果相結合,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覺享受。此外,華人村社區(qū)還舉辦了各種中華文化的講座和研討會,以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和學習中華文化。這些創(chuàng)新活動不僅保留了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也使其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和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 在泰北華人村中,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已經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它們以其豐富多彩的活動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不僅弘揚了中華文化,也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理解。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泰北華人村的傳統(tǒng)文化必將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fā)出更加璀璨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等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蘭紹豪 《就這樣,埋下一顆種子》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指導教師:李婧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就這樣,埋下一顆種子</p><p class="ql-block">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p><p class="ql-block"> 一直以來,我對端午節(jié)包粽子的傳統(tǒng)文化不是特別理解,認為那是老一輩人才感興趣的東西。直到那年端午,身在遙遠的泰北華人村的我在心中也埋下了一顆傳統(tǒng)中華文化的種子。</p><p class="ql-block">印象中的端午節(jié),在流蘇般的綠絲中穿梭。那些從峭壁上垂下來的綠色絲線是奶奶裹粽子用的“寶貝”,通常是前一天去擷來的,只需放入清水里洗一洗即可,到煮粽子的時候,那細細的綠絲所蘊含的清香便透著那層層的筍葉,滲進去、滲進去。是的,奶奶裹粽子用的粽葉是那種帶著點毛的粽黑色花紋的筍葉,那是不知什么時候拾來存著的,雖已經卷成了一幅幅畫卷般,卻仍透著勞動藝術的芬苦。洗筍葉用的是老屋掘了好幾十年的井水,井邊放著一個因滲進太多水而變得十分沉重的木桶,可以清楚地看到把手已有些泛黃,而桶壁卻是早己生了點點青苔的。有陽光的時候,井壁上便有了些許大小不一的白色光斑,它們是太陽的縮影,更像是挖井人眼中那充滿希冀的神色。記憶中的端午節(jié),在沾滿了糯米粒的嘴角。</p><p class="ql-block"> 外婆坐在木椅上,認真地包著粽子。我卻感到不解,覺得自己包粽子費時又費力,便勸說外婆買點吃吃算了。誰知,外婆她笑著對我說:“這傳統(tǒng)的手藝啊,你要學,要會,可不能讓它在你們這一代手中消失了。"看著外婆,驚訝于綠葉和白米在她手中的無窮變幻。于是,孩子的好奇心被那新鮮事勾了去。但是,要包好粽子,必須得下點功夫。</p><p class="ql-block"> 我開始注視外婆包粽子的動作。只見在她手中,綠葉,白米,紅棗,霎時變成了一個精巧的粽子。她見我看得入迷,便叫我來試試。我卻怕包不好,鬧了笑話。外婆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隨手拿起身旁的粽葉,點點頭,示意讓我跟著她一起做。首先,將粽葉重疊成漏斗的形狀,然后填入白米和紅棗,再將粽葉兩端像蓋子一樣蓋住,最后細心地將粽葉用線綁緊。從她熟練的一拉一牽,一言一語中,我竟發(fā)現傳統(tǒng)文化之美的產生過程竟如此富有文化,富有秩序。又驚又奇地接過那精致的藝術品,不禁感嘆傳統(tǒng)文化的復雜與精美。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如種子般悄然種下。</p><p class="ql-block"> 暖黃色的燈光下,她極其耐心地教我如何小心地填入糯米,如何防止餡料不漏出來,如何將粽葉綁緊。外婆一邊修正我包粽子手法上的錯誤,一邊還給我講了一些關于粽子文化的來歷與習俗?!艾F在啊,很少人,會包粽子了。傳統(tǒng)文化是根,雖然我們是華人,但大家也不能忘根,更應該去繼承和發(fā)揚。她的話語讓我感受到一位老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執(zhí)著與努力。我更用心地學起來,更為留意包粽子的細節(jié),也更注重對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漸新地,我包粽子的手藝變得嫻熟起來。</p><p class="ql-block"> 我與外婆一起將包好的粽子下了鍋??粗鴱腻佒忻俺龅目|縷水蒸氣在空氣中慢慢擴散,消失,聞著那股淡淡的粽葉香,心靈經受著一種無言的沖擊。</p><p class="ql-block"> 外婆的粽子令人回味,外婆的粽子喜人養(yǎng)人?,F在想來,外婆不僅僅是傳承了一種文化,也是為平淡的生活平添了一份詩意。就這樣,在我的心中,埋下了一顆,傳統(tǒng)中華文化的種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等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霜霜 《中國——和平之國》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指導教師:吳會芹 祝遠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中國——和平之國</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來,中國一直以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著稱于世,中華民族也是世界上最看重和平、珍視和平的民族之一。我是一名泰國華人,今天,我就以一名外國華人的身份談一談我眼中的這個向往和平的盛世中國。</p><p class="ql-block"> 中國是位于太平洋西海岸的大陸性國家,幅員面積遼闊,四季分明,人口眾多,創(chuàng)造出屬于這個世界最令人驚心動魄、刻骨銘心的歷史場景,令人嘖嘖稱奇的則也非她五千年歷史文化莫屬。這段令人充滿無限向往,激蕩著歷史大潮的文化長河里,孕育著愛好和平的基因,流淌著向往和平的血脈。</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來,這片偉大的土地上誕生的偉大的人和偉大的歷史成果都無不指向著一個偉大主題,那就是“和平”。從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成為中國歷史上奠定和平的第一歷史偉人以來,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就一直在向往和平的路上踱步前進。歷朝歷代的中國人都在向往著和平的曙光,傳遞著和睦的信念。直到今日,這個機遇和危機并存的時代,和平發(fā)展也一直沒有被拋在一邊,反觀俄烏沖突,巴以沖突等,沒有把和平放在首位的國家,人民的生活都無法真正安定下來,國家更沒有得到發(fā)展和強勝的機會。</p><p class="ql-block"> 接下來,就請大家緊緊跟隨我的腳步,梳理中華民族歷史上追求和平的偉大歷史瞬間。“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中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边@首此詩寫盡了昭君一生的悲劇,其中紫臺、朔漠、青冢、黃昏,寫盡了昭君一生的幽怨,昭君的悲劇令無數后人動容,卻描摹了中華民族在爭取和平的歷史進程的一幅無限壯麗的畫卷。盡管結局更是蕩氣回腸令人唏噓不已,但正是歷史上的這樣一幕凄婉的情節(jié),昭示出中華民族心靈最深處的對和平的渴望。相傳西漢漢宣帝時國力強盛,加之北方匈奴民族內部開始分裂相互爭斗,結果勢力逐漸衰落,最終分裂為五個單于勢力。其中有一個單于,名叫呼韓邪,稱藩歸附漢朝并親來長安朝覲漢宣帝。漢宣帝死后,元帝即位,為與漢朝保持友好關系,自請為婿。于是為了維護國家之間的和平,元帝同意了,決定挑選一個宮女賜給呼韓邪作為妻子,正式開展和親。畫師毛延壽筆下的昭君并不是非常美麗,就被元帝看中決定賞賜給呼韓邪,可誰知,昭君自小家境貧寒,在需要行賄畫師,自己的畫像才能有機會得到皇帝賞目的后宮,昭君只能默默無名、聽憑命運的擺布??擅\偏偏給了她一個留名青史的機會,她被元帝當做是相貌平平的普通宮女選中,作為與單于和親的人選,許配給呼韓邪單于。</p><p class="ql-block"> 有一句西方民諺是這么說的:“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睔v史沒有選擇讓昭君淹沒在高墻深院的晦暗之中,而讓她承擔起中原民族與草原民族之間世代的友誼之橋。當元帝得知自己的后宮深處居然隱沒著這樣一位即將不屬于自己的絕代佳人時,皇帝那憂郁空洞的眼神,悵然若失的內心獨白,是何等地令人玩味啊??墒乱阎链耍熳右谎跃哦?,許下的承諾則必須兌現。終于,匈奴首領呼韓邪如愿迎娶了這位中原大地的絕代美人,兩國之間共同維系了上百年的和平交往,為匈漢兩地百姓長達百年的穩(wěn)定生活打開了嶄新的局面,成為歷史上以和親替代戰(zhàn)爭的佳話。</p><p class="ql-block"> 另外一則,唐朝時誕生的和親故事也值得一說,那就是所有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文成公主進藏”。唐朝初年國力強盛,西部邊疆地區(qū)經常與少數民族產生沖突和矛盾。藏族英雄領袖松贊干布,統(tǒng)一了西藏,建立了歷史上的吐蕃王朝。貞觀年間,吐蕃的藏人和中原王朝發(fā)生過幾次戰(zhàn)爭,最終都以吐蕃的失敗而告終,于是松贊干布請求唐王朝遣一公主和親,以表修好。最終,唐太宗應允,派遣文成公主進藏和親。從那之后,中原王朝和西藏王朝之間一直保持著和睦的關系。</p><p class="ql-block"> 除了歷史上的和親事件,“張騫出使西域”,“鑒真東渡傳法”等等,都傳遞出中國古代中原王朝的和平傾向,也顯示了古代中國人渴望和平,看重和睦的心理渴望。張騫是西漢時期的使者和探險家,在外交戰(zhàn)線上功勛卓著,除此之外,他最大的功績就是“鑿空”,打通了中原王朝和西部世界的貿易通道,造福了人類之間文明成果的相互傳遞和溝通進步,比如,中國的絲綢傳入西方就是“絲綢之路”開通后文明交流的產物。唐朝的和平屬性更引人矚目, 那時佛教文化繁盛,唐朝是世界佛教文化的中心,多種佛教思想發(fā)源于此,于是唐朝僧人熱衷于對外廣播佛教思想,其中最有名的一位便是鑒真和尚。鑒真和尚為了向日本宣揚佛法,先后組織了六次東渡,期間雙目失明,但最終成功東渡日本,為日本佛教、醫(yī)藥等事業(yè)的發(fā)展立下汗馬功勞,這難道不是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又一力證嗎?</p><p class="ql-block"> 明朝時期鄭和七下西洋,將中華民族空前繁盛的文明傳播分享給世界各地,而不是動用強大武力去征服,這豈不是更為難得嗎?我喜歡中國,正是因為它盡管強大也從來不做叢林法則的維護者,而始終做一名和平友善和睦的稱頌者與踐行者。</p><p class="ql-block"> 作為一名泰國人,我也生活在一個和平安寧的國度,我也是愛好和平的一份子,但是最近以來,泰國少數城市也發(fā)生了一些不和平的事情。今天的世界動蕩不安,俄烏戰(zhàn)爭、巴以沖突等等,各種不穩(wěn)定因素交織縱橫,而反觀中國,在動蕩的時期仍然能夠自始至終保持著穩(wěn)定、和諧、團結,全中國十幾億人都能夠在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中實現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能在其中分享和平發(fā)展的經濟果實,這是多么幸福、快樂的事情啊。</p><p class="ql-block"> 我深深地欽佩中國,在此我也呼吁大家,向中國學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等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姜依依 《月是故鄉(xiāng)明》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指導教師:馮明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月是故鄉(xiāng)明</p><p class="ql-block"> 我生長在泰北的一個華人村里,從小爸爸就會一直強調:你的爺爺的爺爺是中國人,我們不能忘了我們的根,有機會我們一定要回中國看看!可由于種種原因,我們一直沒能回去,連爺爺到泰國后也沒能再次踏上故土。</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中秋節(jié),那也是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之一,可爸爸總是會用幽傷的眼神邊看著月亮邊喃喃的吟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而還不懂事的我總會質疑:“月亮只有一個,怎么會‘月是故鄉(xiāng)明’呢?”爸爸只是摸摸我的頭,看著月亮不做聲。我接著問故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是怎么過的啊,爸爸說:“中秋節(jié)那天祭月和賞月是必不可少的,吃月餅、燃花燈……”我打斷道:“那不是和我們這里一樣的嗎?”我不以為然的跑出去玩了,還是不明白為什么會是“月是故鄉(xiāng)明”。</p><p class="ql-block"> 直到今年的中秋節(jié),爸爸終于可以帶著我和弟弟回中國老家云南了?;貒哪翘鞁寢尣煌5膰Z叨爸爸:“你都快成機器人了,都不用睡覺了?!卑职趾俸偕敌Γ骸拔也焕?,就想快點回去!”當回到故鄉(xiāng),我驚奇的發(fā)現原來圓圓的月餅除了大小不一,還能有各種各樣的月餅皮和各種各樣的餡;而那些玲瓏剔透,造型美觀,新穎別致的花燈更是看得我煙花繚亂,仿佛置身天宮之上;草地上到處是擺著月餅和水果等在賞月的人們……我恨不得我的眼睛就是錄像機,可以把這些美好都統(tǒng)統(tǒng)錄下來。而此時的爸爸高興得像個小孩,笑得合不攏嘴。忽然我發(fā)現爸爸眼里特別的清澈光亮,我愣住了,那不就像是皎潔明亮的圓月嗎?而且我從沒見過如此之亮的月亮!</p><p class="ql-block"> 我抬頭遙望明月,不自覺的心滿意足的念起爸爸常念的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p> 第二十四屆世界華人學生作文大賽獲獎結果公布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泰國賽區(qū)清邁教聯(lián)高級中學獲獎情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超特等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特等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等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等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指導教師</h3> 組織學生參加第二十四屆世界華人學生作文大賽,對于清邁教聯(lián)高級中學來說,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這不僅是一次展示學生才華、交流學習心得的盛會,更是弘揚中華文化、促進海內外華人情感交流的重要平臺。 首先,這次大賽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的絕佳機會。在這里,他們可以盡情揮灑筆墨,用文字描繪心中的世界,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通過參賽,學生可以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提升語言表達水平,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和審美能力。同時,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學生同臺競技,也可以讓他們拓寬視野,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從而更加努力地學習,追求更高的目標。 其次,這次大賽有助于弘揚中華文化。作文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通過作文的形式,學生可以深入了解和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參賽過程中,他們需要研讀經典、思考人生、感悟自然,這些過程都是對中華文化的學習和傳承。同時,大賽的主題往往與中華文化緊密相關,這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和學習中華文化的契機。 最后,這次大賽有助于促進海內外華人情感交流。作為華人,我們有著共同的文化根源和民族情感。通過參加作文大賽,泰北華人村的學生可以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學生建立聯(lián)系,分享彼此的學習心得和生活經歷。這種交流不僅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和友誼,還可以促進海內外華人的團結和合作,共同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貢獻力量。 總而言之,這不僅是一次鍛煉學生才華、提升學習水平的機會,更是一次弘揚中華文化、促進海內外華人情感交流的重要活動。我們期待更多的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共同書寫屬于華人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