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中國,由于地勢西高東低,幾乎所有的江河水系都是由西向東流的,</span> 正如《好漢歌》所唱 “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而在廣西的崇左境內(nèi)有一條河,河水卻是向西流的,這就是明江河。</p><p class="ql-block"> 明江,又名縈江,源于廣西西部的十萬大山,屬左江支流,有小三峽、小巫峽和小桂林之稱,全長172公里。</p><p class="ql-block"> 今年2月19日(正月初十),我們乘坐游船飽覽了明江兩岸綺麗風(fēng)光和文化遺產(chǎ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船游數(shù)里,風(fēng)光大異。奇峰排列,峭壁臨江,峰高灣急,竹影婆娑,木棉花紅,綠水如藍(lán)。乘船于明江之上,猶如坐巨龍之上,在群山間縈回扭動,逶迤前行,令人感到 “山重水復(fù)無流處,船到崖壁又一川”。</p> <p class="ql-block"> 崖壁中間的山洞為當(dāng)?shù)毓湃搜略岬牡胤健?lt;/p> <p class="ql-block"> 睡 美 人 頭 像</p> <p class="ql-block"> 明江兩岸,鳳尾竹相依排列,微風(fēng)中輕柔搖曵,綠衣飄飄;青枝綠葉倒映水中,弄影婆娑,曼妙生姿,江水翠綠,波瀾不驚。</p> <p class="ql-block"> 岸邊停泊著幾條小漁船,是掩影在竹林里小村莊村民們的生產(chǎn)生活交通工具。</p> <p class="ql-block"> 船行途中,一個赤身裸體的小男孩手拿著竹篙,撐著竹筏緩緩向我們劃來。這還是初春正月,當(dāng)日的氣溫也不過25度左右??芍^:</p><p class="ql-block"> 江中一少俠,</p><p class="ql-block"> 赤身撐竹筏,</p><p class="ql-block"> 任憑風(fēng)浪起,</p><p class="ql-block"> 踏歌浪山峽。</p> <p class="ql-block"> 船行了一個小時左右,一座絕壁大山出現(xiàn)在明江的前方,似乎要擋住我們的去路,讓我們停留下來?原來,這座大山就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花山巖畫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在這座像刀劈一樣的巖壁上,密密麻麻的畫了許多類似武功秘籍的人體物體畫像。</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花山巖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花山巖畫位于崇左市寧明縣境內(nèi)的明江東岸。據(jù)考證,花山巖畫是戰(zhàn)國至東漢時期,嶺南左江流域壯族先民駱越人描繪巫術(shù)活動的遺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花山巖畫畫面長達(dá)172米,高約50米,面積8000多平方米,現(xiàn)存各種圖像約1900多個,以人物圖像為主要內(nèi)容,也有銅鼓、刀、劍、羊角鈕、鐘和野獸之類。其中正面人像尤為突出,最大的有3.58米高,最小的也有20厘米高,基本都是雙腳下蹲成八字張開,雙手向上托舉,整個造形如蛙泳,線條粗獷有力,形象古樸逼真。這些巖畫構(gòu)圖與人物造型勾畫出一幅幅內(nèi)容豐富、意境深沉的畫面,真實的反映了消失久遠(yuǎn)的古駱越人社會活動情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巖畫以側(cè)身人為主,似朝圣之人群。</p> <p class="ql-block"> 中心人物為部落首領(lǐng),其余者圍繞他載歌載舞進(jìn)行祭祀活動。</p> <p class="ql-block"> 銅鼓圖像,有雙圈,圈之間有暈紋,中間繪太陽及芒紋,頂部有半圓耳。</p> <p class="ql-block"> 七面銅鼓排列有序,類似中原編鐘組合。</p> <p class="ql-block"> 正身人像,似一甲骨文“壽”字,腳下一動物,右及右下分布數(shù)面銅鼓及側(cè)身人像。</p> <p class="ql-block"> 正身女性人像,腰配長劍,手持一球狀物,胯部下作一圓圈,意為女性生殖器。</p> <p class="ql-block"> 男女相擁抱,作交媾之狀。</p> <p class="ql-block"> 側(cè)身女性圖像,梳著辮子,腹部隆起,似懷孕狀。</p> <p class="ql-block"> 側(cè)身人像,有的胸前掛一銅鼓,作敲擊狀。</p> <p class="ql-block"> 銅鼓在上,人側(cè)身在下,舉雙手作敲擊銅鼓狀。</p> <p class="ql-block"> 花山巖畫是世界同類巖畫中單位面積最大、畫面最集中、內(nèi)容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巖畫,被譽(yù)為"崖壁畫的自然展覽宮"。1988年1月13日,花山巖畫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2016年7月15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提名項目"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入選《世界遺產(chǎn)名錄》?;ㄉ綆r畫申遺成功填補(bǔ)了中國巖畫類世遺項目的空白。</p><p class="ql-block"> 千古巖畫,千古滄桑。巖畫色調(diào)為赭紅色,兩千多年來依然色彩紅艷。為什么沒有褪色?據(jù)專家們研究分折,可能是古人把赭紅色的赤鐵礦粉用動物脂肪稀釋調(diào)勻,用草把或鳥羽蘸上,在天然崖壁上直接刷繪出這些神奇的壁畫。但古人是如何在高達(dá)幾十米的絕壁上作畫,他們是怎么上去的?仍然是個謎。</p> <p class="ql-block"> 攝影、編輯 小華</p><p class="ql-block"> 2024. 4 . 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