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匆匆九華山、煙雨揚州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疫之后,春暖花開。江南的早春三月天,是春光乍泄,群鶯亂飛的美好時光。我曾經(jīng)在秋季游過江南,秋季江南的古鎮(zhèn),西塘、南潯、烏鎮(zhèn)等地,河道柳溪,小鎮(zhèn)古屋,小橋流水,一行行柳綠,美其美矣,令人窒息。但是還是熬不過,對江南春季的期待,那是一方春水的柔膩和厚重啊——“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誰不憶江南……”</p><p class="ql-block">春季的江南,我想到了揚州。“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揚州的三月天,應(yīng)該是江南早春最美好和最有代表性的時節(jié)。我期待江南,就不能不是江南三月的揚州。春季江南的揚州,一定是別一番美妙景象的天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陰差陽錯,我去揚州,因走江西的一線,誤入歧途,到達的,竟然是江西的婺源篁嶺。婺源篁嶺我曾經(jīng)去過,卻是在秋季。秋季的婺源篁嶺,那曬秋的人間煙色,美得令人目瞪口呆。然而,當(dāng)下是春季,婺源篁嶺,應(yīng)該也毫不遜色,有另一番唯美的情景——我走進春季婺源篁嶺,跨越山澗的吊橋,腳下萬畝油菜花鋪天蓋地,青黃如錦的花色,在春風(fēng)的撫慰下,飄逸著金黃的色彩,天地的華彩之章,任由其,在大自然的天幕下,競相綻放……濕漉漉的古厝,粉墻黛瓦疊出的古屋,微雨浸潤的山光水色,顯示著婺源篁嶺的空靈和俊朗;那通往篁嶺小巷的天街,流動著早春的氣息;石路泛著烏油的包漿,穿街過道的巷道,在房屋巷間曲徑廻腸,時光仿佛在這里凝固,那徐徐而來的,是流轉(zhuǎn)這里千年的腳步——山間流泉,晨鳥唧唧,一派人間春色,于是我不能不去贊嘆,而且贊嘆不已。婺源篁嶺春色,是不盡的,我因了這——終究是未到江南,就領(lǐng)略了一回江南春色,實在是一種幸運。在一番婺源篁嶺的賞心悅目之后,我繼續(xù)著我的江南路——江南、天下江南。</p> <p class="ql-block">一、九華山的鐘聲敲響的時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江西婺源到江南江蘇的揚州,要經(jīng)過安徽的九華山。九華山,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其宏大的氣慨,聞名于世的影響力,即使不是經(jīng)過,也是必定要去一游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九華山——</p><p class="ql-block">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nèi),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傳說因唐朝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為“九華山”。相傳為地藏菩薩應(yīng)化的道場,佛教認為地藏菩薩是“大孝”和“大愿”的象征……九華山北俯長江,南望黃山,東臨太平湖,西接池州,綿亙一百余公里,有九十九峰,最高的十王峰海拔1342米。九華山區(qū)域總面積約120平方公里……九華山自山麓至天臺峰,名剎古寺林立,文物古跡眾多,尚存化城寺、月身寶殿、慧居寺、百歲宮等古剎78座,佛像1500余尊,藏有明萬歷皇帝頒賜的圣旨、藏經(jīng)及其它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余件。2006年以九華山為主體的九華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被評為國家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第二年又獲評為國家五A級旅游景區(qū)。2019年4月17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告,批準(zhǔn)九華山為世界地質(zhì)公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九華山那天,正逢周末。大疫之后,旅游業(yè)報復(fù)性反彈,周末不免人滿為患。從婺源到九華山,百多公里的路程,要一個上午時間,上九華山給我們的,就只有下午的時間了。這樣的時間,對于九華山的神圣,我們是根本看不清凈的,卻也無可奈何,只能如此而已,姑且而已,留待今后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車離開婺源的時候,是個大早,婺源的天氣陰著,云厚鉛重。我們披著濃重的霧,一路向東。一個多小時,車進入安徽境界,經(jīng)過黃山、宏村、西遞幾處著名景點,面對這樣的著名的景點,誰能抗得住,是要駐足的,但是因為時間的安排,我們不能停下,繼續(xù)向九華山趕路……其時天霧仍重,時有小雨。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雨刮器刷刷在擋風(fēng)玻璃上上下亂刮。到達九華山山腳,已近午時,天突然的就大開了。淡淡的薄云,撐開了一張藍天的大傘。海一樣的藍天,蔚藍著開了一片窗口,九華山的秀色頓入眼簾,山不再迷惘,清晰的橫臥在地平線上。大概是因了九華山的神氣,到了這里,這才摧開了天,仿佛神助。有些激動,心情一片大好,一路驅(qū)車的疲乏一時盡散。</p><p class="ql-block">上九華山,可以乘擺渡車上山,10元票價,有大巴候著,立馬可以上山,游客多選擇這樣的方式——而我們只能駕車進山。</p><p class="ql-block">九華山景點是,半山腰的佛教圣地和山頂花臺景區(qū)。據(jù)說花臺風(fēng)景絕美,可以登高臨遠,可以絕壁雄峰,可以鳥瞰,山里山外遠遠近近一眼無余。但是游客多選擇半腰的佛教圣地,畢竟九華山最得名的,是這佛教的圣地。我們中有人卻是堅定的選擇先上山頂花臺景區(qū)。</p><p class="ql-block">進山的車被管控,限制進山數(shù)量。車分時分批放行。我們的車,要在管控車道上等上不少的時間。</p><p class="ql-block">進山的路是烏油油的柏油馬路,兩車道,國家一級公路,曲折陡行,一路漫漫。山道車如長蛇,一輛接一輛,隨山路蜿蜒緩慢的行幾十公里。途中百幾十道彎道,多呈一百八十度拐角,有的三百六十度。左轉(zhuǎn)右彎,剛一個百八十度左轉(zhuǎn),就又來一個百八十度的右彎。車臨深淵,十分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人仰馬翻,滾下山去。</p><p class="ql-block">山頂花臺與佛教圣地是同一條路。我們?nèi)ド巾敾ㄅ_,跟車的時候,被車隊帶錯了路口,去到了佛教圣地,同行的人有些遺憾,而我卻合了意 風(fēng)景到處都有,可是九華山的佛教圣地,卻是獨此一處,令我是樂不可支的。</p><p class="ql-block">車用了一個多小時,到達佛教圣地界域,已是過午時分。此刻天又漸而陰沉下來。上山時候的陽光,此刻已經(jīng)隱去。車入半山的佛教地界,面前的仿佛是一處迷宮一樣的地方,若大一個半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林立著許多廟宇、街巷縱橫,人潮流水,車水馬龍,情景是我想象不到的。</p><p class="ql-block">我們車左行右轉(zhuǎn),行道上晃晃悠悠,在大迷宮里轉(zhuǎn)悠,兩側(cè)滿是車,沒有空隙,迷恍著在街道上穿梭了多時,才機緣巧合的在一駕剛離去車的路邊,擠到了討巧的位置。更巧的是,我們停車的地方正對著的,是一座行制規(guī)模的大廟。大廟之大,氣勢之盛,感覺到了一種震撼。大廟三扇落地大門,拱型的鐵門緊閉,幾十米高的門盈上掛一幅匾幅,金色的大字“行願無盡”,是原國家宗教主席趙樸初所寫,大意是這里可以有願必行,是一座有靈驗的大廟。大廟門前有一方浩大的廣場,幾個足球場之大,廣場之上的大廟,就顯得威儀無比了;廣場石條的地面,一些獸形的雕塑其中,大殿左側(cè)一門洞,可以進出,門洞幽幽,一股強風(fēng)由里貫出,內(nèi)高深而不可測。大殿之外,遠山輕霧繚繞,隱約一絲光色,云霧山間飄渺。天突然變了,陰云逐步堆集,風(fēng)起了,遠近云霧翻滾,山林樹影如浪起伏,耳畔鼓蕩風(fēng)聲,海浪般轟轟作響,有一些山雨欲來的感覺。</p><p class="ql-block">一隊游客落足廣場,導(dǎo)游一旁介紹,說這里是九華山地藏菩薩肉身大殿,是九華山最靈光閃耀的地方。我驚訝了,偶然而來,竟是九華山的最標(biāo)志性的大殿。能夠在九華山眾多廟宇間,毫不費力的,踏足最具盛名的地藏菩薩大殿,真是幸運。于是對大廟的崇敬和敬仰之情油然而起。與游客談笑之間,有聽出我們口音的,認我們來自福建,于是指著大殿不遠山巔一處隱隱的高塔,告訴我們,那座高塔就是福建老鄉(xiāng)玻璃大王曹德旺捐建的。</p><p class="ql-block">天色混然,山影遠處一線的弦光,曹德旺捐建的塔身烏黑,矗立山巔,偉岸巍峨矗立,叢林翠影疊嶂,塔身英姿獨秀。</p><p class="ql-block">曹德旺一心玻璃制造業(yè),他信奉佛教,多有善舉,寫過《心若菩提》。都知道他在家鄉(xiāng)捐建寺廟,卻不知道他還在九華山捐建佛塔,大概在他也是絕無僅有,曹德旺的認可,更顯得九華山佛教圣山的威名。</p><p class="ql-block">我們所幸的地藏菩薩大殿,是九華山標(biāo)志性的大殿廟宇,九華山因此而名聲顯赫。大殿廟宇內(nèi)外上下,到處都是名人題匾。佛教主席趙樸初而外,還有時任國家外交部長的錢其琛的題匾。政府要員為廟宇題匾,恐怕在佛教界也是絕無僅有;還有,光大銀行懂事長王光英的題匾、書法大家沈鵬的題匾等等,各路名人薈萃,大殿于是被賦予顯赫的意味……</p><p class="ql-block">我們按佛教規(guī)矩尋大殿左側(cè)門洞進殿。殿內(nèi)迎門就是一系列向上不盡的臺階,據(jù)稱有1000層之多。臺階間隔百多層數(shù),就有一層平臺,平臺有幾百平方的面積,都座落一座規(guī)矩不小的廟宇大殿,供奉著各不相同的菩薩神圣,我并無法考證每層平臺廟宇大殿菩薩的名目,只是在每層平臺廟宇殿內(nèi),走走看看。每次廟宇平臺中央,就有一尊敬佛的香爐,香爐鐵質(zhì),滿滿香株煙灰,煙火裊裊、散發(fā)濃郁的燭香,彌漫整個廟宇空間。</p><p class="ql-block">登階上山的人流徐徐,長長的臺階一串,自山底延至山頂。山頂就是地藏菩薩座落的殿宇,都為著地藏菩薩的一飽眼福。臺階似乎九十度筆直,要一個跟著一個,每上一層都不容易。我這樣的年紀(jì),更是不易,每一層都要付出極大的努力。</p><p class="ql-block">橫豎半天稀里嘩啦的攀爬,不知多少層,腿腳已經(jīng)麻木,大氣粗喘,人疲累不堪,仿佛每一層臺階,抬腿都要萬鈞之力。有一些昏暈上頭的感覺,卻也不敢歇下腳來,怕是歇下了就再也無法往上走了,而且前面的要跟著上,后面的人要催著上,稍有停頓,唯恐跟不上上山的人流——山也是下不去的,看看山下長長的人流,還在長長的臺階上一步一步的攀爬,沒有其他途徑,只能硬著頭皮撐著跟著人流繼續(xù)往上。</p><p class="ql-block">到得大殿最的高處,一片開闊之地,一座威嚴(yán)大殿面前,“大雄寶殿”的威嚴(yán),一方大平臺中央的香爐周圍,已滿是圍人,擦身的身位都沒有。為爭得早一份的虔誠,敬香的人各盡其力,努力往里擠。大殿雖不十分高大,卻是氣宇軒昂,落地的紅漆大門大開,內(nèi)里菩薩造像,眼若懸珠,慈眉善目,大有普度眾生之像。門前攔有布條,阻止游客進殿。大殿供奉三尊菩薩,釋迦牟尼、觀音菩薩和地藏菩薩,都是威名天下的大菩薩,地藏菩薩在這里,卻是最具影響力的,都說這大殿的地下室,就有地藏菩薩活體肉身的靈驗。</p><p class="ql-block">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道場和圓寂地,文獻記載:地藏菩薩降誕為新羅國王族,姓金名喬覺,出家后于中國唐玄宗時來華,居九華山數(shù)十年后圓寂,肉身不壞,以全身入塔,在大殿的地宮里。上九華山就有說是,不見肉身殿不見菩薩面??磥砦覀儍e幸而光臨地藏肉身菩薩殿,是不巧的大幸。地藏菩薩大殿無疑是九華山圣神廟宇的核心。其實我并無需知道這里菩薩的名目,也不需要知道這肉身菩薩的往世今生,只要大廟殿宇供奉的,無論大神小神、大小菩薩,就都是神靈萬丈的神圣,我去虔誠萬般的行跪拜大禮,就都是對的。地藏菩薩大殿,盤在九華山山峰的最高處,有肉身菩薩的神靈,大殿就空前的顯耀和靈通。</p><p class="ql-block">大殿位于高處險要,對著山外空闊,九華山遠近廟堂殿宇大闊眼下。烏烏的屋瓦,層層的屋脊,錦緞的旌旗,彩色的絕艷、富滿的絢麗,增添了這里的神密感;遠山的形容,肅穆隱約,山勢連天,仿佛神靈就附在山間;登上大殿的此刻,仿佛有萬般的彩色和神靈的陪伴,無盡的神秘和美滿就身,我是無限幸運了;但是,盡管如此,我折騰在這1000多層臺階上,卻也早已讓疲憊不堪,似乎再抬不起腿腳行路的了。阿彌陀佛,總算我上得山進得殿來,總算我一路過往是九華山最具名聲的,地藏菩薩大殿的各尊神圣,也總算留得我,有了這把還能夠抬腿上山進殿拜佛的氣力。</p><p class="ql-block">地藏菩薩大殿,請香是不要錢的,在香爐一側(cè)的桌臺上,一捆一捆的香整齊地擺放,任由領(lǐng)取。我是每過一座廟門,都要給菩薩做進香的叩拜,也象征性的刷了份錢,是在刷一份我的心意,在大殿柱上二維碼的標(biāo)識上。我們沒有那樣闊氣,倒是有見到一位香客,才是闊氣,從背包里掏出一疊一疊大把大把的現(xiàn)金擺放在桌子上,推給桌前坐著的佛徒,佛徒漫不經(jīng)心的,就在翻開的寫滿字的簿子里,埋頭記錄,記錄是錢款的數(shù)量和獻金者的名字之類。佛徒十分的淡定,大概是經(jīng)歷過無數(shù)這樣的場面,見怪不怪的,而我對此倒是大驚失色。</p><p class="ql-block">看山外斜陽已就,也盡了上山敬佛的神道,該是下山的時候。饑腸咕嚕的有些餓了,就在下山的山間道路的一側(cè),一個半道搭蓋的地方,吃了齋飯,15元盡飽。有面食和米飯,各色的素菜,豆皮青菜糟菜豆腐之類,敬過神靈,又吃過齋飯,算是圓滿,也感慨萬端。這處齋堂,都由義工所設(shè),僧侶這里可以應(yīng)便吃飯,不用付錢。經(jīng)營者和做飯打掃衛(wèi)生的都是義工。</p><p class="ql-block">出得地藏菩薩大殿,天隱約著朦朧的暗影,看看時間,已經(jīng)是近黃昏時候,再上九華山的山頂花臺,是上不去了,有幸于地藏菩薩大殿的福分已經(jīng)足夠,于是興致勃然的駕車下山。車到山底,忽然耳畔傳來山上大廟,沉重的鐘聲,咚咚咚咚咚……時候的九華山,不知道什么時候,斜陽沖出云層,放出幾道光色,山影一時鑲著金邊,鐘聲仿佛喚醒了山的生氣,余韻裊裊,山間飄搖著云一般的霧氣,染出霞一般的色彩,一些風(fēng)隨鐘聲的鼓蕩,山林如浪涌動,氣溫倏然下降,空氣間流動著三月的風(fēng)寒,卻不寒冷,倒是清新。</p><p class="ql-block">九華山有七十九座大廟殿宇,我且有幸在有限的時間,恰巧了真人肉身的地藏菩薩大廟,殿宇中的靈氣,讓我渾身感受到被佛的撫慰,雖然沒有再多的廟宇可以它去,但是地藏菩薩大殿的光顧,已經(jīng)令我有足夠滿足的了。九華山的神圣當(dāng)然是看不盡的,七十九座廟宇,哪里是一個下午可以親近的,我也留著,在有時間的時候再來。</p><p class="ql-block">乘著天光未盡,路面還有落霞的余光,我行色匆匆,駕車山途路徑而去,郁郁蔥蔥的山林樹影恍然而過,山谷微風(fēng)帶來山林的清涼和爽。下山的山路上少有幾輛交匯的車輛,與上山時的擁擠絕然兩樣,一路十分順暢。我心舒暢,一種從未有過的喜悅掠上心頭。一路行車一路歌,就到山底,又上了高速公路,行不多時,取道的安徽三河古鎮(zhèn)住宿地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從九華山到達100多公里之外的三河古鎮(zhèn)的時候,已是古鎮(zhèn)的掌燈時分,街道上人色熙攘,高樓矮房交錯在古鎮(zhèn)的街街巷巷,古鎮(zhèn)的老房瓦上炊煙飄裊;街巷里流動著激烈的街舞的音符;一條穿城而過的河,自西向東,沿河的臺階上,有村婦臨河涮洗衣物……這是古老的三河古鎮(zhèn)。</p><p class="ql-block">走在古鎮(zhèn)的街上,耳畔忽然的傳來,九華山上的鐘聲,咚咚咚咚……那樣清晰、那樣的真切;這里距九華山一百多公里,可是我此刻仿佛又回到九華山上,腦際間恍然九華山的大廟殿宇,思想的過往人世,眼前飛灰湮滅,我頓然覺悟——我愿作九華山的住客,在九華山的叢山峻嶺,廟堂殿宇間,如游俠一般,我吃齋念佛,皈依佛門,長此以往,心定神寧,阿彌陀佛!</p><p class="ql-block">三河古鎮(zhèn)之后就是揚州城了。盡管三河古鎮(zhèn),也有值得觀覽之處,畢竟只是九華山過度的暫歇地,沒有更多心思流連,看了一些古建筑之類,憑吊一些那里的古人賢士,讀讀他們在墨寶、留跡之類,也賞心悅目,并不做多的思想,兩天之后,起一個大早,匆匆忙忙,急切的,就上了去揚州的高速,一路絕塵……</p> <p class="ql-block">二、揚州煙雨時</p><p class="ql-block">三河古鎮(zhèn)距離揚州,三百公里。從三河古鎮(zhèn)往揚州的一路,幾個小時高速公路的狂飆,在近午的時分,就到達了——飛花煙柳的揚州城。車在揚州城繁華的街區(qū)里巷穿梭多時,好容易尋得價格尤廉的住宿,駐下車。在卸下車上的行李輜重,不等歇息緩解一路的疲勞,就迫不及待的,上了揚州城的街區(qū)。在揚州街區(qū)閑逛,忽然的就想到了李白的那首關(guān)于揚州的詩句來了——</p><p class="ql-block">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p><p class="ql-block">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p><p class="ql-block">走在李白一番描述的揚州情景的土地上,一番而來的欣喜,蕩漾在心里眉間。一眼就被揚州的綠給迷惑了:揚州的街邊路頭,河道郊畔,到處流動著綠,那綠是那樣的瀟灑自如,是那樣的顧盼風(fēng)色;揚州城到處是柳,此刻柳條如絲,垂在路畔、河畔,風(fēng)來的時候柳條飛散仿如綠色的雨絲,天上飄忽的柳絮大朵大朵的,漫漫在揚州城間如雪片紛紛。柳樹是揚州三月綠的一色,你不看在柳樹的枝條上,萌出的青芽,青芽青綠青綠的,有陽光的時候,陽光從青芽的葉片透過,青芽就綠得如翡翠,霸王的綠,綠得那樣高貴、綠得那樣典雅,綠得那樣清澈、那樣透切,天光仿佛都成了那綠的陪伴;揚州還有最多的河道,八向縱橫,四象埋伏,那河道里玻璃般明凈的水啊,也是綠的,是青嫩的綠,嫩得如少女的膚;就仿佛天的一角,落在了揚州城河道的水里了;我說,這世界上沒有比這三月天的揚州的水,更綠,更嫩,更美的了,它美得柔順妥貼,親和利索,如詩如韻、如夢如幻——這就是揚州三月的綠,江南三月的綠,讓我無法抑制的綠,我要採一片它綠的葉子,掬一把它綠的河道的水,陶醉在這如少女肌膚般嫩的綠的懷里。</p><p class="ql-block">其實揚州的三月,不僅是綠,花色也特別燦爛。到達揚州的那天,天正下著小雨,是江南早春的那種綿綿的雨,絲絲縷縷,蒙蒙如煙的雨。雨飄著,如煙似霧又像云,雨朦朧了揚州一整個城池,空氣中徐來了一些的花香,淡淡的清香,是什么花香這樣的清氣可人?一時難辨分明,是百花吧,啊就是百花的花香,是的還夾雜有草木和泥土的味道。尋花香而往,就是花色,一睜眼花色迎面撲來——</p><p class="ql-block">揚州啊,在這樣的時候不僅花香,花色也特別亮眼,是在瑩綠的基調(diào)上,那滿城點點的花色,是你到處去走一走看一看,就能遇到看到的;那花是懵開的,各色,開在草甸上,園子里,花樹上,點點、點點,星星般的花色,點綴在綠色之上,仿佛是綠色的陪伴……萬綠叢中一點紅,這樣的形容并不貼切,花的熱鬧,讓綠添了彩一樣,像有了翅膀的鳥,飛躍在草叢中綠林里?;ㄊ怯芯G的地方就有花色,有花的地方就有艷麗,有綠的味道、有花的芳香。你站在揚州城的任意的一個街角,看揚州城的風(fēng)色,在微風(fēng)徐來的時候,綠是一片一片的,花是一簇一簇的,色彩繽紛而斑斕,仿佛流動的彩色。天下著細雨,裊裊的雨霧濕人,此刻看揚州的街面,蒙蒙的分不清是綠色還是花色,混沌的彩色,濃淡在朦朧的煙雨揚州城。我坐臥室里,透過臥室的玻璃窗,看窗外,看不透的混沌,彩如宣紙上淡開的色,色如染在畫布里的濃淡。</p><p class="ql-block">在揚州,盡管有滿城的綠和花色的艷可以期待,但是第一要去的地方,當(dāng)然的還要算是揚州最具盛名的揚州瘦西湖了。凡是來揚州的人,無論旅游,沒有人不是首先沖瘦西湖而來的,我自然也毫不例外。去瘦西湖的那日,我一早就從揚州市內(nèi)某住宿地出發(fā)的,去到瘦西湖公園的時候,才是不到上午八點的光景,其時揚州的天,陰沉著,街面含煙帶水,空氣中散淡著一股清涼的煙氣,氤氳是霧氣朦朧著并不十分爽朗。天鉛云低壓,未必清朗,但是這并不妨礙江南三月煙雨下的揚州景致,反而更是別具一格,增添了江南三月?lián)P州的美——揚州城籠罩在煙雨之中,瘦西湖煙雨的絕佳景致,不是更加的可以有一番游歷的期待!是的,你可以看到飄渺的花容樹影、草甸湖色,模模糊糊的都移動在你的眼前,仿佛散淡的水墨丹青大畫,鋪展在你的面前,給你是一份莫可言狀的自然絕美,你會感受到,是一種從未有過的體驗在你的面前,你是會有多么美好的感受,會認識到,陽春下的瘦西湖可以是那么的美好——煙雨中的瘦西湖未必不是一份更加的美好,可以體味古人所謂的煙花三月?lián)P州的味道了。我是從瘦西湖的東門入園,瘦西湖有兩道出入口,東門和南門,東門距我,在揚州的住宿地會更方便。園內(nèi)有檢票口,我六十多歲,不足七十歲的,半票。進園之后是幾條長長的石階路道蜿蜒,分別不同的去向。沒有選擇,我尋林木深郁的石道徑深入。</p><p class="ql-block">揚州瘦西湖,樹多草多花多,傍在一頃無邊的西湖的水的周圍。瘦西湖沿湖是一排一排的樹,樹是綠的,草甸漫在湖邊的坡上,草也是綠的。瘦西湖的草,綠得特別濃厚,汪汪的一片一片開眼的綠。然而瘦西湖并不僅是綠,還有點在各處的風(fēng)致景觀和散落在綠色中的各種花色。</p><p class="ql-block">去瘦西湖的時候,家在揚州的同學(xué)青燕特別告訴我,揚州的瘦西湖,每一步都是一處景。我去過杭州西湖,知道杭州西湖的每一處景,是散在每一處有故事的地方,蘇橋、雷峰塔、三潭印月之處,是分散的,堆壘的,一簇一簇的。揚州瘦西湖不是這樣的,走在揚州瘦西湖的道徑上,環(huán)顧整個瘦西湖情景,走過的所有地方的確是一步一個景,處處都是景,這才理解,揚州的同學(xué)青燕所說的揚州瘦西湖每一處都是景的意味。這是揚州瘦西湖與杭州西湖不一樣的地方。有人說,杭州西湖是大家閨秀,而揚州瘦西湖是小家碧玉,我不這樣認為。你走進揚州瘦西湖,哪一處不是雍容華貴,不是大氣磅礴。杭州西湖與揚州瘦西湖各有不同,各具所長,便是古人頌揚杭州西湖的,濃妝淡抹總相宜,也是適用于揚州的瘦西湖的。古人對杭州西湖的贊譽之詞不曾吝惜過筆墨,對于揚州的瘦西湖亦然。然而,我去杭州西湖,是二十年前的事,也許時間過于久遠,印象漸而淡薄,而到揚州瘦西湖卻是在當(dāng)下,這便難免令我更深刻揚州瘦西湖的美了。</p> <p class="ql-block">揚州瘦西湖有十四景點,只有一個上午時間,瘦西湖太大的游覽面積,我不能一一而去,只去了小金山、五亭橋、白塔、二十四橋、萬花園幾個景點。這些景點都是一串而過的,在瘦西湖岸畔的一側(cè)。伴隨著的都是一花一木和連天的碧草。走的是石徑,兩側(cè)的草長幾乎淹過石徑小道,經(jīng)過一夜的雨,草上帶著的濕濕的雨水,把踏過的鞋子面都沾濕了,水浸到腳上有一些濕濡感,卻是在這初春光景里的潤濕鞋的水,還是感覺一些愉快。瘦西湖的草連片連片,凡是地面的地方連著的都是草,草上睜眼的,都是細碎的小花,紫藍色的、殷紅色的、青黃色的,滿滿雜雜的浮動在草上,每一寸土地都是花的色彩,于是瘦西湖就成花的世界、花的海洋。石徑兩側(cè)各種花樹,有櫻花桃花芍藥花牡丹花紫藤花不一而足,走一步一叢花樹,紅白綠紫的花色競相爭艷,瘦西湖的漫宇就充斥斑駁絢麗的色彩和濃淡不一的花色,石徑越是深入,景色越是嬌美,間或一些高低矮房顯露其間,一些古色古香的,適時的座臥著,淹沒在草木花樹叢中,時而裸露著精致,時而體現(xiàn)著典雅,每一處的座落都像是蘇州的園林,或者精致到入微之至,或者典雅到不露半點雕鑿痕跡,透著江南庭院小家碧玉又大氣磅礴的張力。此刻天忽然的陰沉,幾滴雨點濕落在我的身上臉上,要下雨了,游覽的人們,一些撐起了花色的雨傘,頓時瘦西湖的場景彩色渾然,花色如浪,越是景致的地方,越是有如花彩的狂潮,我不期然的深埋在這彩色紛紛的花海里了。雨漸而大之,從幾滴到幾絲再到綿綿細雨,江南這個時候固然是雨季,春雨綿綿的時候,但是雨卻總是細碎的、絲絲不絕的,朦朦朧朧濕了一片天的。我總喜歡在這雨中不帶雨傘,也毫不躲避,我愿意淋雨,讓這雨淋濕我的頭發(fā),淋濕我的衣裳,我總覺得這種蒙蒙細雨是甘露,讓甘露澆灌我,濕我之身,沐我之靈魂,暢我之情懷。</p><p class="ql-block">瘦西湖石徑途中,遇一對情侶蹲座在牡丹花圃里拍照,換著各色服裝,擺著各樣姿態(tài)。這一對情侶,是生活在揚州的洛陽人,說是此刻洛陽的牡丹花開放的時節(jié),牡丹花素有國花之稱,此時正是洛陽牡丹花會開展的時候,他們不能回去,卻猶如回去,在這揚州瘦西湖的地方,牡丹花就仿佛洛陽的了。瘦西湖湖畔、路徑中很多這樣的牡丹花花圃,開放的牡丹花也雍容華貴、也富麗堂皇。瘦西湖的牡丹花一定不比洛陽的好,但是從瘦西湖牡丹花圃的一色,畢竟也可以見得牡丹花各色的模樣的大氣,這大概就是這一對情侶可以所以和滿足的理由。</p><p class="ql-block">揚州瘦西湖的水是伴隨著景而來的。每一處有景的地方就有瘦西湖的水。瘦西湖的水是透明的,每一處透明的水里都倒影著岸畔的情景,水景交融,把花樹和色彩都倒映在水里,仿佛水里也有一番花樹和色彩的天地。游船在湖里滑過,玻璃般的水面被劃出一皺一折的痕跡,一時花色的影子在水里被劃破了,湖水被攪動了,眼前的水仿佛成了調(diào)色板,混沌了一番夢幻的色彩。瘦西湖的湖中不時浮動著水鳥,有野鴨之類,渾身毛色絢麗,在水中嬉戲打鬧,不時飛躍,攪動著平靜湖水漣漣;還有溫文爾雅,高貴的黑天鵝,在水中浮游,像湖中的精靈,天鵝不像野鴨那樣好動,而是更加瀟灑優(yōu)雅,靜靜的悠游著水面,天鵝仿佛通有人性,會不時的游靠岸邊,伸出它們優(yōu)美而細長的曲項,哇哇一番叫喚,仿佛和游人打招呼,一點沒有畏人的感覺,人們只要伸手就可以拉它們抱入懷里。這大慨也是瘦西湖的一景,人和生靈的互動的一景吧。瘦西湖的風(fēng)景是隨瘦西湖的湖水而去的,水穿過石橋,流過岸畔風(fēng)光,靜靜的浩然而去。我不知道這水是不是連著京杭大運河,那京杭大運河卻是牽動歷史的規(guī)模建筑,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象征,我知道揚州是大運河開掘起始的地方。這瘦西湖的水也當(dāng)然的讓我聯(lián)想到了大運河的水了,揚州城現(xiàn)在還有大運河博物館,那是一段歷史成就展現(xiàn)揚州的地方……我得以浮想聯(lián)翩了。曾經(jīng)這里也大興水土,開河筑堤,也養(yǎng)育揚州城內(nèi)百十萬人口。揚州這里的煙火人家,是從這里起步,出現(xiàn)多少能人志士,也為中華民族做出多少貢獻。追溯到古代,有歷史人物魏文帝曹丕、隋煬帝楊廣,文人墨客更是多如牛毛,有秦觀、揚州八怪人物等等;新中國第三代領(lǐng)導(dǎo)人江澤民也出生此地,可謂人杰地靈,不是都因這一池湖水,這一方水土養(yǎng)育的一方人士么!揚州的美麗,從古至今,文人墨客頌揚之詞不絕于耳,所謂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僅僅是寫照。我于是對揚州,對揚州的瘦西湖,有了更多更深的感情。</p><p class="ql-block">忽然的回到同學(xué)青燕的那句話里,揚州的瘦西湖,是一步一景,處處是景來了,是毫無夸大和過譽之詞,恰如其分,實在如此。又想到了和杭州西湖的比較,我毫不夸張的說,揚州的瘦西湖,一點也不遜色于杭州西湖,甚至更比杭州西湖。揚州的瘦西湖一步一景更加精致,也更加高雅,雖然沒有杭州西湖蘇堤更多的故事。我因此特別的喜愛揚州瘦西湖了。不來不知道,一來忘不掉,一些夢幻般的美麗牽系了我的眼界、我的思緒,是夢里的我回不到現(xiàn)實中去了。</p><p class="ql-block">在這揚州瘦西湖留足了好幾個小時,煙雨三月?lián)P州的情景,在我的眼前更加分明了,一時耳畔傳來“高山流水”悠揚的古琴曲……我于是仿佛一位老者正站在瘦西湖碧綠如玉的水畔,吟詠白居易的《憶江南》的詞曲,用那種男性渾厚低沉的磁性嗓音,我聽到了隱隱而來的回音“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面對這泱泱一池之水,這兩岸明暗蔥郁、花色斑駁的花樹,揚州瘦西湖的上下里外,江南水鄉(xiāng)早春的柔美情景,散淡云霧的迷茫和空闊,一時眼前而眼界無限的了……</p><p class="ql-block">離開瘦西湖,從瘦西湖的南門出去,橫穿了瘦西湖的半壁江山。幾個小時的穿越,腿雖深重心卻不甘。出得南門,已是過午時分,忘我的一游此刻終究回到現(xiàn)實,于是饑腸咕嚕起來,是到午飯充饑的時候。天仍然陰著,沒有雨,煙云輕薄,遠天卻仿佛有一線亮光,一絲微風(fēng)徐來,有一點涼意,天此刻也難得的仿佛就要開了。而此刻正是瘦西湖游客如織,擁堵不堪的時候,他們乘這午時的光景,奔瘦西湖的美而來,這些個奔揚州瘦西湖而來的游人們,一定是會不枉此行的,一定是會滿載著美賞心悅目而歸的。然而我卻在此刻就要告別瘦西湖,之后還要告別揚州,流連忘返而依依不舍,情懷之際,仿佛有許多話要說的,然而揚州的美卻是說不盡的,在揚州我并沒有讀盡揚州的美景,不能巨細無遺只是豹窺一斑而已,但是目之所及,揚州的美已經(jīng)足夠敲動我的心,令我迷惑而不知今夕何夕。</p><p class="ql-block">揚州、揚州的瘦西湖,我還會再來,告別只是短暫的分別,但愿不久的重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