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安家街及其變遷</b></p><p class="ql-block"> (山西文水縣武午村 安福明)</p><p class="ql-block"> 在我們收集、整理武午村安氏家譜資料的過程中,安氏十二世孫安仕(生于1926年)回憶,文水縣城北街有個安?。遥┙?,安?。遥┙值陌藏斨骷沂峭砬鍟r期由武午村搬遷茲地,據(jù)老人講安財主名安鑑,其父安立志,安鑑有個最小的女兒名安桂芳,安桂芳仍在文水生活。安仕父親安克勤曾在安財主家做過管家。安仕稱安財主為陸大爺。也就是說,安鑑安財主比安克勤出生時間要早,安克勤生于清光緒六年,也即公元1880年。由此可知,安鑑生于1880年之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么,安?。遥┙职藏斨魇鞘裁磿r候、如何由武午村搬遷至文水縣城?那條街為什么叫安?。遥┙??在安啊街安財主狀況如何?其后人今又何在?</p> <p class="ql-block">安家街一號院</p><p class="ql-block"> 帶著這些疑問,我走訪了在安啊街生活了一輩子至今仍健在的張瑞全老人,走訪了至今仍在安啊街居住的改變老人。最后,又轉(zhuǎn)輾見到了安鑑安財主的孫女兒安惠先、孫女婿尹建山。</p><p class="ql-block"> 安?。遥┙质俏挥谖乃h城北大街西側(cè),文水縣人民政府辦公大樓北側(cè)東西方向的一條小巷。街北側(cè),從東向西依次為安家街一號院、二號院、三號院、四號院。街南側(cè)現(xiàn)在為市政嘉園。一號院為文水縣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這條街之所以叫安家街皆因這里曾經(jīng)居住著一戶安姓人家,此戶人家經(jīng)濟富裕、社會地位很高,而且居住時間也最早。這條街有錢人很多,現(xiàn)在的文水縣博物館也即一號院,原為李秀章宅院,二號院原為張財主宅院。街南側(cè)現(xiàn)市政嘉園西側(cè)為郭樹林宅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一 安家經(jīng)濟富庶</b></p><p class="ql-block"> 安鑑孫女安惠先、尹建山講:老人(母親)傳言,老祖宗在廣東做生意發(fā)家后,回老家文水在縣城北街置辦了家產(chǎn),還帶回一個廣東奶奶。置辦的家產(chǎn)共五個院落,即現(xiàn)在的安家巷一號院(現(xiàn)文水縣博物館占用)、安家巷二號院、安家巷三號院、安家巷四號院以及一號院與二院北側(cè)的書院。一至四號院均在安啊街北側(cè),坐北朝南,一號院、二號院北至書院和花園,三號院、四號院北至后街。書院坐西朝東,書院和花園南至一號院和二號院,北至后街。</p><p class="ql-block"> 曾祖父安立志有兩個兒子,安鑑為長子,因長有六指,后人稱陸大爺、陸爺爺。次子名諱失傳,后人稱七叔、七爺爺。據(jù)傳,二號院和三號為爺爺安鑑所有,一號院和四號院為七爺爺所有。</p><p class="ql-block"> 土改前,七爺爺?shù)囊惶栐汉退奶栐阂詢汕Т笱蟮膬r格賣與李秀章,一次性付清。買得宅院后,李秀章對整個一號院進行了裝修,街門原在西南角,裝修時改在正中央。當時門樓特別漂亮。四號院用做長房院,住著長工等干活的伙計,里面按有石碾、石磨等生產(chǎn)工具。李家住了不到十年被日本人占用,日本人潰退后又被勾子軍占用,土改時,政府占用。</p><p class="ql-block"> 土改前,爺爺安鑑將二號院以壹千大洋的價格賣于一個張姓財主,但大洋不足,不足部分補以糧食和其他財物。張財主只住了三年便開始土改,掃地出門,被政府占用。抗戰(zhàn)時也被日本占用。</p><p class="ql-block"> 建國后,公安局曾占用一段時間, 后來,堡子村發(fā)洪水,一號院和二號院都用于安置堡子村難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書院,在一號院北側(cè),大門坐西向東,進入大門后有坐西向東、坐北向南兩個街門。向東的街門院為坐西向東五間筒瓦房,是學生學習的地方。向南的街門院有五間垛口筒瓦正房,東廂房一間。住著教書先生。</p><p class="ql-block"> 后來,爺爺大兒子去世,大孫子蘭生(安汝濟)又不在家中,家中只留大娘,年事已高,為照顧好大娘的生活,以兩間房為條件,雇傭了半峪村經(jīng)常馱煤的一個楊姓人伺候,承諾大娘百年后兩間房贈予楊姓人。建國時,蘭生(安汝濟)已是南下干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安汝濟從湖南回來,托他人將其余部分房屋賣與外姓。書院西側(cè)有一空地,里面種植一些花花草草,有井、有樹木。相當于是花園。</p><p class="ql-block"> 最后,安家只剩下一個三號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二 安家居住最早</b></p><p class="ql-block"> 郭樹林是本縣武福貴的親舅舅,而武福貴是建國前太原省銀行的東家,非常有錢。據(jù)安家街老居民張瑞全(生于1944年)老人回憶,他媽講過:郭家宅院修建那年正是張瑞全大姐出生的年份(兔年,1927年。),那年武福貴建其東街宅院的同時一并給他舅舅修建了郭家宅院(武福貴不差錢,且郭樹林也有錢。)。張瑞全大姐長他一十七歲,即郭家宅院建于1927年。而安家宅院修建時間比其更早。</p><p class="ql-block"> 因此,這條街被稱為安家街。</p> <p class="ql-block">安家街二號院</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三 文化底蘊深厚</b></p><p class="ql-block"> 在安啊街北側(cè),除了一號院、二號院和三號院、四號外,四號院西側(cè)就是張瑞全老人的老宅院,張宅西側(cè)為郭樹林長子郭維芳的宅院。</p><p class="ql-block"> 張瑞全老人清楚地記得,安鑑安財主夫人他稱陸奶奶,有文化沒文化不知道,但每當下午時分,總能聽到老夫人的準時彈琴聲。那個年代的小腳女人有閑情逸致去彈琴,足見安家經(jīng)濟富庶、生活無憂,社會地位的不凡。張瑞全老人至今還記得他陸奶奶彈的曲調(diào),好像是“小放?!?。自古正月十五鬧元宵,數(shù)這條街的花燈最好,別處的花燈都是紙糊的那種自制的簡陋花燈,而安家街是玻璃花燈,是宮燈。</p><p class="ql-block"> 據(jù)傳,安家雖然很有錢,可生活簡樸,勤儉持家,省吃儉用,一直吃著窩窩頭。但在生意場誠實守信,在做生意遭受挫折時寧肯賣房賣地也不會虧待每一位伙計。在生活中對每位親朋好友都寬厚以待,有個半峪村經(jīng)常馱煤的楊姓人,常給安財主家做些力氣活,最后,安家贈予了兩間房屋。原籍武午村本家十一世孫德旺(連敦父)家境貧寒,到了成家的年齡,是安財主幫忙修好了房子。</p><p class="ql-block"> 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時候,安鑑安財主就看到了社會的發(fā)展趨勢經(jīng)常告誡街坊鄰居“有地不賣終究是害”。安家是財主,可在1941—1944年間將土地賣了。宅院也只留了一個,就是現(xiàn)在的三號院。還向政府捐贈了不少財物。土改時劃為中農(nóng),其他有錢人都劃為地主富農(nóng)。</p> <p class="ql-block">安家街三號院</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四 家 世</b></p><p class="ql-block"> 1.與武午村安氏源緣</p><p class="ql-block"> 安財主安鑑(生于1880年之前,卒于1934年至1946年間)懂中醫(yī),能開處方。前后生有九子六女,部分名諱失傳,我們暫且稱老大、老二、…、老九吧!與武午村的源緣</p><p class="ql-block"> 有三個方面可體現(xiàn)安啊街安財主安鑑與武午村安氏的關系。</p><p class="ql-block">(1)武午村安氏十二十孫安仕回憶,其父安克勤(生于1880年)曾在安啊街安財主家做管家,安仕稱安財主安鑑為陸大爺。安仕講,安財主家是晚清時由武午村遷北街。</p><p class="ql-block">(2)安仕武午村現(xiàn)在的宅院有三間東廂房,原為本家安連敦的住宅,據(jù)連敦(連敦和安仕同輩,為安氏十二世)的女兒春香講,此房屋是其爺爺安德旺成家時由安財主資助修建的。</p><p class="ql-block"> (3)安鑑父親安立志,武午村安氏十二世安仕,稱安鑑為大爺,說明安鑑為十一世,安立志為十世。巧的是,武午村安氏十世孫名字多帶“立”字,如立全、立申、立元、立仁、立賔、立寶。</p> <p class="ql-block">安家街四號院</p><p class="ql-block">2 .安鑑家族</p><p class="ql-block"> 安財主安鑑(生于1880年之前,卒于1934年至1946年間)懂中醫(yī),能開處方。前后生有九子六女,部分名諱失傳,我們暫且稱老大、老二、…、老九吧!</p> <p class="ql-block"> 安家書院</p><p class="ql-block"> 安鑑的九個兒子中,老大留有一子名安汝濟,乳名蘭生,戰(zhàn)爭年代參加革命,后隨南下干部入湘,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曾回過安啊街,留有一女。老四有一女兒安瑾嫁本省絳縣,女兒生有六個兒子。老五安敦信建國前參加黨的地下工作,生有一子安汝潛、一女安汝琪均在北京。老七(安敦瑞)、老八、老九(安敦序)順次人們稱七禿則、八禿子、九禿子。七禿則(安敦瑞)卒于1970年。九禿子名安敦序(1921—1985),是最小的兒子。</p> <p class="ql-block">安鑑的六個女兒中,長女嫁平遙回回堡村程家。次女安玉壁嫁武家寨武家。三女安玉衡嫁文水縣城南街高家。四女(別人抱養(yǎng))嫁龍泉。另一四女叫安玉環(huán)嫁五臺縣縣長趙建邦,建國后這個當五臺縣長的女婿在太原人事局任職,職位也挺高。最小的女兒安桂芳,原名安玉亮(生于1934年),后人稱五姑(把別人抱養(yǎng)的四女算在內(nèi),實際是六女),嫁文水縣城,留有一女名心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安敦序和安桂芳為同父同母兄妹,其母卒于1965年。</p> <p class="ql-block"> 安敦序(1921—1985),乳名九禿則,也有人叫八禿則,建國前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后在北京參加工作,建國后回太原商業(yè)廳工作。</p> <p class="ql-block"> 安敦序生有四個子女,老大是女兒安榮先,生于1946年;老二是兒子安汝淵,生于1953年;老三安惠先是女兒,生于1962年;老四安慶先也是女兒,生于1964年。</p> <p class="ql-block"> 五 <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協(xié)成乾財東——安立志</span></p><p class="ql-block"> 清咸豐十年(1860),志成信部分人員辭鋪后另組票號協(xié)成乾,財東有太谷桃園堡人吳遵仲、太谷陽邑“資深堂”杜口口、太谷城內(nèi)人張?zhí)链?、孫永年、房映賓、賈口口、文水縣人安立志,太谷人吳士廉、祁縣炮守堡村人程力川相繼任掌柜。最初資本6萬兩白銀,分20余股,后發(fā)展為30余股,4年一個帳期,1股分紅最多時1.1萬兩白銀。在北京、天津、歸化、沈陽、營口、上海、蘇州、鎮(zhèn)江、蕪湖、南京、漢口、廣州等地設12處分號。業(yè)務重點在廣州以及江南一帶,上海、漢口、蘇州、南京等分號均為當?shù)刂匾碧?是上海最早加人山西匯業(yè)公所的票號之一,在同行業(yè)中享有很高信譽。業(yè)務對象主要是商號、錢莊,還為清政府匯兌官款,也發(fā)行少量銀票。同治八年(1869)、光緒三年(1877)、光緒十年(1884),時任兩廣總督的瑞麟、劉坤一、李瀚章在向皇帝匯報匯兌京響情況的奏折中三次提到協(xié)成乾。光緒二十九年(1903)盈利7380兩白銀;光緒三十二年(1906)盈利5.19萬兩白銀。</p> <p class="ql-block"> 六<b style="font-size: 20px;"> 愛國情懷</b></p><p class="ql-block"> 安立志之孫、安鑑五子安敦信,1903年生,1927年畢業(yè)于北京中國大學。因其相貌堂堂,文筆出眾,溫文爾雅而被校長呂復推薦給商震將軍作秘書。安到商部,恰值中國北方革命風起云涌之際,商十分注重自己部隊的政治教育工作,遂指派安負責商總部政治部領導工作。日軍逼近我長城沿線時,商率部固守長城防線,并在各個關口抗擊日軍。安奉商命深入到各師、旅、團等基層單位,督促與宣傳抗日愛國思想,激發(fā)廣大官兵愛國抗戰(zhàn)熱情。商部駐防冀東期間,安奉命到灤縣、樂亭、昌黎、秦皇島等地與地方官員取得聯(lián)系,向地方官員及社會團體作抗日宣傳鼓動工作。七.七事變爆發(fā)后,32軍改編成20集團軍。安敦信辭32軍秘書與軍黨部委員職,專任集團軍總部參議,協(xié)助商震作下屬各部隊的政治聯(lián)絡工作。1938年5月,商任河南省主席時,任命安敦信為伊陽縣縣長。臨走,32軍139師師長李兆瑛(保定軍校九期生)為多年感情所系,親自贈安兩支手槍、兩匹軍馬、兩名衛(wèi)士。安到縣任,立即組織地方進行抗擊日軍的準備工作。為支持抗日進步力量,打擊地方土豪劣紳,他通過夫人蔣俊儒安排共產(chǎn)黨員劉振東為縣府三科科長;又安排進步人士靖似蘭與共產(chǎn)黨員周之煥在縣政府辦公室,輔佐縣長工作。不久,又通過蔣俊儒安排共產(chǎn)黨員韓威紅作縣政府文書工作。經(jīng)省主席商震同意,安敦信在伊陽縣成立了抗日工作團、婦救會、兒童團、學生聯(lián)合會、識字班、文藝宣傳隊等。大力發(fā)動民眾,堅持民族抗日統(tǒng)一陣線。經(jīng)商批準,安敦信還在伊陽縣成立了民兵抗日大隊,他自兼大隊長,委劉振東為教官。將收集的國民黨潰兵丟下的機槍、手槍、步槍、沖鋒槍、子彈手榴彈等歸民兵訓練使用。此外,他還同蔣俊儒、劉振東等一起視察縣城周圍地形地貌,構(gòu)筑工事陣地,準備日軍來犯予以痛擊或率領民兵上山打游擊。為隨時抵抗日軍的瘋狂進攻,縣政府舉辦多期聯(lián)保主任、民兵骨干與社會青年訓練班,安委托蔣俊儒與劉振東講授游擊戰(zhàn)等方面的知識,其內(nèi)容系八路軍領導人彭雪峰同志在太原游擊干部訓練班上的講稿。由于伊陽縣的各項活動均仿自八路軍根據(jù)地的做法;一些黨員在活動中過于暴露,因而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警覺??h黨部書記長李景含與洛陽黨部委員劉錫五秘密勾結(jié),指令安敦信將劉振東與白堤押解至洛陽進行審訊。安接令后立即通知劉與白,并派王排長送去兩匹軍馬,每人各50銀元路費,親自打開城門護送上路(其后,一人去了西安,一人去了延安)。因安敦信公然放走了共產(chǎn)黨員,遂遭到撤銷縣長職務處分。時商震已調(diào)離河南,故反動派更加肆無忌憚,就在他們準備秘密逮捕安敦信一家時,原32軍軍法官于文北深夜報信,遂全家分散逃匿,躲過一劫。由于得到商震的支持與信任,安敦信放手發(fā)動群眾,擴大愛國進步力量。在他不知不覺的情況下,他身邊的劉振東與周之煥,竟秘密發(fā)展25名黨員,成立伊陽縣政府黨支部。其中,有3名共產(chǎn)黨員被安任命為聯(lián)保主任。為支持丈夫的執(zhí)政工作,蔣俊儒親自抓全縣的抗日宣傳隊。日常,除組織劇團、張貼標語、畫抗日漫畫、給前方將士寫信外,她還親自組織街頭演出"放下你的鞭子",靖似蘭與安的長子安汝謙任演員。演出之后,蔣還親率子女汝謙、汝琪到街頭教群眾大唱抗日救亡歌曲,如"義勇軍進行曲"、"松花江上"、"大刀進行曲"、"游擊隊歌"、"黃河大唱"等。對振奮全民抗戰(zhàn)情緒,起到了積極作用。在發(fā)動全縣青年參軍參戰(zhàn)的工作中,安敦信帶領全家老少及身邊的共產(chǎn)黨員,積極投入宣傳鼓動工作,并為參軍青年披紅帶花,列隊歡送,圓滿完成征兵工作。洛陽專員李杏村(保定軍校生,32軍師長)感慨地說,別的縣青年參軍都是用繩子捆綁,伊陽縣的青年參軍卻是歡天喜地,熱熱鬧鬧。全國都像伊陽縣的搞法,不愁打不敗日本鬼子。以上事例報到省政府,商震興奮,大加贊揚。</p><p class="ql-block"> 安敦信解放后曾任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修建辦事處主任,南京苗固場場長,南京市二、四屆人大代表,南京市民革常務委員等。1956年病故。安夫人蔣俊儒女士,1906年出身于安徽歙縣一清朝官宦人家,家庭經(jīng)濟狀況較好,幼年及青年時亦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其兄為中國近代首任駐德國公使。由于受其兄及其他愛國進步人士的影響,她廣覽進步書刊,廣交進步人士,因而思想開化進步較快??箲?zhàn)前夕,她在日本大學研究社會學與教育學,后獲社會學學士學位畢業(yè)回國,以嶄新思想投入工作。她先后為32軍及傅作義的35軍創(chuàng)辦了子弟學校及奮斗小學,從小啟發(fā)和教導孩子們樹立愛國進步思想。</p><p class="ql-block"> 抗戰(zhàn)期間,她除組織軍屬們學習文化宣傳抗日外,還組織軍屬生產(chǎn)自救,如自己紡線,織布,做軍服軍鞋等。使后方軍屬與前方將士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由于她的勤奮努力和出色工作,得到商震將軍、傅作義將軍的支持與表彰。解放后,任南京重點中學五中的班主任及教研室組長,區(qū)人大代表,區(qū)政協(xié)委員等。后調(diào)北京中央民革團結(jié)報任編輯。1963年病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