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人一生要去的100地方》(中國篇)<br>誦讀 雨田笠翁<br> 有一種詩意叫作遼闊,有一種意境叫作悠遠。在新疆伊犁面前,語言變得蒼白。新疆有很多地方或以風光取勝,或以歷史聞名。風光因之而嫵媚,歷史因之而深邃,似乎兩者不可兼得。但是,伊犁這個鐘靈毓秀之地,偏偏將兩者集于一身。<div><br>伊犁不論從空中俯瞰,還是坐車穿行都有不盡的美闖人眼簾,那美,是一種野曠的美、樸素的美、寧靜的美、原生態(tài)的美。尤其是那不斷翻滾的綠色,一直伸展,在綿延中起伏跌宕。伊犁草原的美與別處不同,逶迤穿行于天山西部的喀什河、鞏乃斯河、特克斯河,狀如輻射的山脈,環(huán)繞分隔,孕育了伊犁的草原。誰也說不清伊犁到底有多少草原,但是有4個草原是到伊犁必須要去的地方,分別是那拉提草原、鞏乃斯草原、昭蘇草原、唐布拉草原。<br><br></div> 隱居在天山峽谷的唐布拉草原,以溝聞名,100多千米的地方有113條溝,溝溝都藏有奇景異觀。<br><br>昭蘇草原盡管海拔兩三千米以上,但是它并沒有位居山頂,而是緊緊依偎在高山的懷抱。巍峨的山體、散漫的云杉、金黃的油菜花、星星點點的氈房、奔馳的駿馬……山因草原而俊朗,草原因山而清高。昭蘇草原未必廣袤,卻是靈動之地。<br><br>鞏乃斯草原高傲地仰躺在天山之上,與雪峰雄鷹為伴,藍天白云近在咫尺,這是一種難得的體驗。草原上可以傲視群山和峽谷,可以與天對話,恍若天上宮闕。<br><br>如果非要在伊犁四大草原中評選最美,那桂冠一定屬于那拉提草原,它仿佛已經(jīng)成了伊犁草原的象征。那拉提草原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牧場,仲春時節(jié),草高花旺,碧茵似錦,遠處皚皚雪峰,銀裝素裹,在深藍色的天幕下越發(fā)清澈奪目,茂盛的云杉林仿佛一筆濃墨揮灑而成,遠遠望去,緊密得不透一絲縫隙,濃濃的如墨玉一般。美景有很多種,可以讓人心曠神怡,可以讓人流連忘返,而那拉提的美是一種內(nèi)斂、含蓄甚至帶有些許隱忍的美。 <br><br> 每年6~8月,當薰衣草花期來臨的時候,伊犁園藝場好像穿上了紫色的外套,香味撲鼻的薰衣草在風中搖曳。這個時候租一輛自行車,在藍天、白云和香風中,沿著田邊緩緩騎過,也許你就愿意從此做一個花農(nóng)或嫁一個花農(nóng)了。<br><br>伊犁草原是山的草原,是雄鷹的草原,是駿馬的草原,更是水的草原。星星點點的湖泊就像散落的珍珠,閃耀在無盡的綠色中?!安萑~上的雨滴,組成一串串流動的音符,聚成一條通向遠方的路?!?lt;div><br></div><div>賽里木湖像一顆璀璨晶瑩的藍寶石,高懸于天山之間的盆地中。要不是能看見遠處雪山延綿,真會以為它是茫茫大海一望平疇,加之煙波微茫,使人頗能感覺到海的浩渺與深沉。湖中水質(zhì)清澈湛藍,湖底的石頭能看得一清二楚。見過賽里木湖的人,無不詫異于它的藍。真是藍得不容置疑、藍得不近情理、藍得動人心魄、藍得幽深、藍得神秘。叫人面對著它,只能發(fā)出驚嘆,而難以言語。已故著名作家汪曾祺就說,見到賽里木湖,顧不上有別的感覺,只覺得--真藍!<br><br><br></div> 在伊犁阿爾泰深山密林中有個碩大的湖泊--喀納斯??{斯是蒙古語,意為“美麗富饒、神秘莫測”,喀納斯湖是亞洲唯一具有瑞士風光的湖泊。湖面碧波萬頃,群峰倒影,湖面還會隨著氣候和天氣的變化而時時變換顏色,是有名的“變色湖”。每至秋季,層林盡染,景色如畫??{斯湖有幾大奇觀:千米枯木長堤、雨后喀納斯云海、佛光……喀納斯湖會把你帶回童年,任是誰也抵擋不了,不由得在湖邊嬉耍起來。<br><br>伊犁是個包容之地,說到伊犁我們想到的是草原,可是伊犁卻把第一景的美譽給了果子溝。果子溝由峰頂至谷地,既有峭壁危崖之險、云杉墨綠高山飛瀑之奇,更有果木成林香草馥郁、山花爛漫蜂飛蝶舞之美。一溝之內(nèi),同日可見四季景色。果子溝是伊犁物產(chǎn)豐盛的體現(xiàn),吃著正宗的哈密瓜,采摘不知名的野果,怎一個爽字了得。<br><br>在伊犁旅行,是真正放逐靈魂的出游,那樣的飄零根本不是現(xiàn)代都市人能體會到的。那一份特立獨行,那一份遺世獨立,來到伊犁,才知道處于夢境的人,是無法企及另一個連環(huán)夢的。<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