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石窟寺,位于河南省鞏義市區(qū)東北的河洛鎮(zhèn)寺灣村,坐落在黃河南岸、伊洛河北岸、邙嶺之下的大力山。石窟寺建于北魏熙平二年(517),原名希玄寺,宋代改稱“十方凈土寺”,清代改名石窟寺,是中原地區(qū)重要的佛教石窟。唐玄奘出家之地。唐太宗李世民等不少皇帝在此禮佛的圣地。</p><p class="ql-block">開鑿于北魏的石窟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現(xiàn)存洞窟5個,千佛龕一個,小佛龕255個,摩崖大佛3尊,佛像7743個,碑刻題記200余塊。其中的《帝后禮佛圖》是我國現(xiàn)存的石刻圖雕(另一處位于龍門石窟的已不存在),具有極高的研究和欣賞價值。</p><p class="ql-block">石窟寺背山面水,環(huán)境幽雅,風光秀麗,被稱為“溪霧巖云”的圣地,“石窟晚鐘”為鞏縣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初進石窟寺大殿,我被里面敬奉的神像兩旁的十八羅漢所吸引,他們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羅漢,個個如真人,面色紅潤和藹可親,東西兩壁大幅畫面就是兩道神仙出游圖,從來沒請過導游的我當即決定買票請導游講解。導游首先從后山的石窟神像講起……</p> <p class="ql-block">返回大殿,我要求導游細說各位大神,導游說你隨便看吧就走了。</p> <p class="ql-block">出了石窟寺,順便看看洛河與黃河的交匯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海上橋村在鄭州市以西約80公里處的青石山下。</p><p class="ql-block">“海上橋”的村名起源于明萬歷年間,至今已經(jīng)四百多年。村名和古時這里有一眼泉有關(guān),據(jù)村內(nèi)古碑記載,村西邊的山谷中有一泉眼,水涌翻花,終年不涸,據(jù)說這泉和大海相通,人稱“海眼”。泉水聚成碧潭,隔斷了南北七嶺八溝的來往,村民為方便生產(chǎn)生活,便在碧潭之上搭木建橋,因而得名“海上橋”。解放前,村子里富人很多,有九個四合院,大多屬于王氏家族。房子全部建在黃土嶺上,坐北朝南,錯落有致,各具特色。進入村子,仿佛時光倒流,人們在幽靜的院子里聊天品茶,談古論今,享受不一樣的生活體驗。如今的海上橋村是藝術(shù)生的寫生基地,人們休閑旅游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中午,朋友在鞏義市區(qū)請吃飯,燒餅夾鹵肉,芝麻葉糊涂面,外加幾個涼菜,真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