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李又然影像志》</p><p class="ql-block">《李又然影像志》攝制組,2023年8月6日建組,8月7日開機。從中法關(guān)系史和延安文藝史李又然專題探究,按志鑒體例以“李又然反戰(zhàn)抗戰(zhàn)著譯真版原件考”和“李又然當(dāng)時當(dāng)?shù)孛胰沼浶旁肌彪p考構(gòu)成翔實敘事——即,影像志可替代或強化口述歷史,但,不可替代或超越眾多著作權(quán)人真版原件和個案相關(guān)人事日記信札的攝錄編播(如,李又然題贈張聞天的個人散文集《國際家書》初版珍藏本、現(xiàn)存法國國家圖書館的李又然致羅曼·羅蘭的七封信等);以此集中深刻地揭示傳主詩人、散文家、翻譯家、教育家的一生。</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李又然反戰(zhàn)抗戰(zhàn)著譯真版原件考</p><p class="ql-block">李又然當(dāng)時當(dāng)?shù)孛胰沼浶旁?lt;/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李又然影像志</p><p class="ql-block">撰稿 李蘭頌</p><p class="ql-block">顧問 王益鵬</p><p class="ql-block">導(dǎo)演 李語然</p><p class="ql-block">作曲 楊人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問答?《書法?》墨寶?</p><p class="ql-block">李蘭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據(jù)?《又然?自傳?·初稿???》說?</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按】寫李又然評傳,須李又然書法——說其書法人生,類比真草隸篆,恰如其分,順理成章;李又然習(xí)書法,起始于祖籍地——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觀海衛(wèi)鎮(zhèn)城隍廟街,運用于出生地上海市裕豐錢莊和交通銀行。因書法進錢莊,因錢莊而失學(xué),經(jīng)錢莊轉(zhuǎn)銀行,經(jīng)銀行受啟蒙——上學(xué)又自修,出國且入黨。</p><p class="ql-block">現(xiàn)今劉志俠法譯漢,是李又然最早寫的親筆手札墨跡,竟是由法國國家圖書館黎希留分館橢圓大廳保存至今、依然如初、紙張一新、字跡清晰的——十一位中國青年致羅曼·羅蘭120余封信手跡原件館藏處中李又然致先生七封法文信的第六封信,信是掛號信,落款日期是1932年10月3日,姓名?為?本名?李家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敬愛的先生,</p><p class="ql-block">我三個月前回到中國。</p><p class="ql-block">在這三個月里,我既沒有時間,也沒有“力量”寫信:首先我病倒了(現(xiàn)在好了,先生,不過只限于身體!),然后,我可憐的母親也生病了。末了,先生,我正在辦理離婚?。ㄎ遥?!我的父母作主的!我七年前結(jié)婚!)</p><p class="ql-block">我還沒有工作,先生。</p><p class="ql-block">我感謝你,當(dāng)我在瑞士的時候,寫了一封這么友善的回信。</p><p class="ql-block">我將寫一封長信向你訴說痛苦,然后,敬愛的先生,你給我復(fù)信,讓我心靈康復(fù)!先生,我仍然想做點事!中國仍然是中國!</p><p class="ql-block">先生,謹奉還200法郎,并致謝忱。</p><p class="ql-block">在農(nóng)村找不到歐洲紙張,請原諒以中國紙寫信。</p><p class="ql-block">先生,祝萬壽無疆!</p><p class="ql-block">李家齊</p><p class="ql-block">1932年10月3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注釋:從1929年6月26日第一封信到1937年5月26日第七封信,李又然致羅曼·羅蘭的七封信(其中?二幀明信片,五封掛號信;兩封寫自回國以后的慈溪、上海)和羅曼·羅蘭日記?記李又然的一則日記(據(jù)李又然回憶至少收到先生三封回信寄自瑞士,其中兩封寄自維爾奈夫、一封寄自琉森)。</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圖片說明】</p><p class="ql-block">圖一,李又然簽名,并題寫書名的五本散文集書影;</p><p class="ql-block">圖二,李則藍簽名,主編并題寫刊名的三本文學(xué)期刊;</p><p class="ql-block">圖三,劉志俠著《九人——羅曼·羅蘭與中國留學(xué)生》。</p> <p class="ql-block">據(jù)《又然自傳·初稿》說——另《李又然致王少燕信》——</p><p class="ql-block">寒假后正要再到學(xué)校去,卻被送進錢莊當(dāng)學(xué)徒了。原來我喜歡動筆的,在舊歷年給一位父執(zhí)寫了一封拜年信;這父執(zhí)在上海福源錢莊當(dāng)副經(jīng)理,經(jīng)理是上海銀錢界赫赫有名的秦潤卿,看見了我那封拜歲信,說字寫得這樣好,可以學(xué)生意了。你知道在我的家鄉(xiāng),子弟能進錢莊當(dāng)學(xué)徒是非常了不起的,因為“上有天堂 ,下數(shù)錢莊,吃的是油,穿的是稠”!</p><p class="ql-block">進了“天堂”,非常痛苦。多次要自殺,寫過很多絕命書。但是因為舅父是自縊而死的,親眼看見舅母昏在地下,母親也悲痛欲絕,外祖母成了沒有兒子的??想到我要是也自殺,叫我母親怎樣活下去呢??寄希望在弟弟身上,決心自己就犧牲了;不幸弟弟不愛讀書??耳朵兩只都聾過,成了一個非常孤僻的人??</p><p class="ql-block">在上海裕豐錢莊兩足年,經(jīng)理送我到上海交通銀行。我痛苦不愿去,請求經(jīng)理讓我學(xué)滿三年學(xué)徒再開除我。經(jīng)理說傻孩子,我是提拔你,怎么會開除你呢?你喜歡讀書,到了那邊就可以讀書了,這里不能讓你發(fā)展。</p><p class="ql-block">為什么經(jīng)理要送我走呢?我沒有任何過失;但有的高級職員不喜歡我,認為我“棉紗線吊石牌樓”,意思是對他不恭敬,反抗他??</p><p class="ql-block">為什么痛哭不愿去呢?因為沒有學(xué)滿三年學(xué)徒被認為最不光彩的,被叫做“回湯豆腐干”。我就怕被認為是“回湯豆腐干”,或者因為偷了錢(錢莊里到處是錢),或者做了別的見不得人的事??</p><p class="ql-block">你看!一種舊的觀念束縛了你,你就會白白犧牲的!——因之“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多么重要!我至今還有像怕當(dāng)“回湯豆腐干”那樣的別的舊觀念!</p><p class="ql-block">一到銀行確實大不相同了。在錢莊里,只能看些偵探小說和《玉梨魂》等鴛鴦蝴蝶派小說,和《紅玫瑰》之類禮拜六派的報刊。一到銀行就進青年會的英文夜校,讀商務(wù)印書館函授學(xué)社的國文??更好的是接觸了新思想,因為每期都讀楊賢江編的《學(xué)生雜志》,同時不斷地向上海通訊圖書館借書,這通訊圖書館就是先烈應(yīng)修人主持的,他也錢莊學(xué)徒出身,后來又也到了銀行的。那篇《勇敢是平安,卻弱最危險》就是紀念他們的——應(yīng)人兄、賢江先生!</p><p class="ql-block">曾經(jīng)在路上遇見那位姓崔的老師,他一知道我當(dāng)學(xué)徒了,不斷地嘆息,說可惜他沒有錢??</p><p class="ql-block">上海交通銀行在漢口路外灘,馬路那邊是海關(guān)。海關(guān)拆造,越造越高,日夜不息地打鋼筋混凝土的柱子,打一下我的宿舍房門、衣箱的銅環(huán)、床,都格格地響著震動一下。幾乎每天夜里都有工人從高處摔下來死去。這給了我太深的刺激。五卅慘案也極厲害地刺激了我。于是想離開銀行,“不自由毋寧死”。想考黃浦江去,不幸已經(jīng)停止招生。想投軍馮玉祥的西北國民軍。最后決心到北京,要求梁啟超讓我當(dāng)他的“書童”,不要他錢,只希望他空的時候指導(dǎo)我讀書。</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注釋:摘自于《李又然致王少燕信》1975年5月22日。</p> <p class="ql-block">問答?《書法?》墨寶?</p><p class="ql-block">李蘭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題?書刊名》</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中國文聯(lián)如何定向“中國書法”?#中國書法早于中國文聯(lián)誕生,是盡人皆知事,無須討論即有結(jié)論;中國文學(xué)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內(nèi)含的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創(chuàng)建于1981年5月。成立以來,書法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學(xué)術(shù)研究、書法教育、對外交流和組織管理等方面都有長足的發(fā)展。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現(xiàn)有40個團體會員和15000余名個人會員。</p><p class="ql-block">就說吉林省文學(xué)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組建于1948年10月間,與魯迅文藝研究會并列,機關(guān)刊為《文藝月報》——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的研究側(cè)重點,從中法關(guān)系史和延安文藝史李又然專題探究,按志鑒體例以“李又然反戰(zhàn)抗戰(zhàn)著譯真版原件考”和“李又然當(dāng)時當(dāng)?shù)孛胰沼浶旁肌彪p考構(gòu)成翔實敘事——即,收藏就有創(chuàng)辦者的書法呈現(xiàn)。</p> <p class="ql-block">【圖片說明】</p><p class="ql-block">圖四至圖六,李又然(李則藍)自題個人散文集《國際家書》書名,題贈張聞天(洛甫)指正;</p><p class="ql-block">圖七至圖九,李又然組建吉林省文聯(lián)時,主編并題寫大型文學(xué)期刊《文藝月報》一至三期過刊。</p> <p class="ql-block">問答?《書法???》墨寶?</p><p class="ql-block">李蘭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談書論話???》</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中國書法該往何處去?#傳統(tǒng)意義的中國書法,不外乎是以筆墨紙硯來書寫的漢語文字詩詞歌賦等的真草隸篆,由大眾書寫工具而演進至今為一專門藝術(shù),將內(nèi)容高于形式變?yōu)樾问酱笥趦?nèi)容,是形勢所迫、大勢所趨,并非今人力所能及,確無理所當(dāng)然可言。中國書法依然還是中國書法——何時何地,無可無為。</p><p class="ql-block">李又然由懷來返北京后即在《明拓曹全碑》帖封三|墨錄《姜夔續(xù)書譜》|1962年11月5日,李又然贈給外甥葉琪冠-在《明拓曹全碑》(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62年10月第一版)封三,以行楷字筆錄《姜夔續(xù)書譜》八項要領(lǐng)(此帖現(xiàn)存李蘭頌處,表哥葉琪冠見我寫隸書,就以此帖正式贈我,明顯讓我學(xué)而時習(xí)之)。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明拓曹全碑》帖封三之李又然書——</p><p class="ql-block">風(fēng)神者,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三須紙筆佳,四須險勁,五須高明,六須潤澤,七須向背得宜,八須時出新意。則自然長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澤之癯,肥者如貴游之子,勁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賢士。</p><p class="ql-block">(計110字)</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以上所述均由先前在今日頭條或小紅書上討論書法,李又然以書法自題?《國際?家書》并?親題?《文藝?月報》,既有歐體?兼楚簡?風(fēng)骨,又透曹全碑研習(xí)筆鋒。而“李又然”親筆簽名,取自于1982年李又然給長子李蘭頌百余封信和一部自傳的——最后一封信的信封——李蘭頌“李”字及另信落款“又然”兩個字。</p><p class="ql-block">再舉一例。這是家嚴李又然,自1969年10月起,在中央文化部五七干校湖北咸寧向陽湖、均縣丹江口,以至于回京后在翠微路2號院,給我的百余封信和回憶錄初稿的倒數(shù)第二封信——即,李又然:致李蘭頌1982年2月25日,之后還一封,但不是絕筆,絕筆是1983年7月31日晨,為我畫他速寫像而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蘭頌:</p><p class="ql-block">為什么一直沒有信來?</p><p class="ql-block">訪問丁玲寫了沒有?</p><p class="ql-block">戰(zhàn)爭與和平讀了沒有?</p><p class="ql-block">??到。?lt;/p><p class="ql-block">又然 二月二十五日(加篆?。?lt;/p> <p class="ql-block">【圖片說明】</p><p class="ql-block">圖十,李又然在《明拓曹全碑》帖封三上|墨錄《姜夔續(xù)書譜》;</p><p class="ql-block">圖十一、圖十二,李又然致李蘭頌(1982年2月25日)及由此的簽名;</p><p class="ql-block">圖十三至圖十五,李又然住同仁醫(yī)院時速寫像并當(dāng)場為李蘭頌題字;</p><p class="ql-block">圖十六至圖十八,《博覽群書》先后兩次刊發(fā)李蘭頌畫李又然速寫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