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29日,我們起了個大早,先驅(qū)車140公里游覽位于冰島東部的玄武巖峽谷(Studlagil canyon) 和 路肯迪瀑布(Rjukandi Falls)。 這個季節(jié)的冰島雨水較多,而且天氣跟娃娃臉一樣說變就變。 經(jīng)過了一個多星期的磨練,此時的我們已經(jīng)是風雨無阻的前行者,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結(jié)束大峽谷后,已經(jīng)是下午一點,我們馬不停蹄地朝下一個目的地、位于西海岸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Borgarfjordur eystri</span>進發(fā)。為了趕路,午飯就在車里吃干糧,因為下午是我們特別期待的重頭戲,觀看大西洋海鸚!下午三點左右,我們到達這個很小的港口,停好車可以看見碼頭的盡頭是一座小山包,近一半的山石伸延到海里。</p> <p class="ql-block">停好車,我迫不及待地往海邊看去。肉眼看不清 小山上有啥,借助相機呈可以看見山上稀稀拉拉的海鸚鵡。我已經(jīng)迫不及待了,拔腿快步朝山的方向走去。</p> <p class="ql-block">走在通向小山的路上,一只白鹡鸰(White Wagtail)似乎是老船長的代表對我們的到來表示歡迎。</p> <p class="ql-block">很快就來到了山腳下,我從來沒見過海鸚鵡,更不知道它們的習性,只知道鳥是有翅膀會飛的。我的拍鳥老套路是,碰到新的鳥種第一件事就是先拍下來,完成程序的第一步。有時候就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p> <p class="ql-block">事實上我的擔心是多余的。這些海鸚鵡,根本就是目中無人。</p><p class="ql-block">這時候的天氣,一會兒陰,一會兒晴,有時候一邊陰一邊晴。</p> <p class="ql-block">我的注意力過于集中在鳥的身上,拍到嘴里叼著草的鸚鵡后才發(fā)現(xiàn)小山坡上到處都是海鸚鵡的窩穴,</p> <p class="ql-block">海鸚鵡對待婚姻和家庭的態(tài)度是很傳統(tǒng)而嚴肅的。 海鸚鵡的壽命大約25歲,至少到五歲成熟以后才開始尋找配偶。一旦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它們便終身不渝。我想這也許就是為什么海鸚鵡的互動不僅僅是簡單的交配,還包括各種你儂我儂的浪漫瞬間。</p> <p class="ql-block">恩愛夫妻的互動。</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崖邊等待配偶打漁歸來的情景也是常態(tài)。</p> <p class="ql-block">拍了不多久的呆鳥,開始感覺還是飛版更為刺激。 本地人為將這座小山大約打造成海鸚鵡觀賞點特地修建了一個小小的棧道。順著棧道往上走,可以平視甚至是俯視海鸚鵡們,而且能夠正面拍攝到海鸚鵡們返回的飛版。 </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拍鳥的第二成長階段:拍飛版。這也許是大多數(shù)拍鳥人的共同追求,畢竟拍飛版的挑戰(zhàn)性似乎大很多,因此更具刺激性。 </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看到海鸚鵡飛起來,沖向海面,心情是相當?shù)挠鋹偂?lt;/p> <p class="ql-block">聚精會神地拍了半個小時,最初的激動心情平靜了許多,對海鸚鵡的特點和活動習性也有了近一步感知,于是開始走動,尋找不同的拍攝點。這時候看到幾位中華同胞也在拍攝,他們早幾個小時來到這里,從他們的對話可以聽出比拍飛版更高一層的是拍到嘴里叼著魚的飛版。這時候我才意識到自己的肉眼視力限制了我的收獲。 于是精力開始集中在往回飛的海鸚鵡的嘴上。 </p><p class="ql-block">海鸚鵡個頭不大,比一般鴨子小很多,其飛行速度高達每小時88公里,等到肉眼能看清嘴里是否有魚,相機還沒舉起來機會就可能錯過了。 所以必須在鸚鵡距離很遠的時候便開始用相機追蹤,而且在整個過程中保證不脫焦,這對手持拍攝飛版挑戰(zhàn)性還是挺大的。 不過很快就見效了。</p> <p class="ql-block">魚不多,但已經(jīng)是個不小成就!</p> <p class="ql-block">海鸚鵡嘴里的魚多魚少,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但是一旦拍熟練了,成功的幾率大大提高。</p> <p class="ql-block">這種有些距離橫著飛過的要容易些。</p> <p class="ql-block">看它滿嘴叼著魚拐彎飛向自己心率加快!</p> <p class="ql-block">為什么海鸚鵡能在嘴里叼這么多魚?是一次抓這么多還是一條條抓的?海鸚鵡有這本事,是因為它們的舌頭和嘴里上顎長滿了倒刺(學名叫小齒/denticles),每抓到一條魚后用有力的舌頭使勁頂向上顎,魚便牢牢固定在它們的嘴里,然后再去抓另一條魚。 滿嘴叼魚的鸚鵡大多是因為它們的窩穴里有嗷嗷待哺的幼鸚鵡。每只海鸚鵡每天要吃大約40條沙丁魚,因此當父母的必須盡自己的義務。 好在海鸚鵡每年只產(chǎn)一顆蛋,不至于疲于奔命。 </p> <p class="ql-block">海鸚鵡不僅僅擅長飛翔,而且著陸極為準確。捕獲滿嘴魚的海鸚鵡們一般準確地降落在洞穴門口,然后立刻鉆進洞中,因為在空中盤旋的海鷗們最喜歡搶劫它們嘴中的獵物。</p> <p class="ql-block">這次拍海鸚鵡之行令我難忘。沒想到數(shù)量如此之多,距離如此之近,乃至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幾乎快門不斷,完全忘我。如果說有啥遺憾,就是老天不夠完美,一會兒陰天,一會兒下小雨。再就是我憑著以往的拍鳥經(jīng)驗,在100-400毫米鏡頭上安裝了增倍鏡,導致爆框率過高,照片畫質(zhì)也略受影響。即便如此,時隔十個月后的今天,依然感覺一切都恍若昨日。</p><p class="ql-block">謝謝觀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