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云南自駕游之旅,已經謀劃了很長一段時間,因突來的“居家防控”而擱淺。這一晃就是幾年時間,至今計劃落地,總算了結了自己的一個心愿。</p><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8日出發(fā),途中閑息云南羅平縣和大理市。</p><p class="ql-block"> 3月10日到達首站目的地騰沖市,開啟了滇西、南沿邊境自駕之旅。先后到了瑞麗市、瀾滄縣、西雙版納市、普洱市、建水縣、蒙自市和彌勒市。去了瑞麗與緬甸交界的姐告口岸、宛町口岸,鎮(zhèn)康縣與緬甸禪邦果敢交界的南傘口岸,勐臘縣與老撾交界的磨憨口岸,河口縣與越南交界的河口口岸。共計23天,行程5518公里。</p><p class="ql-block"> — — 格戈阿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邂逅建水縣</b></p><p class="ql-block"> 煙雨中,又一次踏上了建水古城的青石板,不記得中間間隔了多少年,只知道這是第五次與建水古城的相遇,雖說故地重游,依舊對建水縣的人文景觀充滿著期冀,初見般的好奇與亢奮。</p><p class="ql-block"> 每次到建水縣,都有些來去匆匆,這次也不例外,在建水只待了兩天。冥冥之中,總是感覺自己還會再來,所以對于此次的短暫停留并不在意,一些計劃中的地方沒有前往,這并非放棄,而是為下一次的邂逅預設了理由。</p> <p class="ql-block"> 建水縣,隸屬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有1200余年的建城史。素有“滇南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qū)、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p> <p class="ql-block">建水米軌火車- - 速度的回味</p><p class="ql-block"> 今天,人們對于速度的追求永無止境,只有偶爾慢下來,才能讓人懂得回味。</p><p class="ql-block"> 而今,高鐵的速度已經達到350千米,建水的米軌火車速度只有25千米。標準的鐵路寬1.435米 ,這條鐵路的寬度只有1米。</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1915年的建水小火車線路,歷經百年依然在運行,它穿越山村和田野,吸引了眾多游客親臨體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i>《 邂逅建水》- - 十七孔橋</i></b></p><p class="ql-block"> 十七孔橋又名雙龍橋,是一座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古橋,古往今來無數(shù)的人和車從橋上經過,歷史的印記在這座橋上隨處可見。</p><p class="ql-block"> 橋身用青石砌成,全長148米,橋中建閣樓一座,高二十米,邊長16米,層檐重疊,雄偉壯麗;南亭為重檐六角攢尖頂,檐角飛翹,玲瓏秀麗,是建水的標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邂逅建水》- - 朱家花園</b></p><p class="ql-block"> 朱家花園,由清末富坤朱氏父兄建造,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建筑風格獨特,富有韻味的滇南私家園林。占地面積兩萬余平方米,院落層出迭進,房舍鱗次櫛比,有大小天井42個,房舍214間,青磚素瓦,陡脊飛檐,雕梁畫棟,精巧華麗,有邊陲“大觀園”之稱。1998年被評為精品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素有“滇南大觀園”之稱的朱家花園是清未富商朱成藻、朱朝瑛等兩代人苦心經營的大型民居建筑物,始建于清光緒初期,宣統(tǒng)二年(1910年)落成,歷時近三十年,后因朱朝瑛參加辛亥革命有功,獲中將銜,為此也稱為“中將第”。</p><p class="ql-block"> 朱家花園憑借獨有的建筑風格和家族傳奇的故事深受游客的喜愛,為建水縣最受歡迎的景區(qū)和旅游必到之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i>《邂逅建水》- - 團山古民居</i></b></p><p class="ql-block"> 團山民居位于建水古城以西13公里處,歷史上是彝族的居住地,彝語稱“突舍爾”,意為“藏金埋銀之地”。村莊建在一坡地之上,背依青山,團山村為典型的家族聚居村落,村內絕大多數(shù)為張姓人氏。</p> <p class="ql-block"> 團山村是一個典型的滇南漢族移民村,始祖張福于明洪武年間由江西貿易入滇,定居團山。</p><p class="ql-block"> 在600余年的歷史長河中,張氏族人遵“百忍”家訓為安身立命之本,家風良好,子孫好學上進,文武人才眾多。</p><p class="ql-block"> 至清末,張氏族人參與個舊錫礦開發(fā),掙得巨額錢財,回團山建蓋豪宅,光耀門庭?,F(xiàn)存保存完好的大型民居15座,寨門3座,寺廟3坐,宗祠1座,祖塋1座,占地面積18384.5平方米,建筑面積16158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團山張家花園</b></p><p class="ql-block"> 團山村張家花園建于清光緒年間,占地面積約3,495平方米,建筑面積達到2955平方米。其建筑風格獨特,融合了碉堡式合院、云南彝族土掌房、江南園林與防御城堡等多種元素,形成了一種被稱為城堡園林的風格。</p> <p class="ql-block"> 張家花園的主人是張國義和張國民兄弟,通過開錫礦等商業(yè)活動成為富商。在發(fā)展事業(yè)后,他們回到團山村進行大規(guī)模的建筑建設,從而形成了今天所見的張家花園。</p><p class="ql-block"> 張家花園不僅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群,還具有極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它的建筑細節(jié),如木雕、石雕和磚雕等,都展現(xiàn)了精湛的工藝和獨特的美學。此外,花園的碉堡設計體現(xiàn)了其防御功能,顯示了主人的財富和地位。</p> <p class="ql-block"> 攝影時間/2024年3月23日</p><p class="ql-block"> 謝謝你的支持和鼓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