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把小銅刀,傳承上百年。</p><p class="ql-block"> 薄鋒切豆腐,微利暖心田。</p><p class="ql-block"> 話說這把黃色的小銅刀,上圓下方,上有小孔,精制美觀,寓意吉利。薄薄的小銅刀不足五十克,稍加磨蝕便鋒利,可切可鏟豆腐,非常好用并便于攜帶。小銅刀祖?zhèn)魅潜辉?jīng)的歲月磨損了的邊緣,卻見證了不同時期的現(xiàn)狀和幾代人的生活經(jīng)歷。</p> <p class="ql-block"> 聽上輩講,爺爺家境貧寒,一生務(wù)農(nóng),育五兒一女,靠租種佃田收點糧食,兼做點豆腐生意掙點小錢,加上勤儉持家,還能勉強度日。若遇上災(zāi)荒歲月,常常半饑不飽。這把小銅刀一直相伴爺爺。</p><p class="ql-block"> 因家境貧寒,我父親上過半年私塾,略識幾字。在邵陽一染布坊當學(xué)徒兩年,四九年解放后,回鄉(xiāng)務(wù)農(nóng)。上世紀七十年代前后,我國農(nóng)村搞大集體經(jīng)營,生產(chǎn)力水平較低,多數(shù)農(nóng)民只能勉強維持生計。年近四十的父親,面對溫飽不足的窘境,只好重啟祖業(yè),重新拾起這把小銅刀,又做起豆腐小生意來了。</p><p class="ql-block"> 那時這種家庭小副業(yè)被看作資本主義尾巴。每晚二元錢的小本經(jīng)營,獲利幾角錢,還得躲躲閃閃。特別是遇上小運動,好幾次搬走了制作豆?jié){的石磨。我的父親患有夜盲癥。白天在生產(chǎn)隊勞動,夜晚在昏黃的煤油燈下,磨豆?jié){、濾豆渣、配石膏和上匣制成豆腐塊,常常要忙上三四個小時,不到深夜十二點,難以上床睡覺。我母親帶小孩做家務(wù),也忙過不停,制作豆腐只能打個下手。在一旁要時常提醒患困的丈夫,“嘞嘞,碰頭了,停一下,我來做吧!”。</p><p class="ql-block"> 燈光暗,視力差,給豆腐配石膏,一直困擾著父親。石膏多了,豆腐就老,口感差;石膏少了,豆腐就嫩,難以成形,必須再加石膏,并在瓷缸周圍燒稻草加熱,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常常忙得滿頭大汗。第二天趁早便穿上草鞋挑著豆腐,帶著小銅刀,走東村奔西村,一邊大聲吆喝“賣豆腐啦!”,一邊和氣地與村民交易(用錢或米兌等)。每天早晨要走近二十里路,一年四季里,刮風下雨,重霜飛雪,從不間斷。這是我父親唯一的生財之道。在六十年代末,父親為了擴大點生意,我也成了小幫手。那時我十三四歲,帶著另一把小銅刀,照著父親的樣子,在村巷里喊著“賣豆腐”!我記得前幾次有點靦腆!</p><p class="ql-block"> 豆腐雖是個小生意,但可帶來不少好處。在饑荒年,豆殼和豆渣可充饑;而在平時這些余料還是很好的豬飼料。我家每年可出欄兩條牲豬??梢姸垢@個小生意為我家解決了部分生活上的困難,還為一九七六年建房作出了應(yīng)有的貢獻,但父親一輩子太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六年十月,父親終因勞累致病離世,享年五十三歲。一年后在母親的支持下,我離開民辦教師崗位去上大學(xué)。四十出頭的母親以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重擔,承擔著哺育尚小的三兒女責任。</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母親帶著兒女一邊操勞著二畝責任田,一邊經(jīng)營著豆腐小生意。大妹懂事早,放棄上初中成了母親的小助手。此時,幸遇農(nóng)村改革生活水平好轉(zhuǎn),生意比較順利,經(jīng)過兩三年的努力,還了債務(wù)。母親有幾分聰明,善于動手,加上勤快,只琢磨了一段時間,就精準地掌握了給豆腐配石膏的方法。數(shù)年后把自己摸索的配膏方法教給了鄰居,還贈了另一把小銅刀。與人為善的品格,獲得鄰里一致好評,她的后人說“我家做豆腐生意,還多搭幫伯母”。</p><p class="ql-block"> 磨豆腐其實很辛苦,冬天雙手常遇冷水,皴裂的雙手常常滲出鮮血,鉆心的痛。不得不用燒熱的植物油脂封閉裂口的古法,上百度的油溫滴在裂口上,痛??!盛夏,在火爐邊磨豆腐,酷熱難耐,汗水連連,熬啊!此類辛酸,沒有堅強的毅力是難以承受的。賣豆腐還得走村串戶。母親給我講過一個小故事。為了多走一、兩個村子,必須趕早!每天總是早早的醒了,雙眼總是去看窗子,只要一見亮色,趕緊下床抹把臉,挑著豆腐擔子就走。有一次,當走到湖橋時,感覺四周寂靜,抬頭一看,竟是明月當空。幸好是夏天,便放下?lián)?,坐在石橋上打盹,待到路上出現(xiàn)行人時,便繼續(xù)趕路。</p><p class="ql-block"> 母親一生太勤快,一點也閑不住。特別感人的是一九九六年三月,從邵陽做完手術(shù)后,還足兩個月,感覺身體好些,便又做起了豆腐小生意。終究大病初愈未完全康復(fù),不久便放棄了。此后,僅半年時光,在一個寒冬的日子里因病走了,想想命運多舛的母親,其人生永遠停留在六十三歲了,真怨老天無情!從此,與親人相伴上百年的小銅刀,被后人珍藏了!</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后期,隨著整個社會的生活水平提高,豆腐長價了,每天可掙到幾元錢,作豆腐還有一個好處,能帶動家里飼養(yǎng)生豬獲利,母親越干越有勁,只是太多的辛苦!</p><p class="ql-block"> 母親雖是位弱女子,但剛強的性格,能勇敢面對困難,從不怨天尤人,毅然挑起丈夫留下的家庭重擔,用實際行動回答了鄰里的擔心。母親沒上過學(xué),僅憑幾分聰明,在生意中記賒賬、識人民幣,一點也不含糊。從來沒下過地的母親,虛心向村里的老農(nóng)請教,自己在勞動中不斷摸索,學(xué)會了拋谷、下種、育秧和田間管理等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母親雖是一位急性子人,但在與人交往時,卻總能忍讓不爭吵。也因性子急,做事風發(fā)火起,從不誤事。</p> <p class="ql-block">小銅刀的故事雖然平凡,但它那光滑的手柄上,留下了幾代人操勞的痕跡;锃亮的鋒面反映了不同時期農(nóng)村的滄桑巨變;磨損的邊緣見證了長輩們起五庚睡半夜的操勞;小小的銅刀,是我們家族幾代人不可替代的一個謀生工具。珍藏著這把小銅刀,只有一個小心愿,讓小銅刀在家族里相傳,以此,懷念長輩,激勵后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