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所有的摯愛都是向死而生!</p> <p class="ql-block">清明時節(jié)</p><p class="ql-block">(散文)</p><p class="ql-block">彭成仁</p><p class="ql-block">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p><p class="ql-block">路上行人欲斷魂。</p><p class="ql-block">借問酒家何處有?</p><p class="ql-block">牧童遙指杏花村。</p><p class="ql-block">唐.杜牧</p><p class="ql-block">每逢農(nóng)歷清明,我也跟大家一樣懷念已故的親人和先烈。毫無忌諱的是,緬懷先烈只是懷念親人的一種家傳延伸,并非與生俱來。</p><p class="ql-block">究其根源,我的清明祭祖情節(jié)緣于我的父母的教誨與安排。想當(dāng)年父母健在人世時,與我交待和安排最多的,除了學(xué)習(xí)和勞動外,清明節(jié)和春節(jié)前后的祭拜祖宗墳?zāi)?,已成為每年的必修課題,不可缺失。父母對我的遺訓(xùn)是:你是我屋里的長子,干什么都要做樣子給弟妹看,特別是過年和清明上墳,一定要循規(guī)蹈矩、身體力行。這個遺訓(xùn),也許從我幼稚的時候便根深蒂固了,所以,哪怕是如今的我因重病在身、連起床活動一下都呼吸困難、心律過速,也會無限內(nèi)疚自己一樣,只能遙祭祖先了!</p><p class="ql-block">在我的記憶中,最早開始的祭拜祖先是每年的大年初一的拜祖墳。我的家鄉(xiāng)在湖南湘鄉(xiāng)城關(guān)鎮(zhèn)云門寺外的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祖輩都是農(nóng)民,種田作菜。曾記得我們家的房屋是祖輩四家人共建的一幢土磚屋,有好幾十間房子,號稱“倒字屋堂”和彭家大屋。我的二個堂伯父和一個堂叔父與我父親共住在這幢祖屋里,中間的廳屋是彭家大族一屋人的公共區(qū)域,大凡祭祖和婚喪喜慶大事,都會在這里舉行。</p><p class="ql-block">1974年春節(jié),我和愛人在湘潭舉行簡單婚禮儀式和在茶陵辦了回門宴席后,也回家在這里舉行了親戚見面婚宴,開的是流水席。當(dāng)然也少不了要拜天地、拜祖宗了,只因岳家父母未同行,就少了拜父母雙親這個環(huán)節(jié)。記得那酒席的所有開支都是生產(chǎn)隊暫時墊付款的,回廠后我再還給生產(chǎn)隊,吃了近五十幾桌流水席,賬面上的費用只有325元左右。不過當(dāng)年我和愛人的工資也僅僅69元的月薪,有這樣的場面也足夠熱鬧了!桌面上收到的最多禮金是我舅舅家的,共8元錢,來了一屋人。據(jù)當(dāng)時的習(xí)俗,婚禮后也特地祭拜了屋前屋后的祖宗墳?zāi)埂?lt;/p><p class="ql-block">我家祖輩的墓地分布很散,老祖宗的專屬墓地在牛形山,國民政府時期被惡意征用和鏟平了,還鬧出了一場護墳風(fēng)波,被鎮(zhèn)壓平息。也正因如此,除太祖公夫婦的墓地在彭家大屋前后和側(cè)邊的菜地里外,其他都是在偏遠的山區(qū)。我祖父的墳?zāi)乖诮嫉纳忌狡?,幼年時父親帶我去祭拜過幾次,后來被當(dāng)?shù)馗淖優(yōu)榇u瓦廠了,也沒通知我們,從此也沒再去祭拜。</p><p class="ql-block">父親1980年英年早逝后,雪上加霜的母親和祖母也相繼去世,因為家境貧寒,他們只能選擇最便宜快捷的方式入土入安了,沉重的擔(dān)子也壓在了我們兄弟和妹妹四人的身上……</p><p class="ql-block">祖母84歲時去世的,她老人家的墳地在現(xiàn)在的湘鄉(xiāng)東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鷹嘴石下面的亂石崗內(nèi),由于公園改造,又沒人通知我們家屬遷墳,早變成林木繁茂的禁地了。早些年,我和堂弟彭和平曾經(jīng)到那里去尋找過,因為安葬后沒及時立墓碑,已被填為平地,怎么找都找不到了,我們兩兄弟只好在坪地上燒了香火蠟燭與紙錢,朝著祖母埋葬的方向,叩拜了幾個響頭……因此,也成為了我家的一大遺憾!</p><p class="ql-block">于是乎,大凡過春節(jié)和清明節(jié),我和家人要安排的活動都會以祭拜祖先為主線展開行程,年年如此,概莫能外。</p><p class="ql-block">每一次的祭拜,不僅融洽了家庭和親戚的氣氛圍感,更重要的是也讓自己的精神有所寄予。因為那幾年大多是我單獨或與攜晚輩去的現(xiàn)場,掃墓完畢,燒完紙錢與蠟燭,祭拜后還要靜靜地坐下來,默默地與九泉下的親人聊上幾句心里話,辛酸的淚水也不免會奪眶而出……</p><p class="ql-block">有最深刻印象的2008年春節(jié)冰災(zāi)的那一次。那年,湖南遭受百年一遇的冰災(zāi)。春節(jié)前,作為秘書長的我和市家里商會的同仁冒險去韶山和長沙慰問了相關(guān)人員,都先后被冰災(zāi)堵了二天在路上,冰災(zāi)路堵的苦楚真是一言難盡。但,有如神助的我,卻居然沒放棄這年春節(jié)要回湘鄉(xiāng)祭拜祖先保佑的固執(zhí),一大早,我好不容易在湘潭汽車西站搭乘到了去湘鄉(xiāng)的中巴。中巴車快開到湖南省韶山灌渠管理局時,心里突然一個靈激:怎么不先到父親墳地去祭拜后再到湘鄉(xiāng)?說去就去!我招呼司機停車,本來是買了到湘鄉(xiāng)全程車票的我,在離目的地還有十幾公里的地方下車了,因為我知道,這里走路去父親的墓地也僅僅只有不到3公里。</p><p class="ql-block">下車后,我徑直來到一家路邊超市,多次到父親墳?zāi)股霞腊莸挠闷范际窃谶@里買的,也算是熟人熟事了。買完祭拜物品,我問店主:你們這里有摩的不?店主回答說:平時有,這幾天冰災(zāi)沒見人來,可能是懶得賺這幾個錢!我驚訝地哦了一聲。他見狀,又說:你問問隔壁那家劉妹子看看,她有時兼做點摩的生意。我說:太感謝你了,我問問。于是,我找到了那位劉姓姑娘。我把我的請求向她說了一遍,她竟然爽快地答應(yīng)了,只是提出來:現(xiàn)在是冰災(zāi)天氣,要多收5塊錢!我說:是25塊吧?她含笑點頭說是!只見她身輕如燕跳上了自己的那輛紅色摩托車。到了父親墳地的那個山路邊,我讓她在下面等我半小時,待我祭拜回來再搭我回公路??柯放铺?,你聽到鞭炮聲就知道我下山了,她欣然應(yīng)允。</p><p class="ql-block">我在父親墳?zāi)固幫瓿闪怂械募腊蓓椖?,倒了一杯酒灑在地上,又默默地向父親祈愿:希望您九泉之下護佑家人平安吉祥,只要身體狀況允許,我每年的清明和春節(jié)都會來祭拜您老人家的……然后,點燃了那掛長長的鞭炮!</p><p class="ql-block">在回來的路上,我問小劉是干什么工作的?她告訴我,她在湘鄉(xiāng)城區(qū)一家益豐大藥房當(dāng)營業(yè)員,有時順便撈點外快!直言直語的她,不失率真和純樸。后來,有一次我有事回湘鄉(xiāng),在湘鄉(xiāng)城區(qū)那家益豐大藥房旗艦店買藥時,果真還遇到了她。</p><p class="ql-block">人間冷暖,世事滄桑。為了忘卻的紀(jì)念,我不由自主翻出了近年清明節(jié)赴湘鄉(xiāng)為父母掃墓的二篇日記,特摘錄如下:</p><p class="ql-block">其一</p><p class="ql-block">清明掃墓感懷</p><p class="ql-block">香燭紙酒祭故墳,</p><p class="ql-block">一掬熱淚灑冷塋。</p><p class="ql-block">生與死,本匆匆。</p><p class="ql-block">又見黃花覆再生。</p><p class="ql-block">無常世事天作主,</p><p class="ql-block">歲月更替不由人。</p><p class="ql-block">莫怨來生無芳草,</p><p class="ql-block">忠孝在,義永同。</p><p class="ql-block"> 俗話說,父母在,家在;父母不在,好自為之。父母分別離開我們四子女38年和29年了,英年早逝的他倆留給我們除了微薄的貧窮外,恐怕只有無窮的思念了。畢竟,那個時代他們能養(yǎng)活自己都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1968年3月,隨著自己高中未畢業(yè)就當(dāng)兵入伍又返鄉(xiāng)務(wù)農(nóng)幾個月再招工進廠,歷史讓自己成了異鄉(xiāng)游子,故土湘鄉(xiāng)也逐漸成了自己“留又留不住、回又回不來”的陣疼。除了每年幾次稀有的省親外,重中之重的事情就是清明節(jié)的為父母上墳掃墓了。幾十年來,除了自己確因身體原因不能親自力行外,只要能站得起、爬得動,我就必須完成這一特定義務(wù)!我想,父母在天之靈也應(yīng)當(dāng)感受得到:榮華富貴是上天給你們的造化,親情相守是父母永遠的期盼。</p><p class="ql-block"> 據(jù)說,父母和祖母的靈牌,也就是一條紅綢布上寫著他們的姓名與年庚,先前是通過關(guān)系寄放在家鄉(xiāng)最著名的云門寺內(nèi)了,然后再每年續(xù)香火費——這樣既免了每年七月半接祖宗拜祭的操勞與麻煩,更多的是讓老人家的靈魂也能天天有香火敬俸。所以,早些年我?guī)缀趺看位叵驵l(xiāng),總要抽時間去云門寺看望一下,哪怕是赤腳空手到里面轉(zhuǎn)游一圈,沒找到象征他們的紅綢布,我都會感受到菩薩和父母知道我回來了一樣!那種真切和溫馨,只有我這個曾經(jīng)在觀音殿讀過小學(xué)的人才能體會得到。更何況我和云門寺的寶曇大師、印寶法師曾經(jīng)打過交道,他倆都收藏了我的《浩瀚文集》。</p><p class="ql-block"> 這也許是自己2013年皈依佛門后最認(rèn)真思考過的問題,佛門永遠是讓人敬仰而不是被人褻瀆的地方……</p><p class="ql-block">2016年清明節(jié)于龍城。</p><p class="ql-block">其二</p><p class="ql-block">清明掛山歸</p><p class="ql-block">喜逢至親情</p><p class="ql-block">今天是清明節(jié)假期的最后一天,女兒女婿擺脫節(jié)日加班加點的繁忙,開車陪我回湘鄉(xiāng)掃墓掛山。一大早起來,“淸明時節(jié)雨紛紛”一度讓我不知所措,但執(zhí)著的心卻讓我不能放棄已經(jīng)的決定。</p><p class="ql-block">6點起床、做霧化、清理傷口、洗漱、吃早餐……7點半準(zhǔn)時出發(fā)!</p><p class="ql-block">天公也許有心考驗,并不作美,而且雨水不斷。好不容易一一爬上瓦礫亂石、雜草叢生的四位親人的墳塋,我早已累得氣喘吁吁!心里只責(zé)怪:如果親人的墓園都在國家公墓,我何苦有如此勞頓?也難怪親人死不逢時也?非也!</p><p class="ql-block">一身雨水、一身汗水、一腳泥濘不堪,終于了卻了今年一樁心事!</p><p class="ql-block">也許真的應(yīng)了那句話:“苦盡甘來”,意想不到的驚喜竟然接踵而而來!本來約好在妹妹秋涼家吃中飯的,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彭和平弟弟非要我們到他家吃飯不可,而且語氣不容置疑的真心與強硬!沒辦法,恭敬不如從命,只好和女兒女婿又驅(qū)車前往生我養(yǎng)我十八春的湘鄉(xiāng)錫福弄(湘鄉(xiāng)舊時第一弄)。來到七彎八拐九條弄的云門寺社區(qū)錫福弄,我竟然迷茫得找不到和平家了!和平家派出了三班人馬才看到我們的車和人!哈哈哈,親人見面,眼淚都笑出來了。更讓我不可思議的是表妹洪冬梅和她的畫家丈夫、湘潭、湘鄉(xiāng)市政協(xié)委員廖虹江,竟然也在等待我回鄉(xiāng)團聚之中!一見他們夫婦,我的眼淚止不住噴射而出,伸出雙臂擁抱虹江……作為文人或者藝術(shù),我們應(yīng)該是最有話要說的人!也是錫福弄彭氏宗親一道亮點。因人生各異,各忙各的生計與事業(yè),為親戚幾十年,今天竟然是在錫福弄第一次聚餐舉盞!</p><p class="ql-block">宗親在此時此地相遇,一切話語都是沉甸甸親情……相互祝福、再約相見,才是剪不斷、理還亂最好的情愫!</p><p class="ql-block">親人,珍重!</p><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5日腹稿于回潭路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時光是一張無形的網(wǎng),籠罩和滲透你、我、他的永遠是無底的黑洞。</p><p class="ql-block">年復(fù)一年,清明去了又回,卻不見父母回來。</p><p class="ql-block">為此,時值傷感天,我的清明情結(jié)也并未因身體狀況愈來愈差而衰竭,哪怕躺在病榻上的自己也深知過去的自己也曾經(jīng)立志“珍惜時光,不負韶華”,但畢竟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日薄西山、行將就木的人了,今后祭祖墳塋的傳承只能靠后人來擔(dān)當(dāng)了!因為我知道:人生的舞臺就是那么一點點,費了那么多周旋和生離死別面對面,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回到原點。人和時間賽跑,人永遠是輸家。于是,不禁借用唐朝杜牧“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胡謅了打油詩一首:</p><p class="ql-block">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p><p class="ql-block">陰陽兩隔淚濛濛。</p><p class="ql-block">世間萬事難悟透,</p><p class="ql-block">留盡夢幻酒一盅。</p><p class="ql-block">阿彌陀佛!吾佛慈悲!</p><p class="ql-block">2024年清明節(jié)前夕</p> <p class="ql-block">祖母、父親、母親和英年早逝的永良弟留下的珍貴遺像總讓我等時常傷心懷念……因為我知道:死亡不是人生的盡頭,遺忘才是。</p> <p class="ql-block">位于韶山灌渠管理局湘鄉(xiāng)東郊鄉(xiāng)大田湘江村的父親墳地。</p> <p class="ql-block">位于湘鄉(xiāng)城關(guān)鎮(zhèn)聯(lián)盟村九組韶山灌渠北灌渠洄水灣處的母親墳地。</p> <p class="ql-block">綠蔭蔽日的泥濘小道。</p> <p class="ql-block">清澈的韶山灌渠水是聯(lián)系父母心聲共鳴的渠道。</p> <p class="ql-block">堅定和沉重的腳步叩響過的清明節(jié)。</p> <p class="ql-block">走過路過從來不想錯過。</p> <p class="ql-block">春節(jié)祭拜祖先難免不遭遇下雪天和冰災(zāi)。</p> <p class="ql-block">祖母入土為安的地方——湘鄉(xiāng)東臺山國家森林公園鷹嘴石下。</p> <p class="ql-block">族譜只是記錄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文字載體,卻不是承擔(dān)心靈和血緣的契約。</p> <p class="ql-block">清明既是節(jié)氣也是節(jié)日,他讓人們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慢下來,去細數(shù)生命中那些重要的離開的人,讓人們專門在這樣一個節(jié)日里,遙寄相思。</p><p class="ql-block">當(dāng)我們在這一天,靜靜細數(shù)來時路,會發(fā)現(xiàn)那些曾在我們生命中鮮活過的親人,依然鮮活;也發(fā)現(xiàn)有一些人需要終生銘記,有一些人一直活在心底。</p><p class="ql-block">清明節(jié)一邊將我們的思緒帶到過去,讓我們思索生命的意義,回望歲月的蹤跡,感嘆活著的美好。一邊又時刻警醒著我們:要記得從記憶中回歸現(xiàn)實,不忘來處,珍惜當(dāng)下,憐惜生命。</p><p class="ql-block">清明節(jié)除了緬懷和祭奠已經(jīng)逝去的親人外,還有另一層含意,那就是踏青。綠草重新營造生命的氛圍,給予大自然以活力,我們就借此抒懷,游走山水,讓人與自然的生命一起鮮活起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