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月1日,我們乘車由銀川向西,去內(nèi)蒙阿拉善盟的廣宗寺,又稱南寺,探訪倉央嘉措的仙蹤。</p><p class="ql-block">翻過賀蘭山三關(guān)口,即進入到阿盟地界。阿拉善盟,原本是肥美的大草原,如今幾欲成為荒漠之地。廣闊而平坦的大地呈金黃色,向天際線一直延伸過去,無限蒼茫。稀疏的草成簇狀,尤如捏緊的拳頭。它們多呈淺黃色,莖葉細窄,莫怪它們的小氣,其實是營養(yǎng)不良。由于嚴重的干旱,在暴烈的陽光下,能夠堅持存活下來,已屬生命奇跡。車行一個多小時,我們向右拐向北邊的賀蘭山。離山越近,植被變得好起來。在山口處,隔著車窗,看到有四五匹馬、十余峰駱駝在山坡上吃草。</p><p class="ql-block">上午八時二十分,我們在廣宗寺前的停車場上下了車。</p><p class="ql-block">這座寺,與六世達賴有關(guān)。六世達賴倉央嘉被罷黜以后,云游到此,被尊稱為上師,其后半生都在阿拉善傳教。南寺是他的弟子根據(jù)其遺命建造的,成為藏傳佛教的勝地。南寺依山而建,占地曾達40萬平方米、擁有廟宇數(shù)十座,有倉房、僧舍兩千八百多間,僧侶人數(shù)最多時達到1500多名。在58年前那場文革浩劫中,南寺遭受到最嚴重的破壞,喇嘛被迫還俗,寺廟中許多傳世珍貴文物遺失。</p><p class="ql-block">在近幾年,興起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熱。讓我對南寺產(chǎn)生了一種特別的情感。他的詩歌,多與愛情有關(guān),而這樣的才華,與他的身份極為不符。他代表藏傳佛教的最高領(lǐng)袖,為追求內(nèi)心的自由,為平息那顆火熱的心,大膽的去愛、去恨。既然被罷黜,無需再做政治的玩偶,更不用做虛偽的傀儡。心既無羈絆,腳自然能行走四方。歷經(jīng)十多年的云游,他在這里安頓下來,成為馬背上民族的上師。上天又是公正的,在這座山上,能夠耳聞松濤,濯足山泉,又可坐看閑云,靜悟佛法,該是多么美妙的境界?。《巧较?,有廣闊無垠的大草原,有熱情奔放的蒙古人,敢愛敢恨的倉央嘉措,無疑如魚逢水。</p><p class="ql-block">我們來得太早,大殿尚未對外開放。在藍天、白云下的山谷里,高高在上的大殿,群山環(huán)抱的南寺,不管是建筑物、雕像,還是繪畫,紅、黃、藍,即使是白顏色,非常濃,與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形成強烈反差,對視覺形成強烈的沖擊,完全可以用濃妝艷抹來形容。山谷四周,群立的山峰,黃褐色的山巒上點綴著蒼翠的松柏、榆樹。綠色,在這里顯得彌足珍貴。</p><p class="ql-block">烏鴉是這里的常駐居民。它們不受騷擾,在空曠的山谷里,高聲鳴叫,頡頏飛舞。按理說,頡頏這個詞,用在烏鴉身上,有些委曲了。但在這樣一個空寂而苦焦的山谷里,再無它鳥,也只有它配了。在農(nóng)村,烏鴉很不受歡迎,因為它的聲音嘶啞,通常被認為是不吉利的。而在此地,我認為如果沒有鐘聲、響鼓,沒有喇嘛誦經(jīng),也沒有輕風(fēng)微嘯,這烏鴉的鳴叫,應(yīng)是最悅耳的聲音了。我不知道,為何自己的審美趣味性往往會因時因地而變,想來人的情感認知,是不是很現(xiàn)實呢?</p><p class="ql-block">好在只等了十多分鐘,身穿紅色僧袍的喇嘛過來,打開側(cè)門,放游客進門。在回廊里,我透過窗子,看到殿外廂房院落里有不少喇嘛。他們或安靜,或喧嘩,或沉思,或微笑,向院外散去。有年老者,被兩三個年輕的攙扶著,往出走?;乩壤铮惭b有轉(zhuǎn)輪,上面寫著藏文。游客們邊走邊轉(zhuǎn),據(jù)說這樣可以得吉祥之氣。繞大殿,轉(zhuǎn)一圈,然后進到殿內(nèi)??臻煻璋档牡钐美镉猩裣?,有經(jīng)幡,有氆氌等等。我好奇地張望,然而,酥油燈搖曳的光芒,不足以照亮每一個角落。依現(xiàn)代照明條件,為何不讓大殿里燈火輝煌呢?或許,就是要用這若明若暗營造神秘的氣氛吧!這里供奉菩薩,也供奉活佛。神與人,世俗與宗教,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內(nèi)心有所求的人,到這里,不免要燒上一炷香,拜拜菩薩、佛祖等,請眾神保佑。殿內(nèi)的喇嘛們,有幾個正包經(jīng)卷。他們把經(jīng)卷一張一張揭起,雙手舉至眉間,行個禮,然后放下。疊加而成的經(jīng)卷,被嚴嚴實實地包裹,再扎緊??v觀眾喇嘛相,我忍不住想笑。年老的,無論是包經(jīng)卷,還是誦經(jīng),都非常認真,心無旁騖;而年輕的,則左傾右盼,難以靜心做事;還有一個,在玩手機??此麑W⒌匕存I,我猜測是在發(fā)短信。出到大殿門外,有三五個喇嘛,正在相互開玩笑,甚至相互打鬧。正值青春年少的喇嘛們,不因背負宗教的十字架而泯滅活力。人啊人!我心里感嘆,即使在這莊嚴凈地,人性的頑劣與天真,也難以凈除。</p> <p class="ql-block">出大殿,我們向大山腹地前進,去尋找能夠搞活動的草甸。我之前雖來過南寺多次,但這條山谷沒進過,所以充滿好奇。我邊走邊看,邊照相,盡可能地捕捉自然之美。高聳的山峰,如屏如障,高低起伏,錯落而構(gòu)成蜿蜒的峽谷。山體并不光滑,巖石呈暗紅色,如一團一團將欲燃燒的火焰。山崖上巉巖交錯,或臥或立,橫行旁逸,形態(tài)迥異。谷里榆樹眾多,且多生長在巖石上,或石縫里,黃綠色的樹冠撐開,就如在火焰上舞蹈。當(dāng)看到那些瘦弱的樹木,零零落落,在近乎垂直的懸崖生長,我內(nèi)心的感念,無法用語言描述。前幾天下過大雨,到處都是碎石,還有幾處塌方,滑下的泥沙,將路面掩埋。凌亂的場面,反而歸入樸真,讓我歡喜。每有新的景物闖入我的眼簾,我就感動一次,熱情不減分毫。此時此刻,我對自然的敬意,是由衷的,不羼雜一絲一毫的私心。</p><p class="ql-block">山谷里草木種類不多,但多數(shù)我叫不上名字。有些草開著小黃花,就如向陽花,在凌亂的草叢中,分外顯眼。有幾片沙棘,已經(jīng)掛果了。繁茂的枝條上掛滿果子,青色的正在發(fā)育,黃色的半成熟,紅色的已成熟。起初,我以為是野生枸杞,還給詢問的同事介紹。有一種灌木,估計是丁香,開著五奶白色的花,純潔淡雅,讓我心神俱醉。有一種草,銹紅色的葉片,卻開著紫紅色的花瓣,拱圍起一片白色的花蕊,非??蓯?。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一種很不起眼的草,如韭菜狀莖葉,外表俗不可耐,卻開著橘紅色的花朵。它的花瓣很大,其妖艷迷人形態(tài),讓我一見傾心。正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山,這石,這草,這木,想必都聆聽過上師的祈福,見證過上師的尊容,所以它們才有如此茂盛的生命力與無比的靈性。</p><p class="ql-block">山谷里蝴蝶很多。蝴蝶的種類不多,見到的多是黃色或者白色的,黃色的蝴蝶體型大,白色的要小得多。這些可愛的生靈,并不怕人,在狹窄的山道上有很多次緊貼著我的身體飛過。每每遇到這樣的情況,我趕快打開相機,它卻快速地飛走,不給我機會。有時,它會停留在灌木叢里,或者草尖上,我就將相機放得足夠近,調(diào)好焦距,把它的倩影定格。不知為何,山里的蒼蠅不怕人。這家伙飛行的速度好快,總是無恥地往人身上粘,等到發(fā)現(xiàn),已落在脖子、臉龐、甚至手臂上,教人生厭,急揮手拍去,卻被它輕松逃走。把這些漂亮的蝴蝶,用來形容蒙古族姑娘,一點不為過。而那讓人討厭的蒼蠅,應(yīng)該算是心魔,有意無意來入侵。不知遇到這樣的狀況,六世達賴如何應(yīng)對,只能憑想象去猜測。</p><p class="ql-block">不管巖石有多么堅硬,也怕歲月之輪的碾壓。歷經(jīng)多年風(fēng)雨,巖石被分化、侵蝕,剝落而成各種姿態(tài)。有幾處石林,孤立山崖,奇形怪狀,讓我浮想連翩。有一處山巒,不同紀年的巖層,像一本書頁疊加而起,只是依凡人的力量,無法打開來讀。山根下,往往被掏空,形成穴狀,里面豎立著密密麻麻的干樹枝,這是來此許愿的人放下的信物。當(dāng)我進到賀蘭山腹地時,發(fā)現(xiàn)一座山脈就如一條巨大的龍,臥在谷里。它的脊梁由高至低,橫亙幾公里,到最低處,那些裸露在外、碎裂的巖石,如將朽的骨骼,與四周的翠綠形成截然不同的存在。佛說,世間眾生平等,生命的輪回,生命形式的不同轉(zhuǎn)換,各依前世的福緣、慧緣。在我眼里,無論是高聳入云的山峰,還是匍匐于我腳下的草木,都有自己的使命與緣,我們理應(yīng)善待之。</p> <p class="ql-block">你會為一塊石頭動心嗎?途中,有一塊巨石,斜躺在山坡上,土黃色、皴裂的面容,如耄耋老人。兩邊有七八棵小榆樹,紛紛向它伸出枝柯,做出欲替它遮蔽風(fēng)雨的樣子。在山谷深處的草甸上,有一塊白如玉的石頭藏身于綠茸茸的草叢里,光潔滑膩的外表,宛若剛出浴的嬰兒,教人憐惜。不知它們已在此存在多少年,想必這條谷,倉央嘉措是常來的。依他浪漫的情懷,應(yīng)該留有詩歌才對。我邊走邊停下來,徒勞地四處尋覓,想發(fā)現(xiàn)點什么。</p><p class="ql-block">越往上走,森林越茂密。沒想到,這條谷里,有如此多的松柏。行走一個小時后,云霧散盡,陽光漸強烈,刺目而熾熱。好在我們及時鉆進森林里,就如穿越時空隧道,突然進入到秋季。清涼的山風(fēng),微微揮動衣袂,驅(qū)逐酷熱。剛才還一身汗,此時不但消去,還覺得有些涼!我以為,倉央嘉措是幸運的。奇妙的自然,廣博的佛學(xué),將這兩個本不相干的物象聯(lián)在一起,相互和諧,不也就成佛了么?轟隆的松濤與呢喃的誦經(jīng)交織,既度人,又度花草樹木、飛禽走獸,豈不是一件完美的功德!</p><p class="ql-block">這里幾乎沒有人工干預(yù),基本保留著原始狀態(tài)。雙腳踩著松軟的土地,既舒適,又踏實。有許多倒下的松樹,已經(jīng)干枯,但沒有被清理。近期充足的雨水,讓樹根下的地面上,長出厚厚的綠苔。這些綠苔不但將山坡覆蓋,還爬上巖石,甚至攀到樹干上。同事老郭竟然發(fā)現(xiàn)了一窩紫蘑菇,他高興地將其掰下來,裝在塑料袋里。賀蘭山紫蘑菇營養(yǎng)非常豐富,且無法人工培育,實屬山珍。此后,他又多了項任務(wù),一直到返回,都在山坡上尋找蘑菇。大自然是一個合格的清道夫,許多枯枝被雨水匯集到一起,再順著山坡,往下去,最終被送下山去。而人的覺悟,或者說管理能力,既低下,又缺損。沿途,尤其是山谷深處,幾乎沒有垃圾桶,長期又無人清理,山坡上到處是塑料袋、礦泉水瓶,我心里很不舒服。</p><p class="ql-block">當(dāng)我上到一道山梁上,回頭望,能看到山下廣闊的平原。登高望遠,最喜歡這樣的境界:俯仰世間,眾生萬物,皆在腳下。我身如高山般偉岸,目光如閃電般飛馳,胸懷自然也就寬廣了。我想象著,倉央嘉措在此駐步,該是如何的情懷?不會僅僅是一句常誦的咒語吧!一股清風(fēng)悠然襲來,輕輕拍了拍我的腦門,似乎同意我的想法。</p><p class="ql-block">然而,此處并不是目的地,于是繼續(xù)往前行。歷經(jīng)三個半小時跋涉,終于看到開闊的高山草甸。這里四周都是山,極像一個世外桃源。到得這里,很多人已精疲力竭,尤其是沒有帶水、帶吃的,更覺難受。好在這里有座小商店,東西不多,但非常實惠?;鹜饶c、礦泉水、蛋糕,平時不喜歡吃的東西,此時成為難得的佳肴。吃飽喝足,人有了精神,就有了欣賞美景的心情。眾游客們活躍起來,有的四處巡視,有的玩游戲,還有一撥竟然踢起足球。有兩只羊,正埋頭享受鮮嫩的青草,全然不管來客的大呼小叫。還有幾匹馬,站立在陽光下,它們毛色光滑,背上配著鞍子,是用來賺游客錢的。</p><p class="ql-block">草地有點潮濕,但我們顧不上那么多了,大家坐在地上,享受寧靜。對面的山坡上,森林茂密,無數(shù)棵松樹,形成一道風(fēng)也鉆不透的綠墻,完全可以用強大來形容。面對著它,誰能相信,這就是干旱少雨的賀蘭山?自然造物,既嚴肅,也幽默。離此不遠的山峰,半坡密林,半坡草甸,遠遠望去,就如嬉皮士的陰陽頭,讓我這個凡夫俗子,也心生出禪意。這里的天,與平原上全然不同,一會兒陰,一會兒晴,陰晴就如潮汐漲落,存于意念。蔚藍色的天空里,云或如薄霧般飄揚,飄渺虛幻;或似高山積雪般厚重,尤其是鑲嵌其中的云霞,絢麗多彩,給人以無限遐想。午時,強烈的陽光驅(qū)散陰霾,薄如蟬翼的云與太陽纏繞在一起,形成巨大的暈圈,一個神圣的光環(huán)。大山頂上顯現(xiàn)光環(huán),即如佛教圣賢頭頂?shù)墓饷ⅰN以俅蜗肫饌}央嘉措,他的后半生,就是在這座山上傳教。這座神秘的山,這條幽深的峽谷,因他而變得更加圣潔。那顆充滿傳奇色彩、神秘的靈魂早已仙去,但他留下的輝煌,至今依然在光耀這座山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