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雍和宮位于北京市東城區(qū)雍和宮大街,與國子監(jiān)相鄰。雍和宮和國子監(jiān)隔著一條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雍和宮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皇家寺院,歷史上這里曾是清皇四子胤禛(雍正皇帝)的府邸,乾隆皇帝的出生地。后來改為黃教寺院,香火極旺,寺內(nèi)還有很多珍貴的古建和文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胤禛,即后來的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駕崩,曾于此停放靈柩,因此,雍和宮主要殿堂原綠色琉璃瓦改為黃色琉璃瓦。 雍和宮因乾隆皇帝誕生于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墻,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guī)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喇嘛廟,特派總理事務(wù)王大臣管理其事務(wù),并成為清政府掌管全國藏傳佛教事務(wù)的中心。雍和宮是清朝中后期全國規(guī)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b></p> <p class="ql-block"><b> 雍和宮主體建筑群由牌樓、昭泰門(山門)、雍和宮大殿、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以及班禪樓、戒臺樓兩個文物展廳組成,另外還有東西配殿、“四學(xué)殿”等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雍和宮還藏有清代西藏地方政府進(jìn)獻(xiàn)給皇室和本廟的珍品(在班禪樓、戒臺樓兩個文物展廳內(nèi)可觀賞到部分藏品)。寺內(nèi)各殿 堂供有眾多的佛像、唐卡及大量珍貴文物。其中紫檀木雕刻的五百羅漢山,金絲楠木雕龍的大佛龕和十八米高的白檀木大佛是雍和 宮木雕工藝的三絕,三絕以萬福閣內(nèi)的彌勒大佛極負(fù)盛名,距離地面18米,埋入地下8米,是一棵完整的白檀木所雕。此樹原產(chǎn)地為 尼泊爾,后獻(xiàn)給乾隆皇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漢藏結(jié)合,雍和宮作為寺院的一大特點(diǎn)就是:它是佛教漢傳和藏傳兩大流派的融合體,游玩雍和宮時,你可以看到漢傳佛教的大肚子彌勒佛,又能在法輪殿中看到藏傳佛教的宗喀巴大師銅質(zhì)鎏金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