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木工記事 2024.3.20<br> 民間工匠藝,要數(shù)我最為喜歡的就是木工技藝。為何喜歡?一是當年小學語文有篇課文叫魯班學藝,講述古代魯班為皇帝趕時間建宮殿,一天上山砍樹,爬坡被利草割破了手,細心的魯班細心觀察,原來是利草長滿了斜尖的小齒割破了他的手,受此啟發(fā),他用鐵片制作了尖齒形工具,代替了用刀砍樹古舊代木法,發(fā)明了鋸子,工期大大加快,深得皇帝的獎賞。此后我對魯班一代木匠大師,祟敬之極!其二就是當年見到走街穿巷的整桶佬,更是增添了我對木工的興趣,這還要從小時侯說起。<br> 一天,樓下傳來陣陣叫聲″整桶整鍋蓋,整桶整鍋蓋",我窗臺探頭往下一望,只見一位中年大叔頭戴白色圈頭布帽,肩挑扁擔木工架罉,前掛兩把鋸子與木箱,后拴著頭高頭低的長木橙,聲音尖脆,極具吸引力,臺山人對此人稱謂整桶佬。這時,二樓一位阿婆高聲喊"師傅,我有個爛鍋蓋,你可幫我整番嘅嗎?"整桶佬笑吟吟著答″當然可以,你拿下來,順帶幾塊杉木或板下來幫你整番"。我好奇心驟起,三步并作兩步走下樓,看個究竟!<br> 街旁騎樓地,整捅佬已將檔口擺好了,那位阿婆也將散爛的木鍋蓋和幾塊杉木拿下來。我鉆進圍觀人群的最前面,目不轉睛,觀看著這整桶佬是如何將爛鍋蓋修理好的。<br> 這時,整桶佬將一堆散開的舊鍋益塊分兩行排開,用摺式木尺丈量計算,霉爛的木塊移除。修理功夫開始,鋸子沙沙鋸開幾斷圓杉條,右手一板大斧頭,左手拿半園鐵鑿,對著圓木頭連砍幾次,幾塊帶弧形的木塊出來了,接著用凸刨,平刨,睡刨,底面?zhèn)冗呄髋?,板塊初成型,接著就是最感奇妙的是木塊鉆孔,這方法就象玩音樂的拉二胡,來回拉動拉柄在木板上鉆出一個個孔,板塊用竹釘拼接,圓形鍋蓋拼攏完成,上頂蓋,內(nèi)外再加工刨削修整,外加鐵篩圈,半小時功夫,鍋蓋修好,此時又有人送上一個洗衣木盆來修理,真是生意興隆,我也繼續(xù)圍觀。<br> 正當我對木工興趣大增之時,鄉(xiāng)下姑姑特送我?guī)准也刂?,木刨和一把木鋸,我又在五金店購了幾件斧頭落鑿,正式開始了我的野生木工尋藝之路。<br> 那時候,家里時興有一個木沙窗碗柜,可存放碗筷,又可儲存食物,通風疏氣,非常實用。為趕潮流,我尋找了幾條四方木條和板塊,半生不熟地也制作了一個木沙窗柜,外圍涂上翠綠色的油漆,貼掛墻上,家中頓添新色。透過碗柜門窗沙,望著柜內(nèi)一碟碟的保鮮食品,開心極了!同時還引來了左鄰右里街坊們圍觀與稱贊,當然我也心滿意足。<br> 七十年代,知青下放,我將舍不得的幾件木工工具順帶回鄉(xiāng)。干了幾個月的插田除草農(nóng)活,一天隨社員們一齊去田間抽水下田,抽水是長槽形的木撥式人力抽水車,半途,一個木撥塊爛了,無法抽水,生產(chǎn)隊長正為難時,我自告奮勇向他講″我可有工具把它修好“!我拿著這個爛木撥速奔回家,找來木板,照葫蘆畫樣刨削開孔,加工了一個新木撥,水車修好,隊長連聲贊好。自此以后,隊長知我懂一些木技藝,隊里的破損尿桶,揚谷的風柜,耙田的木犁等等木農(nóng)具都找我來修理,再不用去干那背向太陽面朝土的農(nóng)田活了。心想,懂點弄斧刨木術,廣闊天地,好象還是有點作為的呢。<br> 一天,修換一個爛桶底,怎樣才能鋸出一個準確的圓桶底?畢竟我是初出茅廬,不懂就要拜師了,村里有個老木工,我買了幾粒水果糖上門拜訪請教,老木工也不保守,熱心示范,用大鐵園規(guī)點在桶邊內(nèi)斜槽,依次平均分為六等份,這就是桶底的半徑,哦!原來這是小學算術課學到圓的周長計算方法,半徑X2Xπ=圓周長的反向計算實用。此時晃然一悟,感覺讀書還是有用的。<br> 后來,人民公社革委會準備興建一座食堂和宿舍,管理知青的趙科長抽我去會戰(zhàn)起屋做木工,其中還有各生產(chǎn)隊抽來的多位有經(jīng)驗的木工師傳,我虛心加偷師,這期間木工功夫得到飛躍發(fā)展。從屋頂金字架用到的三角計算方法,再到加工木門窗的榫接術,邊做邊學,工藝長進。師傅還說"木工手藝,三分師傅,七分工具″,突顯工具之重要性,我這個初出毛驢,單憑原來幾件舊家當是揾不到食的。隨后,我節(jié)衣儉食,將錢用在這七分工具上,各式木工工具逐漸裝滿了箱。開槽柳刨,這工具要在木枋條中刨開一條槽與板塊接合,工具用硬質(zhì)木和鐵塊、窄刨刀及調(diào)節(jié)羅絲組合而成,市面無賣,我多方尋找,弄齊材料,終于自制了一個開槽刨,這刨在制作加工門窗中作用突顯。<br> 回城后,入行與薄鐵打交道,但對木工活動,我還是情有獨鐘,不離不棄。廠里有個木工組,有位大家愛稱叫八級的師傅,因他父親在廠里是七級的退休木工老師傅,兒仔陳俠軒接班,后來也稱呼他為八級師傅了,八級為人爽趣,技術精湛,閑時我經(jīng)常在他木工組切磋交流,在這里,他講解了鑄造翻沙用的木模工藝,目睹他制作木模具過程,加深了我對生鐵鑄造生產(chǎn)的認識。<br> 八十年代,人們大興土木自制家具,當時最流行的有玻璃餐柜男莊柜、北京椅等等。潮流興,興趣致,我也忙,操斧弄刨,自己家用的,幫親朋好友的,制作了多款抬櫈椅桌。最為美觀實用是一張木長三摺式的沙發(fā)床,這沙發(fā)虎爪扶手造型,坐時是沙發(fā),拉開摺板是大床,美觀實用但結構復雜,尺寸講究,首制無從落手,后靠朋友在木器社弄了一份圖紙尺寸,按圖放樣,總算完成了這張我最為成功的多用沙發(fā)床。如今,它還珍藏家中,堅固如初,成了幾十年的老古董。<br> 時代在發(fā)展,工藝在進步。木器制品已進入工廠化大生產(chǎn),各類板式組合漂亮傢俱應有盡有,電動工具取代了以前的手動工具,那種人人動手自制木家具的日子,只有存留在我們這一代人的回憶之中。<br><br><br><br><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