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時間:2023.7.16-1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塔林時得知乘坐郵輪到達(dá)赫爾辛基僅需要2.5小時,于是果斷購買往返郵輪票,在波羅的海上飄到芬蘭首都—赫爾辛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赫爾辛基,是世界上緯度第二高的首都,其緯度僅次于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走過這座白橋就到了塔林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塔林港位于波羅的海的芬蘭灣沿岸,主要由4個港口組成,包括穆嘎港(原油、集裝箱港)、南帕爾迪斯基港(廢金屬、木材及滾裝船港)、老城港(客運港)、帕亞薩瑞港(木材港),這些港口均是終年可以通航的深水不凍港,擔(dān)負(fù)著向臨近北歐國家的客、貨運輸任務(wù),每天都有開往赫爾辛基和斯德哥爾摩的客運班輪。</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是塔林港客運D座,整座候船大廳未見客服人員,自動取票機(jī)打印船票,掃碼按時上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塔林客運港距離芬蘭首都赫爾辛基80公里,在俄羅斯圣彼得堡以西320公里,拉脫維亞里加以北300公里,瑞典斯德哥爾摩以東380公里。塔林港也是波羅的海最大的港口,是愛沙尼亞金融、工業(yè)和貿(mào)易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自動檢票進(jìn)站,還有中文標(biāo)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排隊上郵輪的汽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船艙很大,分為多層,自由挑選座位,艙內(nèi)設(shè)施齊全,設(shè)有餐飲及禮品店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輪船陽光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航行期間郵輪行駛非常穩(wěn)定,人們或在艙內(nèi)上網(wǎng)、睡覺,或到甲板上吹風(fēng),曬太陽。2.5個小時準(zhǔn)時到達(dá)赫爾辛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赫爾辛基港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出港口就是公交車站,自動售票機(jī)購買了二日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赫爾辛基主要景點位置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赫爾辛基火車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火車站設(shè)計師是芬蘭藝術(shù)家建筑師伊利爾·沙里寧(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火車站設(shè)計使人印象深刻,正門有一個綠色波浪形的拱頂,代表著波羅的海的浪漫風(fēng)情,其東側(cè)是一座高大巍峨的綠頂鐘樓,大門兩側(cè)分別各有兩個巨大的人像雕塑,手捧圓球,整個建筑造型獨特,構(gòu)思新穎,相信來到赫爾辛基的人都會對火車站人過目不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赫爾辛基火車站設(shè)計獨樹一幟,絕對是一件杰出的藝術(shù)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寬敞整潔的火車站開放式大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芬蘭國立劇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芬蘭語Suomen Kansallisteatteri)</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位于赫爾辛基中央車站廣場。芬蘭國立劇場成立于1872年,當(dāng)時位于波里,是芬蘭歷史最久的一家芬蘭語專業(yè)劇場。在1902年之前,名為芬蘭劇場,之后改名為芬蘭國立劇場。</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阿萊克西斯基維紀(jì)念雕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位于火車站廣場、國立劇場前的阿萊克西斯,基維紀(jì)念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阿萊克西斯維基是第一個用芬蘭語寫作的劇作家和小說家,被稱為“芬蘭文學(xué)之父”。為芬蘭民族認(rèn)同奠定了基石。最為著名的作品為《七兄弟》,被評為最偉大的芬蘭人第九名。其誕辰日每年的十月十 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基維紀(jì)念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赫爾辛基大教堂(Tuomiokirkko)</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座赫爾辛基最著名的地標(biāo)建筑是一座路德派教堂,建筑以白色為主,故又稱白教堂,配以淡綠色的鐘樓圓頂,結(jié)構(gòu)精美,氣宇非凡,堪稱芬蘭建筑藝術(shù)上的精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赫爾辛基大教堂(Tuomiokirkko)建于1852年,出自德國建筑師恩格爾(CLEngel)之手。</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每當(dāng)教堂鐘聲響起,整個廣場都一片肅靜,眾多游人一同靜靜感受著唯有宗教虔誠帶來的心靈寧靜的時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宏偉莊嚴(yán)的赫爾辛基大教堂建在一塊高地上。放眼望去,希臘廊柱支撐的乳白色教堂主體和淡綠色青銅圓頂?shù)溺姌鞘中涯?,教堂四周是古希臘風(fēng)格的環(huán)柱式建筑,立面山墻上均有人物雕塑像,在陽光的照耀下,各建筑產(chǎn)生出豐富的光影效果和虛實變化,消除了封閉墻面的沉悶之感,凸顯了希臘建筑的藝術(shù)美感和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教堂腳下是參議院廣場,東西兩側(cè)分別為內(nèi)閣大樓和赫爾辛基大學(xué),南面不遠(yuǎn)處是總統(tǒng)府、最高法院和市政廳所在地。在藍(lán)天的映襯下,大教堂建筑的巍峨壯麗與周圍環(huán)境的靜謐和諧相融,使人們感受到宗教的神圣與自然的和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夜幕下的參議院廣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赫爾辛基晝夜溫差大,7月中旬的夜晚,外出還是要穿薄羽絨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參議院廣場,不僅是赫爾辛基市民活動的中心,也是欣賞新古典主義建筑的最佳場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廣場中心的雕塑是建于1894年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銅像,以紀(jì)念他讓芬蘭獲得充分的自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芬蘭早期一直被瑞典統(tǒng)治,1809年,俄瑞戰(zhàn)爭最終俄國打敗瑞典,芬蘭被俄國吞并。不過,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允許成立了自治的芬蘭大公國,這是芬蘭走向獨立的開端。雖然還是被俄國統(tǒng)治,但畢竟有了自治的權(quán)利,這就是在芬蘭限多地方可以看到俄國沙皇雕像的原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赫爾辛基大學(xu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赫爾辛基大學(xué)于1640年創(chuàng)建于芬蘭舊都圖爾庫,1828年隨都遷至赫爾辛基,是芬蘭第一所大學(xué)及最高學(xué)府,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藏書,尖端的設(shè)備, 齊備的專業(yè)以及杰出的成就聞名歐洲。全球廣泛使用的Linux操作系統(tǒng)于1991年10月5日誕生于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赫爾辛基大學(xué)圖書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赫爾辛基市政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貌似簡樸的這棟建筑就是市政廳大樓建于1830年,其外觀至今仍保持原來風(fēng)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市政廳不遠(yuǎn)處的南碼頭有很多黃色、白色的帳篷,這里就是常年開放的露天自由市場,商販云集這里攤售新鮮水果蔬菜、魚肉及鮮花,還有美食餐飲、芬蘭刀、馴鹿皮和首飾等各種傳統(tǒng)工藝品及旅游紀(jì)念品,深受當(dāng)?shù)鼐用駳g迎,也是外國游客觀光游覽的必到之處,成為赫爾辛基最引人注目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赫爾辛基常年開放的自由市場,干凈整潔,環(huán)境舒適絕無臟亂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露天市場的花市旁有一座著名的噴泉, 少女哈維斯·阿曼達(dá)銅像,被四頭海豹環(huán)繞在噴泉之中。她一手托肥,深情地疑望著芬蘭灣,被人們譽(yù)為“波羅的海的女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不巧的是我們?nèi)r,阿曼達(dá)塑像被送走定時維護(hù),雕像基座周圍被圍起來,只有宣傳畫像和文字介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哈維斯?阿曼達(dá)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08年,哈維斯-阿曼達(dá)噴泉在赫爾辛基的集市廣場揭幕,這是雕塑家維爾?瓦爾格倫 (Ville Vallgren ,1855-1940) 最著名的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當(dāng)時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希望通過一位居住在巴黎的藝術(shù)家雕像來提升其知名度。在噴泉悄無聲息地揭開面紗的那一刻,立即引起了公眾的極大轟動,當(dāng)時該塑像并不被普遍接受,一些不懂藝術(shù)的觀眾還指責(zé)為“淫穢女娼”“不雅女性”等。然而藝術(shù)的魅力總是在影響著人們的審美,逐漸哈維斯-阿曼達(dá)(Havis Amanda)形象被廣泛接受,現(xiàn)已成為赫爾辛基最受歡迎的雕望之一,赫爾辛基城市的象征和地標(biāo)。(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波羅的海的女兒— 哈維斯-阿曼達(dá)(Havis Amanda)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阿曼達(dá)左手拖腮,深情著遠(yuǎn)眺芬蘭灣,由于其端莊秀麗,溫柔嫻雅的外貌,被人們親切的稱呼為“波羅的海的女兒”。在塑像下方和噴泉四周,分別有四只海狗口吐清泉的銅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芬蘭總統(tǒng)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建于1820年,建成之后為俄國沙皇使用,還做了幾次改造。芬蘭獨立之后,這座建筑一直作為芬蘭共和國總統(tǒng)的代表處及官邸使用。不過2014年總統(tǒng)府正在經(jīng)歷大修,內(nèi)部暫不對外開放參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烏斯別斯基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座教堂是一座深紅色的俄羅斯風(fēng)情教堂,在赫爾辛基東南部的卡達(dá)亞諾伽半島上,為了紀(jì)念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這座紅教堂由俄羅斯大師阿列克西·格諾斯塔耶夫(Aleksei M.Gornostayev)設(shè)計建于1868年,也是半島上最大的東正教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小山丘上的紅教堂有著濃郁的俄羅斯風(fēng)格,教堂深紅色的磚墻光彩奪目,13個極具東正教代表性的綠色洋蔥頭金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猶如一座城堡巍峨挺拔,高聳入云,又猶如一座宮殿壯美神秘,讓人翹首期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教堂內(nèi)葬有芬蘭英雄卡爾?古斯塔夫?曼納海姆元帥,他曾率軍力敵蘇聯(lián)的侵略。于1951年1月28日客死瑞士,遺體被送回國內(nèi),安葬在教堂中,當(dāng)其遺體被運送回國時,舉國上下夾道相送,其盛況為芬蘭前所未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赫爾辛基的紅教堂和白教堂分別位于芬蘭灣的左右,非常醒目壯觀是城市的一道獨特景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芬蘭堡 (Suomenlinna)</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建在赫爾辛基外海上的一串小島上,是瑞典設(shè)計師奧科斯丁設(shè)計的杰作。設(shè)計方案深受當(dāng)時歐洲最偉大的工程師沃邦的影響。芬蘭堡和在陸地上的防御工事一起構(gòu)筑了一個防御體系。芬蘭堡共有 8個島嶼組成,4個大島之間有橋梁連接,土地總面積 80公頃(0.8平方公里)。六座小島上建立防御工事。1991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芬蘭堡是在250多年前瑞典統(tǒng)治時期建造而成的,主要是為防御俄羅斯的入侵,所以在城堡南面的奧古斯特之劍/庫斯塔劍 Kustaanmiekka 設(shè)置了朝向東北方向的一排大炮和防御設(shè)施。這是現(xiàn)存世界上最大的海防軍事要塞之一,也是芬蘭最為重要及著名的景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芬蘭堡還有教堂、軍營、城門等名勝古跡,有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海上軍事遺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去芬蘭堡需要乘坐輪渡,海上航行時間大約為15分鐘。購買赫爾辛基公交日票可直接在“露天自由市場”附近的Kauppatori碼頭乘坐輪渡前往,每個小時4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到達(dá)芬蘭堡大黑島Suomenlinna Sveaborg碼頭</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芬蘭堡大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教堂最初建于1854年,由19世紀(jì)俄羅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師康斯坦丁 ?托恩(1794.10.26~1881.1.26)設(shè)計。1929年教堂被大面積翻新,此時的大教堂除了原有的功能之外,還加裝了燈塔,用于傳輸摩爾斯電碼。后來,這個教堂成為了赫爾辛基新人們婚禮的主要場所。遺憾的是我們?nèi)r教堂不開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芬蘭堡的建筑物大多都是石塊材質(zhì),給人的感覺既堅實牢固又神秘莫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隔海相望的是瓦利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曾經(jīng)的地堡里一片廢墟,里面黑乎乎的沒人知道曾經(jīng)是何等模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城墻上俯瞰芬蘭堡的主干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芬蘭堡設(shè)計師奧古斯丁 ?厄倫斯瓦德之墓在一個寬闊的庭院中間。在沒建陵墓以前,這里曾經(jīng)是芬蘭堡的主要廣場和行政中心。旁邊的建筑就是他的官邸,室內(nèi)的陳設(shè)和服飾向我們訴說著奧古斯丁 ?厄倫斯瓦德時期那個硝煙彌漫,顛沛流離的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奧古斯丁 ?厄倫斯瓦德(Augustin Ehrensv?rd)是瑞典的炮兵軍官,1710年出生在瑞典的巴爾卡洛,奧古斯丁出身于貴族家庭,有著良好的家庭背景。1748年為了抵御當(dāng)時俄羅斯帝國的勢力擴(kuò)張,他被瑞典國王弗雷德里克一世選中,開始設(shè)計和建造這座海上堡壘。他計劃在靠近赫爾辛基附近的一系列島嶼上修建完成了一圈鏈?zhǔn)竭B接的防御性城堡,然后在本國具有戰(zhàn)略重要地位的城市加強(qiáng)和鞏固防御作戰(zhàn)能力。奧古斯丁監(jiān)督修建完成該計劃的第一步鏈?zhǔn)椒烙な潞筲浑x世。?直到十八世紀(jì)末,芬蘭堡才按計劃圓滿完成芬蘭堡的所有工事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該陵墓是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為他設(shè)計的紀(jì)念碑。在陵墓的碑文上寫到:“奧古斯丁·厄倫斯瓦德在此安息” 元帥、騎士和皇家勛章司令被他的作品包圍,堡壘和海軍敬上。我們可以看到陵墓的紀(jì)念碑上有象征他是元帥的頭盔、代表騎士的寶劍,還有兩個光榮的十字勛章,上面還雕有孩子的頭像,可能是寓意造福后代,功在千秋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該城堡經(jīng)過1927 年、 1976 年、1987 年三次大修,其中保存有8公里的城墻、105門大炮、290 座機(jī)房和一系列相當(dāng)知名的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地下工事堅固無比,間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鐵將軍把門的倉庫房和掩體,設(shè)計巧妙,這樣的海上軍事遺跡實屬罕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50多年前瑞典人在島上建設(shè)的炮臺,城墻,暗堡,軍營等都完好地保存了下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帝皇門(The King's Gate)</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是芬蘭堡的象征,1753年-1754年間為閱兵而建。1752年,創(chuàng)始人瑞典王AdolfFredrik,來視察工程時,乘船停錨的地方,正是帝皇門的位置所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帝皇門大理石板上鐫刻著奧古斯丁?厄倫施瓦德的一句格言:后人們,憑你自己的實力站在這里,不要依靠外國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島上還有數(shù)十間博物館以及餐館咖啡館。如果把開放的島嶼都走一遍一天時間很緊張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從芬蘭堡返程途中,“赫爾辛基之眼”赫然在目。這是坐落于赫爾辛基Katajanokka港口的芬蘭航空Skywheel摩天輪,由全球領(lǐng)先的荷蘭摩天輪設(shè)計建造公司Dutch Wheels所建,于2014年正式運行,為赫爾辛基增添了一幅碧藍(lán)的“眼睛”。Skywheel的直徑高達(dá)40米,設(shè)有30個吊艙。藍(lán)色與白色交織的摩天輪完美地融入在天空與大海之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波羅的海的女兒”— 赫爾辛基,值得期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