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鄉(xiāng)對我的影響,就像烏雞的烏,那是烏到了骨頭里面?!?這是賈平凹先生對家鄉(xiāng)的感情。我對先生這樣的描述是認同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家鄉(xiāng)是一個貧瘠的地方,除了出產(chǎn)小麥、玉米之外,再無特產(chǎn),無趣到,除了平整的土地,僅剩已經(jīng)斷流許久的河床,甚至平庸到連個有名堂的景點都提溜不出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常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所以,家和家鄉(xiāng)便這樣頑固地植根到了我們的腦海里。小時候,我認為離家超過五里的地方就是外鄉(xiāng)了,即便是自己生活的地方再無趣,也認為是這世上最好的,離開三五天,便開始想了。至于為啥會想?一直沒弄明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實家鄉(xiāng)就是指你出生或長大的地方。但我認為只有能讓你安心和扎根的地方就是家鄉(xiāng)。</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歲,第一次我離開了生長的地方參軍去了。當(dāng)坐上火車的那一刻便開始后悔了。因為前路漫漫,不知所去之處在何方?除了忐忑的心情,茫然的表情和混亂的思緒,什么都是未知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來到軍營,有了責(zé)任,心便也不知什么時候竟安了下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記得第一次要回鄉(xiāng)探親了,臨行前幾個晚上都睡不好,整夜都在做夢,會醒來無數(shù)次,天就是不亮,每次都覺得是表壞了,有度日如年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坐上返鄉(xiāng)的火車時,腦海里又開始胡亂幻想起各種與親人相聚的熱情,美味下肚的淋漓和與伙伴傾訴相思的場景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真正回到家鄉(xiāng)的時候,往往所有的激動和熱情就猶如夜空里劃過的流星,轉(zhuǎn)瞬即逝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dāng)所有的熱情散盡之后,卻又開始惦念起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了。心又開始不踏實,盤算起歸隊的日子來了,似乎軍營已經(jīng)成為了家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多年以后,我早已回到異鄉(xiāng)成家并參加了工作,一年總也要回鄉(xiāng)幾次,當(dāng)初的各種心情仍然反復(fù)糾纏著我,但最終還是覺得只有呆在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心才是安穩(wěn)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現(xiàn)在我終于明白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家鄉(xiāng),那個寂靜無人的農(nóng)村,會隨著城市化不斷地加深終將被慢慢淹沒在歷史的長河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樣用賈平凹先生的話總結(jié)一下,“寸土之外再無家鄉(xiāng)。我將在何處二次扎根,建設(shè)一個屬于誰的家鄉(xiāng),與我的家鄉(xiāng)再無干系了?!?lt;/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我可以這樣理解,出生時的家鄉(xiāng),隨著時間的推移,將停留在口頭上,定義在書本里,其實,能讓你安心和扎根的地方才是割舍不斷的家鄉(xiā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