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土耳其是一個橫跨亞歐兩洲的國家,它南臨地中海,北臨黑海,西臨愛琴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東部與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西部與希臘和保加利亞接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從傳說中的特洛伊到羅馬帝國,從拜占庭到奧斯曼,它經(jīng)歷了幾個帝國的興衰,記錄下了許多歷史的滄桑。78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擁有18處世界遺產(chǎn),被稱為“文明的搖籃”。97%國土在亞洲的土耳其,多次申請入歐,都被歐盟拒絕了。</span></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爾</p>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12日,我們踏上了土耳其之旅。</p><p class="ql-block">3月13日早8點20,飛機落地伊斯坦布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年齡最長的都城,比十三朝古都西安還要長600多年。它曾先后是古羅馬、拜占庭、奧斯曼帝國最輝煌的帝都,這座大都市的每個角落都寫滿了厚重的歷史。它地處歐亞大陸的分界線,博斯普魯斯海峽將這座城市一分為二,東岸是亞洲,西岸是歐洲,博斯普魯斯大橋的修建讓人們從亞洲到歐洲只需不到5分鐘的時間。這里有世界十大奇景之一的“藍色清真寺”,有拜占庭時期的最杰出的建筑“圣索菲亞大教堂”,還有充滿濃郁的穆斯林氣氛的“大巴扎”。</span></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第一站是到“新皇宮”,“新皇宮”是相對“舊皇宮”而言?!靶禄蕦m”也有160多年的歷史了,是奧斯曼帝國最后六位蘇丹的皇宮,所以它見證了一個王朝的興衰。</p><p class="ql-block">新皇宮座落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岸邊,建筑完全是歐式風(fēng)格,墻壁和大門都是白色大理石雕花,極盡富麗奢華。</p> <p class="ql-block">新皇宮里的會議廳</p> <p class="ql-block">大廳里的水晶吊燈重達4.5噸</p> <p class="ql-block">面向博斯普魯斯海峽的白色大理石雕花大門都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乘游輪游博斯普魯斯海峽</p> <p class="ql-block">博斯普魯斯海峽將伊斯坦布爾一分為二。我們乘坐游輪從碼頭出發(fā),沿博斯普魯斯海峽欣賞兩岸風(fēng)光。</p> <p class="ql-block">海峽的東岸是亞洲,是伊斯坦布爾的生活中心,各式建筑鱗次櫛比。</p> <p class="ql-block">海峽的西岸是歐洲,大多是古城堡和老建筑。古老的建筑與自然風(fēng)光完美結(jié)合,交相輝映。</p> <p class="ql-block">在海上看到的新皇宮要比在陸地上看到的壯觀的多。</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跨海的歐亞大橋,橋長1050米,沒有橋墩,只有兩根斜拉的鐵索支撐,橋身高64米,能夠通過任何過往的船只。</p> <p class="ql-block">博斯普魯斯海峽是歐洲和亞洲的分界線,也是從黑海到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因此是咽喉要道。當(dāng)年我國的“瓦良格”號航母(遼寧艦)就是從這里歷經(jīng)磨難回到祖國的。</p> <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堡遺址</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藍色清真寺</p><p class="ql-block">藍色清真寺于17世紀初建成,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擁有六個宣禮塔的清真寺。墻壁使用了土耳其籃色彩釉瓷磚,配上白色的墻底和豐富的花紋圖案,使整個清真寺在信仰之外,平添了一種夢幻而浪漫的色彩,因此人們稱它藍色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進入清真寺需要脫鞋,女士要帶頭巾。</p> <p class="ql-block">藍色清真寺的對面是圣索菲亞大教堂。這座拜占庭時期的傳世之作,建于公元532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上方有象征著基督的圓形穹頂和伊斯蘭的宣禮塔。</span>經(jīng)歷了近1500年的歲月洗禮,雖已斑痕累累,滿目滄桑,依舊巍然佇立,是這座城市著名的地標(biāo)。</p> <p class="ql-block">靜靜流淌的時光里,淡粉色的圣索菲亞大教堂與藍色清真寺隔街相望,各自靜好,互不打擾,成為伊斯坦布爾的兩張城市名片。因信仰和權(quán)力而生成的兩座建筑,在世俗的世界里成為永恒的經(jīng)典,仿佛告訴這個世界,即使對立也可以并存,縱然殊途也可以同歸。</p> <p class="ql-block">德國噴泉</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蘇丹阿合麥特廣場,它曾經(jīng)是拜占庭帝國的競技場,或稱古羅馬競技場。蘇丹阿合麥特廣場有三座紀念碑∶西奧多休斯“埃及方尖碑”、“青銅蛇柱”及君士坦丁“羅馬方尖碑”。</p> <p class="ql-block">西奧多休斯方尖碑又名“埃及方尖碑”,這座方尖碑是埃及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在位時雕鑿的,原來豎立在埃及盧克索的卡爾納克神廟。公元390年,羅馬帝國狄奧多西一世大帝將它運到正在建設(shè)的新首都、當(dāng)時稱為君士坦丁堡的伊斯坦布爾,豎立在帝國競技場的中軸線上,幷舉行了隆重的豎碑儀式。這塊方尖碑已存在近3500年,仍然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古羅馬競技場上的青銅蛇紋柱,原本是古希臘各城邦聯(lián)軍慶祝戰(zhàn)勝波斯大軍所建造的,蛇柱由相互纏繞的三條蛇構(gòu)成,可以說是最古老的希臘時代紀念碑。此碑是君士坦丁大帝從希臘搬來的,現(xiàn)在土耳其保存的只剩蛇身,蛇頭收存于大英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在埃及方尖碑旁邊的君士坦丁石柱又名“羅馬方尖碑”是君士坦丁七世波菲羅格尼圖斯為了紀念他的祖父貝斯雷奧斯于公元10世紀建造的,也是唯一一個由本地人自己建造的石碑。碑身外原來鑲滿了青銅浮雕,公元13世紀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侵入君士坦丁堡的時候,那些青銅浮雕全部被毀,只剩下了光禿禿的石塊。在1894年的地震中,君士坦丁石碑受到損壞,此后土耳其政府對其進行了重建。</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爾的大街小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