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月9日早餐后,我們參觀了托澤爾的老街,在這里與一群可愛的孩子偶遇。老師帶他們到這里來拍照,為3月18日即將舉辦的民族服裝節(jié)做準備。</p><p class="ql-block">↓下圖是身穿民族服裝的托澤爾孩子</p> <p class="ql-block">沿途瀏覽了世界最大的沙漠鹽湖——杰瑞得鹽湖。這里產的鹽大部分是工業(yè)用鹽,也有一分部輸送到雪區(qū)為公路除雪。</p><p class="ql-block">這里距離阿爾及利亞只有150公里啦!</p><p class="ql-block">↓鹽湖</p> <p class="ql-block">午飯后,我們把大件行李留在杜茲,帶上隔夜必須的日常行李,八人加導游小穆分乘兩輛豐田越野(中東版)開始往撒哈拉大沙漠進發(fā)。</p><p class="ql-block">司機阿拉伯大哥仗著車好路熟,開足馬力以摧枯拉朽逢山開路的氣勢沖向撒哈拉大沙漠。大哥纏裹著土黃色頭巾,鏡片寬大的蛤蟆式墨鏡幾乎遮蓋了半張黧黑的臉,灰綠的越野裝袖口上露出一線明亮的阿拉伯花邊。</p><p class="ql-block">改裝過的音箱里播放著動感十足的地方民族音樂,渲染出一種穿越大漠正在路上的濃濃氛圍。</p><p class="ql-block">伴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司機大哥兩眼直視前方,寬厚的大手若無其事搭在方向盤上,任憑汽車俯沖還是跳騰也毫無減速之意。</p><p class="ql-block">大哥人車合一的駕駛狀態(tài)帶給我很強的心理安全感。</p><p class="ql-block">我從來沒像今天這樣把汽車坐出乘風破浪豪氣干云的激情——這樣的乘車體驗真是爽利又刺激,Cool!</p><p class="ql-block">窗外陽光強烈,剪影里的隊友車在陽光下閃閃發(fā)亮,車尾帶起的揚塵像龍卷風一樣彪悍——她們看我們應如是。</p> <p class="ql-block">↓友車的阿拉伯司機大哥(攝影:曉英)</p> <p class="ql-block">然哦,情況正在起變化。</p><p class="ql-block">隨著汽車駛離廣袤的戈壁向沙漠縱深挺進,撒哈拉開始慢慢掀開面紗,逐漸在我們面前呈現出她多姿多彩神秘莫測的萬種風情。</p><p class="ql-block">隨著戈壁的引退,沙礫山丘在車窗外出現。山丘雖然低緩起伏,堆疊的白色石頭卻處處透出她倔強的風骨。</p><p class="ql-block">野駱駝!</p><p class="ql-block">小穆笑笑糾正說,那不是野駱駝,它們有家。他說駱駝是很聰明的,它們有時自己在外面吃草,游蕩一個禮拜也能找到回家的路。</p> <p class="ql-block">丘脊上,沙棗樹葉編成的防風柵欄順勢蜿蜒,若斷若續(xù),很像枯筆技法勾勒出的中國山水畫巨幅在這里赫然展開。</p><p class="ql-block">↓如下</p> <p class="ql-block">在突尼斯境內,我們看到的撒哈拉似乎沒有龐大渾圓氣勢磅礴的沙峰。</p><p class="ql-block">突尼斯的撒哈拉沙漠連綿起伏,逶迤婀娜的沙丘像是嬌美的少女含情脈脈;陣陣來風揚起的曼曼沙霧,恰似她輕柔的面紗……</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的撒哈拉沙漠色彩,隨著時間和光線的變化而流動著。早上是青灰色,下午是銀色,黃昏是金色。</p><p class="ql-block">我知道我看到的每一個幻化瞬間都是不可再現的永恒,因為它的造型每時每刻都會隨風塑造。</p><p class="ql-block">(攝影:曉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無數個沙丘連綿不絕,組成了一望無際的汪洋沙海。</p><p class="ql-block">汽車像輪船,載著我們在沙海的浪濤中顛簸前行。陣陣沙風吹過,在沙丘上留下層層淺淺的風的痕印,好像漣漪推得沙浪波光粼粼。</p><p class="ql-block">原來撒哈拉的風是看得見的。</p> <p class="ql-block">沙海中,沙浪的線條在光影中交錯律動,流光溢彩,那是真主鋪陳在大地的五線曲譜,簇簇沙棘點綴期間,恰如五線譜里躍動著的活潑音符。</p><p class="ql-block">——撒哈拉的音韻之美令沉靜的大漠充滿了神秘的旋律節(jié)奏,飽滿又豐富,絢麗而絲滑。汽車上下顛簸中,沙海銀光浮動,儼然天地合作的奏鳴曲節(jié)奏。</p><p class="ql-block">我被這瑰麗的壯景驚得目瞪口呆,一路驚嘆,不知說啥才好。</p><p class="ql-block">我恍然頓悟:所謂“大美無言”,既指大美之物無需表白,也指大美物象無法描述。</p><p class="ql-block">↓沙海細浪</p> <p class="ql-block">↓遠處是曉英偷拍的我,幫助我清晰具象地看到自己的定位:天地之間一蜉蝣。</p> <p class="ql-block">↓遠處的曉英。我和她,互為風景。</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撒哈拉大沙漠的沙比摩洛哥那邊更細,因為在沙漠腹地,所以也更干凈。</p><p class="ql-block">↓赤腳走在沙里,感覺像踩在面粉里,細膩柔滑,冰冰涼涼。</p> <p class="ql-block">↓撒哈拉大沙漠腹地的帳篷營地</p> <p class="ql-block">↓我的帳篷,門牌10號</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帳篷里沒有水、沒有電,更沒有網絡。營地給每個帳篷發(fā)了蠟燭照明,別有一番久違的情致。</p><p class="ql-block">旅行者總是帶著自己的過往尋找自己的詩和遠方。每個人過去的經歷不同,對今天返璞歸真的體驗和感受自然不同。</p><p class="ql-block">我想,眼前我腳下的土地可能就是他人眼里的遠方,你的所謂艱苦可能也是別人眼里的幸福。旅行者四處游蕩,為的是尋找心靈的故鄉(xiāng)。至于其他,有也可,無無妨。</p> <p class="ql-block">坐在篝火邊,想起武漢大學鐘年老師的課。</p><p class="ql-block">老師曾經自問自答:中國的建筑里為什么總有亭子?亭子諧音“停止”,走一走,停一停,不要為了趕路而忘了路邊的風景。</p><p class="ql-block">“慢慢走,欣賞啊”——老師說的,言猶在耳。</p><p class="ql-block">我們需要走走停停欣賞路邊的風景,也需要停停止止。慢慢梳理,收止物欲,內斂己心</p><p class="ql-block">沙漠里沒有看見亭子,但沙漠拉開了我們與現代社會喧囂浮躁的距離,讓我們有機會回歸自己的心靈驛站,哪怕只是稍安片刻。</p> <p class="ql-block">在現代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我們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被科技綁架并被它們重新定義。</p><p class="ql-block">記不起是哪個國家,每年會在愛迪生的生日那天停電一天,企圖以光明和暗夜的強烈對比來紀念這位科技發(fā)展史上劃時代的人物。</p><p class="ql-block">反過來想,這似乎也可以理解為,人們紀念愛迪生,即是感念他的偉大發(fā)明,同時也是在懷念那個雖然回不去但也忘不了沒電的時代。</p><p class="ql-block">可見,任何紀念活動我們都可以賦予它雙重意義:感恩所得,懷念所失。這或許也多少提示了我們人生的真相:有所得必有所失。反之亦然。</p><p class="ql-block">以此類推,我們應該也可以作出這樣的假設:斷網一天(哪怕是僅限于社交活動)既可算作既是對比爾蓋茨的紀念,也可算是對過去那種無網而無不往的生活的懷念…</p> <p class="ql-block">夜里1點,風吹帳篷沙沙響,我披衣起來。</p><p class="ql-block">走出帳篷,環(huán)顧四周,沙漠寂靜,猶如人類史前蒙昧的童年。</p><p class="ql-block">天上繁星密布,北斗七星在帳篷上方已經由豎立變橫臥——哦哦,這就是斗轉星移,看得見的時間流逝。</p><p class="ql-block">這組北斗曾經陪伴過我童年的很多夜晚,今天它們又在萬里迢迢的異國他鄉(xiāng)照亮我的沙漠之夜。</p><p class="ql-block">童年的夜晚,沒有電子游戲,也沒有成堆的作業(yè)要趕。老家院壩的泥地上鋪著巨大的曬席。</p><p class="ql-block">曬席白天托著糧食曬太陽,也曬熱人們對生活的希望;夜晚托著孩子曬星光,也曬我們對世界的夢想——我和弟弟還有左鄰右舍的孩子們密密麻麻躺在曬席上,只見天上星光燦爛。</p><p class="ql-block">祖父往往在這時吹起洞簫。</p><p class="ql-block">嗚嗚咽咽,低迴婉轉的蕭聲在靜謐的夜空回蕩,傳到很遠很遠很遠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很多夜晚,祖父一邊搖著蒲扇,一邊絮絮叨叨講書:孟姜女哭長城、女媧補天、女兒經,詩三百,紅樓夢、水滸英雄以及有關人間天上的牛郎和織女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故事中,天上那條又長又寬的星帶是銀河;河邊最亮那顆是織女星,對岸比較亮的三顆是牛郎星——中間是牛郎,兩頭挑著他跟織女的兩個孩子。</p><p class="ql-block">那邊七顆,是七瓢星——四顆是瓢,三顆是瓢把。</p><p class="ql-block">牛郎想用七瓢星舀干阻隔他和織女的銀河水與妻兒團聚,可他是凡人哪能舀得干呢?</p><p class="ql-block">王母娘娘見狀心有不忍,于是在七月初七那天,她拔下頭上的銀簪拋向銀河,銀光閃耀處飛出來許許多多喜鵲。</p><p class="ql-block">喜鵲們排在銀河上搭成一座橋。從此以后每年七月七,牛郎都要挑著娃娃上天,在鵲橋上與織女相會……</p><p class="ql-block">記得以后很多年,我對祖父講的這些故事都信以為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夜星光不燦爛,但是當代手機拍攝的小時候的七瓢星依然清晰可見。</p> <p class="ql-block">想起獅子王跟兒子小辛巴在夜晚望著星空對話的情景,我相信我的祖父這時也在天上看著我。</p><p class="ql-block">在撒哈拉大沙漠這個夜晚,我也想對天上屬于我祖父的那顆星星說:爺爺,謝謝您曾經給我講那么多遠古的神話,讓能夠在今天依然充滿幻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