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回不去的老家</p><p class="ql-block">這幾天時常有想回老家的沖動。父親正月十四去世,到今天正好兩周了?;厝タ锤缟?,不是不應(yīng)該,可還是忍住了。一者,父母是必須看的,多少次都不嫌多,誰讓自己不能每天陪伴呢?哥嫂還是不一樣啊,盡管老嫂比母,讓他們像父母想我一樣多,不現(xiàn)實;第二,父母是靠兒女贍養(yǎng)的,跟他們吹吹牛,說說自己多發(fā)財,讓他們沒有心理負(fù)擔(dān),更讓他們放心。他們高興,我也高興。</p><p class="ql-block">多年來,每月二十五天到三十天回家一次,是習(xí)慣。無論是在縣城住的時候,還是后來離開縣城回到老家附近的敬老院,一直如此。父親住院期間,來回多少次記不清了,回家跟上班一樣?;乩霞沂橇?xí)慣,而習(xí)慣是很難改的。</p><p class="ql-block">父親走了后,突然回家的理由不充分了。</p><p class="ql-block">以前,無論是母親一遍遍村口眺望,還是隔著窗戶叫我小名春生兒(老家叫兒化音),也無論老父親一遍遍叫人打電話催問到了哪里,院子門口一遍遍地踱步,路上的我知道那邊的期待,總是開的飛快。</p><p class="ql-block">如今,沒有了那兩雙望眼欲穿的眼睛,再回家,感覺不一樣了。盡管還想去父母墳前嘮叨嘮叨,回家的理由不充分了。再有十一天就是月期,(我老家沒有七七)該上墳了,還是耐心等著吧!</p><p class="ql-block">這些天兄弟們很少聯(lián)絡(luò),大家心里都悲傷,這悲傷只能自己慢慢消化,不打攪他們。</p><p class="ql-block">多年來生意順利,孩子們也不讓操心。接了京聯(lián)會的管理,幸賴有一個很好班子,會里的事,他們把事兒都辦的很好。樂隊也好,演員也好,都非常自律,也不用操心。</p><p class="ql-block">父母才是我生活的重心,生活上衣食住行醫(yī)是必須的,基本的。他們心理上的舒適才是最讓我操心的。父母從不種地開始,進入正式的贍養(yǎng)時代,農(nóng)村一般是兒子們輪流養(yǎng),有的甚至把兩個老人分開。一般一個兒子一個月,老人每月都會換一個地方。我一向不認(rèn)為這是個好辦法。俗話說,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孩子的家不是父母的家。老人住兒女家,是走親戚,還要每換一個環(huán)境,受不了啊。還有農(nóng)村的條件無論如何也不如城市。比如農(nóng)村廁所有幾個是在屋里的?一般都在院子里。雨雪天上廁所是大問題,尤其晚上。農(nóng)村以前沒有座便器,蹲坑對老人上廁太難了。為此在縣城專門買了房子,給父母住。輪到誰照顧,誰住在那里。那是父母的家,對父母來說,那是自己的家,不用看任何人的眼色,(住親戚看兒媳眼色,老人是不是都這樣?我母親來我家,坐沙發(fā)都坐邊上,不愿意大大方方坐中間,勸多少回,沒用。弄得我沒話說,老婆也覺得冤枉。)半夜不開燈都能摸到衛(wèi)生間里去。墻上裝上個把手,拉著把手,自己就站起來了。冬天有暖氣,夏天就空調(diào)。農(nóng)村是比不了的。</p><p class="ql-block">后來因為母親小腦萎縮,犯糊涂,動不動拿菜刀,剪刀比劃,倆老人自己吵架,不得已去了敬老院。住套房,房間有電視,繳最貴的費用,享受最好的待遇。結(jié)果周圍的人,都是有退休金的職工,父親覺得自己沒有退休金,花孩子的錢,感覺自卑了,心里不舒服。父親脾氣火爆了六十年,最后三十二年是個好好先生,理智、明白、又和藹可親的老頭兒,但骨子里的傲氣還在。換了三個敬老院,到哪兒也是老大,不做老大就不舒服。誰讓人家兒子厲害呢?寧可多花錢,就讓老爺子當(dāng)老大。老爺子一高興,活到九十二,據(jù)說在村里創(chuàng)造了長壽的記錄。</p><p class="ql-block">其實,老父親最后兩年,每年四萬塊;父母都在的時候,每年大體七萬塊?;ㄔ谒麄兩砩系腻X,上天都會讓我翻多少倍的賺回來。這錢花的痛快,花的心甘情愿,老人享受了實惠,兒子也多了很多收入,是給兒子掙臉面。所以沒有養(yǎng)夠的時候。如今,兒欲養(yǎng)親不待了,一聲長嘆!</p><p class="ql-block">多年前,剛給父母在縣城買了房子的時候,去市場買家具和各種用品。(父母年紀(jì)大,不能爬樓,弟弟花了很多時間,才找到一樓的房子。房主把舊家具作價八萬給我,我不要,結(jié)果啥也沒留下)在市場遇到一個老人,說起給父母買房子,她羨慕的不得了。說孩子們有這份心就行了,還真買?</p><p class="ql-block">這話我聽了很難過,大多數(shù)父母對孩子要求太低了。有心即可,豈不是有句話就行了?老人不能得到實惠啊。所以,自己努力,踏實,好好干活讓自己富裕一點,做到有心,還要有力。自私的老人不是沒有,絕大多數(shù)的老人,尤其在北方,又尤其在山東這個離孔孟近的地區(qū),老人是不愿意給孩子添麻煩的。孝更多地靠孩子的自覺。不僅讓他們心理安慰,心里高興,還要真正讓他們享受到孝的實惠。</p><p class="ql-block">這么多年,我似乎總想在父母面前,證明點什么,可說不出來?,F(xiàn)在似乎有些明白了,就是想證明他們的兒子很厲害,看看天然人參,幾千塊一支的,能讓你們吃上了吧?海參,魚,對蝦,凡是你們知道卻沒吃過的,兒子給你們拿來了吧?有了兒子,你們不用羨慕別人了,你兒子厲害,別人兒子不如你兒子好,你們才是被羨慕的對象,可以去老人堆里,一邊說怎么享福,一般接受別人羨慕的眼光,讓你們幸福感爆棚,然后健健康康地生活,同時給你們的兒子帶來好運氣。這是我內(nèi)心里的小九九。我跟我兒子說,這叫個人英雄主義。</p><p class="ql-block">小時候,父親是大山,是天,是能帶來新衣服,過年能帶來肥肉,夏天跟著集上能給買塊西瓜吃,過年能給買鞭炮,有時拿皮帶,鞋底抽孩子的那個人;母親呢,是那個白天下地掙工分,夜里紡線織布拿到集上染色后,賣了給孩子交學(xué)費;一夜之間,把孩子的棉襖拆了,洗了,烤干,又縫好,不耽誤孩子早上穿上去上學(xué);為了孩子,自己餓出低血糖,坐在地上出虛汗;文革時,手拿鐮刀站在屋門口,阻止那群想把這家子逼去東北、餓死不離開村子那個人極有性格的人。</p><p class="ql-block">父親有一年出門,賺的錢藏在煙袋里,騎自行車回家的路上住大車店,碰到熟人借他煙袋抽煙,發(fā)現(xiàn)了秘密。晚上喝完酒睡了,大通鋪。第二天,起來,錢沒了,一分錢沒帶回家。那天老師讓我回家拿書費兩毛七分錢,家里沒有。父親在屋里嗚嗚地哭,我不知道,在院子里等著。母親后來出去借了錢回來。那會,父親丟錢也沒說,我不知道,再加上老師的話就是圣旨啊。唉!</p><p class="ql-block">在我懂事一點后,我發(fā)誓,將來一定給他們好的生活。</p><p class="ql-block">我似乎做到了,但做的還不完美。</p><p class="ql-block">父母應(yīng)該滿意,我自認(rèn)還有遺憾。</p><p class="ql-block">子欲養(yǎng)親不待!永遠沒機會了。</p><p class="ql-block">以后能做的就是多燒紙錢了。萬一紙錢在那邊真能花呢?這邊一捆紙錢才幾十塊,那邊可能變成上億。寧信其有!</p><p class="ql-block">縣城房子母親去世之后,父親也不住了,我再也進不去了。有時進小院子里看看,似乎母親隔著窗戶叫我,還喊著讓父親給我開門,心驚、難忍。</p><p class="ql-block">老家的院子已經(jīng)荒蕪,我也進不了屋了。每次到那里,母親急急忙忙跑出來迎接,父親后面跟著笑著跑出來抱孩子的樣子,仿佛就在昨天。幸虧哥哥在老院子養(yǎng)了些雞鴨鵝,還是有些活力。每次都在院子外邊看看,離開。</p><p class="ql-block">老家還能回得去嗎?曾經(jīng)想過回老家,蓋房,養(yǎng)老,村支書的金禮哥也答應(yīng)幫我。其實不行了,回不去了。除了父母,還有曾經(jīng)熟悉的長輩,在我離家的三十八年后,好多都已故去;也有一起長大的小伙伴早早離去,看看村周圍的墳頭,似乎都埋著曾經(jīng)熟悉的人,觸目驚心。</p><p class="ql-block">老家,回不去了!我就這樣離開了那曾經(jīng)熟悉的故鄉(xiā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