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圖:星銘</p><p class="ql-block"> 提及陽春二字,相信大多數(shù)人立馬就會想到“陽春三月百花盛開”之詞語,當然也有人會提到“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等曲目。然而,當問及陽春臺在何地?因何而得名?想必知道的人少之又少。</p><p class="ql-block"> 打開百度地圖,輸入鐘祥市氣象局,導航便會把你帶到漢水之濱的一座青山之上,這里便是赫赫有名的“陽春臺”所在地。在這座山上,還有鐘祥老干部局、鐘祥中醫(yī)院等單位盤踞在這塊風水寶地之上。站在青山之頂四周遙望,東北邊緊鄰的是明朝嘉靖皇帝的出生地——興王府,再就是碧波蕩漾的莫愁湖,東南邊是煙霧繚繞的鏡月湖,正西邊滾滾漢江依山繞城而過,好一幅綠水繞青山的壯麗美景。</p><p class="ql-block"> 此山名曰陽春臺,史載在山之西側絕壁處原有一棟樓,名曰“白雪樓”,此樓原為軍事瞭望哨,后來成為賢士大夫、文人騷客競相登臨的游樓。據(jù)考證,陽春臺和白雪樓皆因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而得名。而《陽春白雪》始于戰(zhàn)國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于郢中者;合唱《下里巴人》有數(shù)千人;《陽阿薤露》數(shù)百人;《陽春白雪》不過數(shù)十人……”,自此“陽春白雪”成了高雅脫俗的代名詞,加上楚代歌舞藝術家莫愁女的傳唱,享譽神州,流芳千古。</p><p class="ql-block"> 相比陽春臺而言,白雪樓似乎更有名氣。讓白雪樓聲名遠揚的是唐代“詩王”白居易元和十年到江州任司馬,八月初途經郢州時寫下一首《登郢州白雪樓》:“白雪樓中一望鄉(xiāng),青山簇簇水茫茫。朝來渡口逢京使,說道煙塵近洛陽。”此外唐代“詩豪”劉禹錫在游玩郢州時也以《白雪樓》為題作詩一首:“江上樓高十二梯,梯梯登遍與云齊。人從別浦經年去,天向平蕪盡眼低。寒色不堪長黯黯,秋光無奈更凄凄。闌干曲盡愁無盡,水正東流日正西。”古時郢州便是今日鐘祥。這兩首膾炙人口的詩歌,激發(fā)了文人騷客們向往和登臨白雪樓的熱情。到了宋代,白雪樓與岳陽樓、黃鶴樓、浮云樓并稱為“四大名樓”。只是此樓早已不復存在,始建無考,毀于何時,已不得而知。一代名樓就此消亡,令人唏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陽春臺之名氣雖不及白雪樓,但厚重的歷史和完好的遺址保護,使其美譽毫不遜色于白雪樓。古時陽春臺與蘭臺、子胥臺并稱郢州“三臺”名勝,更有《陽春臺賦》碑向人們述說古老的故事。文獻記載,該賦碑形成于明興王朱祐杬,當年受封郢州后以陽春臺登眺吟詠為樂,弘治十年十一月,他最后一次率從臣登眺之后,恐游玩妨政,作《陽春臺賦》以自儆,遂罷游觀。賦曰:予荷皇上恩封于安陸,距國之西數(shù)十步許而有山,兀然,乃陽春臺址。文中還對其秀山美景大力稱道。后其子嘉靖帝,令將該賦刻碑立陽春臺上。該碑高4.6米,寬1.5米,碑頭二龍戲珠,碑身“大明恭睿獻皇帝圣制陽春臺賦”正文、基座皆清晰尚在,現(xiàn)立于鐘祥氣象局院內,對研究歷史有著重要價值。</p><p class="ql-block">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時期,曹國公李文忠曾在陽春臺上修建郢門書院,成為明代四大書院(郢門書院、察院書院、武郡書院、蘭臺書院)之一,后毀于兵火戰(zhàn)爭。清朝時期,知府楊綠綬將郢門書院改名陽春書院并重建,將游牧之場化為誦讀教學之所,建房數(shù)十間,所轄七屬之地(即鐘祥、京山、天門、潛江、當陽五縣和荊門、沔陽二州)學子紛沓而來,人才輩出享譽盛名,重現(xiàn)陽春臺鼎盛,再次聲名遠揚。后來書院遷徙,樹林被土人盜伐;再后曾在陽春臺上修建白雪亭、熙亭等,但均被火災所毀。直至新中國成立,1952年6月湖北軍區(qū)在雜草遍地灌木叢生的陽春臺上首建軍用氣象站,1954年1月轉為地方“湖北鐘祥縣氣象站”,成為觀測氣象、保障農業(yè)、造福人類科技管理服務機構。</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陽春臺,雖不及2000多年前的盛名與繁華,但其遺址及影響力依然吸引無數(shù)文人墨客來此尋古探幽。漫步在陽春臺上,樹木參天,綠茵遍地,健身器材一應俱全,已成為離退休老干部修身養(yǎng)性、頤養(yǎng)天年的重要場所;同時成為關心下一代、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活動中心。在陽春臺的最高處,《陽春臺賦》碑就座落在那里,雖風化嚴重,但碑文依然依稀可見,更能彰顯出厚重的歷史。原位于陽春臺西側絕壁之上的白雪樓,已被氣勢恢宏的中醫(yī)大樓所代替。立于大廈之頂,一座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完美結合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盡收眼底。雖有人感慨:昔日曾與與岳陽樓、黃鶴樓、浮云樓齊名的高雅名勝之地,而今變成了民居與單位混雜的無名之地,真是令人痛哉惜哉!但筆者以為,將昔日僅供達官貴人、文人騷客游玩之地,打造成為保障民生、尊老愛幼、造福人類的福祉之地,同樣令人快哉美哉!您說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