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在海倫的故鄉(xiāng)讀海倫</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散 文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文/陶瑞鋼</b></p><p class="ql-block"> 曾經(jīng)有文友給我推薦過海倫·凱勒的作品,當(dāng)時我直觀的感覺是,一個看不見大自然的美好,觀察不到人間善惡,也聽不見莫扎特天籟之音的失明、失聰?shù)呐耍趺纯赡軙懗鍪裁春米髌?,因此,一直沒產(chǎn)生過閱讀海倫作品的欲望。時光就這樣遠(yuǎn)去,至到今年,有機會去探望在海倫故鄉(xiāng)的女兒一家。幾十年養(yǎng)成一個習(xí)慣,每次遠(yuǎn)行,我都會計劃好時間,帶足閱讀的書籍。這次遠(yuǎn)行也不例外,我斟酌再三,最后選帶了三本大部頭,《唐宋八大家集》、《唐宋名家詞選》、《中外優(yōu)秀散文集》。我想,這些精神糧食足以滿足我遠(yuǎn)行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在異國他鄉(xiāng),遠(yuǎn)離了城市的喧囂,心境恬靜平和。春天的陽光明媚而溫暖,透過敞開的窗戶,輕柔地灑在我身上,使人感覺暖洋洋的。我坐在靠窗的一張帶軟墊軟靠背的木椅子上,有幾分慵懶,但也感覺很愜意。這時,我似乎覺得有點無聊,便隨手拿起那本散文集,漫不經(jīng)心地翻看目錄,《饗宴》但丁、《求知》培根、《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里》盧梭、《帕格尼尼音樂會》海??、《鄉(xiāng)村》屠格湼夫、《海邊幻想》惠特曼、《美》泰戈爾……,《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我被吸引住了。于是,我翻到495頁,這是海倫作品的頁面。</p><p class="ql-block"> 海倫·凱勒(1880一1968)生于美國南部,19個月大時因一次高燒而導(dǎo)致失明、失聰,在家庭教師安妮·薩利文小姐的細(xì)心幫助下,進入帕金斯盲校學(xué)習(xí),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16歲的海倫進入哈佛大學(xué)劍橋女子學(xué)院學(xué)習(xí),4年后,她如愿進入哈佛大學(xué),并開始嘗試寫作。海倫創(chuàng)作了大量影響時代的偉大文學(xué)作品,后來,她把畢生的精力投身到社會對盲人的關(guān)懷活動中,榮獲美國公民最高榮譽——總統(tǒng)自由勛章,并被推選為世界十大杰出婦女。海倫的一生是燦爛的,她把生命煥發(fā)的光輝獻給了人類,獻給了光明。</p><p class="ql-block"> 海倫在《給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深情地寫到,如果給她三天光明,她會把這三天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天,她說自己會很忙,她要見到把慈愛、溫情和友誼給予她的人,還有那隨時隨地陪伴、幫助她的導(dǎo)盲犬,她要感謝他們讓她覺得這個世界值得活下去;她還要看自己周圍瑣碎的事物,那書架上的凸文書籍,它們是燈塔,照亮了她生命和精神最深邃的航道;她要去森林,去原野,看土地上耕作的人們。第二天,她要去博物館、美術(shù)館,縱觀人類文明進步的奇跡,欣賞那些色彩斑斕的油畫和那些潔白如玉的雕塑,她還要去看戲劇、電影。第三天,她要登上高高的帝國大廈,俯瞰那繁華的城市、街道、公園,看那些忙碌的人們,還要去欣賞姑娘們身著的那些萬紫千紅、色彩絢麗的服裝。海倫滿懷深情,她渴望看到和聽到的太多了,我真為她著急,但我還是想為她列個補充清單,把世界上我看到和聽到的最美好的列在上面,推薦給她,讓她充分利用好這三天的時間,享受這美好的光明世界。</p> <p class="ql-block"> 如果時空能倒流,如果海倫的夢想會成真,我愿自告奮勇地充當(dāng)她的導(dǎo)游,帶她去看盡這光明的世界。第一天,我們會迎著初升的太陽,去綠草茵茵的原野,呼吸那花草的芬芳,去觀看那采蜜的蜜蜂,還有那嬉戲的彩蝶;我也會帶她去森林,去看那參天的大樹,感受那森林的靜謐;我還會帶她去田間地頭,體會農(nóng)夫勞作的辛苦。第二天,我們會在紐約曼哈頓街頭喝咖啡,觀察漫步在第五大道上那熙熙攘攘的人流,從中分辨出他們臉上流露出來的善惡,接著,我們會登上高高的帝國大廈,俯瞰曼哈頓那峽谷般的高樓大廈,我也會指給她看那蔚藍浩瀚的大海和遠(yuǎn)處繁忙的碼頭、輪船,我會讓海倫透過茶色窗戶觀賞窗外的萬道霞光,我也會告訴海倫,在大廈的陰影下也會有眼睛看不見的罪惡;晚上,我會陪她去卡耐基音樂廳欣賞一場巴赫、莫扎特音樂會,巴赫的音樂是作靈魂的洗禮,而莫扎特的音樂會帶給海倫甜美與光明。第三天,我會帶海倫去看中國的長城和故宮,這是在海倫的夢想中沒有的,這是東方的文明;我們還會去巴黎的盧浮宮欣賞那些影響人類精神世界的藝術(shù)珍品,我們會欣賞到米開朗基羅、羅丹的雕塑之美,在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導(dǎo)人民》的油畫前一定要多作停留,這是帶給我們美好與光明的偉大作品;夜幕降臨時,我會帶著海倫穿過燈紅酒綠的繁華大街,走進柏林愛樂音樂廳,欣賞柏林愛樂樂團演奏的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這部作品是貝多芬耳聾后在無聲的世界寫的,這是首次在交響樂中加入了合唱,我想,這是海倫希望聽到的;最后一個月夜是屬于海倫的,人們會看到她獨自安靜地佇立在曠野里,用她那深邃的目光仰望星空,遐想宇宙中這個藍色星球,思考生命的意義,我們不會打擾她,這是海倫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讀海倫的作品,我的心無時不在震顫著,那一字字、一行行、一段段構(gòu)成的動人篇章,那一部部的宏文大作,出自一個生活在寂靜黑暗中的靈魂,而她的文字卻是那樣純潔,充滿美好與光明。我在讀她的作品時,總會浮現(xiàn)出她用盲文寫作的樣子,安靜、祥和,但內(nèi)心卻充滿對光明世界的渴望和對人類美好追求的激情,海倫是用心在書寫她從盲文世界里獲得的光明。</p> <p class="ql-block"> 我緩慢地合上散文集的硬皮書稿,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時間在靜靜地流逝,我也記不清自己在那里呆坐了多久,然后才慢慢直起身子,轉(zhuǎn)身望著窗外。遠(yuǎn)山的牧場綠草茵茵,金燦燦的陽光照在后院的小樹上,樹葉折射出耀眼的亮光。雨露陽光已經(jīng)把窗外變成了一片新綠,高高的木欄巳被春天裝點得姹紫嫣紅。幾只色彩鮮艷的小鳥在嫩葉綠枝間跳上跳下,發(fā)出一聲聲清脆的嗚叫,還不時平著頭側(cè)著用一只眼睛審視著這個陌生人,像是在捉摸我會對它們報以善意還是惡意。那只棕色拉布拉多護院犬,在陽光下懶洋洋地仰著頭,目光游離,濕漉漉的鼻子不停地抽動著,像是在深深呼吸春天的氣息。大自然是美好的,人的生命是美好的,春夏秋冬會年復(fù)一年地重復(fù),世間萬物也會年復(fù)一年地重生,然而,人的生命只能經(jīng)歷一個輪回,而且還是那樣的短暫。讀海倫,悟生命,讓我感覺自己是多么幸運。我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能看見光明;我聰敏的耳朵,能聽到世間最美妙的聲音。難道,這還不夠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致謝原作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