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世界中心”德爾斐探秘

草原羊駝

<p class="ql-block">  相比雅典衛(wèi)城而言,許多人對德爾斐還比較生疏。</p><p class="ql-block"> 它位于希臘中部的Phocis地區(qū)(見上圖紅圈處),在雅典西北約200公里。北倚帕納索斯山,西眺普雷斯托斯河谷,南距柯林斯灣約十公里。</p> <p class="ql-block">  全世界每年到德爾斐的觀光者有六、七十萬人。</p><p class="ql-block"> 相傳古希臘時,十二個主神中地位最高的“眾神之王”宙斯,分別從東西天涯兩極各放飛一只鷹,最終在此匯合。宙斯就確定這里是“世界中心”,并從上天扔下一塊石頭作以標記。</p><p class="ql-block"> 古希臘人認為:地中海無邊無際,“世界”僅僅是周邊的幾片陸地而已。</p><p class="ql-block"> 宙斯之子---太陽神阿波羅把德爾斐選為凡人與自己交流的地方。在斬殺了原先盤踞在此的一條邪惡巨蟒后,阿波羅在此建立了神廟,并任命女祭司“畢西婭”作為自己的“發(fā)言人”,“德爾斐神諭”由此產(chǎn)生。(上圖是拉斐爾畫的《帕納索斯山》,現(xiàn)存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  從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后4世紀的一千二百年間,希臘、巴爾干半島、意大利及地中海周邊的許多城邦,無論是國王、君主、執(zhí)政官還是販夫走卒、平民百姓,無不把德爾斐作為精神寄托之所在。</p><p class="ql-block"> 統(tǒng)治者們?yōu)閼?zhàn)爭形勢、內(nèi)政外交、政策制定匆匆而來;庶民則為了婚喪嫁娶、祈風求雨、播種收割蜂擁而至。他們都要為各自的“焦慮”尋求阿波羅的建議和認可(神諭)。</p><p class="ql-block"> 亞歷山大、哈德良、克羅埃索斯以及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都在德爾斐留下了足跡。</p><p class="ql-block"> 這片海拔2400米峭壁間的坡地,成為了當時人們預知命運和未來的神圣之地。</p> <p class="ql-block">  1987年,德爾斐遺址被聯(lián)合國評選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p><p class="ql-block"> 聯(lián)合國在報告中這樣寫道:“希臘德爾斐考古遺址曾是阿波羅神轉(zhuǎn)述神諭的地方,也就是‘世界中心’,與壯美的自然景色完美融合,有著神圣的宗教意義”。</p> <p class="ql-block">  雖然這些帶著強烈的宗教色彩,但我還是懷著些許朝覲和膜拜的心情,于2023年歲末前往德爾斐。</p><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28日上午,在一片晨光中,我們驅(qū)車從雅典出發(fā)。</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田園阡陌、風光旖旎;沿途黃白色土地上點綴著婆娑綠樹,令人賞心悅目。</p><p class="ql-block"> 車行一小時后進入品都斯山脈。群峰連亙,突兀起伏,山路曲折往復,汽車盤旋而上。</p><p class="ql-block"> 一個多小時后,在“ARACHOVA”稍作停留。隔著山谷,眺望對面山坡的小鎮(zhèn)景色。房舍層臺累榭,錯落有致;山麓向愛琴海緩緩延伸,隱沒在淡淡的薄霧之中;遠處,深藍色的帕納索斯山影已清晰可見。</p><p class="ql-block"> 這里離德爾斐不遠了。</p> <p class="ql-block">  中午時分抵達德爾斐,先在山下的阿拉霍瓦小鎮(zhèn)小憩。</p><p class="ql-block"> 透過普雷斯托斯河谷蔥郁的樹林,柯林斯灣隱約可見(上圖)。 </p><p class="ql-block"> 河谷中煙霞流光,海灣上光怪陸離;使人飄飄欲仙,恍如進入縹緲之境。</p><p class="ql-block"> 怪不得在古希臘神話中,這里是阿波羅和九位繆斯女神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1908年夏,康有為來過德爾斐。</p><p class="ql-block"> 他在游記中寫道:“......倚闌夜飲,望海月流波,感慨希臘故事,唏噓不絕!......小睡至夜一時起候船,至三時行;船甚小,熱極,臥船面;曉六時至衣爹(Itea)而泊焉......由衣爹乘馬車一時許,可盤旋至?!?lt;/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知,康有為當年是坐三小時的夜船到達柯林斯灣伊泰(Itea)港的;之后,他又乘馬車沿盤山道抵達德爾斐。此時,距德爾斐遺址開始挖掘僅17年。</p><p class="ql-block">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康有為等逃亡海外;他“維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經(jīng)十三國,行六十萬里......”(摘自康有為《歐洲游記》),希臘是他必去之地。</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一百多年前,康先生拖著三尺小辮,頭戴瓜皮小帽,身穿長袍馬褂,氣喘吁吁、滿頭大汗地奔波在帕納索斯陡峭山道上的情景,心頭涌上幾分的崇敬。</p><p class="ql-block"> 只是不知德爾斐之行對他原先所奉行的“君主立憲”主張有幾多影響?</p> <p class="ql-block">  沿著“之”字形山路,依照圣路(紅圈中1)、肚臍石(紅圈中V)、雅典寶庫(紅圈中X)、祈愿柱(紅圈中?)、卡斯塔莉婭泉(紅圈中小旗)、阿波羅神廟(空方框)、古劇場(紅旗)、雅典娜神殿(紅圈)、博物館的順序(實方框) ,我開始了遺址之行(上圖箭頭所示)。</p> <p class="ql-block">  “圣路”是一段長約200米的砂石路,山道兩側(cè)散布著斷垣殘壁,淺赭色的石塊和倒臥的石柱蟄伏在荒草叢中已有兩千多年了。</p><p class="ql-block"> 兩旁古希臘各城邦奉獻的紀念碑、神像以及為貯藏進貢寶物而建的寶庫早已無影無蹤。</p><p class="ql-block"> 在午后強烈的陽光下,我的視野有點飄忽;眼前似幻化出一幅這樣的景象:源源不斷的朝圣者背荷祭品,從亞平寧、伯羅奔尼撒、巴爾干、黑海沿岸風塵仆仆走來;在“寶庫”卸下各種珍寶,虔誠而急切地走向阿波羅神廟;接受“神諭”后,又心滿意足地離去......</p><p class="ql-block"> 德爾斐鼎盛時期,這里一共有二十幾座寶庫。最早的寶庫是約公元前600年建立的柯林斯人寶庫;最晚的是昔蘭尼寶庫,它建于公元前350年左右;前后大約持續(xù)了兩個多世紀。</p><p class="ql-block"> 大約七百年后,這些寶庫全都毀于羅馬人的戰(zhàn)火和掠奪。</p> <p class="ql-block">  在圣路的盡頭,豎立著一塊鐵灰色的圓錐形石頭,高約一米。這就是傳說中宙斯從上天扔下來著名的“肚臍石”(上圖)。</p><p class="ql-block"> 都說摸一下這塊石頭會帶來好運。我也上前摸了一下,涼意頓時沁入全身。</p><p class="ql-block"> 但它只是仿制品,真品在山腳下的德爾斐博物館里。</p><p class="ql-block"> 我去過的“世界肚臍”一共有三處。另外兩處分別在秘魯?shù)膸焖箍坪椭抢膹突罟?jié)島。</p> <p class="ql-block">  從“肚臍石”上行二、三十米,來到了雅典寶庫(上圖)。</p><p class="ql-block"> 寶庫坐西朝東,長十米、寬六米、高五米左右。是公元后4世紀德爾斐所有的寶庫湮滅后,在距今幾百年前由希臘人重建的唯一“寶庫”。</p><p class="ql-block"> 原先的雅典寶庫是公元前490年,雅典人利用馬拉松戰(zhàn)役勝利后從波斯人手中繳獲的戰(zhàn)利品修建的。當時建筑的石壁上,飾以歌頌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忒休斯等人功績的石雕畫。 </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的雅典寶庫空空如也。</p> <p class="ql-block">  從雅典寶庫繼續(xù)東上百余米,“祈愿柱”出現(xiàn)在道路的右側(cè)。</p><p class="ql-block"> 一根高五、六米的青石柱直指藍天,柱身上雕刻的螺旋花紋纏繞而上(上圖)。</p><p class="ql-block"> 這根石柱是后人所建。原先在阿波羅神廟前的廣場上豎立著一根12米高的石柱,是古希臘納克索斯城邦敬獻給阿波羅的禮物;柱頭是一尊守護神廟的“斯芬克斯”雕塑(上圖左上小圖),這尊雕塑現(xiàn)在也保存在德爾斐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文獻中還提到當年阿波羅神廟廣場立有另外一根石柱,柱頭上的雕塑是三個跳舞的女神。</p><p class="ql-block"> 我在德爾斐博物館見到了這尊雕塑(上圖)。</p><p class="ql-block"> 三個女神身高兩米左右,立在爵床葉裝飾的多立克基座上,婀娜多姿、翩翩起舞。</p><p class="ql-block"> 著名的法國作曲家德彪西專門為此創(chuàng)作了名曲《德爾斐的舞女》。</p> <p class="ql-block">  山路在“祈愿柱”處折向左(西)后上方。</p><p class="ql-block"> 在折返處以北近處的山野中,有卡斯塔莉婭泉(Kastalian Spring,上圖)。</p><p class="ql-block"> 這眼泉水被神化了!當年傳達“神諭”的女祭司在進入神廟履職前,必須先在這眼泉水中沐浴并喝下泉水;此外,所有求“神諭”的人也必須在此洗凈手臉后才能進入神廟。</p><p class="ql-block"> 泉眼圍以欄桿,禁止游客入內(nèi)。我遠遠地望著泉水的方向,只看見爬滿斑駁綠苔的石臺及上面隱約可見的文字;想起了一個古老的故事:一個名叫“卡斯塔莉婭”的德爾斐少女,寧死也不接受阿波羅的追求,居然跳進這眼泉水里自殉。</p><p class="ql-block"> 看來,古希臘的神和中國的神不一樣!古希臘諸神也有七情六欲,并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到什么的。</p> <p class="ql-block">  從卡斯塔利亞泉轉(zhuǎn)頭向西上山,百十米開外,就來到了阿波羅神廟。這是整個德爾斐遺址中最經(jīng)典之處。</p><p class="ql-block"> 它初建于公元前七世紀。歷經(jīng)戰(zhàn)亂、地震、火災、掠奪,數(shù)次重建,如今只有六根孤零零的多立克石柱(上圖)佇立在帕納索斯山麓午后的陽光中。</p> <p class="ql-block">  從殘留的神廟基座和復原圖(上圖)上看,早先的阿波羅神廟氣勢恢宏、壯麗無比。</p><p class="ql-block"> 它坐西朝東,長六十余米,寬二十多米,高約二十米;東西面各立有六根、南北面各立有十五根大理石石柱;其東面(即游客上山來的方向)為神廟正門入口,西面是神秘的“神諭”室。</p><p class="ql-block"> 最令人刻骨銘心的是神廟入口的門楣上雕刻著的三句箴言:“認識你自己”、“凡事勿過度”、“妄立誓則禍近”。</p><p class="ql-block"> 彼時,正值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那是一個大師輩出的時代!波斯誕生了瑣羅亞斯德,印度孕育了喬達摩,中國出現(xiàn)了孔子和老子,希臘產(chǎn)生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p><p class="ql-block">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儒家也主張:“吾日三省吾身”。東西方文化在某些方面異曲同工。</p><p class="ql-block"> 其實,離每個人最遠的,就是他自己。</p><p class="ql-block"> 上面三句箴言,對今天的世人來講,仍是醍醐灌頂、振聾發(fā)聵!</p> <p class="ql-block">  在阿波羅神廟舊址上徘徊流連。</p><p class="ql-block"> 云影悠然,耳畔的一切似乎都逝去了。</p><p class="ql-block"> 我仿佛看到女祭司畢西婭(上圖右)手執(zhí)月桂枝、口嚼月桂葉,端坐在神諭室的三腳祭壇上向朝拜者轉(zhuǎn)達阿波羅神諭的情形(上圖左下)。</p><p class="ql-block"> 須臾,畢西婭披頭散發(fā)、口吐白沫,進入迷狂狀態(tài);她口中念念有詞,先用含糊不清的語言和阿波羅對話,再以同樣含糊不清的語言向求逾者轉(zhuǎn)達阿波羅的建議。</p><p class="ql-block"> 近人猜測,帕納索斯山是地震多發(fā)地帶;是地質(zhì)斷層中釋放出來的甲烷、乙烯等氣體導致了女祭司的迷狂。</p><p class="ql-block"> 如是這樣,同處一室的求逾者也一定處于云山霧罩、昏昏沉沉的境地。那樣的話,阿波羅的建議能聽得明白嗎?</p><p class="ql-block"> 可是在古希臘,大家就這樣認為著。甚至偉大的蘇格拉底也說:“迷狂確實是上蒼的恩賜”。</p><p class="ql-block"> 我覺得這是女祭司故意所為,只有這樣,才凸顯出“神諭”的高深莫測。</p><p class="ql-block"> 與國人熟知的“君命神授”、“扶乩術(shù)”、“降神術(shù)”等如出一轍。(上圖左上是米開朗基羅在西廷斯教堂天頂上畫的《德爾斐女祭司》)</p> <p class="ql-block">  包括前面提到的那三句箴言,《德爾斐箴言》共有147條,是古希臘人智慧和品格教導的結(jié)晶。</p><p class="ql-block"> 這些箴言都是源于德爾斐神諭,由“古希臘七賢”(上圖)整理歸納而成。“七賢”中,有人們所熟悉的梭倫和泰勒斯。</p> <p class="ql-block">  流傳下來最著名的“求神諭”事件有:</p><p class="ql-block"> 底比斯王子“俄狄浦斯”殺父娶母(上圖左);</p><p class="ql-block"> 亞歷山大大帝強求自己是宙斯之子(上圖右);</p><p class="ql-block"> 第四次圣戰(zhàn)以及呂底亞國王克羅艾索斯與波斯戰(zhàn)爭的預判等。</p> <p class="ql-block">  哲人蘇格拉底和亞里斯多德都曾到訪過德爾斐,他們長住在400里之外的雅典,古時,長途跋涉到此也并非易事。</p><p class="ql-block"> 蘇格拉底(上圖)被譽為古希臘的“眾師之師”。他的弟子曾向阿波羅詢問:天下是否有比蘇格拉底更聰明的人? 神諭是否定的。蘇格拉底獲悉后仍堅持認為自己“無知”。</p><p class="ql-block"> 他以自己的思維和實際行動,踐行著德爾斐的第一條箴言---認識你自己!</p> <p class="ql-block">  亞里斯多德來過德爾斐的證據(jù)非常確鑿!</p><p class="ql-block"> 1896年,法國考古隊在德爾斐遺址西南角(大約是在德爾斐博物館的附近)的一口古井中挖掘出土了一塊殘破的碑銘。上面的內(nèi)容是,德爾斐元老院褒獎亞里士多德及他的甥孫卡利斯提尼在撰寫皮提亞運動會嘉獎令中的杰出表現(xiàn)。</p><p class="ql-block"> 此碑銘現(xiàn)存德爾斐博物館(上圖上)。</p><p class="ql-block"> 此事從古羅馬作家克勞狄烏斯(約170--235年)所著的《雜史》一書中得到進一步的佐證。</p><p class="ql-block"> 另一塊現(xiàn)存希臘帕洛斯博物館的著名石碑---帕洛斯石碑(上圖下),也記錄了亞里士多德在德爾斐其它的一些活動。</p> <p class="ql-block">  同一時代的古希臘,哲人先賢猶如璀璨的群星,在夜空中閃耀。</p><p class="ql-block"> 他們在幾何學和數(shù)學、天文和地理學、醫(yī)學和生物學以及哲學和政治學等領(lǐng)域都取得了最偉大的成就,為世界文明做出了無可比擬的貢獻。</p><p class="ql-block"> “神諭”現(xiàn)象與之共存,看是極大的悖論!</p><p class="ql-block"> 只要世界還存在未知,未知的部分就得讓出一塊領(lǐng)地給“神諭”、“占卜”們。</p><p class="ql-block"> 但,世界何時才能全部已知呢?這一天恐怕很難到來!</p> <p class="ql-block">  由阿波羅神廟上行數(shù)百米,就是建于公元前4世紀的“古劇場”。</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古劇場(上圖)呈半圓形,35層石板觀眾席呈扇面層層升高,能容納五千多人。時隔2500年仍保存完好,現(xiàn)今還能舉辦音樂會。</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高處,俯瞰遠近蔥郁的橄欖樹林,腦海里浮現(xiàn)出舞臺上正出演古希臘劇《特洛伊婦女》時的場景,年邁的劇作家歐里庇得斯的身影不時出現(xiàn)在舞臺前后......</p> <p class="ql-block">  從山坡下到景區(qū)入口處,再向東南方向步行五分鐘左右,就來到了雅典娜神殿的舊址(上圖上),它比阿波羅神廟還要早建二、三百年。</p><p class="ql-block"> 這座神殿無疑是當年德爾斐所有建筑中最為優(yōu)美的?,F(xiàn)在只剩下三根殘留的多立克石柱,人們只能從它的復原圖上去領(lǐng)略一二(上圖下)。</p><p class="ql-block"> 神殿主體是一座圓形錐頂建筑,四周環(huán)以大理石柱;前后各有一棟長方形的建筑互為呼應,后面那棟尤為壯觀。</p><p class="ql-block"> 雅典娜神殿位處帕納索斯山腰,前探幽谷,遠瞻柯林斯灣;實為神仙居住的最佳處??!</p> <p class="ql-block">  德爾斐博物館(上圖)在遺址入口處外往西二、三百米處,遺址發(fā)現(xiàn)的珍貴文物大多匯聚于此。</p><p class="ql-block"> 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斯芬克斯的“獅身人面像”、美少年安提諾烏斯、奧姆法洛斯(肚臍石原件)三件石雕像,以及“戰(zhàn)車御者”青銅雕像共四件展品。</p> <p class="ql-block">  進入博物館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公元前560年納克索斯城邦進貢的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上圖)。</p><p class="ql-block"> 它高2.22米,古時被放置在阿波羅神廟前廣場的祈愿柱上。據(jù)說斯芬克斯會抓住每個路過的人詢問謎題,如對方未能答對,便會被撕裂吞食。</p><p class="ql-block"> 這樣講來,去求“神諭”的人只能遠遠地繞開它,因為他們都是帶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來的。</p> <p class="ql-block">  人們在安提諾烏斯的大理石雕像(上圖)前流連忘返,因為他被冠以“世界上最美的少年”;甚至在古羅馬之后,全世界男青年的石雕像都以他作為“模特”。</p><p class="ql-block"> 安提諾烏斯是羅馬皇帝哈德良的男寵,二人形影不離??赡艹鲇诒患刀?,在安提諾烏斯21歲隨哈德良征戰(zhàn)埃及時,被人推入尼羅河溺死。</p><p class="ql-block"> 其后,哈德良命人立安提諾烏斯的雕像在德爾斐。</p><p class="ql-block"> 當時,全世界曾有三十幾個城市以安提諾烏斯的名義鑄幣;在意大利、希臘、小亞細亞和近東,豎立有幾百座青銅或大理石的安提諾烏斯雕像;一顆以他名字命名的行星現(xiàn)在仍在沿用。</p><p class="ql-block"> 近代,在羅馬城和帝沃利,都發(fā)現(xiàn)了有關(guān)安提諾烏斯的文物;帝沃利還被認為是安提諾烏斯的墓地所在。</p><p class="ql-block"> 我在這位“傳奇之人”雕像的前后左右轉(zhuǎn)悠了許久,想探究古代藝術(shù)家對人體比例應用的精湛把握。</p> <p class="ql-block">  戰(zhàn)車御者青銅像(上圖)是德爾斐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p><p class="ql-block"> 高1.8米,是遺址發(fā)現(xiàn)的眾多古代戰(zhàn)車中最有價值的一件。</p><p class="ql-block"> 年輕的御者身著馭手服飾,織物上的皺褶清晰可見;他手執(zhí)韁繩,兩眼平視前方。</p><p class="ql-block"> 尤為珍貴的是,御者的雙眼是由紅寶石鑲嵌而成(上圖右上),近觀灼灼發(fā)光。</p><p class="ql-block"> 這座雕像是為了紀念公元前474年在皮提亞運動會上駕駛戰(zhàn)車比賽奪冠的波利扎洛斯,在公元前478年制作的。古時,青銅器常被融化去制作兵器而難以保存下來;這件雕像的幸存,是得益于當時德爾斐發(fā)生的一場地震。</p><p class="ql-block"> 雕像出土時只有御者沒有戰(zhàn)車。如今,在雕像近處的櫥窗里,有一幅完整的戰(zhàn)車御者圖(上圖下),圖中的御者正是這位青銅雕像的主人公。</p> <p class="ql-block">  在德爾斐博物館內(nèi)見到了真正的“肚臍石”(上圖)。</p><p class="ql-block"> 所謂“真正”,是說它就是那塊德爾斐“神諭”之前就存在的“神石”,一定早于遺址內(nèi)的任何其他建筑和文物;雖然它不可能真是宙斯從上天扔下來的!</p><p class="ql-block"> “肚臍石”近似橢圓形,外觀有點像一只菠蘿;高約1.5米,直徑在1米上下;其表面上雕刻著花卉及類似地球儀的圖案。</p><p class="ql-block"> 它之前被放置的那個地點,就是“世界中心”!</p> <p class="ql-block">  暫且把各種神話放在一邊,從考古研究得知德爾斐遺址的歷史是:</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時代,在帕納索斯山的山洞里就發(fā)現(xiàn)了舉行祭祀儀式的遺跡和有關(guān)文物;</p><p class="ql-block"> 在阿波羅神廟地基下面,發(fā)現(xiàn)了大約公元前15世紀前后,邁錫尼人居住的痕跡;</p><p class="ql-block"> 由于克里特島上克諾索斯人的到來,公元前8世紀,德爾斐文明在古希臘誕生了;</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德爾斐處于鼎盛時期;</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73年,一場地震重創(chuàng)了德爾斐,后多次進行了多次重建;</p><p class="ql-block"> 由于基督教的影響,從公元后1世紀起,德爾斐再無任何新的建筑出現(xiàn);</p><p class="ql-block"> 公元后372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發(fā)布禁止異教的政令并封閉了德爾斐;其后的天災人禍,德爾斐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上圖是德爾斐復原圖)</p> <p class="ql-block">  1891年,一支法國考古隊來到了荒草萋萋的帕納索斯山麓,開始了對德爾斐遺址的挖掘;</p><p class="ql-block">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德爾斐的考古工作停止,1920年恢復;</p><p class="ql-block"> 1936年,德爾斐博物館建成;</p><p class="ql-block"> 前后一百多年里,經(jīng)過全世界考古工作者的艱苦努力,人們才看到了現(xiàn)在的德爾斐遺址。</p> <p class="ql-block">  德爾斐殘留下來的一切,向世人述說著3000年前神與人的故事,展現(xiàn)了古希臘文明的真實存在。</p><p class="ql-block"> 我坐在橄欖樹下的石塊上,環(huán)顧四周的每根石柱,每塊石頭,每級臺階,似乎久遠年代神諭時的朝拜聲、歡呼聲仍在帕納索斯山谷中迴蕩;</p><p class="ql-block"> 極目向西面的柯林斯灣及更遠的天際遙望,那里是愛琴海!在薩摩斯島上,“帝骰者”畢達哥拉斯好像還坐在橄欖樹下,身邊圍坐著他的弟子們,一起在討論“勾股定理”、“數(shù)論”和“數(shù)理天文學”......不遠處,杜鵑花正熱烈綻放。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3日</p><p class="ql-block">(文中少數(shù)資料下載于百度,特此致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