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解讀《道德經(jīng) 》第十八章</p><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 大道廢, 有仁義, 智慧出, 有大偽 , 六親不和, 有孝慈, 國家昏亂,有忠臣 。</p><p class="ql-block"> 本章解讀當政者治理國家應遵循自然之道:一、大隱無為的理念;二、沒有分別心。否則,會生出一切無窮盡的對仗霍亂。</p><p class="ql-block"> 句解:</p><p class="ql-block"> 大道廢,有仁義:它是本末關系。大道廢為本,有仁義為末。</p><p class="ql-block"> 拓展解釋:社會制度遵循自然治理,一切仁義都是本份,不需要強調突出;如果強調仁義,則說明執(zhí)政者已偏離自然之道。如老天降雨,草木萬物都有份(沒有親疏、等級區(qū)分);太陽照“好人”,也照“惡人”;普照植物、動物及一切大地生靈(在大道運行中,同樣沒有好惡對仗分別心,因為一切對仗現(xiàn)象都是一個整體)。它們均屬有無相生、長短相行、音聲相和、難易想成、高下相傾、前后相隨之理。如果追求仁義治理社會,已經(jīng)本末倒置。就像刨斷大樹根基,希望它還要枝繁葉茂一樣。治病、治理社會都應該從根本上下手,全面調理。不能哪疼治那、本末倒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智慧出,有大偽: 強調智慧,大偽同刻出現(xiàn)。 智慧、大偽,它們如“有無相生,禍福同行”是一個道理,只是同出而異名、顯象不同而已。老子意即統(tǒng)治者治理國家應歸于 混樸之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句解:</p><p class="ql-block"> 六親不和,有孝慈: 失和,出現(xiàn)忤逆、方求孝慈。忤逆和孝慈也是同時出現(xiàn)的一個整體,顯象不同。有忤逆是本、求孝慈是末。</p><p class="ql-block"> 不得不叩拜老子智慧、文學功底及我泱泱華夏漢字奧妙。寥寥數(shù)語,把俗世紛擾理清根由。 </p><p class="ql-block"> 國家昏亂,有忠臣: 亂世、英雄,也是同時出現(xiàn)的一個對仗整體相。亂世是本,求英雄是末。國家有問題,求忠臣就對應出現(xiàn)。 </p><p class="ql-block"> 這一章老子提倡處世、做人、為政,應效法大道運行規(guī)律,注重修補、恒定那些根本的東西,否則本末倒置;當提倡仁義、智慧、孝慈、忠誠,說明這個社會已經(jīng)偏離自然大道。亙古長存的太虛之道宗旨: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大隱、無形、無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詞解:</p><p class="ql-block"> 六親:《老子》說的六親指:父子、兄弟、夫婦。六親不和:不團結,忤逆之意。</p><p class="ql-block"> 國家昏亂:亂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關注公眾號,方便更多閱讀</p> <p class="ql-block">助興《寶塔詩詞》第一次培訓會員格律詩圓滿成功。</p> <p class="ql-block"> 劉玉花,筆名雨和,原名張巧玲。祖籍榆林吳堡,定居延安。中國詩歌學會會員、西部散文學會會員、 陜西省青年作協(xié)會會員、延安市作協(xié)會員。</p><p class="ql-block"> 作品散見《延河》《中詩報》《當代文學家》《青年文學家》《西部散文選刊》《南方文學》,人民日報互聯(lián)網(wǎng)電視.文化等雜志及網(wǎng)絡平臺,有詩入選《新詩百年.中國當代詩人佳選》, 獲各類獎十余項。</p><p class="ql-block"> 目前解讀老子《道德經(jīng)學》八十一章已完畢,正在二次校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