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神州大地,有一個地方,女媧補天、神農(nóng)償百草、精衛(wèi)填海、蚩尤九黎、祝融共工爭帝之戰(zhàn)、羿射九日、堯封丹朱、西伯勘黎、長平之戰(zhàn),均發(fā)生在此。這個地方就是古上黨。</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就是想與諸位共同探討一下,“后羿射日”的故事,為什么會發(fā)生在長治屯留老爺山。</p> <p class="ql-block"> “后羿射日”原稱“羿射九日”,這個“日”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 《山海經(jīng)》:“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lt;/p><p class="ql-block"> 這個“日”是“帝俊”與“義和”生的兒子,并且生了十個(或是一個就叫“十日”)。所以“日”是人,小時候母親給兒子洗澡,很正常。</p> <p class="ql-block"> 帝俊是誰,由于歷史太久遠,典故載述比較模糊,給了諸多學者想象的空間。</p><p class="ql-block"> 我認為應該和帝嚳為一人,也就是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帝嚳。</p> <p class="ql-block"> 《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記載:“少皞生般,般是始為弓矢。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p><p class="ql-block"> 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來幫助治理下面的邦國(或歸屬部落),彤弓素矰,解釋出來就是紅色的弓,白色的箭!彤就是紅彤彤,矰是古代用來射鳥的拴著絲繩的短箭,彤弓素矰象征著帝王權威,是能在屬國救百姓于水火,遇到困難時發(fā)號施令,調動各方力量,執(zhí)行王權的。</p> <p class="ql-block"> 《淮南子》逮至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繳大風于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p><p class="ql-block"> 宋代類書《錦繡萬花谷》前集卷一引《山海經(jīng)》云:“堯時十日并出,堯使羿射十日,落沃焦”。</p> <p class="ql-block"> 從帝俊贈“彤弓素矰”到 堯時“羿射九日”,問題來了,難道帝俊贈羿“彤弓素矰”,羿即射殺了他的九個兒子,這不矛盾嗎?</p><p class="ql-block"> 絕對不會,因為上古沒有文字記載,靠口口相傳的歷史,難免增添了一些神話色彩,古時人靠天吃飯,一要與天斗,同時也要與地斗,天災主要是水患,同時還有旱患,雨水多了是澇災,天不下雨,糧食也無收成。</p><p class="ql-block"> “彤弓素矰”是射不下太陽來的,要是強把“羿射九日”射殺的是帝俊與羲和生的十個兒子聯(lián)系的話,只能是堯時帝俊與羲和生的九個兒子利用天災之患危害人間,也或許是羲和之國的九個部落,互相征伐,加重了百姓的生活困難,羿不得己只好拿著“上方寶劍”征討平息“九子”或“九個部落”之亂。</p> <p class="ql-block"> 《山海經(jīng)》載:“堯時十日并出,堯使羿射十日,落沃焦“。《新唐書·地理志》:潞州屯留縣“有三嵕山”。《方輿紀要》卷42屯留縣:三嵕山在“縣西北三十五里。有三峰高峻,……俗傳為羿射九烏之所。一名麟山,下有三嵕水”。該山三峰鼎峙,一名麟山,一名靈山,一名徐陵山,故名“三嵕山”。</p><p class="ql-block"> 《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 卷三三一:“三嵕山,一名靈山,一名麟山,在(屯.留)縣西北三十五里,三峰高峻,為縣偉觀,相傳羿射九日之所?!?lt;/p><p class="ql-block"> 自唐代開始山上修建廟宇,宋朝“額封羿神,為靈貺王”,賜建三嵕大廟。之后,歷代帝王都有重建和擴建。</p> <p class="ql-block"> 在大上黨,叫三嵕山的山不只此一處,僅上黨區(qū)(原長治縣)就有兩處,一在西池鄉(xiāng)長井頭村東;一在韓店街道鮑村村西,北呈鄉(xiāng)青龍溝村東北。所建“三嵕廟”更是多的多,兩座三嵕山都有三嵕廟,另有壺關南陽戶三嵕廟、長子縣酒村三嵕廟、長子常張鄉(xiāng)大中漢三嵕廟、長子王郭三嵕廟、長子琚村三嵕廟、平順縣北社三嵕廟……。三嵕廟(有的也叫護國靈貺王廟)在大上黨地區(qū)很多很多,有好幾個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都是為“羿射九日”英雄“羿”修建的廟宇。</p><p class="ql-block"> 在長治有如此多的三嵕山、三嵕廟,不可能和神話傳說中的羿沒有關系。</p> <p class="ql-block"> 百度搜索帝嚳</p> <p class="ql-block"> 除上古“羲和”是太陽神之外,還有一個被稱為太陽神的,比羲和更早,那就是神農(nóng)炎帝,炎帝“以火德王”,姜炎氏族養(yǎng)成崇火的習俗。炎帝又稱赤帝。春秋時雄霸一時的赤狄部落應是其后。</p><p class="ql-block"> 堯,又稱唐堯。帝嚳之子,祁姓,名放勛,原封于唐,故稱陶唐氏。</p><p class="ql-block"> 帝嚳和帝俊是一人,堯和“十日”是同一個父親,堯射的十日,絕不是同父異母的“十日”。</p><p class="ql-block"> 小時堯生活在母親娘家“伊耆”這個地方。炎帝初國伊,又國耆的耆都就定在上黨區(qū)的羊頭嶺,炎帝族后裔蚩尤九黎之亂,顓頊帝時共工怒觸不周山后,堯時“羿射九日”又是一次平息炎帝后人的戰(zhàn)爭。</p><p class="ql-block"> “羿射九日”中的“日”,當為九黎或多個部落方國的代名詞。</p><p class="ql-block"> 所以“后羿射日”的神話傳說,發(fā)生在山西長治就不足為怪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