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又要過年??了。</p><p class="ql-block"> 過年少不了拜年,少不了給孩子們壓歲錢……</p><p class="ql-block"> 以前就覺得祖祖輩輩都這樣過來的,從來沒有考慮過為什么要給孩子壓歲錢,今年我特意網上搜了一下,還真有講頭……</p> <p class="ql-block"> 壓歲錢,又名壓“祟”錢(“祟”就是不吉利的東西。古人借這個習俗來表達來年不要有任何不吉利的事情發(fā)生)。年晚飯后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派發(fā)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年。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zhèn)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p><p class="ql-block">(文字來源于網絡)</p> <p class="ql-block"> 在歷史上,壓歲錢是分多種的,一般在新年倒計時時由長輩派發(fā)給晚輩,表示壓“祟”,包含著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另一種就是晚輩給老人的,這個壓歲錢的“歲”指的是年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p><p class="ql-block"> (來源于網絡)</p> <p class="ql-block"> 我們家還沿襲著山東老家的過年風俗。</p><p class="ql-block"> 年三十晚上接完年回來,孩子們就急不可耐的磕頭了,把過年??的氣氛推到了高潮。家里兒孫們給公公婆婆磕頭,老人家高興的合不攏嘴??,公公經常說“過日子過的就是孩子”,??紅包從前幾年的200,漲到400,500,1000……這么多錢在孩子們手里就幾分鐘,還沒捂熱就得上交。婆婆在孩子開始有個人收入(壓歲錢,滿月錢……)的時候就已經給他們開了賬戶,所以孩子們得到的錢??再多,也不能花出去,也就從他們手里過一下??</p><p class="ql-block"> 我覺得婆婆很有遠見,孩子們的壓歲錢和生日錢??一年存一次,第二年取出利息和壓歲錢生日錢一起再存一年,年復一年,幾個孩子也都有不小的財產了??這也是孩子們最早的理財產品??</p><p class="ql-block"> 網絡上說現在社會上壓歲錢攀比成風,在我們家根本不存在,三個人拿到的壓歲錢基本都一樣,就是圖個吉利圖個熱鬧,把過年給壓歲錢這個風俗習慣傳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 看見如今的過年,不禁想起我小時候過年??了</p> <p class="ql-block"> 我記得小的時候最盼望過年??因為過年就意味著有新衣服穿,有許多好吃的,大人不用干活,可以整天走親串友,孩子們可以拿到壓歲錢??</p> <p class="ql-block"> 山東老家的風俗是初一要給自家族內長輩們拜年,一大清早天還沒亮小孩子們也不管長輩們起床了沒,穿著新衣服迫不及待的出門去拜年,原因無非三個:要壓歲錢,吃好吃的(那時候拿到最多的是糖??不管走到誰家都要往你口袋里裝幾塊糖),聽別人夸你新衣服好看。一圈年拜下來,可以得到幾張兩毛的五毛的錢,滿滿兩口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天亮了,走街串巷的小販們扛著山藥豆的糖串開始叫賣了(我們老家那時候沒有賣山楂糖葫蘆的),陽光下亮晶晶的山藥串格外誘人??。不一會兒身邊就圍滿了“腰纏萬貫”的小財主們??那時候就覺得自己是真的很有錢??(大人不會沒收壓歲錢)花起來真的很爽??現在想想那時候真的是愜意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初四媽媽們要回娘家拜年,小孩子又可以拿到壓歲錢和好吃的了。一個正月下來什么也不干就是跟著爸爸媽媽走親串友吃吃喝喝聯(lián)絡感情了??紙包的點心用紙繩捆著上面還放上一張紅紅的福貼,看著就喜慶;白面蒸的棗饃棗山,從舅舅家串到姑家,從姑家來到姨家,這些禮品也算是走南闖北見過世面了??等正月年過完,拿回家的饃饃干裂開了口子,包點心的紙油乎乎的讓人沒有食欲……</p> <p class="ql-block"> 不管過去的壓歲錢還是現在的壓歲錢??,寓意都是企盼孩子們平安,飽含長輩對晚輩的祝福關切之情,它是中華民族歷史的見證,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衷心祝愿祖國文明越傳越久遠??????</p> <p class="ql-block">(圖片來自網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