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早晨7:40,我們坐上了從鐵嶺開往開原的大客,票價12.5元。雖然只有35公里的距離,但卻跑了將近三個小時。因為站內(nèi)購票上車的只有兩三個乘客,所以大客在城區(qū)城郊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不停的攬客落客……,這是中小城市長途客運站的普遍現(xiàn)象。</p><p class="ql-block"> 我們就入住開原客運站大樓下的”客運快捷賓館”,標(biāo)間118元/宿,挺便宜的。</p><p class="ql-block"> 放下行李,立即在賓館門前坐上7路公交車(3元)去開原老城。</p> <p class="ql-block">重建的開原老城迎恩門</p> <p class="ql-block">開原市位于遼寧省北部,地處松遼平原中段,總面積2813平方千米,1989年3月撤縣設(shè)市,為遼寧省轄縣級市,由鐵嶺市代管市。 2021年戶籍總?cè)丝?4.3萬人,GDP 117.2億圓。</p><p class="ql-block"> 開原火車站</p> <p class="ql-block">開原老城簡介</p><p class="ql-block">(1)歷史沿革。開原老城是“三國故都”(大金、東夏、東遼的開國都城)。初號為郝里太保城,明洪武二十一年 (1388年),開原路治所移到咸平府 (今遼寧開原老城),并改元為原,“開原”名稱由此而來。開原老城是明代興建最早的古城之一,素有“遼北古城”之稱。老城是一座歷史悠久、飽經(jīng)滄桑的文明古城,曾經(jīng)是四國故都(扶余、大金、東遼、東夏),五朝重鎮(zhèn)(遼、金、元、明、清)。</p><p class="ql-block"> (2)歷史文化。老城街道歷史上為咸州古城,是一座擁有1000余年歷史的我國北方最大的一座古城,歷史上曾是東北地區(qū)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中心之一,也是大金國、東遼國、東夏國的都城,遼、金、元、明、清各朝設(shè)置最北的府級行政機構(gòu),有“北方第一城”“北方第一驛”之稱。著名的歷史文化景點有鐘鼓樓、崇壽寺塔、老城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開原老城在清代以前一直是設(shè)府的邊防重要城鎮(zhèn)。據(jù)咸豐七年《開原縣志》記載:開原的舊八景當(dāng)中老城有“古塔朝霞”“線河煙柳”“清河月夜”“黃龍北枕”四處。老城自古也有“廟城”之稱,城內(nèi)最繁華的時候就有300多座各種廟宇,現(xiàn)存有崇壽寺、清真寺、城隍廟、三皇廟、火神廟、上帝廟等。另外,從古至今老城就吸納著滿族、回族、朝鮮族、錫伯族等少數(shù)民族文化,既保持了滿族、回族,朝鮮族等民族的風(fēng)土人情,又融入了大量的漢族文化,形成了獨特的民族習(xí)俗和風(fēng)情。</p> <p class="ql-block">這是開原老城唯一留存的古建筑~鐘鼓樓。1991年,文物部門組織全市各單位,各界人士捐款,對鐘鼓樓進行了一次較大規(guī)模的維修,才得以保存現(xiàn)在古韻模樣,實為彌足珍貴。</p><p class="ql-block">匾額 ”啟迪文明”</p> <p class="ql-block">1991年修復(fù)鐘樓時,在鐘樓內(nèi)的墻壁上,刻下了各界人士捐款的名單。</p> <p class="ql-block">開原古城,古稱咸州,是一座具有1000多年文明史的我國北方最大的古城,曾是扶余 ,大金,東夏,東遼的開國國都,故稱”四國故都”,”五國重鎮(zhèn)”(遼,金,元,明,清),有“北方第一城”,”北方第一驛”之稱。</p> <p class="ql-block">鐘鼓樓匾額</p><p class="ql-block">”聞聲興感”</p> <p class="ql-block">鐘鼓樓匾額</p><p class="ql-block">”警覺斯民”</p> <p class="ql-block">站在鐘樓里看四面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我們走進了正在建設(shè)中的崇壽寺,崇壽寺曾經(jīng)是開原古城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不知毀于何時?眼前這座雄偉的建筑是藏經(jīng)樓。雖然這座寺院仍在建設(shè)之中,但藏經(jīng)樓里已經(jīng)有許多信眾在做法事,在誦經(jīng)。</p> <p class="ql-block">蒼經(jīng)樓和樓前的巨大香爐</p> <p class="ql-block">崇壽寺大鐘</p> <p class="ql-block"> 藏經(jīng)樓東側(cè)的客堂和樓后的僧舍</p> <p class="ql-block">藏經(jīng)樓高大雄偉,飛檐翹角,神獸風(fēng)鈴,造型精美</p> <p class="ql-block">崇壽寺塔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為磚筑八角十三級密檐式 ,高66米,收度較大,呈錐形。該塔傳為金正隆元年(公元1156年)所建,塔下葬金上京都僧錄宣徽弘理大師行廣。</p> <p class="ql-block">他的八面各有一個佛龕,佛龕內(nèi)有座佛一座。</p> <p class="ql-block">崇壽寺塔為開元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古塔朝霞”</p><p class="ql-block">有詩贊曰“遙望浮屠插碧空,晴霞擁護倍玲瓏。層層寶鏡朝含彩,面面風(fēng)鈴曉映紅?!?lt;/p> <p class="ql-block">在主塔的四角各有一座小塔,造型精美玲瓏。</p> <p class="ql-block">塔院的西側(cè)是十八羅漢的浮雕墻,羅漢形態(tài)個個精美,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塔院南側(cè)是大雄寶殿,尚未竣工。</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的內(nèi)部裝修已基本完成,正面為三座大佛,兩側(cè)是18羅漢坐像。尚未正式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四周大柱子的抱柱石,還沒有安裝。</p> <p class="ql-block">這是大雄寶殿前的高大的香爐,和臺階中央的精美的龍的雕刻。</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兩側(cè)的石獅。</p> <p class="ql-block">這是大雄寶殿臺階旁的欄桿柱 ,已經(jīng)開裂!哈哈!施工方竟敢在神佛面前偷工減料,賣弄豆腐渣工程!</p> <p class="ql-block">這是公路旁的路標(biāo)和”崇壽寺”的指路碑。</p><p class="ql-block">在大雄寶殿南側(cè)大約100米處,有一個簡單的門字形牌坊。說明大雄寶殿南側(cè),至少應(yīng)有包括山門殿在內(nèi)的兩三層殿宇及兩側(cè)的配殿 ,可見崇壽寺的規(guī)模之宏大和后續(xù)工程的繁重。</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一些尚未竣工的古典建筑物,不知是何去處?至于開原古城的重建規(guī)劃,就不得而知了。至于這座古城的重建,對于一個經(jīng)濟不發(fā)達的縣級小市來說,近乎是一件難以完成的重任。</p> <p class="ql-block">這是開原市的人民公園,離我們的住處很近,順便走進去逛一逛…</p> <p class="ql-block"> ”開原北光軍樂藝術(shù)團”,在演出歌舞和樂器演奏。這是一個業(yè)余藝術(shù)團,但是藝術(shù)水平卻是專業(yè)的。今天是星期六,觀看演出的人很多。</p> <p class="ql-block">公園里的兒童娛樂場,設(shè)施也很齊全,摩天輪,海盜船…樣樣俱全。</p> <p class="ql-block">沒有蓋的的長廊,烈日下不能遮陰,雨天不能擋雨…,建這樣沒蓋亭廊是何用意?</p> <p class="ql-block">我們打車來到”植物園”,乍一聽這名字,還以為是種植奇花異草,珍稀樹木的植物園呢!其正名叫“廉潤開原主題文化廣場”。但是,它原本是國營石臺苗圃,是經(jīng)營花卉苗木的,但是多年來卻沒有形成規(guī)模。后來隨著城市建設(shè)的發(fā)展和居民文化娛樂生活的需要,而改建成以文化 ,觀光,娛樂,休閑為一體的主題文化廣場。</p> <p class="ql-block">廉潤開原主題文化廣場</p> <p class="ql-block">廉潤開原主題文化廣場建設(shè)于2023年6月,坐落在開原市文化路植物園廣場內(nèi),占地面積20畝。開原市大力推進廉潔文化陣地建設(shè),培育廉潔文化特色品牌,將可視化的廉潔元素融入植物園中,寓廉于景、交相輝映。廣場設(shè)有清廉鄉(xiāng)賢、廉潔宣傳,咸州古風(fēng),蓮游熏風(fēng),蓮園匾額,楹聯(lián)書法,紅色記憶七個板塊,集廉政教育,遊覽觀光,休閑娛樂為一體,讓廣大干部群眾在日常生活中沁潤廉潔文化。</p> <p class="ql-block">這是音樂噴泉廣場的古典建筑,其上方有“平安和諧”四個大字。</p> <p class="ql-block">開原鄉(xiāng)賢</p> <p class="ql-block">伊喇道</p><p class="ql-block">金世宗年間莘國公, 咸平尹兼咸平路兵馬都總管。金代咸平人,為人寬厚,以篤孝著,通曉女真契丹漢字。曾從海陵出征,官居都督府長史,后為戶部郎,安撫山東招諭盜賊。還京師后,任翰林直學(xué)士。世宗曰:道清廉有干,濟宜翰林文雅之職。官至尚書右丞,晚年告老還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李渥</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年間開原縣知縣,山東壽光人。1708年任開原縣知縣,增建先師廟東西兩廡和欞星門。在官廉潔,不染一塵。1711年擢承德縣知縣。著有《龍岡北枕》詩:北望山岡氣渾雄,黃龍夭矯臥長空。環(huán)城夜月游仙枕,繞郭春花簇錦檬。霧起萬家拖障幔,天生一幅好屏風(fēng)。大遼籍此名都府,想見當(dāng)年帝業(yè)隆。</p> <p class="ql-block">高崇民</p><p class="ql-block">全國政協(xié)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開原靠山屯人。1963年秋,高崇民返鄉(xiāng),住進縣政府招待所。他生活非常儉樸,不吸煙、不喝酒,多次叮囑工作人員:不準(zhǔn)做魚、肉、蛋之類的飯菜東西。在開原六天時間,吃的是高粱米、小米飯、茄子、土豆、小蔥、豆腐拌大醬等家鄉(xiāng)風(fēng)味,每頓都吃得很香。見到82歲高齡姐姐后,他把從北京帶來的半袋精粉、一雙白襪送給姐姐。臨別,只帶上10公斤高粱米。</p> <p class="ql-block">杜者蘅</p><p class="ql-block">新中國第一任遼寧省人民政府主席、遼寧省省長</p><p class="ql-block"> 開原三道溝人,任職省長期間,他立志解決遼寧缺糧問題,下氣力狠抓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深入田間地頭,與社員們同吃同住同勞動。當(dāng)時他患有高血壓、肝炎等病癥,組織上照顧他,讓他吃細糧,可他不搞特殊化。1958年,他倡導(dǎo)的玉米上山,“一穴雙株”,并開發(fā)水稻資源,為全省渡過三年自然災(zāi)害做出重大貢獻,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大苞米省長”。</p> <p class="ql-block">諸鳳岐</p><p class="ql-block">中共遼寧省委常委、遼寧省副省長</p><p class="ql-block"> 開原老城人,他作風(fēng)樸實,極力制止超標(biāo)準(zhǔn)的接待,每次下鄉(xiāng)都和農(nóng)民同甘共苦。他平時要求子女“三不準(zhǔn)”,不準(zhǔn)進自己的辦公室,不準(zhǔn)動自己的專車,不準(zhǔn)在吃穿上超出工農(nóng)子弟。一次回鄉(xiāng),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只在臨走前的晚上,才回家探望。父親病故時,他也是一人回來處理后事,沒有隨行,也沒驚動地方政府。</p> <p class="ql-block">關(guān)俊彥</p><p class="ql-block">吉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吉林省副省長</p><p class="ql-block"> 大灣屯人,他一生艱苦奮斗,清風(fēng)亮節(jié),不忘艱苦樸素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僅讓出自己住房的一部分給機關(guān)辦公,還把專車交給民盟機關(guān)使用。1956年返鄉(xiāng)省親,72歲的他在八寶屯就下了轎車,步行一個多小時。他說回家了,不敢驚動村里的老人,這是禮節(jié)?;氐嚼险?,他又讓縣里撤去警衛(wèi),說“這里是家,沒有敵人?!?lt;/p> <p class="ql-block">這是位于音樂噴泉廣場后面的現(xiàn)代演出大舞臺,有中小學(xué)生,正在老師的指導(dǎo)下,接續(xù)上臺演出…</p> <p class="ql-block">這是名為”崛起”的不銹鋼雕塑主題中心廣場。它象征著60萬開源人民崛起向上, 百折不撓,勵精圖強,建設(shè)家園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致敬開原十大英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建華(1913-1937)</p><p class="ql-block">原名鄧曉村,筆名碧天氏。1913年2月13日出生于吉林雙陽。抗日英雄,犧牲于開原李家臺。</p><p class="ql-block"> 許亨植(1909-1942)</p><p class="ql-block">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三軍軍長第三路軍參謀長。原名許克,別名李熙山李三龍,生于朝鮮慶尚北道善山郡曾祖父系貴族。1913年遷居開原李家臺,一住就是十三年。</p><p class="ql-block"> 陳樹棠(1925-1947)</p><p class="ql-block">天津塘沽區(qū)人。1945年9月參加八路軍,并被分配到六十一團三營八連一排一班當(dāng)了戰(zhàn)士犧牲于開原八棵樹。</p><p class="ql-block"> 安業(yè)民(1937-1958)</p><p class="ql-block">開原四寨子人。1957年3月在旅順口海軍某炮兵連入伍。1958年夏犧牲于福建前線。海軍黨委追認他為黨員,并追記一等功。朱德為他題詞: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安業(yè)民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孫忠杰(1942-1964)</p><p class="ql-block">丹東振安人。20歲在沈陽某部隊三營機槍連入伍。在開原八寶因搶救落水兒童犧牲。被國防部授予“愛民模范”榮譽稱號。</p> <p class="ql-block"> 白子峰(1877-1933)</p><p class="ql-block">名萬財,字子峰。出生于開原八棵樹八道崗子,兄弟七人,他排行第三,樂善好施,在村中威信很高,人稱“白三爺”。</p><p class="ql-block"> 王鑄(1901-1937)</p><p class="ql-block">字鼎三,筆名鐵魂,開原城南大白廟子人1930年被開原政府任命為教育局第一課長1931年任教育會常任干事,同年創(chuàng)辦育斌職業(yè)中學(xué)并任校長。</p><p class="ql-block"> 安永祿(1903-1932</p><p class="ql-block">化名安貧、安平、安仁、安頓、何安仁、關(guān)世杰關(guān)世雄等,開原四寨子人。鐵嶺中共黨員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張競渡</p><p class="ql-block">張競渡(1904—1932)字仲楫,生于開原黃旗寨謝家溝。1931年,任齊齊哈爾東北邊防軍駐嫩江副司令官公署衛(wèi)隊團第三營營長。作為抗戰(zhàn)中的正規(guī)軍,參與并指揮江橋戰(zhàn)役。</p><p class="ql-block"> 張樂然</p><p class="ql-block">張樂然(1911-1945)原名張鳳岐,又名興周,曾用名張中孚,開原八棵樹刁皮屯人。東北抗聯(lián)第三路軍秘書長。</p> <p class="ql-block">開原籍四大開國將星</p> <p class="ql-block"> 高存信(1915-1996</p><p class="ql-block">開原黃旗寨大寨子人,高崇民之子,1938年參加八路軍,解放戰(zhàn)爭時任華北軍區(qū)特種兵部隊司令,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參謀長兼華北軍區(qū)炮兵司令員,1952年到朝鮮觀戰(zhàn),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zhàn),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炮兵指揮所司令員、志愿軍炮兵司令員?;貒?,1954年任南京軍事學(xué)院炮兵系主任,炮兵學(xué)院副院長、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授陸軍少將軍銜。</p><p class="ql-block"> 賈陶(1909-1976)</p><p class="ql-block">原名國輔,字揆一,1909年5月28日生于開原(今開原老城)。早年畢業(yè)于東北講武堂炮兵科,是東北軍軍官中較早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先鋒戰(zhàn)士之一。從解放戰(zhàn)爭到新中國成立直至逝世,他一直擔(dān)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和高等軍事院校、炮兵研究院的多個領(lǐng)導(dǎo)職務(wù),他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為我軍炮兵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貢獻了全部力量。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p><p class="ql-block"> 廖仲符(1913-2001)</p><p class="ql-block">奉天開原人,曾用名廖中符。 1935年參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8年參加八路軍,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廣州軍區(qū)原副參謀長,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街。因病于2001年4月12日在廣州逝世,享年88歲。</p><p class="ql-block"> 路遐(1909-1998)</p><p class="ql-block">開原四寨子(現(xiàn)業(yè)民村)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參加了百團大戰(zhàn),遼沈戰(zhàn)役,曾任成都軍區(qū)副參謀長,司令部顧問,1964年晉為少將軍街。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98年6月17日,因病在成都逝世,享年89歲。</p> <p class="ql-block">廣場周圍還有許多制作精美的”廉潔成語”的牌匾…</p> <p class="ql-block">《崛起》不銹鋼主題雕塑中心廣場</p><p class="ql-block"> 廣場的北側(cè)就是愛蓮湖</p> <p class="ql-block">愛蓮湖中間一座橋和愛蓮?fù)?,被分隔成兩部分,猶如眼鏡一般,水清澈如鑑。</p> <p class="ql-block">湖邊有清風(fēng)廊,廊柱上刻有各種楹聯(lián),供人欣賞,文化氣息濃厚。兩側(cè)的座位,可供游人休憩,聊天,乘涼,觀賞湖上美景。</p> <p class="ql-block">愛蓮?fù)?lt;/p> <p class="ql-block">愛蓮?fù)さ谋眰?cè)就是健身廣場,其中有一塊巨大的泰山石,重約138噸…</p> <p class="ql-block">重約138噸的泰山石,這可是真石頭??!若是在刻上幾個大字,就更顯得有文化氣息了…,也許還沒有想好,該刻什么字?</p> <p class="ql-block">以下都是與清廉有關(guān)的成語楹聯(lián)</p> <p class="ql-block">開源建黨第一人安永祿</p> <p class="ql-block">鐵嶺黨史播火地</p><p class="ql-block">1929年7月,開原籍中共黨員第一人安永祿回家鄉(xiāng),以《開原公報》主編身份,于8月份組建起中共開原支部,并擔(dān)任書記,開啟鐵嶺歷史的“建黨偉業(yè)”。</p> <p class="ql-block">游玩了植物園,我們徒步走到號稱”遼北第一夜市”的“柴市路”</p> <p class="ql-block">這是與柴市路平行的一條路 ,是一個自由市場,主要是賣水果,蔬菜,土特產(chǎn),小食品,兩邊的店鋪也有很多賣熟食,面點…。</p><p class="ql-block"> 我們進去逛逛,想買點水果,再找一個吃晚飯的地方,可是這條街上竟然沒有小飯館。</p><p class="ql-block"> 我們穿過這條街,大約有500米吧!然后就來到了柴市路 ~“遼北第一夜市”的正門。</p> <p class="ql-block">柴市路~”遼北第一夜市”的正門</p><p class="ql-block">這個牌樓做的很漂亮,古香古色的。</p> <p class="ql-block">幾乎所有的夜市都是賣烤串,油炸,鐵板魷魚,熏醬熟食,麻辣燙,長沙臭豆腐之類的……??哈哈!全都不合我們的口味,還是去找一家小飯店吃晚飯吧!</p><p class="ql-block"> 今天就逛到這里了,明天將去西豐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