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石磨悠悠豆花香</p><p class="ql-block">馬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吱吱嘎嘎的石磨聲音從臘月十五左右開始,一直延續(xù)到臘月二十三小年至。我家的石磨是辛苦的,也是忙碌的,在不斷的轉(zhuǎn)動中,它用工整的牙齒,把一桶桶的黃豆咬成碎片狀,鄉(xiāng)親把這些碎片狀小心翼翼的又裝回桶里,生怕掉下一點半點,這是做豆腐的第一步,也是流淌在村莊里年味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臘月做豆腐,這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生活改善鄉(xiāng)親的普遍愿望。</p><p class="ql-block"> 過去,因為生活水平所限,用黃豆“換”豆腐是過年時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事情。但“換”的豆腐畢竟有限,要時時處處“節(jié)省”著用,一不小心用完了,就不好招待正月拜年來的親戚朋友了。</p><p class="ql-block"> 自家種的黃豆足夠多時,除賣錢改善生活外,轉(zhuǎn)變了觀念的鄉(xiāng)親開始留一少部分黃豆等待過年時做豆腐吃。從“換”到做,這是很大的進步。</p><p class="ql-block"> 一般到了臘月十五左右,母親就要準備著做一大圓盤豆腐了。首先把裝蛇皮袋里的黃豆倒出來,用簸箕再次清理灰塵雜物,然后倒進桶里,用水擔擔到石磨房里,倒到磨盤上,然后推動石磨,黃澄澄的碎豆片就沿石磨口流下來,在下石磨周圍堆積起來了。把碎豆片裝進桶里,擔回家,倒上水,泡起來。泡一天左右,就拉到磨房再用機器完全加工成“面水狀”?;貋砗笤阱伾戏接脦в猩安嫉闹Ъ苤饋?,一遍遍的過濾,一遍遍的揉捏,豆面流到鍋里,豆渣留在了砂布中。用火燒大概一個小時,隨水份蒸發(fā),“豆花”如花一般,片片沉滿鍋底,這樣的時候,我們迫不及待的就圍在鍋周圍,讓母親給我們盛上一大碗豆腐腦,同時放鹽.熟油辣子,蔥花香菜等,那狼吞虎咽的情形至今難忘。</p><p class="ql-block"> 豆腐腦用白礬等材料點化,待水分自然蒸發(fā)后就變成了一大圓盤白白嫩嫩的豆腐。或熱炒或涼拌都是特別美味的佳肴。因為豆腐充足了,你可以用大老碗端著吃豆腐而不會被父母親訓(xùn)斥,你不再偷偷摸摸的去廚房用刀去切原來藏起來所換的豆腐吃了。</p><p class="ql-block"> 兒時流淌在石磨里的年味是特別的味道,大碗大碗端著吃自家的豆腐,那酣暢淋漓的吃貨本色無人能敵,但那味道里演繹著濃濃的年味,充滿了歡歡喜喜過大年的氛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