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專研了一遍《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彭子益想告訴中醫(yī)學子什么,是為了徹底把中醫(yī)講什么講清楚,但是,對于一個這么龐大的知識寶庫,怎么才能把所有的東西聯(lián)系起來呢?那就要回歸經典,回歸陰陽五行?;貧w到人是天地的產物,生命本質是從自然界中而來,無時無刻不受到周邊溫度,濕度,壓力,壓強的影響。而這些被現(xiàn)代人認為是物理學的元素,中醫(yī)只用風寒暑濕燥火等概念描述。</p><p class="ql-block">風,空氣從高壓處走向低壓強的處,所以本質上是壓強差的變化。人體同樣有風,而肝應之。只是在外界有風時,人體的肝會因為同氣相求原因而受影響。</p><p class="ql-block">寒,溫度低,寒和涼,不過是程度的不同而已。物理學中能量是守恒的,溫度低并非能量低,而是熱能轉化為了化學能。這種轉變跟人體的肺腎相應。人處在低溫中,人體的肺腎會因為同氣相求的原因而受影響。</p><p class="ql-block">暑,濕,空氣中溫度高且濕氣重罷了。人體的脾,心胞同樣與之相應。</p><p class="ql-block">本氣致病</p><p class="ql-block">既然天地有風寒暑濕燥火,天地的動蕩性,在人體同樣會有。那人在自然界受到了風寒暑濕燥火的影響,是否有一個實在的風寒暑濕燥火進入人體而致病呢?答案是否定,人身是一個小宇宙,病并非來源于外在,而是來源于本氣,外氣只是影響到了本氣,所以本氣病,只要本氣正常,則身體無病,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點認識清楚,就知道古方的思路都是在調本氣,并非驅逐一個實實在在的外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