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世紀(jì)七十年代有一首流行很廣的臺灣校園歌曲《外婆的澎湖灣》,從那個年代過來的年輕人幾乎都或多或少地會哼唱幾句,因為那優(yōu)美的旋律加上清新的歌詞讓那個年代的年輕人如沐春風(fēng)、耳目一新。</p><p class="ql-block"> 我也是聽著校園歌曲走過青春歲月的一員,歌曲給我比較荒蕪的內(nèi)心世界打開了一扇窺視外部風(fēng)光的窗戶,邊聽歌邊幻想著那些旖旎迷人的畫面,期盼著能夠親身見一見真實的景象。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積累,見識過許多的名山大川,瀏覽過不少的海濱風(fēng)光,但總覺得都不是歌里描述的地方,雖然也有陽光、沙灘,也有椰林、斜陽,可就是感覺不正宗,離歌里唱的有差距。因為青島也好,三亞也罷,擬或許多名氣頗大的海景之地,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就離得太遠(yuǎn),很難讓人感覺出那種氣息。為了圓這個數(shù)十年的夢,離澎湖灣最近的福建就成了必去的地方,而福建最接近其風(fēng)土人情的則屬廈門和東山,這兩個地方不光地理位置近,生活習(xí)性也大體相同,而且大陸和寶島來往交流最密切的就是這兩個地方。</p><p class="ql-block"> 此行八閩大地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東山島,這里海濱景色的要素基本都具備了,甚至可以拿歌詞來一一對照。我坐在東山島的最高處隔海東望,仿佛就能看到白色的浪花沖刷著沙灘,黃昏的沙灘上留下了腳印兩對半,一老一少在等待著老船長遠(yuǎn)航歸來。</p> <p class="ql-block">小時候</p><p class="ql-block">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p><p class="ql-block">我在這頭</p><p class="ql-block">母親在那頭</p><p class="ql-block">長大后</p><p class="ql-block">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p><p class="ql-block">我在這頭</p><p class="ql-block">新娘在那頭</p><p class="ql-block">后來啊</p><p class="ql-block">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zāi)?lt;/p><p class="ql-block">我在外頭</p><p class="ql-block">母親在里頭</p><p class="ql-block">而現(xiàn)在</p><p class="ql-block">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p><p class="ql-block">我在這頭</p><p class="ql-block">大陸在那頭</p><p class="ql-block"> 這是當(dāng)代詩人余光中先生的作品《鄉(xiāng)愁》,詩里說的“一灣淺淺的海峽”就是指這個地方。最終老先生也沒能跨越這一灣淺淺的海峽回到大陸,遺憾地客死他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 在東山島上矗立著一塊重達(dá)200余噸的奇石,名曰風(fēng)動石。它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fēng)動石之最,被譽(yù)為“天下第一奇石”,是東山島的標(biāo)志性景觀。</p><p class="ql-block"> 風(fēng)動石風(fēng)吹則動,風(fēng)停則止。站在適當(dāng)?shù)奈恢靡粋€人即可輕松地推動,但巨石不會滾落。1918年當(dāng)?shù)卦l(fā)生7.5級地震,山石滾落屋倒人亡,但風(fēng)動石卻安然無恙。它的形成成了一個難解之迷。</p> <p class="ql-block"> 上世紀(jì)五十年代初,國民黨軍隊曾經(jīng)竄至東山島,在風(fēng)動石上刻上了“洪流滾滾,東山再起”八個字,以示反攻大陸的決心,被擊潰后至今也沒能“東山再起”。后來這八個字被鏟除,刻上了毛主席的詩句“風(fēng)景這邊獨好”六個大字。</p> <p class="ql-block"> 東山島不僅有棕櫚、椰樹等典型的熱帶植物,還有許多榕樹,著名的就是銅山古城上這棵與城墻共生了400余年的古榕樹。為了支撐巨大的樹冠,自身生發(fā)了十幾根如木樁一樣的根系,就如同人為加固一樣。</p> <p class="ql-block"> 東山島的榕樹素有獨木成林一說,即看著是多棵樹,實則是同一根系。這棵名曰大地奇觀的古榕樹整個根系全部裸露在巖石上,基本沒有土壤,全靠發(fā)達(dá)的根系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生存。</p> <p class="ql-block"> 東山島位于八閩大地的最南端,與廣東接壤,屬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一二月份正值北方數(shù)九寒天,而這里卻氣候宜人,中午甚至可以穿短袖夏裝。</p><p class="ql-block"> 我喜歡徜徉在東山島的林蔭大道和幽靜小路上,去細(xì)細(xì)地體驗?zāi)蠂炫c北方的不同。在差不多緯度的武夷山雨中漫步,感受冬季到臺北來看雨的浪漫;在東海與南海分界線上遙望,追憶金戈鐵馬的歲月過往;在漁人碼頭上凝視,疊化出老船長遠(yuǎn)航歸來的熙熙攘攘。我試圖用這些所有的歷史碎片,盡可能完整的還原海峽以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看著孩子們在松軟的沙灘上開心的嬉鬧,我仿佛穿越了歲月時空的隧道,去找尋少年的我們遺失在浪花里的那些無憂無慮的快樂??上?,歲月給我們的心靈蒙上了一層厚厚的包漿,早已沒有了孩子們的純真和爛漫,多了許多可惡的掙脫不掉的世故與圓滑。</p> <p class="ql-block"> 海水擁抱巖石總是那么的義無反顧,從不考慮這樣做的后果是粉身碎骨。而正是這種一次又一次的義無反顧,讓巖石改變了模樣,變得不再難以接近,變得柔情似沙。</p> <p class="ql-block"> 廈門是八閩之一,也是著名的僑鄉(xiāng),近現(xiàn)代史上出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愛國華僑陳嘉庚自費(fèi)創(chuàng)建了廈門大學(xué),不光培養(yǎng)了無數(shù)的精英,還吸引了許多名流大咖來此任教,如余光中、魯迅、陳景潤、李傲、林語堂、易中天等等。因此,廈門大學(xué)成了廈門市的一張名片,凡來廈門者必到廈大打卡。</p> <p class="ql-block"> 來廈門不到鼓浪嶼是萬萬不行的。廈門市區(qū)與鼓浪嶼有一數(shù)百米寬的名曰鷺江的海峽相隔,來往需乘輪渡。站在輪渡上眺望廈門,頗有現(xiàn)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 鼓浪嶼因面積不大而稱為嶼,但面積雖小五臟俱全,只是幾乎沒有機(jī)動車輛,特別適合休閑觀光。</p> <p class="ql-block"> 鼓浪嶼的建筑很有特色,各色別墅洋樓隨處可見,很多都是從海外歸來的華僑富商所建,還有許多是當(dāng)年的各國領(lǐng)事館。有些建筑也給當(dāng)?shù)厝肆粝铝艘恍┎豢盎厥椎挠洃?,特別是原來的日本領(lǐng)事館。</p> <p class="ql-block"> 來鼓浪嶼必須要品嘗一下特色小吃,在眾多的小吃里首推沙茶面和閩南粉腸。找一臨街小店,要上一盤粉腸和一碗沙茶面,喝一杯金門高粱酒是非常開心愜意的。</p> <p class="ql-block"> 與國內(nèi)其他一些旅游城市一樣,這里也是美女如云,或高或矮或胖或瘦,都是那么令人賞心悅目。</p> <p class="ql-block"> 街頭有許多賣唱藝人,或獨奏或彈唱。走的累了撿一長椅小憩一下,吹吹和熙的海風(fēng),聽聽悠揚(yáng)的音樂,任思緒飛揚(yáng)最是一種精神享受。據(jù)說我國第一架鋼琴就誕生在鼓浪嶼,所以說這里是音樂之鄉(xiāng)也不為過。</p> <p class="ql-block"> 東山島與廈門鼓浪嶼,一島一嶼,一南一北,像是朝著海峽對岸張開的一雙手,隨時準(zhǔn)備擁抱金門、澎湖和寶島。每想起于佑任老先生的《望故鄉(xiāng)》就不由的唏噓不已:</p><p class="ql-block">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xiāng);</p><p class="ql-block">故鄉(xiāng)不可見兮,永不能忘。</p><p class="ql-block">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p><p class="ql-block">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p><p class="ql-block">天蒼蒼,野茫茫,</p><p class="ql-block">山之上,國有殤!</p><p class="ql-block"> 我由衷地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讓老先生魂歸故里,不要再立于高山之上望故鄉(xiāng),不要遙望大陸只有痛哭。到那時,我一定要真正的踏上澎湖,去感受外婆澎湖灣的意境與浪漫,迎著斜陽與海風(fēng)高歌一曲《外婆的澎湖灣》。</p>